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这些人中,就能力而言,该如何排名?

萧晓四姑娘


唐朝李渊等五帝按照治国能力排名 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李世民 但事实让人大跌眼镜

一、李渊治国能力。

李渊是传统评价中最被低估的开国皇帝——因为李世民为了宣传自己夺位的合法性,不得不贬低老爹。但《旧唐书》的这个评价对李渊很贴切:

“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

李渊能够7年一统天下,最关键就是两个因素:

1、决策。

李渊的决策主要有:

A、和突厥联盟,安定自己的后防,避免多线作战,给了唐朝用7年时间一统的外部环境。

晋阳起兵时,李渊就以劫掠财物为条件和突厥始毕可汗联盟。就用500突厥兵保障了李渊从起兵到夺取长安不被突厥攻打晋阳根据地。

武德3年突厥开始进攻唐朝,李渊利用东西突厥汗国矛盾,和西突厥联合夹击东突厥,只是东突厥没有能力大举入侵唐朝,保障了唐朝继续统一战争。

B、攻下长安不自立为帝,拥立隋炀帝儿子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得到原本支持隋朝臣民的拥护。

C、善于招抚各割据势力。基本上唐朝很多名将都是投降过来的。李渊自己培养出来的很少。李靖、李绩、尉迟恭、苏定方、程咬金等等都是投降过来的。

2、用人。

在投降李渊的人中,很少出现反叛的情形。除了李密等少数本身有逐鹿中原野心的人,大部分人都安心为李渊效力。李渊在一统后也没有出现杀功臣的行为,除了刘文静因为积极拥护李世民争夺太子而被处死外:

“人怀汉道之宽平,不责高皇之慢骂”

李渊之所以不听从李元吉杀李世民的劝谏,正是不想杀功臣的表现。



李渊的武德之治:

1、在官制上,继续沿用隋朝官制,不至于出现不衔接、不习惯问题。

2、水利政策上,继续隋朝积极水利政策。624年李渊在关中修建一套给水系统,用黄河水灌溉8万英亩农田。625年又修建用于漕运的运河。

3、624年颁布实行均田制,让人人都有田地可种;同时调整税捐,减轻受田农民负担;

4、颁布武德律,废除隋炀帝制定的53条繁琐而严苛的政策,实行宽仁的治理政策。

小结:李渊的武德之治,奠定了唐朝的制度和格局,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基础。除此之外,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主动禅位给李世民,让唐朝继续保持稳定,而非陷入李渊势力、李建成势力、李元吉势力、李世民势力的四方混战,让得来不易的统一再次分裂。

李世民时期攻取西域

李世民治国能力

李世民虽然从武德九年8月,通过李渊禅位而即位,但直到贞观3年,李世民才得到完全的亲政权力:

李渊在武德9年8月,虽然禅位给李世民,但最终决策权还在李渊手里:

“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先让李世民处理,然后在报备给李渊做最终决定——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实质上权力和武德二年之后同样被李渊委任决策天下军国大事的太子李建成一样:

“高祖忧其不闲政术,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武德2年到武德9年的太子李建成的权力,和武德9年8月到贞观3年李世民的权力,都是一样的——都负责处理军国大事,都由李渊进行最终决策。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1、继续推行李渊制定的府兵制、租庸调制、均田制,发展科举制;

2、击败东突厥、薛延拓,成为天可汗,实行蕃汉兼容、一视同仁的政策:

“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视朕如父母。”

3、虚心接受劝谏。

4、和亲吐蕃,采取务实的政策——唐朝攻取鸡肋地位的吐蕃意义不大。

5、设立安西都护府,恢复两汉时对西域的统治。

小结: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基本上就是在李渊所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添砖加瓦,没有太多创新。而李世民也是以虚心纳谏而出名。别想太多,顺着老爹指定的路走,这就是李世民的最大贡献。至于击败东突厥、薛延拓等,也是内部稳定、发展的大唐顺其自然的事情。

李治画像

李治的治国能力

从李治即位后和长孙无忌对话中,可以得到李治的价值观:

