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逄金一


由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联合发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正在央视播出。在《济南泉城老街:清泉垂柳,君子之风》这一集中,有一段讲述了路大荒用“鲁壁藏书”的古法,保护蒲松龄手稿直至捐献给国家的故事。记者为此联系到了路大荒的嫡孙女路方红,深入了解到名士路大荒与济南的种种不解之缘。

路大荒(1895-1972),名鸿藻,字丽生,亦作笠生,号大荒。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抗战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誓死不参加日伪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和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专职委员等职务。一生精于书画、金石、版本目录之学,穷毕生精力研究蒲松龄的生平及著作,是中国最早出版《聊斋全集》的著名学者,被誉为“20世纪蒲松龄研究的第一人”。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泉城济南,

成就了大荒先生矢志不渝的“蒲学人生”

大荒先生的“蒲学人生”有两次高峰时刻,皆与济南紧紧相连。

第一次发生在1936年,在当时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介绍下,路大荒认识了上海世界书局的赵苕狂,大荒先生所编的《聊斋全集》遂由该社出版。该书收录蒲松龄的诗文650余篇,俚曲10种,并附有《蒲柳泉先生年谱》,成为自光绪年间耿士伟对蒲氏遗书结集之后最全面的“聊斋”全集。

第二次发生在1962年。其时大荒先生居济南久矣。在梁漱溟、张友鹤、商承祚、陶钝、舒芜等人和捷克汉学家菩实克、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终于在先生手中问世。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汇集了大荒先生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1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蒲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与此同时,先生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一并捐献给了国家,其身后又先后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和《聊斋俚曲选》等著作,在《东岳论坛》上发表了“聊斋遗文”12篇,实现了他矢志不渝的“蒲学人生”。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秋柳园街,

曾为大荒先生隐名埋姓的避难之所

1937年底,日寇攻陷大荒先生老家淄川县城后,为了掠夺路家的藏书和珍贵的蒲松龄手稿,敌伪政府对大荒先生开出优厚条件,封官加爵,邀其出山,遭到先生严词拒绝。日本人恼羞成怒,遂对其进行通缉,并广贴告示,限其归案。大荒先生于是离淄川而转移至济南。日寇对大荒先生的祖屋进行了严密的搜查,将大荒先生没来得及转移的文物字画、古籍善本统统掠走,临走前一把火将房屋烧毁。

在转移到济南前,大荒先生将蒲松龄的《聊斋文集》手稿等藏在身上,先转经博山,秘密藏于表弟家的夹壁墙中,又将另外一些珍贵的抄本藏在其学生张某的岳父田明广老人家中的墙壁里。没想到,火烧路家后,日寇仍四处搜查大荒先生的藏书,并追查到了田明广老人家,老人拒不承认有路家的藏书,竟被日寇残忍杀害。此后,大荒先生每见到田明广老人代存的藏书就悲愤难止,总想着只有在蒲学研究上做出成绩,才能不辜负田明广老人的深重恩情,他认为1962年《蒲松龄集》的出版,田明广老人应居首功。

在这一特殊时期,先生在济南秋柳园街深居简出,化名路爱范,做家教工作拮据度日。

齐长城四门塔孝堂山等处,

皆留下了大荒先生考古的脚印

大荒先生在山东文物保护、古籍善本的抢救整理及考古发现方面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生先后任山东省图书馆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馆长,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此时适逢王统照先生主掌山东省文教厅,十分注重山东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王统照的大力支持,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他主持修复了灵岩寺千佛殿、神通寺四门塔、孝堂山等国宝级文物。又在1952年前后,与王献唐先生等人第一次对齐长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先后考察了齐长城的起点广里,亲自登上淄川段的双雄山等处,进行了科学研究。

1954年6月,他撰写了《齐国长城勘查备忘录》一文,首次对战国时期以及历代关于齐长城的记载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亲手绘制了齐长城草图。他写道:

现在经过实地勘查,齐国长城尚可见者:自平阴防门,修长城处名广里,方峪北有长城,方峪距广里十里。长清十区的防头(孝里铺)南头长城有当水之说。广里长城有牛栏山之称。防头在陶山后,广里前有黄命山,广里距河崖十五里,长城在大峰山上。东张大明寺嘉靖碑亦云东张里。广里东北土筑城基显著,宽约二十尺,高五尺长,约里许,俗称定头。济南市五区大金家庄西北峨眉山亦有古遗址。依山势培高修堑沟,为古之齐国西段主要建筑形式。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路大荒整理蒲著工作照路大荒故居路大荒手绘齐长城草图

