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再探“洪宣嬌”

刘晨:再探“洪宣娇”

世傳洪宣嬌為洪秀全胞妹,蕭朝貴之妻。但在浩如煙海的太平天國史料中並未見有洪宣嬌留下的任何痕跡。經眾多學者研究證實,“洪宣嬌”原型實系《天兄聖旨》中的黃權政之女“楊宣嬌”。[1]但是,楊宣嬌撲朔迷離的一生,至今尚有許多問題未能解決。

一、“天父第六女”

曾在天京生活過的謝介鶴在《金陵癸甲紀事略》中寫有一則關於太平天國領導人排序的內容:“耶穌為天父之第一子,天賊為第二子,南賊為第三子,東賊為第四子,北賊為第五子,西賊婦楊(洪)宣嬌為第六女,翼賊為第七子。”[2]這個排名被後來許多治史者奉為“信史”,也為眾多影視、小說作品所採納。

按《天父天兄聖旨》,確有稱洪秀全為“二兄”、“二哥”,馮雲山為“三兄”、“三哥”,楊秀清為“四兄”、“四哥”的記載,但太平天國官書沒有稱韋昌輝為“五兄”、石達開為“七兄”的記載,更沒有所謂“六姐”楊宣嬌的稱謂。[3]洪秀全只是稱馮、楊、蕭、韋、石為“山胞”、“清胞”、“貴妹夫”、“正胞”、“達胞”。在後期太平天國的官方文獻裡,洪秀全只承認他和耶穌、楊秀清是上帝之子,而馮雲山、石達開、韋昌輝(除爵)在上帝小家庭裡的地位是不明確的。[4]

另外,楊宣嬌作為女子按照傳統不應序齒。更為重要的是,上帝並非只有她一個女兒,據《太平天日》記載:“天父上主皇上帝烈怒,主乃吩咐其正月宮曰:‘爾且帶子同爺爺媽媽哥哥嫂嫂及眾小姑同居住,待朕下凡理爺爺事畢,然後昇天,同爾享安樂焉’。”[5]這裡的“眾小姑”都是上帝之女。因此,楊宣嬌是“上帝第六女”的說法子虛烏有。韋昌輝、石達開參與排序的說法也是後人的附會。

二、楊宣嬌與楊秀清

謝介鶴的另一則記載,記下了楊宣嬌與楊秀清的曖昧關係。這段情愫成為後來眾多影視、小說作品的珍貴素材。他寫道:“(楊秀清)嘗與西賊妻宣嬌私,睡未醒,賊夥至不及避。乃假作天父下凡狀,謂賊夥曰:宣嬌我第六女,秀清同胞妹,當易姓楊,蕭朝貴為貴妹夫,我命秀清臥為天下兄弟贖病也。命宣嬌同秀清臥,為天下姊妹贖病也。同胞兄妹,同臥毋害,眾勿疑。遂自號禾乃師贖病主,直以牛鬼蛇神煽惑亡命。”[6]

這則資料確有不實之處。如上述,太平天國並無“天父第六女”的稱謂。楊秀清“禾乃師、贖病主”的頭銜,也不是在金田起義前就有的,而是在定都天京後才獲得的。[7]

但一概將其視作稗官野史也不可取。首先,它並非孤證,尚有眾多史料為佐證。[8]其次,它較為合理地解釋了黃權政之女易姓為楊的原因。據《天兄聖旨》記載,楊宣嬌肉父為黃權政,其本姓黃(王)。[9]按照《金陵癸甲紀事略》的解釋,拋開楊秀清和楊宣嬌“私通”之事不論,楊秀清為拉攏蕭朝貴以天父下凡認黃(王)宣嬌為女,並令其易姓為楊。又據《天兄聖旨》,蕭朝貴後為抬高妻子楊宣嬌的地位,假天兄稱楊宣嬌為胞妹,於是楊宣嬌也就同時成為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的胞妹,“洪宣嬌”之傳說由此而來。

“私通”之事,並無確證,也無從查實。但據已有史料,我們卻可以肯定,楊宣嬌與楊秀清有著水火難容的矛盾。

約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二月,楊秀清代天父杖責楊宣嬌。[10]

