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武威名將安元壽

編者按:安元壽,字茂齡,涼州姑臧人,唐朝著名將領。<strong>參與了秦王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親歷了唐太宗李世民與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訂立“渭水之盟”等重大事件。<strong>

安元壽(607—683年),字茂齡,涼州姑臧人,唐朝著名將領。

安元壽家族是西域胡人,世代居住在涼州,家族歷史十分顯赫。曾祖安弼,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寧遠將軍、肅州刺史、張掖郡公;祖父安羅,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隋朝石州刺史、貴鄉縣開國公;父親安興貴,唐朝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涼國公。

安元壽參與了秦王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親歷了唐太宗李世民與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訂立“渭水之盟”等重大事件。

說起安元壽,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安興貴。公元618年,李淵開始統一天下,涼州的李軌卻自立為帝,李淵對此憂心忡忡。這時,安興貴主動請纓前往招降李軌。安興貴說:“我的家族是涼州世代豪門望族,號召力強。我的弟弟安修仁受到李軌的信任,家族中好多人都在李軌身邊擔任要職。我此番去涼州招降,李軌如果聽我的勸說,固然很好;如果不聽我的勸說,那麼我找藉口留在他身邊,方便行事,解決他易如反掌。”李淵深以為然,就派他前往涼州。

安興貴抵達涼州後,得到李軌的信任,被李軌任命為左右衛大將軍。安興貴乘機勸說李軌投降李淵,遭到拒絕。於是,安興貴和弟弟安修仁秘密聯合各胡族攻打李軌,李軌大敗,最終被安興貴生擒,送到長安伏誅。得到涼州的李淵十分高興,授予安興貴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涼國公,安修仁為左武候大將軍、申國公。

安元壽是安興貴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果敢無畏的基因,青年時期就表現出十分曉勇的一面,被善於發現人才的秦王李世民看中。622年,李世民便把安元壽招入秦王府中,擔任右庫直,負責守衛、陪從、鞍馬事宜。就這樣,安元壽成為了李世民的手下,那年他才十六歲。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派二十歲的安元壽宿衛嘉猷門。嘉猷門是距離玄武門較近的一座宮城門,由於安元壽行事周密,圓滿完成了任務,李世民大喜,任命他為右千牛備身。也從那時開始,安元壽成為李世民的心腹。

那年八月,30萬突厥騎兵在首領頡利可汗的帶領下,入侵大唐,兵鋒到達渭河。此時,李世民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只帶著安元壽等6名親信來到了渭水南岸,與頡利可汗對話。兩天後,頡利可汗和李世民再次相聚於渭水橋上。雙方為了顯示誠心和互相信任,約定議和時只能帶領一名護衛。李世民毫不猶豫選擇了安元壽,身邊只有安元壽一人於帳中護衛,既顯示了安元壽的英雄氣概,也看出李世民對安元壽的無比信任。雙方議和,斬殺白馬立盟,史稱“渭水之盟”。議和之後,頡利可汗乃率兵退去。

貞觀三年,安元壽迴歸故里。十多年後出使西域,又輾轉歷任蔥河道檢校軍馬使、左領軍衛媯泉府果毅都尉、左屯衛薊川府果毅都尉、益州武威府果毅都尉。唐高宗即位後,安元壽參與平息賀魯反叛,累遷右武衛義仁府折衝都尉、右驍衛郎將、左監門衛中郎將。唐高宗封禪泰山時,安元壽親於壇上供奉。後來安元壽又歷任雲麾將軍、右驍衛將軍、威衛將軍。永隆年間,任夏州群牧使。

公元683年,安元壽病逝,享年77歲,詔令陪葬昭陵之側。

順便提一下,安興貴曾孫安重璋,武藝高強,為唐朝著名將領,曾任鳳翔隴右節度使,封太保、涼國公。安史之亂時,安重璋恥與安祿山同姓,被唐肅宗賜姓為李,改名李抱玉。因此,“武威安氏”又稱為“武威李氏”。

涼州文化 |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武威名將安元壽

安元壽墓誌楷書臨帖

附:安元壽墓誌銘(安元壽墓誌,刻於唐光宅元年(684年),國子監祭酒郭正一撰文。1972年出土,現存昭陵博物館。)

大唐故右威衛將軍上柱國安府君墓誌銘並序

國子監祭酒郭正一撰

蓋天分景宿,文昌垂列將之名;地括群流,師貞建丈人之號。故隆周啟統,掌兵司於司武;炎劉御歷,制眾在於將軍。然則簡材以任爪牙,選士而為心膂。稽之舊典,代有其人。

君諱元壽,字茂齡,涼州姑臧人也。川橫玉塞,人多剛悍之風;地忱金方,俗負堅貞之氣。關西騎士,武賢之代習兵符;隴右良家,充國之門傅劍術。曾祖弼,周朝服侯;幼挺人英,夙標時望。丹山綷羽,響振朝陽;紫闕騰鱗,光流下稷。祖羅,周開府儀同三司,隋石州刺史、貴鄉縣開國公;質表珪璋,器惟瑚璉。衣冠佐夏,道葉調梅。鍾鼎遷周,化□分竹。父興貴,皇朝右驍衛將軍、左武衛將軍、冠軍將軍、上柱國、涼公,別食綿、歸二州,實封六百戶。克施在操,匪躬成節。以功詔爵,爰頒錫壤之榮;以德命官,載啟銜珠之秩。公慶門貽祉,華宗誕秀。踐忠信以立身,執恭謙而待物。博通才術,備閒道藝。星飛楚劍,見水裔之浮蛟;月上燕弧,睹雲衢之落雁。聚壤為陣,少懷軍伍之心;裂帛成旗,早習兵戈之用。年始弱冠,時屬經綸。效款河西,同寶融之歸國;韜光隴右,等葛亮之須期。

