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慌失措的买房人

目前还有买房的必要吗?这个冷清的市场状态还会延续多久?这个跌跌不休会跌到什么时候?这样的趋势会造成全国性房地产市场暴跌吗?如果买了房是不是彻底套牢了?房价会不会重回2015年?

这房到底还能不能买?

降准额外释放的增量资金约7500亿人民币,有没有可能重现当年的光景,激情的岁月会不会再次来临,房地产市场的火焰能否再次点燃?

惊慌失措的买房人


据经济观察报的整理,这一次降准已经是年内的第四次,从这个趋势看也许年底还会有一次。

我们先不谈债市的震荡、和可能涉及的汇率持续贬值压力。

大家关注的重点是这一笔不小的资金会不会再次涌入房地产行业,待降准新闻出现的时候解读最多的就是对于楼市的影响,而最为鸡血最为热烈的解读方是中介行业,来源于一线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他们用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可能会发生的可怕,用千万资产模型来告诉你钱越变越多,钱变得更不值钱。

洪水猛兽般稀释你我的财富,印钞机又在加班加点!他们的口号:再不买房就是空空劳作白辛苦,一年到头又白干!

经济学家类型的中介朋友们,讲得真是情深意切,通俗易懂。还真让不少朋友开始担忧起来,错过此次降准的利好对于个人来说是不是等同于首付蒸发,两房变一房,一房变买不起房了。

安迪告诉他们杞人忧天了,今天的房地产状态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这是早就定下来的基调,别忘记了高层说得“房住不炒”上升到什么样的会议!

记住房住不炒,远离幻想幻听。

不要被那些高深词汇迷住了,其实没有那么多炒房路

当我在告知大家不要随意乱买房的时候,他们说错过了太多的好机会不核算;

再次提醒,赶紧换到合适的城市!

当我说赶紧抛掉三四线城市房产换到一二线,最好是能换到工作的一线大都市的时候,他们说市场这么热一线这么低迷无意义;

如此看来,新一波的政策又要来了

当我说新一轮的房地产政策即将来临,他们说你安迪哗众取宠无中生有搏噱头;

房地产市场接下来会发生的几件事

当我说开发商日子要开始艰难,中介日子要被严控,买房人围攻售楼处要重新上演,他们说这样的市场不会出现类似的状况。

楼市开启下降渠道,新时代即将来临!

这些城市,在降价的通道里他们一定首当其冲。

而安迪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原本对那些偏远城市一无所知,仅仅是道听途说某某城市多么好,政策依然还有空隙,银行贷款还很友善,只要愿意买房就一定能成交,就一定能赚到钱,租金收益也很好,速度快的话搞不好2年就翻倍,甚至还有机会翻很多倍。

他们眼中的不动产,强硬的金融属性,高效的杠杆使用,其实在部分城市是无效的,他们没有足够的产业和购买力,他们面临的是原本不动产的房产,真有可能变成“不动产”。限售年限可以追溯,限售年限可以延长。

只要政府有需要,只要市场不妥协,只要苗头还在,管你炒房还是居住,限售10年8年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充足的好处,没有一毛钱的受损。

如果你是自住,你当然不着急买卖,就算你想着要置换,那也只能先等等。但凡尝试炒房,那就看你资金成本,自有资金和超负荷,结局会天翻地覆。

不止一百次讲起那些眼花缭乱的各种信誉贷、信用贷、信用卡无限接龙、拆解市场资金以及各种抵押,作为普通人在这样的行情里一定要远离,离得眼不见心不烦为止。

所有种种文章的一环套一环,都是书面告诉你的真理和诱人,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不差完美执行,也许会有那么一丁点机会。但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写出那些办法的高手和大佬他们基本上不会尝试那样的做法。

没有那么多神可以帮你

那些行不通的方案,只是为了写出来勾引你而已。

而所有的拆解、短期填补、刷出来的无敌资金在使用后,都是需要及时归还,且这个使用周期很短,很短。

他们教你这样那样买房,各种团购和折扣,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否你能真的赚钱,能不能及时填补,那时你死你活和他们毫无关联,是你咎由自取。

钱到底会去哪里?

这一次的降准主要是两点:一是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

优化流动性结构,以为会流向股市一部分资金或至少给股市带来一些鼓舞和激励,但市场却完全不买账,股市跌到了新的低位,不少人捶足顿胸,更多人悔不当初。

本想着股票会迎来点新景象,弄一点红色系,殊不知这是要朝2500点进军的节奏,按照我们平时的笑侃,这离2000点还很远,还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楼市想要在这一笔资金里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今昔不再是往日峥嵘,那些所谓的放水放任早就成为了过去式。