李治是一个务实主义(献书无用乱)、重视法治(官司多有颜面论)的人。

这和李治还是太子时的懦弱样子决然相反,这才有《旧唐书》反差极大的评论:

“大帝往在藩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

李治用人能力不比李渊、李世民低,甚至还在李世民之上。李治的大臣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德、张文瓘、魏元忠等,都是李治自己提拔的,而将李世民留给他的辅助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丢弃一边。

李渊的大臣,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封德彝、宇文士及、高士廉等人都是李渊提拔的。李世民的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除了魏征和王珪是李建成提拔之外,其余都是李世民提拔。

李治的永徽之治:

1、提拔新人,废弃旧人。早期为了衔接和尊重,继续使用李世民安排的大臣李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后期提拔辛茂将等亲信。

2、勤政。李世民时期是三日一朝,李治即位后,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3、纠正李世民晚期苛政。还没有正式登基,李治就下令停止高句丽战争和所有工程;即位第二年,下令将所占百姓田宅归还百姓。

4、军事成就巨大。650年平定漠北,657年平定西突厥,设立北庭都护府,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李治时期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

李治时期的名将不比李世民时期差: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刘仁轨、王方翼、程务挺、王孝杰、黑齿常之。

5、敢于创新。自称大帝,封武则天为天后,替代生病的自己进行政务处理,但依然掌握最终决策权;为治理头痛,不顾武则天劝阻,接受秦鸣鹤在头顶针灸的建议。

小结:李治的永徽之治是对唐朝从武德之治到贞观之治的调整和发展。李治以勤政、务实、法治、创新不但让唐朝成功度过转型期,还进入了发展高峰。

武则天治国能力

传统上将武则天时期的治理称为贞观遗风,但与其说武则天是受李世民的影响,不如说武则天是李治的徒弟: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12年(637年入宫,到649年李世民去世),武则天在李治时执政23年(660年李治犯头痛病开始让武则天执政,到683年李治去世)。

武则天的治国能力主要有三点:

1、明察善断。这是很多人在武则天建立周朝后选择效忠武则天的根本原因。

2、善于利用势力。针对李唐尊崇道教的传统,武则天尊崇佛教,得到佛教势力的支持;为和拥护李唐的士族势力对抗,善于利用一心进去的庶族势力进行平衡。

3、善用人才。如狄仁杰等。

宋朝司马光对武则天的评价比较客观:

“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小结:在能力上,武则天和李渊类似。李渊创建唐朝并一统天下,武则天创建武周,并非仅靠李治妻子、唐中宗母亲的角色,更多是和李渊一样因为决策和用人。

李隆基治国能力

李隆基最有的优势是用人,最大的劣势也是用人。因为用人而有开元之治,因为用人而有安史之乱。这就反映出李隆基在治国的基本价值取向:信任和授权。

人是李隆基一生成功荣辱的关键因素:

因为太平公主,李隆基成为了太子和皇帝;

因为废后王氏,李隆基袭杀太平公主派系,逼杀太平公主;

因为姚崇、宋璟,李隆基有了开元盛世;

因为李林甫,李隆基重用胡人和庶族对抗世家大族,维持天宝的盛世尊严;

因为杨国忠,李隆基因为设置了胡人和庶族晋升的天花板——不能成为朝廷丞相,酿成了安史之乱;

因为唐肃宗,李隆基失去了袭杀安史之乱之辱的机会,变成了太上皇。

重用并信任,这是李隆基从盛世到乱世的一贯态度。



最终排名:

1、盛世角度,武德之治是基础,贞观之治是发展,永徽之治是顶峰,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都是调整——贞观遗风是庶族和士族、佛教和道教两股风潮的较量,开元盛世是女官和男权、胡族和汉族、儒家和佛道三股风潮的较量。

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都是对顶峰时期永徽之治的转型调整,因此,李治的永徽之治第一、武德之治第二、贞观之治第三、贞观遗风第四,开元之治第五——谁让你有始无终来个安史之乱呢。

2、能力角度,李渊和武则天都是以决策能力和用人能力为成功关键;李世民是用人、纳谏两个能力为核心;李治是勤政、务实、法治、创新四能力为核心,李隆基是授权。

从能力角度,李治第一,李渊和武则天平手,李世民第三,李隆基最末。

最终排名:

李治第一,盛世第一、能力第一;

李渊第二,盛世第二、能力第二;

李世民第三,盛世第三,能力第三,盛世是能力的结果更为重要;

武则天第四,盛世第四,能力第二;

李隆基第五,盛世和能力都最末——治国如同买彩票,中了就发,不中就亏!

