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臺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

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臺灣海峽,臺灣島才與大陸分離。臺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

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臺南市左鎮區發現了臺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左鎮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於3萬年以前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臺灣,是最早開發臺灣的先驅。

臺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分屬於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臺灣早期住民是臺灣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十六世紀中葉以前,臺灣基本上是與世隔絕的,島內原住民只在陸地上山林中飛奔,卻遺忘了祖先的航海技術。要知道臺灣原住民的祖先是有先進航海技術的,他們南下到達了南太平洋的很多小島上。

提到臺灣就不得不提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從荷蘭人手中奪回臺灣的鄭成功,而另一個就是從鄭家人手中奪走臺灣而統一中國的康熙皇帝!

鄭成功,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其父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組織向臺灣移民,積極開發臺灣島。1645年(清順治二年),21歲的鄭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韋健的召見,頗多賞識,被認為本家,賜他國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稱之為"國姓爺"。

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鄭成功是在明清王朝交替的時間段名聲鵲起的。1646年清兵進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掌握隆武朝廷軍權,在漢奸洪承疇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鄭成功反對父親隆清,率領部下先在廣東南沃島起兵,繼而挺進廈門鼓浪嶼,1650年(清順治七年)佔領廈門、金門兩島。以後與清軍展開不斷的戰鬥,逐步收復了福建漳、泉地區,並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廣東潮惠的東南沿海地區。

1659年夏,鄭成功率水師10餘萬北上,經舟山溯長江,連克瓜州、鎮江等城。7月圍攻南京,誤中清江南總督郎廷佐的強兵計,折兵回廈門。翌年,清軍分三路進攻廈門,被鄭成功擊退。鄭成功在堅持抗清的同時,又和侵佔我國領土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展開長期的鬥爭。荷蘭殖民者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侵佔了我國的臺灣,對臺灣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並不斷騷擾福建、廣東沿海地區,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1652年(清順治九年),臺灣爆發了以郭懷一(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舊部)領導的抗荷武裝起義。那時候的臺灣人基本上沒什麼家國情懷,所以大體上還能與荷蘭人和睦相處,並沒有大的起義發生。

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為了抗議荷蘭殖民者在海上的擄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臺灣貿易,在經濟上給荷蘭殖民者以有力的打擊!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親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餘人,在金門料羅灣誓師東進收復臺灣。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 軍主力艦"赫克託"號,收復了"赤嵌樓"。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1662年2月1日,荷蘭侵略軍被迫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臺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

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但不幸的是鄭成功這個民族英雄於1662年農曆歷五月初八因病逝世於臺灣,終年39歲。可謂英年早逝,甚是令人惋惜!

鄭成功收復臺灣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反清復明的基地。他去世後,鄭氏發生內亂,統治者內部逐漸腐敗。清廷曾多次招撫不成,康熙帝決定以武力攻臺。鄭成功去世後,其長子鄭經繼位。鄭經曾出兵大陸,支持“三藩”之亂。“三藩”失敗後,鄭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居臺灣。從此,鄭經以長子鄭克臧為監國,不理朝政。1681年正月,鄭經去世,鄭氏內部為爭權,更加腐化。二月,鄭克臧被殺,鄭經年僅12歲的次子鄭克塽被擁立主持政事。大權實際上落入馮錫範手中。

1683年五月,康熙帝命臺灣降將施琅率軍攻臺。六月十四日晨,施琅從銅山港率領2萬水軍乘坐300多艘戰船出發,攻打澎湖。

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清軍在鄭軍沒有設防八罩島和貓嶼、花嶼駐泊。海上巡視的鄭軍哨船發現後,報告鄭軍守將劉國軒。劉國軒得知後,緊急下令鎮守在獅嶼頭、風櫃尾、雞籠山、四角山、內塹、外塹、東峙、牛心灣等要地的將領,將大炮運至海岸,以防止清軍停泊,命各水師將領駕駛戰船,環泊於各要口,準備迎戰。宣毅左鎮建議趁清軍遠來疲憊,立足未穩之機主動迎擊。劉國軒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認為炮城嚴密,清軍船隻無處停泊,直等到風暴臨至,清軍不戰而退。當晚,清軍戰船停泊在八罩以西的水墳澳。邱輝又提出主動迎擊,劉國軒仍堅信不久大風將至而按兵不動。

十六日早晨,清軍與鄭軍於澎湖海面交戰,清軍擊沉鄭軍數艘戰船。施琅親自督戰,率艦隊衝入敵軍,興化鎮吳英配合作戰前後夾擊。因為天色將晚,雙方休戰。清軍在西嶼頭洋中錨泊。經過幾天的休整準備清軍於二十二日發動總攻。施琅兵分三路進攻。劉國軒督船迎戰。兩軍激戰,鄭軍慘敗,海上到處是浮屍。劉國軒率領餘下的戰船逃往臺灣。澎湖島上的守軍投降清軍。

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攻佔澎湖島的勝利,為清軍攻打臺灣創造了打下了基礎。在殲滅鄭軍澎湖主力後,施琅立即慰問島上居民,安撫投降的鄭軍士兵。他下令優待鄭軍將領,投降士兵也給以錢糧,負傷者加以醫治。

後來,施琅以澎湖為基礎,整頓軍隊、休整船隻,準備在八月或十月,北風到來時攻打臺灣。臺灣得知鄭軍在澎湖遭到慘敗後,人心惶惶,毫無鬥志。此後,清廷也加緊了對臺灣的招撫。施琅派使者以高官厚祿遊說劉國軒。於是,劉國軒極力主張降清,並派兵監視鄭氏子孫。鄭克塽不得已上表清廷請降。八月十一日,施琅派人駐守澎湖島,自己率領戰船開赴臺灣。十三日,清軍抵達臺灣鹿耳門港。十五日,清軍接受鄭氏請降。二十三日,施琅率領吳英、劉國軒等人巡視臺灣南北兩路。之後,清軍班師。1684年,清政府將臺灣納入版圖,始置臺灣府,下設諸羅、臺灣、鳳山3縣,並派兵駐守設防。自此,臺灣成為福建省下屬的一個府。1885年九月,始分立為臺灣省。

臺灣省中國自古不可分割的領土,任何宣稱獨立的份子,必將自取滅亡!

收復臺灣!歷史上從不缺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