惊慌失措的买房人


最高行政指令最厉害之处其实不关乎市场、不关乎房价、哪怕是短期内的不发展、甚至是暂时的停滞或一点点倒退都不要紧,更不关乎埋怨和讽刺。

立竿见影的处理可能会导致官帽不保,很有可能就此归隐。简单一点的通报批评和警告,或在政治生涯上记上一笔抹不去的痕迹,从此将别离。

这才是,最狠最有效的政策执行力度。

记得“房住不炒”这四个大字 ,绝对是落地有声,字字如金,强如信心。

很多朋友还在说这些都只是过场,风声一过老戏法立马就会转土重来,再次上演追赶大赛,缺少了这一利器地方政府如何实现良好成绩,没有了土地财政怎么做好公共设施,没有政绩哪里还有上升的武器。

却不知,最高层的决心在哪里。

现阶段什么是最好的政绩?是你所在城市的房价在上一波翻转后,需要温和地停滞,不再有大幅度的跳价,不能有离谱的争抢,但也不能有断崖式的下跌,所做的一切都是保持健康发展,稳定前行。

也正因为如此的温和,才对那些聚集在售楼处拉横幅骂骂咧咧堵门,个别城市的购房人甚至还会冲进售楼处,过一把打砸瘾。

说什么装修不够好,讲什么承诺不到位,谈什么格局有变化,其实所有的矛盾点都在已购的房价在下跌,开发商在促销销售,他们认为侵犯了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凭什么我们买了房价就不涨了!

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

当时买房的时候,莫非是有人拿刀逼迫;那时在购房合同上签字画押办理各种手续,应该是有人用枪指使!

还谈什么契约精神,还说啥的法治建设。

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征,撕毁自己标榜的可怜。

对于这种集众无理表现,对他们过分温和其实就是在摧毁社会的基石,让更多的人学以致用,只要买的房价下跌就去闹就去折腾就去打砸,就去欺负房地产开发商,就去争取可能的补偿。

涨价的时候在哪里,有没有集体上门送锦旗,可曾想过要去做一点反馈,把涨价的部分折现给这些开发商?

这也是安迪经常说起的那句,希望房价一直上涨的真一定是政府,也不完全是开发商,而是那些买了房的普通人群,只要他们下手买房了,房价就必须涨下去!

股票、楼市和中小企业

股票跌出了新的高度,很多买房人应该也在炒股,跌掉四分之一是客气,跌掉三分之一不稀奇,跌掉二分之一也不在少数,怎么就没有见到人组织去证监会遛遛,也没有哪个会在交易中心横幅打砸。

怎么两幅景象,为何如此对待。

他们多么聪明和知趣。哪个软哪个硬,哪个好欺哪个牛逼,哪个懂得经营哪个值得打磨,他们精得你难以想象。

牙齿碎了咽下去。

你也可以说他们看到房价下跌惊慌失措了,尤其是那些拿着高杠杆继续在三四线城市指望买房发家致富,升阶通道的炒房客们。

他们是真的着急,买的房子居然不涨价。

这风气一旦打开,势必会各个城市蔓延,尤其是政府温和处理的情况下,开发商逐步退让的步伐中,这些所谓的弱势群体会变得有恃无恐,会慢慢变本加厉,从有产团体变成了维权先锋,从买房置业走到了“房住不炒”的对立面。

在此,奉劝那些过度激烈维权的朋友们,千万别以为暂时的温和是持续的放任,别忘记很多城市的打恶扫黑任务如火如荼,这要是万一有帽子应天而降,而恰好遇到你们的暴躁,那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股市目前看不到趋势,绿得一片青葱。

楼市也没有所谓水迹,稳定依旧当道。

而中小型企业的日子似乎也没有改善,这一块支持还没有完全体现,总能轻易听到各种中小企业的叫苦和埋怨,他们的日子依旧还在艰辛。

这一笔资金最终有多少会流到中小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门槛设置会有多高,符合标准的中小企业的有多少,最终的落实细则将如何体现。

无从得知,但肯定这是当务之急。

那么,现在的市场环境里还能买房吗?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这么低迷的市场不买,还等到什么时候买房?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安迪一直在劝大城市里的朋友要买房,先别谈什么投资和发展,先满足基本居住怎么样,别谈什么好房和豪宅,先解决有行不行?

惊慌失措的买房人


尤其是像和上海这样的城市 ,据兔博士APP上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二手房平均价格在401万每套,没有了往日的金九银十,成交量确实下滑明显,但价格却并没有想象中的低。

当下的选择房源这么多,议价空间依旧还存在,有什么理由让你忐忐忑忑,犹豫不安?就因为房价现在不涨了,就觉得买涨不买跌,就指望着热火朝天去抢,还有些朋友居然会等着上海的大跌 ,喊出了房价要再次回到2015年。

这不是心愿,这是幼稚!

只是在这个购买的过程中要多做功课,要避免买到远远的偏僻区域,如果真是在那边上班生活倒也无妨,但依旧尽量选择品牌,选择大一些的品牌,万科这种保障保值能力会更大。别看安迪写了好几篇万科忽悠巨猾,但他们的产品和物业,还是有基本底线和门槛的。

说到的投资,依旧还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只是要记住别玩什么这个贷那个拆的手段,别搞那些超负荷的重把戏,这种玩法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造血能力,带来的伤害会远超你我的想象。

惊慌失措下,别走错路而已,并不是无路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