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1949年以後,毛澤東在各種場合對古代的帝王多有評論。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毛澤東先後對十九個帝王有明確的評論。下面我逐一將被點評的每一個帝王概況、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以及毛澤東對他們評價介紹給大家。

一、帝辛

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商諡帝辛,周武王稱他為“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

帝辛繼位以後,重視農耕,百姓生活安定,國力強盛。他持續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腹地的擴張,把商朝控制範圍擴大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取得的勝利,把商的國土擴大到東南沿海一帶。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帝辛

但是,帝辛在位的後期,花費巨資修建鹿臺,造酒池,寵妲己,懸肉為林,窮奢極欲。他變得剛愎自用,聽不進不同意見。殺比干,囚箕子;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民民眾,失去人心。另外,年年征戰,國力消耗巨大,反而累及自身,《左傳》稱:“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前1046年,周武王在歷史性的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帝辛登上鹿臺自焚殉國。《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記載"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朝歌),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商朝從此滅亡。

“ 紂王”,是周人侮辱、蔑視性的稱呼。按《說文解字》援引諡法的解釋:“殘忍捐義曰紂”。用現在的話來說,“紂”就是無惡不作的壞蛋。

毛澤東的評價:

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二、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是戰國末期秦國君主。他十三歲即位,三十九歲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徵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大一統的中國、對於中國皇權政制的創建起到了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讚美他的人認為他是千古一帝,批判他的人者則稱他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毛澤東的評價:

毛澤東對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秦始皇,有較多的言論,歸納起來有下面幾條: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秦始皇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2、一次,毛澤東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

4、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

三、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秦朝的末年在吳縣起兵,在前207年的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封自己為“西楚霸王”。楚漢爭霸的時候於垓下之戰被劉邦打敗,最後被圍到烏江江邊,自刎而死。項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以猛勇聞名的軍事家,霸王一詞在歷史上是屬於項羽專用的。

毛澤東的評價:

1、“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西楚霸王項羽

2、在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當時叫彭城)。那麼,項羽為什麼不能納諫和用人呢?這便和他主觀上的弱點有關。

四、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前247年-前195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帝王,漢朝的開國皇帝。在位期間,御駕親征一統天下;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實行“輕徭薄賦”,大力發展經濟;下“求賢詔”為國家廣招管理人才;定禮儀以鞏固皇權;祭祀孔子並重用儒士,提倡以孝治理天下。(@高會民)劉邦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很多的貢獻。

毛澤東的評價: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漢高祖劉邦

1、“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1964年毛澤東更進一步指出:“自古以來,能幹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自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2、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五、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是漢朝第7位皇帝,在位長達54年,時間之長僅次於後世的清康熙帝。漢武帝在實際掌握權力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中國。

他開拓了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簡言之,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顯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盛世也被後人視作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漢武帝劉徹

毛澤東的評價: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六、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大明開國皇帝。在位31年。是中國歷史上幾個主要朝代的皇帝中第二個出身平民的皇帝,幼時貧窮。在位期間,重視農耕,興修水利;減免稅賦;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同時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汙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強化中央皇權。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極大爭議的人物。持正面評價者,認為他大力打擊貪汙,發展經濟成效顯著;而且太祖是一個少見的勤政皇帝。持負面評價者,則多從其高壓統治著眼,如大加殺戮功臣、以特務錦衣衛控制政治、文字獄及廷杖等。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明太祖朱元璋

毛澤東的評價:

1、對治國能力的評價:“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注: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三人身為帝王時,他們的文化水平已經達到能批閱奏摺和簽署命令的程度。)

2、對軍事能力的評價:“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七、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前5年—公元57年),東漢第一位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位三十三年。新莽末年,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高會民)劉秀統一中國後,偃武修文,勵精圖治,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漢光武帝劉秀

毛澤東的評價:

“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八、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魏國的奠基者。東漢丞相,後封為魏王;去世後,漢諡武王。他的長子曹丕創立魏國稱帝后,追尊其為太祖武皇帝。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曹操

毛澤東的評價: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九、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1227),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蒙古人,大蒙古國(蒙古帝國)奠基者、政治家、軍事統帥,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元朝建立以後,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為太祖聖武皇帝。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成吉思汗

毛澤東的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毛澤東只是為了強調“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並非不識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風慶會錄》一書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親自閱覽文件的。”)

十、南朝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南朝梁政權的建立者。蕭衍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八年,是南朝的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者。梁武帝初期國家興旺強盛,是一個有為的明君。後期痴迷於佛教,多次捨身出家。企圖以佛治民,縱容邪惡,導致侯景之亂,毀掉了江南的經濟基礎。

歷史上的評價:

唐朱敬則:“梁高祖聰明文思,寬厚通博,生而神異,動多奇怪,此天表也。永元之初,群賢受命,竭懷輔正,盡力康衢。細隙未開,纖塵不動,而雄圖英算,孤識獨見。”《梁武帝論》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南朝梁武帝蕭衍

王夫之:“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讀通鑑論》

康熙帝:“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臺城之禍。”