此次齐长城遗址的考察,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全面细致的考察,摸清了齐长城的分步、齐长城当时存在的状况,为之后齐长城的修复维护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55年,先生发表《山东周代的齐国长城——向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报告》这一重要论文,就“齐长城起点”等七个问题分别作了阐述,在学术界首次公布了齐长城的详细资料。

大明湖畔曲水亭街,

大荒先生寻书访友,

佳话留韵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先生往来淄川与济南之间,痴心求书,并与王献唐和栾调甫等山左学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并称为“山左三杰”。当时的济南曲水亭街,书肆林立,较著名的有芳润阁、彝古斋、鉴古斋、居家书铺等。先生屡至济南,必游此街,然后与王献唐和栾调甫等先生相邀痛饮,惺惺相惜。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先生每有所得,也必定与王献唐先生共享,以至于王献唐先生说:“大荒网罗文献,望肆力搜采,有以饷我也。”仅在1930年至1933年间,路大荒先生就为王献唐先生搜集了蒲松龄的《农桑经》和《班范肪截存》、《双鱼藏弆》等书。其中1933年搜集的磁版张尔岐《蒿庵闲话》下册,最终与王献唐搜集的上册合璧,成为书界佳话。

有一次他在曲水亭的聚文斋里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他虽然大喜过望,但客居生涯,囊中羞涩,只好想方设法把它借回家,连夜在灯下进行抄录。后来先生生活拮据,不得已又以卖画和贩卖古董为生。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画家黄宾虹、溥心畲、关友声等为友,书画唱和。直到1939年,表弟高梦周将博山所藏蒲氏遗书尽行带到济南,先生才又开始继续浩瀚的整理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王献唐先生重掌山东省立图书馆,由先生推荐,路大荒任山东省立图书馆特藏部主任。主要承担馆藏金石及古籍善本的鉴定考证工作,主编了《山东省立图书馆古籍善本提要》,同时积极整理家乡文献,考证历史人物。

1951年,路大荒先生定居济南曲水亭街,由画家黄宾虹题名为“曲水书巢”。1972年6月6日,先生在济南逝世,葬于郎茂山下。

大荒先生强大的朋友圈,

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八方

大荒先生的“朋友圈”,可谓名流云集,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溥心畲、黄宾虹、王献唐、栾调甫、王统照、魏启后、严薇青、关友声等等。1932年,大荒先生首次参观了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在邹平创办的山东乡村研究院。乡村建设以儒家的义理去唤醒民众,奉行儒家教育救国的实践,与大荒先生强调体育救国、知识教育救国的理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梁漱溟与路大荒遂结下深厚的友谊。大荒先生1987年归葬淄川老家时,已95岁高龄的梁漱溟先生还亲笔题写了墓碑。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大荒先生和胡适的交往,也是老一辈学者的治学佳话,两人的友谊是在蒲学研究中建立起来的。现代意义的蒲松龄研究,以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为发端。但鲁迅使用的《聊斋文集》是一个坊间刻本,其所附的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文字多有错讹,致使鲁迅定蒲松龄生于1630年,卒于1715年,得年86岁。1931年,胡适先生写了《辨伪举例——蒲松龄生年考》,论定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得年76岁。胡适后来在《〈醒世姻缘传〉考证》附录二《跋张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中,谈到了大荒先生对他的帮助:“去年淄川的路大荒先生在蒲松龄的墓上寻得此碑,拓了一份寄给我,我拿来细校各种传本,知道路先生的拓本每行底下缺4个字,大概是埋到泥土中了。所以我请他把泥土挖开,再拓一份。路先生接到我的信,正当12月寒冷的天气,他冒大风去挖土拓碑,‘水可结冰,蜡墨都不能用;往返四次,才勉强拓成’。他的热心使我们今日得读此碑的全文,得知蒲松龄的事实,得解决许多校勘和考据的疑难,这是我最感激的。”

往事 | 路大荒与济南:你不知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