楊秀清對楊宣嬌的打壓是有預謀的。同年十二月初一日,天兄下凡號召會眾“男人要學馮雲山,女人要學胡九妹。”胡九妹在建都天京後為東王府女官,與楊秀清關係較近。據《天兄聖旨》,天父曾為馮雲山、胡九妹題詩,讚美胡九妹“婦人看見胡井水,久記清靜正煲茶。山鳧大小樹無賤,紅花一朵在人家”。[11]可見,把會內原來流傳的“女人要學楊宣嬌”改為“女人要學胡九妹”,並非天兄本意,天兄只是被迫宣佈天父的話而已。“紅花”取代“天花”,胡九妹取代楊宣嬌,是楊秀清刻意而為。

《天父詩》第108首記載:“天父在平在山教導先嬌姑:天父開言清口講,發令易飛木兒房。先說天花嬌為貴,因何無僅逞高張!天父曰:‘嬌聲妻子’。”第109首記載:“天父發令為一女,不遵天令亂言題。若是不遵天命者,任從全清貴杖爾。”第110首記載:“奉天詔命盡勢打,亂言聽者不留情。”第111首記載:“亂言講者六十起,聽者亦杖六十爾。已醒即道要爾好,不醒反說天父恃。”[12]天父責罰楊宣嬌的原因在於“無僅(無準則,目無尊長)逞高張(妄自逞能)”、“不遵天命”、“亂言題”、“亂言講”,而楊宣嬌個性倔強,敢講敢做,受到天父杖責六十的嚴懲,不但不屈服,反而斥責楊秀清倚恃天父權威。

在楊秀清嚴厲地排擠打壓下,楊宣嬌最終沉寂,而伴隨著楊宣嬌沉寂的是蕭朝貴夫婦間感情的破裂。

三、楊宣嬌與蕭朝貴

蕭朝貴與楊宣嬌是在加入上帝會後結婚的,兩人志同道合,共同傳教,勸人敬拜上帝,熱心積極,楊宣嬌在女教徒中尤為著名,當時在會內流傳有“男學馮雲山,女學楊宣嬌”的口號。約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蕭朝貴與楊宣嬌結婚,夫妻感情原本很好,生有一子,名蕭有和,即後來的幼西王。[13]

與楊秀清和蕭朝貴相比,楊宣嬌則更具詐術。她在洪秀全二次入桂時,仿照洪秀全丁酉昇天的異夢,給自己編織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神話:“蕭妻名楊雲嬌(Yang Yun-kiau)自言在丁酉年間,彼曾患大病,臥床如死去,其靈魂昇天,即聞一老人對其言曰:‘十年以後,將有一人來自東方,教汝如何拜上帝,汝當真心順從’。”[14]一方面,楊宣嬌贏得了會眾的尊重,奠定了自己天父之女的身份,在此時,還唯有她和洪秀全有“通天”的本領,《天父詩》甚至宣稱“天堂子女嬌為貴”[15];另一方面,蕭朝貴夫婦可以通過宗教上的配合,相互扶持,抬高身價,這一舉動同時為蕭朝貴提供了靈感和素材,增加了他假代天兄傳言的勇氣和奪取上帝會領導權的把握。對蕭朝貴來說,擁有一個作為上帝之女的妻子,是百利無弊的。於是,在他代天兄傳言成功後不久,天兄就宣佈了楊宣嬌的“御妹”身份。[16]

蕭朝貴與楊宣嬌珠聯璧合,在會內聲望日隆,嚴重影響了楊秀清的地位,而楊宣嬌本人對天父下凡和天父代言人的身份更為不屑,激起楊秀清的憤怒,這是楊秀清採取嚴厲措施打擊楊宣嬌的主要原因。

