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研究生離職感慨:選擇比努力重要,互聯網比華為更有前途

一名研究生從華為離職了,在離職之際,其在公司論壇公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認為華為並不適合後來的新員工,因為選擇比努力重要,目前的互聯網比華為更有發展前途。在感慨末尾,這名研究生說了一句這樣的扎心話:華為實現了80後買房的夢想,卻留不住90後追求自我價值的心。

華為研究生離職感慨:選擇比努力重要,互聯網比華為更有前途


如下便是其離職全文。

應屆入職一年多,國際慣例,準備面試互聯網中,不能免俗。文科碩士,曾在北京某互聯網獨角獸常年實習,因想快速賺錢慾望強烈,選擇來華為CNBG某跑流程部門外派崗位工作。入職前,HR說3個月內會外派,入職後,被告知至少1年外派。1年多的時間,憑著工作熱情和主管的信任,績效雙A,但幾乎沒有學到什麼乾貨,期間出差過幾個月,有常駐機會,因身體吃不消和不願做跑流程工作而放棄,我為什麼離開華為,選擇轉行互聯網?

華為研究生離職感慨:選擇比努力重要,互聯網比華為更有前途


市場:手機通訊基本普及,用戶數不會大幅增加,5G即使帶來人均流量上漲,在現有商業模式下,消費者對流量價格敏感,ARPU很難增加。通訊業的增長點在千萬級設備數的物聯網上,但基於華為的“專注修管道100年”的戰略,不向全產業鏈擴張,只修基站賣設備,不能成為物聯網生態圈的領導者,處在獲取商業價值的底端。

互聯網時代的變化,技術突破是表象,深層次的是思維方式帶來的商業模式的改變。互聯網思維:“以用戶價值為中心”、“快速上線試錯,產品不斷迭代”、“管理扁平化”、“允許創新失敗”、“追求極致”、“第一性原理”……思維方式帶來的對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美團、滴滴、順豐、海底撈、新零售……不是做個APP就有互聯網思維了。“控制質量”、“防範風險、“流程化的生產”、“把人當機器用”的工業思維,螺絲釘式的各司其職對於生產流水線有很大的效率提升,但面對創新的領域沒有效率。

華為研究生離職感慨:選擇比努力重要,互聯網比華為更有前途


降維打擊:通訊業的競爭對手,以後可能不再是XX、Ericsson,而是阿里、谷歌、亞馬遜等。當跨界的競爭對手出現,我們賣設備,競爭對手免費用提供設備通過生態鏈賺錢。或者競爭對手不做設備,通過掌握消費者的流量入口,對管道價值壓縮。停止社招,壓縮校招的方式消化內部人;34+,如果真的到了這個年紀出去,恐怕只能創業了。我從事的崗位還必須有外派經歷,外派幾年回來,年齡大了,恐怕也只能在華為窩著了,經不住外部市場的考驗。

華為研究生離職感慨:選擇比努力重要,互聯網比華為更有前途


社招轉行,無相關工作經驗,與互聯網大廠無緣。打算邊實踐學習,邊找小公司,學習提升在個人,通過在小公司做主流業務,再準備轉戰大廠。當然這是一個悖論,不夠好的環境往往讓人成長慢,帶來惡性循環。有人給我說,別走,樹大底下好乘涼,但如果為了混口飯,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且還有年齡大不續簽的風險,到時候忍氣吞聲,再陷入中年找工作的境地,不如趁畢業不久,經歷陣痛走上正軌。選擇比努力重要,在價值觀和產業都不認同的情況下,我選擇離開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