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有許多有趣的地名,在這些大家熟悉的街巷背後,往往有著深藏不露的故事,而在眾多地名裡,有這樣一條小巷的奇葩程度,甚至可以在全國排得上號。

這就是太監弄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太監弄,位於蘇州古城觀前街宮巷西側,是一條在短短三百多米的巷弄裡濃縮的市井繁華

天南海北的遊客到這裡遊玩後看見這個地名,不禁紛紛陷入巨大的詫異中:

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難道以前蘇州的市中心住過哪位了不起的太監麼?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沒錯,古代這裡還真住過來自皇宮的太監,不過不是哪一位,而是一大群

蘇州在明清時期是全國絲綢生產水平最高、產業最發達的地區,深受遠在帝都北京皇家的喜愛。於是呢為了更好的享用蘇州出產的絲織品,朝廷專門在蘇州設立了管理絲織業的部門

早在元代就在蘇州設立了織造局,到了明朝朱元璋延續了這項制度,在蘇州天心橋東(如今觀前街北局附近)設立了織染局,由地方官負責催促蘇州工匠給朝廷織造絲綢,而到了永樂皇帝這兒,這項專供皇宮的事務就開始由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太監們負責了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為皇帝做龍袍是當時蘇州匠人的重要工作


這一次的改動,就讓一群太監們聚集到了觀前街上。

此時此刻,大家是不是眼前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人煙阜盛的觀前街上,一群舉手投足陰柔氣質明顯的男子在吳儂軟語裡與蘇州人談笑風生?時不時還能聽到什麼“東廠”、“公公”之類的詞。

其實吧,這是我們對太監這個職位的誤會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演員陳坤在電影中扮演的明代西廠廠公


說起太監,現如今已經等同於宦官了,難聽一點的還會直呼閹人。實際上,太監自唐代開始便已設立,就是個普通職稱,與宦官沒什麼關係。哪怕到了深受宦官荼毒的明代,太監也不全是指的宦官,得等到清朝這兩個詞才完全等同起來。所以蘇州人當時在觀前街上看見的,並非清一色的是公公們。

不過不論他們的職位如何,皇帝身邊派出來出差公幹的隊伍,總歸是不太好打交道的。

蘇州話裡有這麼一句 “託人託仔皇伯伯”,意思就是指託付了一個不靠譜的人。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蘇州話裡皇和王發音一樣,所以小時候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王伯伯是有多不靠譜啊,肯定就是臭名昭著的隔壁老王吧。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皇伯伯”,就是那些住在太監弄裡監管織造事務的太監

他們很多人打著皇帝的旗幟“招搖撞騙”,自稱和皇帝如何如何鐵,想要辦事找路子的只要打點到位,可以在皇帝面前替你美言幾句。

蘇州地方的一些豪紳知道後激動得很,不惜花重金賄賂這些“皇伯伯”們,希望謀得一官半職,但是“皇伯伯”們回京後,又怎麼可能真的去“美言幾句”呢,而且天高皇帝遠,蘇州人又拿他們無可奈何,所以就留下了“託人託仔皇伯伯”這一說法。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甚至還有的太監手段更加簡單粗暴,橫徵暴斂收好處費,因此在明朝萬曆年間爆發了著名的“蘇州織工之變”,一萬多蘇州織戶織工等經過密謀,最終在玄妙觀聚集開啟抗稅的運動,嚇得當時奉旨到蘇州收錢的太監孫隆一溜煙跑去了杭州。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清代順治年間,當時在蘇州城南帶城橋下塘已有一個總織局(如今的蘇州十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舅祖李煦曾先後在這裡辦公擔任蘇州織造一職,這裡被當時的蘇州人稱之為南局,所以與其對應的觀前街的那處織染局就被稱之為

北局,直到如今這個地名依然存在,是老蘇州們熟悉的小公園。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觀前街北局,還有塊紀念林則徐的碑文


隨著北局的開發,太監弄便越發繁榮起來。大量飯館、娛樂場所紛紛在此開設,得月樓、松鶴樓等字號鱗次櫛比……所以老蘇州有“吃煞太監弄”的說法

到了民國初年,太監弄中有名的吳苑深處茶館開業,各種小吃、茶點也一窩蜂湧了進來。後來蘇州電影院、大光明電影院、東吳乾坤大劇場(後稱開明大戲院)相繼興起。1934年國貨商場(今人民商場)落成開業,那個時候的觀前街北局,就是蘇州最繁華熱鬧的代名詞。


太監弄,蘇州市中心真的住過一群公公?


關於觀前街上太監弄的名字,還有個說法,說是這裡曾住著“金玉、如意兩個太監,所以從前叫做“金玉如意弄”。而老蘇州可能還會依稀記得,原來的蘇州是有兩條太監弄的,一條是觀前街上的,還有一條在剪金橋巷東側,也曾住著一位太監,如今早已沒有一點痕跡。

這世上早就沒有了太監,但是,太監弄依舊是燈紅酒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