号外:李渊和李治都在传统上认为是昏庸无能,李世民和李隆基都被认为是盛世明君,武则天是唐朝时宽容、唐朝后世因为价值观问题而严肃批评。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但就治国能力,而非综合能力,五人排名如下:

  第一名,李治。

  唐朝建国后,李渊定国,打下李唐根基。李世民击败突厥,北伐高丽,使得李唐根基稳固。不过,真正将唐朝推上第一个巅峰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治。

  李世民执政二十余年,国内人口几无大的增长,因常年动兵,经济贫困。若非仗着隋文帝、隋炀帝积攒下的大量钱粮,所谓贞观之治要大打折扣。

  李治在位时期大不相同,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外交,都取得辉煌成就。我们常说的大唐疆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那就是在唐高宗李治再任期间。

  李治治国时期,经济暴涨,人口激增,繁华景象初显示。李隆基能将李唐推向最高峰,一来是他自己有成就,二来也和李治打下的强大根基不无关系。

  第二名,李世民。

  李世民之强大,世所共知。不过,李世民所谓的贞观之治水分颇大,他更是历史上第一个公然干涉史书编纂,大量篡改历史的帝王。他有才,也深通人性,知道如何扬长避短,知道如何为自己添光增彩。

  历代以来有不少史学家批评唐太宗名不副实。当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就认为唐太宗“不过中材”。

  第三名,李渊。

  李渊是被大大低估的一代君王。在现在许多人心目中,大唐之所以能够建国,几乎都是李世民的功劳。李渊不过是坐享其成。其实,这与李世民大量篡改历史有着重大关系。

  毫无疑问的,大唐能够创立,李渊居功至伟。李渊之下是刘文静、裴寂,然后才是李世民。

  李世民当时再牛,也不过就是一个十来岁的青年。

  李世民杀兄屠弟,逼迫父亲退位,为了证明自己得位的正确性,他当然要贬低父亲,贬低兄长,将自己塑造的光鲜亮丽。

  第四名,武则天。

  作为中国唯一被认可的女皇帝,武则天毫无疑问是厉害的。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杀了不少李唐宗室,打压了不少李唐忠臣,但是对于百姓,对于国家经济,还是颇为注意。故此在武则天在位期间,李唐经济持续发展。

  不过,武则天再强,其实没有李治强。若非武则天命长,在李治去世之后还活了二十多年,她根本不可能称帝。

  第五名,李隆基。

  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毫无疑问是厉害的。不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如此成就。就如汉朝的汉武帝,如果没有刘邦、吕后、文景两代帝王,辛辛苦苦攒下钱粮,汉武帝哪里有本钱挥霍?

  李隆基也是如此。清朝的乾隆帝还是如此。中国历史上这三位帝王都是十分幸福的。


叶之秋


我认为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五位皇帝如果按能力排名应该是如下的:

第一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来的,可以说是逆天改命了。而且大唐的建立也有他很大的一份功劳,并且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盛世,说他是千古一帝有点过分,但是如果仅仅评为唐朝最有能力的皇帝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第二是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一个女人能过得到两位帝王的另眼相看,并且还能以李世民才人的身份吸引(勾字不敢打)到李治,并且成功上位,可见她的能力,如果不是李世民的打压,都有可能在李世民那里上位。武则天在李治在位期间就开始参与朝政,李治驾崩以后更是一度改了国号,差一点终结了大唐的江山,还好最后她选择了儿子,要不然也就没有李隆基什么事了。

第三是开国皇帝李渊。


开国皇帝才排到第三,可以说这是历朝历代最少见的,也能看出来唐朝皇帝的能力都不弱,李渊能成为开国皇帝说明他是有能力的,只是被李世民这个儿子盖过了,也可能是被李世民修改过的历史掩盖了。