杖責事件發生後,蕭朝貴匆忙趕回鵬隘山,“恐西王娘等未能遵正”,代天兄傳言:“爾為朕胞妹,總要鍊得好好,替爾天上爺爺媽媽哥哥嫂嫂爭面光,又要替爾秀全兄、雲山兄、秀清兄、韋正等爭面光也”,繼而訓斥陳二妹“婦人要知閃避。男有男行,女有女行”。[17]“恐”即擔憂,蕭朝貴是擔心楊宣嬌頂撞“天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他重申楊宣嬌“天兄之妹”的身份,意在保全妻子;要其“替秀清兄爭面”,目的是緩和與楊秀清的矛盾;訓斥陳二妹的話也是講給在場的楊宣嬌聽的,蕭朝貴希望可以以妻子“閃避”的舉動和嚴別男女的辦法換取楊秀清的諒解。

但楊宣嬌並不聽勸,蕭朝貴無法,只得在春節剛過便向洪秀全求援,要其“教導宣嬌”[18],夫妻二人關係不睦肇始於此。

蕭朝貴與楊宣嬌夫妻關係的裂痕與二人性格相異有一定關係。蕭朝貴比較傳統、保守,做事謹慎仔細,而楊宣嬌個性強烈,叛逆,有主見,喜出頭,有強烈的表現欲。再者,蕭朝貴多次代天兄傳言要求會眾管教妻子、婦女要知閃避、男女有別。《天兄聖旨》記載:庚戌年八月初十日,天兄在洪山下凡教導林大立治家不嚴,“天兄曰:‘林小,爾娶妻子是爾銀要來,還是他銀娶來?’林大立奏曰:‘是小弟銀娶來。’天兄曰:‘緣何爾不管爾妻子?爾想登天,還想落地?’”《天兄聖旨》又記:辛開元年三月二十日,天兄下凡,“教導各婦人,鍊好鍊正”;辛開元年十月二十日,受重傷的蕭朝貴仍然不忘教導曹大妹等韋昌輝之妻妾“小心服事、敬重、孝順爾丈夫”。[19]這與楊宣嬌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楊秀清杖責楊宣嬌事發後,蕭朝貴表現為息事寧人,楊宣嬌則愈加氣憤,夫妻矛盾彰顯。

另外,以楊宣嬌的個性似很難接受蕭朝貴移情別戀,而據現有史料,蕭朝貴不只擁有一個妻子。《賊情彙纂》記載,後來受封殿前檢點左二十一指揮的羅際隆“有妹進於蕭朝貴為妃,封為西貴舅。自廣西至長沙,皆與朝貴俱”。從蕭朝貴和他舅子羅際隆的關係看,蕭朝貴起碼並不討厭這個小妾羅氏。《賊情彙纂》還記:陸煉福是“偽西貴親”。按《太平禮制》,“貴親”是諸王妻親的總稱。陸煉福有可能也是蕭朝貴小妾的親戚。[20]楊宣嬌的性格極具醋意,而在太平天國男權社會里,蕭朝貴濫情卻既合乎禮制,又合法。因此,蕭朝貴夫婦感情破裂與太平天國禮制和法制縱容下蕭朝貴的移情別戀或也不無關係。

四、歸宿

楊秀清杖責楊宣嬌後,事情就此罷休。此後,在《天兄聖旨》裡,我們再也找不到楊宣嬌的影子。

楊宣嬌銷聲匿跡的原因,一是受楊秀清打擊後,她在會中地位急劇下降,自此一蹶不振,無法再次參與政治;二是受太平天國日漸完善的“禮制”的束縛。上帝會實行嚴別男女的政策,男女隔絕,楊宣嬌無從參與到男人的政治舞臺上。太平天國辛開元年頒行的《太平禮制》、壬子二年頒行的《幼學詩》,制定了許多約束婦女的清規戒律。癸好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洪秀全頒佈《嚴別男女整肅後宮詔》,規定“男理外事,內非所宜聞。女理內事,外非所宜聞”,“後宮姓名、位次,永不準臣稱及談及”,“後宮面永不準臣下見”。[21]自此,受封為“西王娘”,位列西王府後宮之首的楊宣嬌,再難露面。

至於楊宣嬌的結局,野史筆記眾說紛紜,或言天京城破混雜於難民中逃走,或言城破被俘(據柴萼《梵天廬叢錄》“庚子失去寶物清單”記,“洪宣嬌”牙齒原存故宮,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丟失。此說無從考證。)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七月,來天京訪問的花雅各牧師(J.L. Holmes,又譯作花蘭芷)曾向洪秀全提出“西王的夫人何以會是天父之女”等問題,章王林紹章拒絕轉呈,使後人失去了解西王孃的一次大好機會。[22]

