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主义的新加坡,是怎样让人感到绝望的?

huoluomo


实行精英教育的国家不少,包括此前号称“宽松教育”的日本,在公立学校宽松之下,也是层层选拔的“私塾教育”。而相对全球其他国家而言,新加坡哪怕跟以教育森严闻名的中国、韩国相比,也要残酷的多。

这个残酷倒不是考山题海,而是从幼儿园开始就不能行差踏错一步。而且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资本,可能就会让孩子从开始就落后。

新加坡学生第一个人生抉择点发生在幼儿园升小学的时候,如果父母是名校小学的校友,那么学生就能天然领先一步,而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有幸在名校学区里,也有机会被抽中入读。

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也并非不能入读小学名校——在一般学生九岁小学三年级时会遇见第一次分流考试,但这个被称作为“高材班选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的考试,是为成绩与智商极其优异者所准备,只要考进新加坡全国排名前1%,就能转而进入名校就读“高材生课程”。

而名校小学和普通小学的区别在于哪里呢?

新加坡教育体系里,小学看起来并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看似最关键的一环在于中学阶段。从中学开始,能够有幸继续获得国家资源支持的优等生会进入TOP学校,而成绩中下的人则会进入普通中学。

在普通中学里,只有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进入“快捷班”,因此还有一丝机会考入TOP中学(高中),避免沦入为蓝领阶层甚至低端劳工,而剩下的所谓“学术”“技术”二班,在未来人生最好的机会也不过是进入“理工学院”(相当于高职,但文凭等于大专),理工学生中的前5%有机会考入大学。

因此想要在新加坡成为“体面人”,必须进入TOP中学就读,而名校小学升学进入TOP中学的录取率是98%。

而一个新加坡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阶层跃迁或者避免阶层下滑的话,大概只有四次关键机会——除了幼升小,小学高材选拔以及升学考试以外,就只剩下中考。

至于高考,对于普通中学快捷班以外的学生而言,虽然名义上还有这个机会,但其实学校和老师估计从头到尾都没从这个角度去准备过学案,更不鼓励自己的学生这么“不知天高地厚”。

所以如果身在普通中学快捷班以外,除非自己课后疯狂补习,否则连一丝机会都没有——当然你补习之余,TOP学校的学生也一样在废寝忘食得攻读,而能依靠私塾辅导而成功考入大学的新加坡学生几乎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当然新加坡敢号称精英教育,政府对此的投入也堪称大手笔,教育支出占到了新加坡公共支出的17%,不仅大额补贴新加坡学生的学费——新加坡学生每月的学费低到13-33新元,而外国留学生却需要支付606.5-1300新元每月的学费。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高配台式和移动电脑(做义工或者支付667新元)。

同时为了鼓励学习,新加坡每年还为在学龄的学生提供二百多的教育基金,并且为游学费用报销60-80%。

但不管怎么说,新加坡学生估计从懵懂的孩提时代开始,就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有些过于残酷,而一旦行差踏错,又没有超越别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天分和足够的运气,估计这一生便就此定格了。

- END -

看见我们,发现世界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真实星球


真实星球


人在澳洲,一同事是新加坡的第二代华裔。然后一次闲聊,他说新加坡是幼稚园就开始分班教育了,然后整个国家的竞争意识和压力都非常大。


每日澳洲


你是为什么觉得别人会觉得绝望的?



国际游学找我深蓝哥


其实不只新加坡实行精英教育,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精英教育方针,唯有最顶尖的人才方能把国家带入另一程次,国家要进步,要比其他囯家更先进就必须有精英人才的优势,否则将被抛至几干里外,达尔文进化论说不进则退,唯有那些智力不如人或是承受不了压力的将会落在人后。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没有天然资源,唯一可以让囯家前进把是人才,所以精英教育对新加坡而言是前进的推动力,在新加坡每个公民要过怎样水平的生活,就看你能承受多少的压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的前途都的靠自己争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