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2009年的《無恥混蛋》讓昆汀擺脫了市井痞氣,開始走上政治正確道路,也是從這部片子開始,昆汀的電影風格越發成熟。

昆汀喜歡惡搞,在《殺出個黎明》中公路片驟然變成吸血鬼片,在《殺死比爾》中粵語與英語交流不用翻譯,在《金剛不壞》中女主在一個小時之後才出現,這類例子很多。當我們在拊掌稱奇,說昆汀是個鬼才時,我們同樣也搖頭苦笑,其實這樣的惡搞結果,電影質量並不高。當然,單看娛樂面,昆汀似乎這麼做是足夠的了。

反結構、暴力、話癆等等,從《無恥混蛋》開始,昆汀逐漸將這些特點轉化為神奇,不再有兩極化的反差觀感,觀者興趣十足。本文章聊的《被解救的姜戈》,在《無恥混蛋》三年後上映,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代表了昆汀較高的水準。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如《無恥混蛋》套上怒殺納粹殼子,昆汀給《被解救的姜戈》同樣套上政治正確的殼子——為黑奴爭取自由。不同於以往的片子,這兩部政治正確的片子在同仇敵愾的大背景下,較能引發觀眾的共鳴,這是昆汀取巧之處。這部電影中,昆汀將他的特色賦予了種種浪漫情調。

正義外殼的浪漫暴力

給施暴者最有力的回擊是什麼?答:暴力。

以暴制暴似乎是這個社會不提倡的,可捫心自問,如果被欺負了,單純通過法律途徑去審判那個施暴人,是否真的可以解心中怨氣?另外一方面,法律力求無差別對待的公平性偶爾也會造成誤判,那我們又該如何?這些問題在當下社會很難有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解決方式,但追求公平,是我們每個人所向往的,也是法律所追求的。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這種社會問題,留給社會學家、法學家以及後代子孫解答。在當下,昆汀導演給我們打了一針興奮劑,我們看到那些殘酷無情的施暴者得到了最直接的懲罰,就是以暴制暴。

《無恥混蛋》中納粹黨將猶太人逼上絕路,黑人同樣遭到不公平對待,整個二戰也讓盟軍死了不少人。對於此,人們憤慨之餘,希望將納粹黨除之而後快,國際軍事法庭的人道審判,似乎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昆汀於是橫空出世,《無恥混蛋》中的納粹黨以希特勒為首的中央成員,被安排在一所電影院中,遭到一個猶太女人和黑人的屠殺。無疑,這在二戰中被迫害的人看來,是極其興奮的。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被解救的姜戈》中同樣也套上了這樣的政治外殼。在美國南北戰爭發生前兩年,黑人被南方種植園主奴役,遭到了非人的對待。種族主義在今天的歐美國家也時有針鋒相對,而在這部電影中,黑人對白人進行了最直接的有力回擊。

黑人姜戈不僅聰明機警,而且不屈服,將糖果莊園的坎迪一家殺的片甲不留。姜戈的性格特點是對白人最直接的反擊,那些白人印象中黑人的低智、與生俱來的奴性,在姜戈身上表現的都是反面。正義來得粗暴些,似乎更為過癮。

​粗暴中的自由浪漫

整部電影講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叫做自由。賞金獵人舒爾茨是個自由人,他依靠賞金過活,並且解救姜戈,作為自己的幫手。舒爾茨對自由是十分崇拜的,所以面對黑人姜戈,他言語舉止都彬彬有禮,希望讓姜戈知道,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自由人。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有影評說,電影中諸多不合理,其中舒爾茨因為不願意握手而遭殺害,實在說服力很弱。但是如果參照他的性格特點,我個人覺著,說服力不僅不弱,而且很強大。舒爾茨是極其浪漫自由的一個人,當他看到農場主坎迪殘忍對待黑人,讓狗咬或者用斧頭敲死,這一幕幕早讓舒爾茨怒不可遏。

舒爾茨和坎迪完成交易後,本來可以一走了之,可坎迪仗著自己的地盤,一定要逼舒爾茨握手。舒爾茨是一個自由人,他是可以為自由放棄生命的,所以他有不握手的自由。於是,他走到坎迪跟前,一槍解決了坎迪的性命,當然,舒爾茨也被坎迪手下一槍殺了。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舒爾茨的個性讓影片極富血色浪漫的味道,他言辭幽默風趣,處理事務從容不迫,應對自如。他有他的優雅和風度,顯然後來坎迪的要求是要讓他失去這種優雅風度,所以他寧願死,也不願意握手。

​浪漫的愛情主線

黑人在那個年代似乎不配擁有愛情,可《被解救的姜戈》中這段愛情來得轟轟烈烈。姜戈與希爾達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由的嚮往。他們二人在農場工作時,時常會想方設法逃跑,雖然被抓到後少不了毒打,可他們仍舊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冒此風險。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我一直認為一個崇尚自由的人才能得到愛情,那些為種種規則妥協的人,不配擁有愛情。事實上,這些人最後的結婚對象,都不是愛情。

黑人看了會大笑,白人看了會流淚

​電影中的姜戈無疑是得到了愛情。他一路上為解救希爾達,幾遭劫難,最後時刻,他穿著紫色禮服,騎著馬在希爾達面前微笑著,浪漫到讓人羨煞。電影最後的幾個鏡頭,無疑是最美的。

整部電影充斥著自由和浪漫的氣息,讓人看得過癮,也看得興奮。作為昆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值得花將近三個小時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