筆者認為,楊宣嬌當系抑鬱而終。太平天國丁巳七年新刻《天父詩》記“宣嬌姑”為“先嬌姑”,有兩種可能,一是“先”是對死去人的敬稱,楊宣嬌在丁巳七年前已去世;二是“宣”與“先”在客家話中音近,刻印者誤記。但《天父詩》是洪秀全教導後宮的讀物,必經天王親自刪改審校,又在後宮中進行過長時間的使用,這種情況可能性較小。即便誤記,也說明西王娘楊宣嬌的名字早已湮沒無聞,以致整個後宮未有人認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楊宣嬌可能早喪。

另外,洪天貴福在自述中說:“我的兩個兄弟天光、天明及母妻均在南京城內,並未攜帶一個婦女出來。一切各物亦未隨帶”,“幼西王蕭有和在廣德州病死”。[23]可見楊宣嬌並未隨其子蕭有和出城,洪天貴福對其“姑姑”也隻字未提。太平天國除李秀成外並無一人提及楊宣嬌,李秀成在自述中也只是提到蕭朝貴時順便提及“天王妹子嫁其為妻”[24],未言其名諱,也未交代其人下落。

《天父詩》第284首“不準同姑話言交”;第303首“嫂在洗宮姑莫進,姑理洗水嫂莫進,嫂還為嫂姑還姑,見有混雜奏秉正”;第470首“姑進響鼓十五點,一個未出是瞞天;姑出響鼓十五點,方準進洗記萬年”。[25]這些詩句中的“姑”或係指“王姑”即諸王姊妹(有些王姑可擔任政務,出入王府傳達王命,如《天父下凡詔書》中提到的楊長妹、石汀蘭,她們並非楊秀清、石達開親妹),亦或指幼天王洪天貴福之姊妹,並非指楊宣嬌。按照嚴格的禮制,楊宣嬌是不可能隨意進出天王府和西王府的。那麼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楊宣嬌在丁巳七年前就已去世,已漸為世人淡忘。

[1] 參見鍾文典:《試說洪宣嬌》,《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1期;王慶成:《、和太平天國曆史》,《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2期;羅爾綱:《重考“洪宣嬌”從何而來》,《歷史研究》1987年第5期;茅家琦:《和太平天國早期歷史的若干問題》,《太平天國史研究》第2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35-38頁。筆者按,目前尚未發現太平天國官方關於洪秀全胞妹“洪宣嬌”的記載,《太平天國起義記》所載“秀全之父鏡揚生三子二女……秀全行四,其下只有一妹”可能是作者韓山文的揣測之詞。((瑞典)韓山文著,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以下簡稱《太平天國》)第6冊,神州國光社1952年版,第836頁。)《洪氏宗譜》中有子無女,故也無洪宣嬌之名。(陳周棠校補:《洪氏宗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67頁。)洪秀全確有親姐。據《太平天日》記,洪秀全有一姐名辛英。(《太平天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神州國光社1952年版,第641頁。)洪仁發、洪仁達《王長、次兄親目親耳共證福音書》(又名《福音敬錄》)記,洪秀全呼其姐為“鳳姐”。兩處所記事情相同,說明“鳳”系洪辛英小名。(《王長、次兄親目親耳共證福音書》,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514頁。)

[2] 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神州國光社1952年版,第652頁。

[3] 參見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 咸豐八年(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十一月,洪秀全在給英國特使額爾金的詔書中說:“朕乃上帝第二子,哥暨東王同胞連。”(《賜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詔》,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文書彙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4頁。)他在《欽定舊前遺詔聖書批解》中也提到:“東王是上帝愛子,與太兄及朕同一老媽所生。”(《欽定舊前遺詔聖書批解》,金毓黻、田餘慶等編:《太平天國史料》,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85頁。)