第四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能力是有的,但是也太能作,前半生建立的盛世都被后半生给作进去了,安史之乱埋葬了他的一切成绩,如果他后半生不说继续爱岗敬业吧,即使什么也不做,他的成就都能赶上他太爷李世民了。

第五是武则天老公李治。


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都太优秀了,李治在这样皇帝当中相对来说比较不起眼,而且他惯着的媳妇差一点让他们李唐变了天,就这一点,他和他媳妇武则天比差远了,所以只能委屈点排最后了。

以上就是我为五位皇帝排的名次,只是个人观点,没有对五位帝王有不敬的意思,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也欢迎到留言区留言。

我是历史白话君,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不忘昨天!

历史白话君


第一名:武则天

尊称中国武后,甚至是天后,当时并称二圣,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二圣,其中的李氏皇帝不过是占了一个姓氏和古代家天下的光而已,真正打理朝政,决策国家事务的人就是武则天,一直到她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正统的皇帝降为她的继承人。武则天在当时当上皇帝的困难指数三颗星,治理国家三颗星,个人魅力五颗星。

第二名:李世民

中华历史上少数的几个千古帝王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思想家,国家统帅,集万千才华于一身,明明可以靠家室吃饭,偏偏靠能力,真是浪费。李世民的传奇功夫可以概括为,建国功第一,拓土功 第一,治民功治臣功也是bug般的存在,当皇帝困难指数四颗星,治理国家四颗星,个人魅力五颗星。

第三名李渊

作为唐朝开国始皇帝,没两把厉害的刷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个人觉得他比当时有能力跟他相比较的军阀,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培养儿子上,李渊培养的儿子那可都是万人敌的角色,太子建成,前期的军阀势力基本上是一人领兵打下来的,只不过后期被老爹选为继承人留在了老窝,没了领兵开疆扩土的风采了,老二世民,手下强将如云,管理有方,基本上没有败仗,当时厉害的军阀都被他一一剿灭,老三元吉,镇守一方,骁勇善战,为建唐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虚构者四子元霸,力杠千斤,恨天无环恨地无把的存在,李渊培养儿子确实的牛的一塌糊涂。当上皇帝困难指数:四颗星,治理国家:二颗星,个人魅力:二颗星

第四名李治

李治在经过了爷爷的吞并军阀建立唐朝,老爸的开疆扩土贞观之治之后,简直可以称之为躺赢,爷爷老爸为他留下了众多的文武精英,完全让他有了信心爆棚的感觉,依仗着老爸的遗产,光环加身用了武将先灭突厥,再灭百济,后灭朝鲜,领土到了顶峰,用了文臣使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严重超标,被世界称为天朝,只是身体托了后腿,感情也托了后腿,因为自己的性情差点没有亡国灭族,当皇帝困难指数:一颗星,治国四颗星,个人魅力:一颗星

第五名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这个人咋说呢,感觉前期和后期不大像一个人,这还真得让历史学家好好研究研究,李隆基主政期间是不是后期也和他爷爷一样因为身体欠佳,退居幕后,主政另有他人致使国家大乱,奸臣丛生的,李隆基前期勤政爱民,治文定武,开创了开元盛世,一代明君,后期懦弱好享受 致使奸臣乱政,好色误国,致使安史之乱,差点成了亡国之君。当上皇帝困难指数:一颗星 治国:两颗星 个人魅力:负值


年轮里的日子


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这五人,可以说大唐王朝(包括武则天的武周在内)最出色的五位帝王,也是大唐盛世的五位缔造者,自李隆基以后,大唐盛世不复存在。

如果说以综合能力而言,非要对这五个人进行排序,我个人的答案是这样的:李世民>李渊/李治>武则天/李隆基。

毫无疑问,李世民是五人之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人,文治武功,样样都能拿得出手!

