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群众无感,干部不满”基层治理困境

“群众无感,干部不满”所折射出的基层工作困境,相信许多基层干部都有着切身体会。笔者看来,“群众无感”并非是确实没有获得,而是基层工作问需于民还不够;“干部不满”并非是由于工作苦累,而是产生价值与付出劳动不匹配的“心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走出“群众无感,干部不满”困境,可以同基层减负、基层治理改革联系起来,探寻基层治理良策。

一是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督查检查不能仅仅针对于表面形式,要增加督查检查“蹲点式”“下沉式”体验,做到“四不两直”,优化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在减轻基层干部压力,给干部更多时间和空间去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同时,真正起到督察检查的有效鞭策效果。

二是着力解决以痕迹论政绩、处处留痕的问题。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容易出现制造假痕、虚痕的现象,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以笔者所在的基层工作单位为例,在重大活动安全维稳工作期间,要求干部下沉到村(居)一线,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许多干部主动将工作照上传至微信工作群,但竟然出现了“辖区下雨,干部发的检查照片还是艳阳天”这样的尴尬情况,这无疑是对工作作风的败坏。再看岛叔文章的第一张配图,一位贫困户门前写着:“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照片背后,据报道,是当日上门的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买了一壶油、一袋米,“私车公用”翻山越岭来走访,结果却吃了闭门羹。扶贫干部的苦心与公心不可否认,但过多的形式留痕是否对群众造成了打扰,甚至容易引起反感?处处留痕需要向“实绩管理”转变,要让老百姓在看得到变化、感受得到好处的同时感觉到舒心、自然。

三是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担,基层减负年更应该是作为之年,基层干部应该以更积极的工作状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将群众所思所想所难作为不断奋进的源动力。当下,基层面临群众诉求多元化、积累问题矛盾集中性爆发的治理困难,12345市民热线,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更广的诉求表达渠道,也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施治问责滥用是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才能充分发挥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强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强调的是终端落实,要将“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向服务群众深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高度重视12345市民热线及媒体反应的群众诉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基层干部要在中央精神的支持下,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作为,树立实干导向、压实责任担当,久久为功、抓出成效。唯有如此,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真心来点赞。抓脱贫攻坚工作如此,抓其他各项工作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