[5] 《太平天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639頁。

[6] 謝介鶴:《金陵癸甲紀事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第667頁。

[7] 參見賓長初:《楊秀清職爵銜考釋》,《安徽史學》2000年第6期。筆者按,太平天國官方文書關於楊秀清是“禾乃師”、“贖病主”的最早記載是太平天國癸好三年五月十一日發佈的《楊秀清蕭朝貴會銜誥諭》,其中楊秀清署銜為“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楊秀清蕭朝貴會銜誥諭》,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691頁。)

[8] 楊宣嬌與楊秀清私通之說,在其他史料中也有記載。杜文瀾《平定粵寇紀略》記:“(楊秀清)曾私洪秀全妹為蕭朝貴妻,朝貴死,蓄偽宮,具章請治疾,謂善抑搔。秀全勉從之,其畏憚至此”,“天父有五子一女,長子降凡為耶穌,第二子洪秀全也,惟楊秀清得稱為二兄,餘皆不敢也,馮雲山為第三子,秀清為第四子,韋昌輝為第五子。蕭朝貴非子也,乃火華壻,女名宣嬌,實秀全妹,而云天父女降凡為朝貴妻。楊秀清私通之,嘗共臥起。聚猝至,徐整衣坐,傳天父令曰:宣嬌、秀清同胞兄妹,並臥何嫌。我令秀清臥,為天下兄弟贖病也。令宣嬌同秀清臥,為天下姊妹贖病也。遂自號禾乃師贖病主”。(杜文瀾:《平定粵寇紀略》,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資料彙編》第1冊,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03、315頁。)汪堃《盾鼻隨聞錄》記:“蕭朝貴以燒炭為業,極有膂力,攻長沙時在南門外被炮擊斃。其妻名宣嬌,即洪逆之妹,楊逆取入偽府,據而有之。”(汪堃:《盾鼻隨聞錄》,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第395頁。)沈懋良《江南春夢庵筆記》記:“宣嬌初適偽西王蕭朝貴,生一子名全福,即幼西逆;朝貴死,偽東王楊秀清託言奉天父旨為之贖病,據而有之,逾年生一子,名有和,即幼東逆。”(沈懋良:《江南春夢庵筆記》,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第433頁。)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記:“西賊婦陳宣嬌,在田間夙與東賊通,西賊覺之,誚讓備至,東賊偽言宣嬌乃天父第三女,與東賊為天堂姊妹,寢處何害。西賊止稱貴妹夫,不曰某胞。”(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第707頁。)滌浮道人《金陵雜記》記:“兩賊(西王、南王)所遺賊婦等女輩,皆依附偽東王楊秀清居住,……總之蕭馮兩逆已死,其家眷雖依附楊逆,然首逆等亦不甚看顧。”(滌浮道人:《金陵雜記》,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4冊,第629頁。)

[9] 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9頁。

[10] 關於楊秀清和楊宣嬌的正面激烈衝突,《天父詩》並沒有記載時間,只是說明地點是在平在山。據《天兄聖旨》,天兄在己酉年十二月初一日、十二月十八日、庚戌年正月初二日較為集中地提到教導楊宣嬌的事情,可見天父杖責宣嬌事當發生在己酉年底。另,蕭朝貴在己酉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初旬先後往返林鬥、洪山、羅澗、花黃、金田、長排、鹿西、藍田、師靈、長洞、花良、瑤老衝尾、羅得、花洲衝尾、山人衝等地,科炭救助王為正、吉能勝二人,十二月十八日突然返回平在山代天兄傳言教導楊宣嬌,可見此時楊秀清、楊宣嬌衝突已經發生。所以,此事約發生在己酉年十二月十八日之前的幾天。

[11] 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26-27頁。胡九妹建都後為東王府女官,見《天父天兄聖旨》,第105頁;《天父下凡詔書》(二),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1冊,神州國光社1952年版,第23頁。

[12] 《天父詩》,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448-449頁。《天父詩》第108首稱楊宣嬌為“天花”,即野史小說、影視作品中稱洪宣嬌為“太平之花”的由來。