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可以说大半个大唐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在大唐建立之后,李世民在位期间攻灭了东突厥,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等西域国家,被尊称为天可汗。主席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而在文治方面,李世民同样相当不俗,在位二十三年,虚心纳谏,政治清明,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大唐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并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启了盛世大唐。

紧随其后的则是李渊和李治。

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能力并不差。李渊从太原起兵到建都长安,不过短短的一年时间。李渊的儿子们太过于出色,导致了李渊的光芒被掩盖。但是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真正的决策者是李渊。只是,在后来李世民的有意无意的操作下,李渊的能力被后人所忽略了。

李治,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主。但实际上并不是,李治虽不是开创之君,但确实一个很好守成之主。在李世民的铺垫下,李治把大唐的疆域扩大到了巅峰,还消灭了李世民一直未能消灭的高句丽。如果说大唐最盛之时,当推李治时期。只是由于李治的身体不好,才导致武则天这个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横空出世,让李治背负了暗弱的污名。



排名最后两位的当是武则天和李隆基。

武则天确实很了不起,在男权社会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武则天的手腕相当出色,她利用李治在瓦解关陇军事集团的机会出位,然后在李治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趁机把手深入了朝堂,并牢牢把控住了朝政,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一套,任用狄仁杰等人才,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崩坏,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其次,在武则天时期,突厥脱离唐朝的统治,唐朝的疆域开始大幅度缩水。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忽视。



早年的李隆基应该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早年的李隆基就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一道从韦后手中夺下大全,将自己的父亲李旦推上了皇位。登基后,李隆基在除掉太平公主极其党羽之后,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然而,晚年的李隆基宠幸杨玉环,在治理国家方面算是比较昏庸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彻底的断送了大唐盛世!


以上,仅仅是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讨论!


小镇月明


单纯从能力角度排名,我认为的顺序是李世民、李渊、李隆基、武则天、李治。

李世民是文武双全的天才型人物。

李世民从青年时期跟随李渊起兵,就体现了优秀的军事、政治能力,是李唐开国最大的功臣之一,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天下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继位之后,一边恢复经济、一边理顺朝政、建立制度,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最开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同时,李世民又把中原政权推上了中国古代军事最强盛的巅峰时刻,可以吊打周边各国,天可汗之名是周边各异族被打服了才送上来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李世民时期的向周边各国开战,都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国家战略行为,其先后顺序、战略方向都符合大唐王朝的发展需要,打一仗胜一仗,胜一仗大唐领土扩大一大块,并非盲目的穷兵黩武。

这种战略思维和大局观最为体现一个帝王能力,中国古代皇帝当中,可能只有秦始皇在这方面可以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所以,李世民当之无愧的是千古一帝,从心胸到能力再到功绩都是无人能比。

(李世民)

李渊不比李世民差多少,但当皇帝太晚了、太短了,没有太多机会施展。

李渊青年、中年在隋王朝也是风云人物之一,在杨广百般怀疑限制的情况下,还一直能够平平安安,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起兵反隋也是当断则断,抓住稍纵即逝的一个机会,把身家性命全部投入进去,这对一个五十多岁的古人来说并不容易。李渊要是不起兵,无论将来谁当了皇帝,他一样还是唐国公,而李渊就敢于下这个决心,并取得了成功;

李唐建立之后,李渊在位短短9年内基本上统一了中原,虽然是李世民、李孝恭等人南征北战的功绩,但李渊运筹帷幄居中指挥策划,也体现了一个帝王的高超能力。

以前我的文章当中也分析过,李渊对朝政和军队的掌控非常严密,只是李世民更为优秀,玄武门之变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可能发生、更没有成功可能性的一次行动,属于不可抗力,李渊被逼退位不能代表能力不强。

(李渊)

李隆基是智商、情商双全,但大局观略差,缺少逆商。

李隆基能力不差,年轻时交朋友就能结交一批禁军,靠这些酒肉朋友就敢发动政变并成功当上了皇太子,智商、情商、运气都不差;继位之后任用名臣、狠抓吏治、发展经济,唐王朝国力在李隆基手中达到了顶峰。

