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明天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球勞動者的節日。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興的職業越來越多,與之相對的,一些老的職業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老買賣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1954年,西單路口東向

首先,先來看看那些民國時期西單牌樓附近有名的店鋪

金城、恆麗、恆興祥、益茂、華昌、介福、德茂、震東等綢緞莊,上海、三友、時髦等百貨店,豐泰隆、裕泰、瑞大、福記、同聚鑫等西服莊,老佳麗、華北、萬里等鞋店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萬里皮鞋店,1961年。1943年開業,店名取“穿萬里鞋走萬里路”之意。1956年該店與西單的“新中國”、“千福”等八家鞋店合併,仍沿用“萬里鞋店”字號。1988年遷入西單勸業場。

傑靈、歐亞等照相館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歐亞照相館,1961年。1932年建於西單北大街路東,1988年遷入西單勸業場。

中國、萬里、中央等理髮館

亨得利、慎昌、義和齋等鐘錶店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亨德利鐘錶行,1961年。上世紀30年代王惠椿在西單北大街開辦亨得利分店。

精益、明明、光明等眼鏡行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明明眼鏡公司

西鶴年堂、懷仁堂、樂仁堂、同春堂、同樂堂等中藥鋪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懷仁堂藥店,1961年。

中華、中德等西藥房,東亞春、新陸春、慶林春、同春園、貴陽春、春明園、鴻春樓、安樂春(八大春)、西來順、又一順、西黔陽、聚仙居等中餐館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又一順飯莊,1961年。1948年在西單開業,該店集北京著名清真飯莊東來順和西來順之長,正可謂“東去西來又一順,南行北往只二家”。

大陸、濱來春、有光堂等西餐館

天福號豬肉鋪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天福號,1955年。坐落於西單牌樓東北拐角,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建。

桂香村、和興成、萬春昌等南味食品店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桂香村,1961年。開業於1916年,與稻香村齊名,稱之為“二香”。

乾義、開泰、吳鼎和、福生、元長厚等茶莊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元長厚茶莊,1961年。1919年創建,位於西單路口南側,是京城久負盛名的蔡行,著名書法家吳蘭弟為該店題寫店名,意喻茶莊生意“一元復始,源流通長,莊底雄厚”。

天源醬園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天源醬園,1955年。開業於1869年,位於西單路口東西長安街南側,是著名的京味菜園。

同興魁、信成、尚記、南橋王福記等鮮果局秋家酸梅湯六合棚鋪日升槓房等。

這些老店裡,有的經營至今,長盛不衰,成為百年老字號,例如亨得利、同春園、天福號、桂香村、元長厚茶莊、天源醬園等;有的則慘淡經營,早早退場;還有的限於歷史因素,整個行業都消失在歷史的罅隙中,棚鋪和槓房就是其中之二。

棚鋪:正陽門箭樓城牆臺上曾建最大綵牌樓

棚鋪,舊時專門為辦紅白事的搭建棚席的行業,有喜棚、壽棚、喪棚,另外,逢節過年應景的也搭涼棚、綵棚、綵牌樓等。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新店開張搭建的綵棚,西德尼·甘博[美]

也就是說,娶親嫁女,要搭喜棚;出殯埋人,得搭喪棚;過生日,搭壽棚;正月的廠甸廟會,搭畫棚;四月裡去妙峰山,沿途有茶棚;六月裡什剎海荷花市場開市,要搭

飯棚、書棚;趕到冬天,還要搭粥棚……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共和萬歲”綵牌樓,西德尼·甘博[美],攝於1917—1919年間

由此看來,棚鋪跟老北京的生活息息相關。

清末,曾有一場棚活算得上史上最大了。怎麼算最大呢?搭的是前門樓子!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1902年1月8日,正陽門箭樓城臺上臨時搭建的綵牌樓(明信片)

正陽門城樓和箭樓的毀壞,還要說到庚子年的那兩場大火

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為“扶清滅洋”,抵制洋貨,憤怒於前門外“老德記洋藥房”雖改名“老德記大藥房

”,但店中大批洋藥未銷燬,一把火燒了藥房。當天正好颳大風,一時間,火勢向煤市街、觀音寺、廊房三、二、頭條、珠寶市、前門大街、西河沿及東、西荷包巷蔓延,燒燬了千餘家商鋪,前門箭樓也遭火焚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1900年6月16日,正陽門箭樓遭火焚,樓頂濃煙滾滾。

同年八月,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十一月,駐紮在甕城內英軍所屬的印度兵,為取暖引燃柴火,將正陽門城樓燒燬。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1900年11月,英軍所屬印度兵引燃的正陽門城樓餘燼還未熄滅。

1902年,為恭迎庚子年間西逃的慈禧迴鑾,棚匠們在正陽門箭樓城牆臺上,用杉篙搭起了綵牌樓,用各種材料來掩飾被轟塌的箭樓。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1902年1月8日,慈禧迴鑾,正陽門甕城內。正陽門城樓、箭樓已毀,城樓臺上有臨時搭建的綵牌樓迎駕。