武德五年,奉秦王教,追入幕府,即授右庫直。託身鳳邸,澤厚命車;飛名菟園,恩均置醴。於時皇基肇建,二兇構逆。公特蒙驅使,委以腹心,奉敕被甲於嘉猷門宿衛。既而內難克除,太宗踐極。爵祿攸設,先酬擐甲之勞;賞命所加,用答披荊之。特拜公右千牛備身。

貞觀元年,突厥頡利可汗擁徒卅萬眾來寇便橋,太宗親率精兵出討。吉利遣使乞降,請屏左右,太宗獨將公一人於帳中自衛。其所親信,多類此也。至三年,涼公以河右初賓,家業殷重,表請公歸貫檢校,有詔聽許。公優遊鄉曲十有餘年,後奉恩敕,遣公充使西域,冊拜東羅可汗。皇華遠邁,聲浹於殊荒;天節高麾,威加於絕域。使還,詔授左領軍衛媯泉府果毅都尉。任參五校,允屬於典戎;職總千夫,實資於禦侮。尋丁涼公憂去職。茹荼泣血,殆將滅性。服闋,轉授左屯衛蘄川府果毅。公以太夫人年老,請解職歸侍,恩敕以公藩府舊寮,持令帶官就養。復丁內憂解任。灰未周,墨旋及,奪情蒙授益州武威府果毅。

至永徽年中,賀魯叛常,驚擾沙塞。貳師振旅,將蕩氈裘之孽;五道分麾,實藉偏裨之伍。別敕差公充蔥河道檢校軍馬使。賊平軍回,加授右武衛義仁府折衝都尉。押玉同貞,壺冰比潔。明以察政,黠吏無以匿其情;直以當官,邪人不能撓其法。肅戈紫掖,惟才是寄;司戟王階,任人尤切。龍朔三年,遷授右驍衛郎將。麟德元年,又加授左監門衛中郎將。二年,告禪雲郊,升中岱嶽,公親於壇上供奉,恩詔加授忠武將軍。咸亨元年,又加雲麾將軍。董兵欄,先佇於幹能;掌衛宸軒,必資於忠勇。三年,加拜右驍衛將軍。上元元年,又遷授右威衛將軍。竭誠蒞政,勤著於六戎;勵節富官,功宣於八校。然以逝川不駐,藏壑易遷,方延刻玉之期,奄遘盈瑰之釁。以永淳二年八月四日遇疾,薨於東都河南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七。天不興善,嘆軫簪裾;人之雲亡,悲感行路。恩詔以公藩朝左右,備立勳庸。特令陪葬昭陵,以申惟舊。葬事所須,並宜官給。晉臣疏隧,自居芒阜之前;漢將開墳,終依茂陵之側。胤子右武衛良社府果毅神感等充窮剡思,孺慕嬰心。擗地無追,號天罔極。龍璋筮宅,俾安厝於千古;鳳篆圖銘,庶騰芳於萬葉。

銘曰:媯水導源,涼土開國,星垂獸象,地分龍勒。家挺異人,門傳令德,曠野崇訓,儀臺闡則。其一。運鍾標季,時逢會昌,天臨萬宇,雲羅八荒。顯考投袂,爰歸聖皇,惟君奮節,亦奉興王。其二。帝圖肇創,國步猶阻,十角外侵,二兇內侮。任參戈戟,寄同心膂,玉帳斯衛,金門載御。其三。繼明登歷,儀乾纘構,逐菟論功,攀鱗錄舊。賞繇恩洽,榮因寵授,白羽肅兵,青旗蕩寇。其四。武賁務總,鷹揚望華,力能禁暴,威足閒邪。電發銅首,星飛鏌鋣,宏謀聚石,妙算□沙。其五。紫綬升班,金章列位,長衢曜戟,高門納駟。愛士分車,傾賓輟饋,棄玉成寶,遺財立義。其六。虞谷馳輝,魯川閱水,道飆易滅,夜河難恃。大樹雲摧,哲人其萎,悼深捐織,悲逾罷市。其七。聽鞞興感,撫屢傷情,澤均詔葬,恩侔賜塋。祁山構象,夏屋成形,道被存沒,禮極哀榮。其八。生也有涯,死而不作,繢車宵警,銅池曉躍。橋陽是寓,狄陰攸託,路轉悲慘,窿騫弔鶴。其九。誕生厥胤,至性純深,循陔茹泣,望屺崩心。規墳月岫,架隴雲岑,敬勒銘於金石,庶永播於徽音。其十。

光宅元年歲次甲申十月己卯朔廿四日壬寅奄葬。

涼州文化 |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武威名將安元壽

安元壽墓誌楷書臨帖

作者簡介:李元輝,甘肅武威人,先後在《甘肅日報》《民主協商報》《貴陽晚報》《未來導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歷史文化類文章三百餘篇。近百篇文章被《鳳凰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新媒體平臺轉發。2014年由線裝書局出版詩文集《詩文話天馬故里》(與西木合著),2015年,由團結出版社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汗血寶馬》,參與編撰《村口有棵大槐樹》《涼州寶卷之方四姐》《涼州會談》等影視劇、舞臺劇劇本。現供職於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