毛澤東的評價:

1、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以後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離,小人日進,良佐自遠,以致滅亡,不亦宜乎。

2、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

十一、南朝陳後主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604年),南北朝時陳朝末帝,在位7年。陳叔寶是一個荒淫無度的皇帝,據《南史·陳本紀》記載“奏伎縱酒,作詩不輟”,又大建宮室,濫施刑罰,寵愛后妃張麗華,朝政腐敗。陳為隋所滅16年後,叔寶病亡洛陽。歷史上的評價:

楊堅:“此敗豈不由酒?將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當賀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啟告急,叔寶為飲酒,遂不省之。高蠙至日,猶見啟在床下,未開封。此亦是可笑,蓋天亡也。”《南史陳書 卷十 陳本紀下第十》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南朝陳後主陳叔寶

毛澤東的評價:

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出息”。

十二、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24年。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高會民)他開創的科舉選拔人才的選官制度,在中國使用了1300年。他確立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後世官制的基礎。他大力發展經濟和文化,使得隋朝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化輝煌燦爛的時期。

歷史上的評價:

《隋書》:“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但素無術學,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諸,未為不幸也。”《隋書·帝紀第二·高祖下》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隋文帝楊堅

朱敬則:“天子登雲臺而訪道,實垂拱而無為;公卿指日觀以推誠,願升中而每竭。可謂盡美矣,未盡善也。然天性既猜,素無學術,意不及遠,政惟目前。是以牝雞司晨,讒人罔極。”《隋高祖論》

朱元璋:“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奔馳。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明太祖實錄》

毛澤東的評價:其做法“蘊藏大亂”

十三、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李世民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建立唐朝的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而登基。李世民為帝之後,善於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以武開疆拓土。開始了輝煌的貞觀之治。他以文治昭昭、武功赫赫而永載史冊,成為一代聖君。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唐太宗李世民

毛澤東的評價: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十四、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852年-912年),廢唐哀帝李柷自立,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朱溫在位期間,重視農耕,但是連年征戰,民生多艱。晚年荒淫無恥,亂倫無度,強姦兒媳,被他的三兒子朱友圭殺死。歷史上的評價

歐陽修:“嗚呼,天下之惡梁久矣!自後唐以來,皆以為偽也。”“夫欲著其罪於後世,在乎不沒其實。其實嘗為君矣,書其為君。其實篡也,書其篡。各傳其實,而使後世信之”。《新五代史》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後梁太祖朱溫

毛澤東的評價:

“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十五、後唐莊宗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音xù,885-926),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的建立者,晉王李克用長子,小名“亞子”。李存勖稱帝之前,和後梁血戰十多年,歷經大小百餘戰,勇猛異常,五代時期的皇帝以莊宗武功最盛。但打了天下,卻不知道應該如何治理天下,寵幸伶人,重用宦官,朝政荒唐。三年後因兵變被殺,失敗之快,史上罕見。

歷史上的評價:

朱溫:“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資治通鑑》卷266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後唐莊宗李存勖

歐陽修:“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新五代史》

毛澤東的評價:

1、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

2、生子當如李亞子。

十六、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帝。李煜不精於政治,是一個昏君。但其藝術才華非凡:書法、繪畫、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在位十五年,南唐亡於宋三年後去世。

歷史上的評價:

郭磨:“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南唐雜詠》詩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南唐後主李煜

柏楊:“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後,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濁世人間》

毛澤東的評價:

1、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

2、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出息”。

十七、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939年-997年),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是太祖趙匡胤的胞弟。太宗治政有為,愛讀書,喜好詩賦,重視文化事業,改變了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陋習。但在軍事方面屢有敗績,不善武功。

歷史上的評價:

《宋史》:“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宋史卷五太宗二》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宋太宗趙光義

明 郭青螺: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乃以天下還之侄,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青螺先生崇論卷之八》

毛澤東的評價:

1、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2、不擇手段,急於登臺。

十八、南朝宋明帝劉彧

宋明帝劉彧(439年-472年),南北朝時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劉彧弒殺了侄子劉子業而上位,他在位的六年半,劉宋因為慘烈的內鬥,以及和北魏爭奪淮北地區,國力大幅衰落,百姓苦不堪言。所謂“天下騷然,民不堪命”。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南朝宋明帝劉彧

歷史上的評價:

司馬光:“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驕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領以沒於牖下,幸矣,其何後之有?”《稽古錄?卷十四》

毛澤東的評價:

登基“可謂奇矣”。

十九、漢元帝劉奭

漢元帝劉奭[shì](前74年-前33年),漢朝的第11位皇帝,在位16年。

元帝在位時期是西漢由轉向強盛衰落的起點,社會危機逐漸加深。元帝本人也過於放縱外戚、宦官,埋下了西漢的滅亡的根由。

毛主席對古代帝王評價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

漢元帝劉奭

毛澤東的評價:

“歷史上不是提什麼‘文景之治’嗎?實際上,文帝、景帝只是守成,是維持會,庸碌無能。從元帝開始,每況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