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紅木的背後


紅木常被傳出天價,事實上真的有這麼貴嗎?為什麼買家喊貴,商家卻叫苦?

紅木原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傢俱的統稱,後為了規範紅木市場,《紅木》國家標準中將紅木進行了標準定義: 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其密度、結構和材色(以在大氣中變深的材色進行紅木分類)符合本標準規定的必備條件的木材。另外,上述5屬中本標準未列入的其他樹種的心材,其密度、結構和材色符合本標準的也可稱為紅木。

物以稀為貴,紅木生長特殊,沒有普通實木那麼常見,加之它的歷史底蘊,常給人名貴的印象。但其實,並非所有的紅木都是名貴稀有之材。


同樣是紅木大家庭,價位差距實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檀香紫檀木原材往往高達100多萬一噸,而普通雞翅木原材大約僅有1萬一噸。

珍貴的紅木生長緩慢,大多需要500年-800年才能成材,常有紫檀木每長1寸就需要126年之稱。並且,優質紅木的盛產地大多在國外,需要長途跋涉的進口運輸,運輸成本和運輸損耗無疑增加了成本。加之2001年-2013年期間的過度開採加劇了紅木原材料的稀缺,紅木的市場價值越來越高是必然的。

紅木出材率太低也使得加工成本居高不下,據一位紅木專家計算,紅木經運輸、加工後,出材率僅為31%。嚴格來說,紅木之中的心材才是加工紅木製品的上好材料,可見材料的稀少。而傢俱的各個部件尺寸、板材等級、加工損耗、組裝損耗、塗裝損耗、合格率等等,都在一層層影響紅木的出材率。


據一位紅木專家對紅木出材率的計算: 烘乾後水分的損失是15% 平鋸平均損失8% 刨光損失8% 雕刻成型損失18% 劈裂損傷白膘全去掉損失20% 實際利用率為31%

縱然紅木成本貴重加工困難,卻依然是木製品中的上上之選,是有淵源的。普通實木製品入手的那天起,就在不斷消耗貶值,而紅木製品除了硬度高更耐磨、外形典雅雕工藝術、調節室內溫溼度、木香滋養身體等優勢外,它更具有收藏價值,多年後也不會貶值。更重要的是,紅木製品承載了中國的傳統工藝文化,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宮廷紅木傢俱,已是無價之寶。

因為種種原因,紅木製作這項傳統工藝也在面臨難以傳承的問題,諸如“明式傢俱製作技藝”等與紅木相關的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後,我也想說,紅木雖好,但依然需要取之有度,不能過度開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有喜歡紅木傢俱的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