西單牌樓東的這家六合棚鋪,規模較大,也曾風光過那麼一陣兒。然而好景不長,七七事變以後,戰火肆虐之下,各行各業的生意都不景氣。1945年,六合棚鋪正式關張。

槓房:曾辦多次奉安大典

槓房, 舊時出租殯葬用具和代為安排儀仗鼓樂等的鋪子,槓房為事主家操持喪事,料理逝者穿衣、入殮出殯、建墳掩埋、樹碑等事。也就是包辦了逝者身後的一切事宜,相當如今的殯儀館

而坐落在西單牌樓東、西長安街西段路南的日升槓房(後來長安大戲院的位置),可以說是行業裡的大哥。其傳奇之處在於,曾經承辦了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光緒皇帝和孫中山的奉安大典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長安大戲院,1954年。建於1933年,位於西單路口東、西長安街路南,原日升槓房位置。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是槓房業的一句老話。一般槓房鋪櫃上,平常只有三五人看守門市,等候顧客,一有活計,就請吃同一碗飯的同行臨時幫忙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身穿架衣的槓夫們在槓房看門,西德尼·甘博[美]

而日升槓房則不,其經營管理上很有一套,旨在保證服務質量。槓房常年養著一班固定的槓夫,這些槓夫都是30多歲、高個子、有力氣的棒小夥,且旗人佔多數。這種方式不僅利於槓房管理,且槓夫之間默契也足,抬起槓來,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就知對方心思。

另外,槓房的孟老闆(二掌櫃)對槓夫們要求非常嚴格,遇到有生意時,孟老闆頭天不許員工喝酒,晚上統一睡在槓房,為的是第二天不誤事。碰上“大活”,孟老闆一定派信得過的槓夫去,避免因不小心有個閃失什麼的得罪了僱主。

正是由於槓夫們平常被管理得很有規矩,訓練有素,比之小槓房出來的槓夫們,少了一些散漫、粗野之氣,僱主們用起來有面子,所以京城有錢人家、大戶人家遇有個殯葬之事,都願意請日升槓房,日升槓房的名聲就此越來越大,買賣越來越紅火了。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身穿大襟駕衣的槓夫將靈柩搭在槓上抬起來,西德尼·甘博[美],攝於1917—1919年

孫中山奉安大典事關國體,日升槓房著實下了一番功夫。提前準備好了所有的大小棺罩、槓棍、槓繩、衣帽、靴帶、影亭、提爐、國旗、黨旗等,這些槓棍全部重新粉刷,一水兒的白色,頭尾畫青天白日章;槓繩包了嶄新的藍布;槓夫們統一著藍布棉帽(正面嵌青天白日章)、“青天白日”藍布夾衣、織白線藍布腰帶藍布單褲硬胎青布靴。另外,包括槓夫們歇腳的茶桌等用具也一應俱全。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奉安大典上的槓夫

據1929年5月26日《迎櫬日記》記載,奉安大典當天零點,24名槓夫在整齊的號子聲中齊步起靈,一步步地穩穩地將靈櫬(chèn,同靈柩,指死者已經入殮的棺材)移出了碧雲寺大門。出了大門後,又改用32名槓夫的中槓繼續前行。天亮時,護靈的隊伍到達了頤和園舊宮門牌樓,靈櫬換成大棺罩,並改為64名槓夫抬行的大槓。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央視《孫中山的葬禮》紀錄片第三集上關於槓夫的截圖

到西直門已是上午9時55分,各界送殯代表及軍警馬步各隊,按次序排定。靈柩經過地方,路兩旁觀眾雖擁擠,但秩序不亂。民眾均脫帽,俯首肅立。過新街口、西四牌樓、西單、西長安街、天安門、中華門,出正陽門至前門東車站。上火車至浦口輪渡,槓夫和其他執事人等迴歸。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務本女子大學等送葬隊列

日升槓房事先派有42名槓夫在南京等候,至總理靈柩在中山陵安葬後,這42名槓夫才能迴歸北平。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靈柩移至中山陵

和棚鋪這樣的老買賣一樣,在20世紀40年代日偽統治時期,承辦過多次大典的

日升槓房逐漸衰落,店址也由西單路口搬到了缸瓦市大街,原址上拔地而起的則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新型戲院——長安大戲院

新中國成立後,日升槓房進行了公私合營,日升槓房改為現代意義的殯葬服務部

那些消失在西單的職業:槓房  棚鋪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文章參考:

[1]北京西城往事第二部162頁,西單牌樓的今昔,王永斌;

[2]人民政協報,為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忙碌的人們,原啟長;

[3]黃埔[],孫中山奉安大典黃埔生護靈隊,附記:孫中山奉安大典之日升槓房,單補生;

[4]建國後消失的行當——專門負責抬棺材的槓房;

[5]新浪博客,京華煙雲棚鋪,么么靈藥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