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美到底得罪了誰

明代公案小說《百家公案》,收集宋元時期的包公故事,彙集成書,乃一部短篇小說集。其第26回題為“秦氏還魂配世美”,講了北宋“鈞州”人陳世美,考上狀元后就不再回故里。他的妻子秦氏趕到京城開封來相認,他卻死活不認,還派人追殺秦氏。結果秦氏被害,後來兒子瑛哥揭國榜,為國建功,剿滅海疆賊人,被朝廷封為高級將領。

陳世美到底得罪了誰

陳瑛哥發達後,來到母親當年遇害之地,墓穴中的秦氏卻死而復生。原來天可憐見,神仙都不忍秦氏如此慘烈,便暗中保護其屍首,只待陳瑛哥發跡之後,就可母子相見。

接著,陳瑛哥與秦氏找到太師包拯,狀告陳世美。包拯便把陳世美髮配到遼東軍隊中服役。包青天斷案的故事太多,陳世美與秦氏夫妻反目的案子,本不算個什麼。所謂的“包公案”,基本上都是杜撰,只是人們渴望懲罰惡勢力與惡人的一種心理寄託與安慰。

就說“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所謂的太子,便是北宋的第四個皇帝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當初,宋仁宗趙禎的生母李妃生下一個兒子,而後宮之主劉皇后沒有兒子,她便把李妃所生的兒子偷偷抱來,據為己有。後人為使故事更為精彩,便設計了劉皇后抱走她人兒子後,還“以物易物”,奉送給李妃一隻狸貓。這劉皇后也夠損的,奪走了人家的兒子,還汙衊人家生下的是一隻貓。

陳世美到底得罪了誰

此種惡劣之行,包拯當然要管了。只不過,歷史上劉皇后幹壞事的時候,我們的包青天還只是一個正在讀書求上進的小青年,遠不是開封府尹,他根本就沒有機會來解開“狸貓換太子”的秘密。事實上,宋仁宗直到養母劉太后(當年的劉皇后)死後,才有人敢告訴他生母的舊事,而這也根本不關包大人什麼事。

可見,包青天的故事,即便有鼓舞人心,安慰勞苦大眾之功效,也千萬不能當成真事。陳世美其人其事更是虛構的,至少北宋仁宗時期,沒有狀元叫陳世美。而小說中苦命的秦香蓮,還只是被稱作秦氏,還沒有“香蓮”的大名。所以,當明代人安遇時編撰《百家公案》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陳世美並非負心漢的代名詞,他的故事也還不足以遺臭萬年。可是,到了清初順治年間,誕生了一部非常經典的包公審案戲曲《鍘美案》,它把明代的短篇小說加以拓展,把鈞州變為“均州”,讓陳世美高中狀元后,還做了駙馬爺。“秦氏”之名也變為秦香蓮。而陳世美變得更壞,不僅要殺妻,連一雙兒女他都命人一同追殺。最後,還是包青天出馬,且這次不再輕饒陳世美,而是直接鍘掉了陳世美的人頭。所謂的“鍘美”,便是這個意思。從此,陳世美先生“流芳萬古”,生生做了負心漢的第一代言人。

陳世美到底得罪了誰

如果清初的戲劇僅僅只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加以改造,那也就罷了,陳世美還不算太冤,反正他早就被釘在恥辱柱上了,清代人只不過是蕭規曹隨。關鍵是,恰好在順治年間,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出了一位進士,名為陳年穀,號熟美,官名頗佳,到康熙年間做到副部級的侍郎。巧就巧在,陳熟美的夫人叫秦馨蓮。夫妻的名號,與陳世美、秦香蓮只有一字之差。

而這並非巧合,據今人考證,清代戲曲《鍘美案》,就是以陳熟美作為原型的。但是清初的進士陳熟美,不僅為官清廉,而且做人也有美名,與妻子秦馨蓮伉儷和諧,白頭到老,根本就沒有什麼“負心”之事。那麼,為何陳熟美卻成了反面人物的原型呢?

據說,不為別的,就因為陳熟美的兩位丹江口同鄉仇夢麟與胡夢蝶,去找陳熟美走關係,求個一官半職。但被陳熟美給拒絕了。這兩位老鄉曾在陳熟美未發跡之前,資助過他。見陳熟美如此“不通人情”,便懷恨在心,把陳熟美寫在戲劇裡,讓他做了包青天的刀下鬼,以洩私憤。

如果真是這樣,那陳熟美就比“皖南事變”還要千古奇冤了。宋代的包拯,居然時光穿梭,隔了六七百年,跑到清代,一鍘刀幹掉了十惡不赦的駙馬爺“陳熟美”。

陳世美到底得罪了誰

《鍘美案》是特別好看的一齣戲,矛盾集中,男主角夠狠,女主角夠可憐。連那位在小說中殺害秦氏,後來在戲劇中不忍心戕害秦香蓮母子,最終殺身取義的配角韓琪,也是誰演誰火,比主角都令人印象深刻,成為傳統戲劇的配角之王。秦腔、豫劇、京劇等一大堆劇種,都特別鍾愛“陳世美”。如果《鍘美案》的影響力不是如此之大,包公故事不是如此有傳承與民間基礎,那麼人們也不會拿陳熟美來對號入座,更不會使陳熟美跟著戲劇人物形象陳世美一道,“享盡”罵名。

不管清初《鍘美案》是對古典包公案的繼承,還是真的指桑罵槐,或者兼而有之,反正據說,直到清末,有一個戲班在丹江口唱《鍘美案》,陳熟美的後人隔了兩三百年,依然怒不可遏,率眾砸了這個戲班,把唱戲的全都趕出了丹江口。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