但李隆基这一辈子太顺了,当皇帝时间也太长,犯了很多错误。前期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国力转化为军事胜利,缺乏居安思危意识,并建立节度使制度埋下了安史之乱的隐患;后期错误更多,一方面是盛唐伟业让他志得意满,失去了对局势的正确判断,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人败坏了政治风气;另一方面是安史之乱后突逢危局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错误应对,加重了安史之乱对唐王朝造成的破坏。

(李隆基)

武则天是个只会用锤子的选手,智力不差,大局观弱、综合能力不全面。

武则天能力当然也是一般人水准之上,在唐王朝所有皇帝当中排七八名没问题。

但武则天缺乏一个成熟政治家善于合作、妥协、交易的行事风格,更多的像传说中的驯马故事一样,一味强硬压制对手,手段比较单一,并且小心眼、好面子。

这也就是她利用了李治的无能把皇权推到了顶峰,换任何一个朝代、包括唐王朝的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都当不上女皇帝。

李治,当初生下来直接掐死就好了。

李治,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秦二世、隋炀帝之后第三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末代皇帝,唐王朝在李治手中灭亡了一次。李治时期,唐王朝政治、军事全面失败,政治上失去了贞观时期君权、臣权平衡的政治风气,变成皇权独大,为武则天篡唐打下了基础;军事上顾此失彼,全面停止了对外扩张。

总之,李治可以说是除了唐懿宗之外唐王朝最差的几个皇帝之一,也就是李世民给他留的家底比较厚,否则早就败光了。

(李治)

有人说李治时期唐王朝疆域面积最大,这里稍稍多说几句李治时期唐王朝疆域哪里来的和李治丢了哪些领土:

第一,青海吐谷浑。

李世民时期臣服了吐谷浑,青海成为大唐领土,吐谷浑势力成为大唐抵御吐蕃下高原的第一道屏障。李治时期对吐谷浑支持不力,吐谷浑被吐蕃彻底灭国,青海吐谷浑故地被吐蕃占领。这是唐王朝开国以来丢失的第一块领土,也是李治手里丢的第一块领土。从此,陇右、河西走廊失去了青海的战略缓冲,唐王朝开始直接面对吐蕃的军事威胁;

第二,朝鲜半岛。

李治时期先拿下了百济和高句丽,这是延续李世民消耗高句丽国力战略取得的结果。但是,朝鲜半岛大部很快就被新罗占领,唐王朝再无法控制朝鲜半岛南部,与当年隋炀帝接受高句丽道歉投降就退兵犯了同样错误。也就是新罗后来还算老实,否则李治罪过就更大了。这是李治丢的第二块领土;

第三,中亚十六州都督府。

李世民时期开始进行西域攻略,是为了策应波斯萨珊王朝复国势力和中亚各国抵抗大食的东进,同时保护陆上丝绸之路。当时稳扎稳打,一口一口从西突厥势力范围割肉,毫不激进。从后期西域原西突厥势力叛降不定就能看出,西域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哪里谈的上与大食争夺中亚?

而李治上台后,刚刚平定了西突厥叛乱,就急迫的任命波斯王、在波斯故地和中亚设置十六州都督府,把大唐疆域推到了中亚、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但这毫无意义,大食离中亚近,还联合了吐蕃与大唐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安西四镇位于大唐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上,与长安本身就有数千里的路程,这里发生战争,对再往西数千里的中亚更是无力支持。于是,十六州都督府很快就被大食攻占,这是李治丢的第三块领土。唐王朝疆域最大的一刻只维持了区区数年,这种疆域有意义么?

第四,蒙古高原。

李治时期失去了对蒙古高原突厥势力的压制,后突厥重新兴起,在安北都护府的眼皮底下完成了重新统一,并在武则天称帝后重新独立,蒙古高原得而复失。这是唐王朝丢的第四块土地,虽然当时李治已死,但根子出在李治身上。


另外,西域西突厥势力在李治时期反复叛降,薛仁贵、苏定方等人不断地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结果哪边也没处理好。李世民时期这些势力不敢反叛,李治时期就胆子大了?无非是用人不当、策略不明。包括契丹、奚,都敢在李治、武则天时期反叛,不得不说这两口子治国能力是有问题的。

更不用说李治连武则天都对付不了,他可不止一次要废掉武则天,又是利用上官仪,又是利用道教,被武则天轻易弄死了上官仪、兴盛了佛教而化解。所以我个人一直对李治的能力非常的不认可,吃老本吃成这个熊样,死后怎么有脸去见李世民?