[13] 蕭朝貴約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拜上帝”。《太平天國起義記》第一次出現蕭朝貴的名字是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洪秀全二次入桂之時,“紫荊山拜上帝之教徒未久即有逾二千之多,其數且日增。其中有盧某、盧六、曾亞順、石達開、楊秀清、蕭朝貴等等”。((瑞典)韓山文著,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第857頁。)說明蕭朝貴至遲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已經入會。另據調查資料,“馮雲山在大沖教書時候,有一天見楊秀清、蕭朝貴等擔炭去賣,馮雲山說:‘你們這麼窮,燒炭那麼苦,怎麼捱過一輩子,不如想別的出路。當今清朝無道,官紳魚肉平民,百姓痛苦不堪,我們要出頭,就得立大志,做大事……’楊、蕭二人是有義氣、有膽量的,聽了馮雲山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十分感動。……楊、蕭就此參加了拜上帝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館編:《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調查資料彙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0頁。)馮雲山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在紫荊山教人拜上帝,但這一年成績不大,次年(1846)在黃泥衝曾玉珍家的幫助下,信者日眾,楊秀清、蕭朝貴“拜上帝”即約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另外,《桂平縣誌》卷41也記:“清道光二十六年,廣東花縣人洪秀全,與其同邑馮雲山來紫荊山倡拜上帝會,秀清與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次第入會,相結為兄弟。”(《桂平縣誌》(民國九年)卷41,《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編輯組編:《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廣西農民起義資料》上,中華書局1978年版,第127頁。)按照楊宣嬌宣稱的她在丁酉年(1837)昇天見到天父,天父囑她“十年以後,將有一人來自東方,教汝如何拜上帝,汝當真心順從”,因此楊宣嬌“拜上帝”當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洪秀全二次入桂之時,可見蕭朝貴夫婦並非同時入會。((瑞典)韓山文著,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第857-858頁。)當時入會者多舉家加入,說明楊宣嬌入會前尚未嫁給蕭朝貴,蕭朝貴與楊宣嬌系在入會後結婚的。又據《天兄聖旨》,戊申九月洪秀全在蕭玉勝家常教楊宣嬌讀天父詩,此時蕭朝貴與楊宣嬌已結婚。(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4頁。)所以蕭朝貴與楊宣嬌結婚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夏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之間。另,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美國牧師花雅各(J.L. Holmes)在天京見到幼西王蕭有和,他記載道:“西王才到,似乎在他們舉行儀式的時候,西王到場是很必要的,但這位顯貴卻是一個十二歲或十四歲的小孩子。”((英)賀翼柯(A. Egmont Hake):《戈登在中國》,王崇武、黎世清編譯:《太平天國史料譯叢》第1輯,神州國光社1954年版,第156頁。)也就是說,蕭有和出生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或道光二十八年(1848)。結合上述分析,蕭朝貴、楊宣嬌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結婚,蕭有和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生較為合理。

[14] (瑞典)韓山文著,簡又文譯:《太平天國起義記》,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6冊,第857-858頁。

[15] 《天父詩》,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444頁。

[16] 蕭朝貴稱楊宣嬌為胞妹,見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27頁。蕭朝貴以天兄下凡認楊宣嬌為胞妹的時間當在戊申九月蕭朝貴假天兄下凡後不久,戊申年十一月中旬,天兄帶蕭朝貴“登天”,醒來後,洪秀全說:“妹夫,這等好睡。”(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6頁。)可見楊宣嬌此時已是洪秀全之妹,蕭朝貴被洪秀全稱為妹夫。

[17] 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27-28頁。

[18] 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33頁。

[19] 以上天兄下凡的記錄,參見王慶成編注:《天父天兄聖旨》,第71、88、96頁。

[20] 張德堅:《賊情彙纂》,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3冊,神州國光社1952年版,第69、72頁。

[21]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文書彙編》,第38頁。

[22] (美)鄧元忠:《美國人與太平天國》,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3年版,第118-120頁。

[23] 《洪天貴福在南昌府供詞》,羅爾綱、王慶成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第2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31頁。

[24] 《忠王李秀成自述》,羅爾綱、王慶成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347頁。

[25] 《天父詩》,中國史學會主編:《太平天國》第2冊,第472、475、496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