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魏徵,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名有名的宰相,他幫助唐太宗,輔佐他治理國家,共同創建出“貞觀”的現象,被後人廣為讚揚。記得中學的時候歷史書上就有大篇幅的稱述魏徵的文章,雖然現在上大學了,腦子裡還是有很清晰的記憶。還很熟悉當時唐太宗描述魏徵的那句話,那三句話,以古,以銅以及以人作為鏡子,可以得到的一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只有以人作為鏡子得到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然而,魏徵就是那個人,他當了唐太宗大半輩子的鏡子,給他提了數百條建議,這些建議大部分都起作用了。

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其實魏徵一開始並不是唐太宗李世明的人,他是太子的手下,而太子正好是跟當時李世明的對手,他們兩個當時一起爭奪皇位,兩人不分上下,互不相讓。但是在玄武門事件之後,李世明奪下皇位,除去太子李建成。魏徵作為俘虜也被抓了起來。一開始李世明很痛恨魏徵跟他作對,幫助太子試圖殺掉他。然而魏徵依然不變聲色,說出了讓人很惱火的話。他說如果太子當時要是聽他的話就不顧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了。雖然他說話不妥當,得罪了李世明,要知道李世明可是當時唐朝真正的君主,而他也不怕得罪,把心裡的話有什麼說什麼。可能他當時也沒有想過要活下來,畢竟性命已經交給了別人。不過唐太宗很冷靜,他沒有被氣憤衝昏,他覺得魏徵是一個人才,可以留在身邊幫助自己打理朝政。果然真的不出他所料,魏徵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他耿直的性格獲得唐太宗的好評,因此唐太宗才決定把重任託付給他。

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魏徵雖然作為宰相,但是他始終不是唐太宗的嫡系,相比起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他就是一個外人,但是這個外人卻深得唐太宗的信任。一般大臣們議事都是在朝廷或者閣樓上商討,而唐太宗經常叫上魏徵大半夜在房間中議事。從而可以看出魏徵在唐太宗心裡的地位跟別人不一樣,甚至遠遠超過別的大臣。除此之外,魏徵每次向他進諫之後,他都會寫在紙上,掛在房間裡,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這樣,防止自己鬆懈。

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李世民當上黃帝之後,就下定決心要建立一個太平社會,開創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他每天晚上都在為這件事情籌備策略,每次都會睡不著,自己一個人想到深夜,找你魏徵成了他的心腹之後,他每次一有問題想不通,他就會把魏徵召開他的房間,詢問他的意見,魏徵也會如實地一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不怕頂撞到唐太宗,有什麼話只要對國家有利,他都會如實說出來。有時候說出來的話有點難聽,唐太宗也沒有怪他。

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貞觀六年的時候,唐太宗把李麗質許配給長孫衝,她就是長孫皇后的女兒,天生聰慧,資質過人。因為長樂公主是唐太宗和皇后生的,他們對她一直寵愛有加,所以出嫁的時候唐太宗準備為他的女兒增加嫁妝,好讓她體面的出嫁。朝廷大臣們也都同意唐太宗的看法,都紛紛表示贊同。唯獨魏徵不是,與朝廷大臣相反的是,他不僅不贊同唐太宗為女兒添加多一些嫁妝,他還反對這門親事。原因是永嘉公主是長樂公主的姑姑,這樣下來就壞了祖宗定下的規律,不符合傳統道德。李世民也沒有發脾氣,而且回去後把魏徵反對的事情告訴了他的老婆,老婆聽完之後也沒有發脾氣。反而是誇讚魏徵懂事,能夠很好地引用禮義道德來控制臣子和君主的關係,實在是一個不錯的人才。於是,皇后在唐太宗還沒采取措施的情況下,先他一部派人送去東西賞賜魏徵,並讓人傳言說,讓魏徵好好保持這種精神。其中這就是給了魏徵提示,讓他好好幹下去,實在不行的時候可以投靠她這座大山,她一定會全力支持他的。其實也正是有了長孫皇后的這個舉動,魏徵才敢一直都不怕頂撞,執意為唐太宗進諫,而且都從沒有出過事。

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魏徵給唐太宗很多建議,實在是多到數不清。印象中還有一次記憶比較深刻的。有一次,李世明想要大規模徵兵,徵兵的年齡段還是比較年輕的青少年。年紀還不到20歲。這事怎麼想都不妥,不過別人就是想不出反對的理由,這個時候魏徵就說出來了了。他大膽提出反對的建議。他解釋到,你把森林裡面的樹都砍光了,裡面的生物要靠什麼生存,鳥兒沒有家了,其他的吃草的動物也沒有東西吃了。你一次性把樹都砍光了,拔得連根都不剩,以後這裡就再也找不出樹來了,你要是想建房子,沒有樹木再來到這裡,這裡只是光禿禿的一片,什麼都不剩。因此第二年你就不用再來了。現在也一樣,你把小的都抓去當兵,那麼全國老闆姓誰來養活,光是兵力強大也沒用。莊稼沒人去打理,地沒人去耕種。老百姓沒有了糧食,就沒有了收入,那麼以後國家收稅的時候找誰要去。到那個時候就真的是剩下光禿禿的荒涼的土地,老百姓也交不上錢,國庫匱乏,那個時候就真的是很慘了。唐太宗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就沒有進行他的計劃了。

魏徵,一生中進諫了無數條建議,被唐太宗稱為他的鏡子

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很是傷心,他說魏徵走了,他心中就像失去一把稱,沒有辦法做到衡量自己的得與失。沒有了他這面鏡子,再往後的日子也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不過也有傳聞說他死後,李世民懷疑他有跟別人一起串通,意圖陷害唐太宗,但與他串通的人最後被唐太宗發現,所以他才會對魏徵感到很氣憤。除此之外,唐太宗還懷疑魏徵故意把他進言給他的建議都透露給史官,想要他們幫這些話都記錄下來。因此唐太宗最後才會氣到把他的墓碑給砸了。不過這都只是傳聞,真不真實還有待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