(大唐疆域面积最大的短短一刻,这时已经丢了朝鲜半岛和青海)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李治,咱们通常说他是武则天的老公,就像恒星之间比亮度,稍微暗点的,差好几个等级。武则天进宫是去嫁李世民的,虽有短暂的温存被赐名“武媚娘”,但显然不是李世民的菜,一直在宫中做“才人”,12年。

李世民与李隆基这两位李家皇帝,前后相隔百年一生经历却极为相似。两人都不是长子,都是因为发动政变成功而登上帝位,两人都有一段辉煌历史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他们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李世民只活到50岁,李隆基却活了78岁,李世民的短命保全了他那有道明君的光荣称号。

李隆基多活20多年,却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从有道明君蜕变为无道昏君,成了典型的两截人物。其实,李世民的晚期已经出现了蜕变为无道昏君的苗头,魏征的《十渐疏》可以作证。幸亏他早死,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只好匆匆画上个句号。

古今中外,许多大人物都吃过小人的亏,谈起小人,无不谈虎色变。因为敌人好防,小人难防。他就在你身边,对你巧言令色,你一不小心,就会上他的当。大人物栽在小人手里的事,代代都有,唐末与明末一些皇帝甚至一再死于小人之手。

惟有武则天当权四十多年,既敢重用小人,又能驾驭小人,一批一批地放手使用,又一批一批地收拾干净,其手腕确有过人之处。 李隆基的能耐远远赶不上武则天。武则天总能把小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李隆基则是常被小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两人的差距实在是太远了。题主的问题答案不就一目了然了么?个人的观点,大家有什么更好或不同的建议么,欢迎你的多多关注,同时期待你的点评,评论区大家一起来分享历史吧,天天开心历史。

天天开心历史


在我看来,这五个人的能力排名应该是武则天第一,李世民第二,李隆基第三,李渊第四,第五自然是李治。为什么这样排?下面我就说一说这几位皇帝的文治武功便可一目了然。

先说一下排名第五位的李治。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三子,应该是以上几位皇帝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他上位是因为他投了个好胎。他的生母是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的嫡子,他因身体病弱无争,而嫡长子李承乾与嫡次子李泰因想谋反篡位,相继被李世民所废,皇位便如天上掉馅饼一样落在了李治头上。

李治上位以后,又仅纳父亲的才人武媚娘,还不辩是非,废了自己的元后,将权柄逐渐交给武媚娘,把到手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武氏,这样一个败家子,有他提名已是幸运了,哪里会有高名次?

第四名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登基前各路义军蜂起,正是乱世英雄辈出的时候,李渊出身贵族家庭,有权有势有人有力,他听二儿子李世民劝说,趁乱起兵,各路义军纷纷投奔,可以说登基前除了几路反王,基本没什么阻力,纵是有些阻碍,在后方有大儿孓李建成帮助,在外凭二儿子平定战乱,他本人却似太平皇帝,毫无建树,不仅如此,他统治期间,出现三方政令(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并行的局面,太子与秦王兄弟不合他无力辖制的情况。甚至在兄弟争权的过程不能果断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皇帝虽也算开国皇帝,能力确实强不到哪里去。让他排到老四不亏他。

第三名,李隆基,唐玄宗。唐玄宗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登基的过程也不容易,因为中宗软弱,韦后祸乱宫帏,朝庭一片污烟瘴气,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劲政变,登上帝位,然后励精图治,奋发图強,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政治一片清明。并开创了有名开元盛世,只不过后来沉迷女色,逐渐昏庸,拉低了自己的排名。不然他与李世民实在难分伯仲。

第二位李世民,李渊的二儿子,也是唐朝开国的实际奠基人。此人政治嗅觉灵敏,当隋朝未年群雄并起时,他及时劝说父亲举起义旗,并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招纳天下英才志士,为大唐打下了大半江山,并抓住机会,发动玄武门政变,一举击败了太子建成。登上了皇帝宝座。李世民登基后,不计前嫌,善待前太子的李建民的部下和谋士,稳固了江山,开拓了国土,开创了贞元之治,为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名,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作为一个女人,要胜过那么多男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立足。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傲视群雄,更何况,武则天在位期间,其文治武功,一点不输于历代皇帝。不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盛世推向了一个高潮。


萍风竹雨123


提问的几人中,李世民当排在第一,李世民与其父李渊同属建国者,李渊还在随朝为官时就有预谋,但李渊为人谨慎,心中计谋从不外露,特别机密的事也只和李世民商议,李世民足智多谋,尚未起事时就帮其父化解了许多危机。

举旗之后,李世民一直充当主帅,南征北战,左冲右突,为唐朝打下大半江山,在李氐团队贡献最突出。

唐朝建立后,李渊褝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开启了万世流芳的贞观之治,在世界上,大唐被尊称为天朝,享有极高的荣誉,大唐在国际上声望很高,周边国家主动来朝,李世民执政时期,少有外族犯边者。

总的来说,战争时期,李世民是一位合格的军事家,治国理政,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处理国际事物中象个外交家,唐朝当数第一。

第二位则应该属于武则天,武则天历经坎坷,从先皇嫔妃演变成当朝皇后,个中手段,空前绝后,没有经世绝伦的谋略,完成这两个角色的转换是痴人说梦。

武则天登上女皇宝座之后,表现依然不俗,需知同样作皇帝,武则天这个皇帝比李世民那个皇帝难作得多,首先,武则天开创了女人作皇帝的先例,而且她有人们难以接受的身份兑变经历,权力集团及世俗都对她有极深的敌意,还有世人对女性的偏见,权力层对女性的蔑视,种种桎梏,武则天首先要突破这个围城,才能谈其他。

武则天兵不血刃,游刃于权力颠峰,无声无息的筑牢了自己的皇位,她不仅仅要谨防李氏集团对皇权的反扑,还要注意武氏家族对皇权的偷窥,她要从中寻找平衡,才能保持局势稳定。

武则天统治期间,政局稳定,她政治家、思想家的魅力体现在她用人的举措上,开创科举制度,为积累人才打通了泉眼,武则天选拨的忠臣良将千古留名,不得不承认是她干部政策的巨大成功。

因为她是女皇,和别的皇帝获得一样的成功,她却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武则天还位于李氏皇权,还有死后的无字碑,都是她智慧的体现,无愧第二。

李隆基理当排位第三次,他治国有方,遇事头脑清晰,判断准确,行动果敢,从不拖泥带水,杀死婉儿,不留后患,比李渊强,

李渊很冤,作皇帝仅仅昙花一现,还没悟出作皇帝的真谛,就被迫禅位,这与他性格内俭,深藏不露遇事考虑太多,不愿决断有关。如果不把李治同期排名,李渊第四都够不上。

李治就没有分析的价值了。


风嚎777


第一李士民:李七民做秦王时,替父出争,争战四方,大唐多半江山是李士民打下的。他杀兄逼父做上皇帝虽然说不上光采,可也证明了他确实有能力:再加上贞观之治,在治理国家方面也体现’他超强的能力。第二武则天,她做为一个女人,在那个封建男权时代,从最低的先帝才人,做上后来的高宗的皇后,有多么不易:到最终登基做上皇帝,改唐为周,她一生都在跟封建:贵族势力,男权主义做斗争。没有超强的政治家的智慧,胆识和气魄能做到吗?她还是一个革新派。她参政到执政,从政半个世纪。把国家治理的国富民丰:她的功绩不亚于任何一个男皇帝。第三李渊他是大唐开国皇帝,创建了大唐百年基业功不可沫。第四李隆基,创建了大唐的开元盛世,晚年做的有点差,最后被逼让位。李治最后,李治其实很好的皇帝,因为太善良没能发挥本来才志。这是我个人看法,对不对希望大家评论。写的不好勿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