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娟:对幼儿“家园共育”的 三点建议

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构成。幼儿园教育比家庭教育更专业一些,但幼儿园教育很多时候是一种模拟情形下的教育活动,与实际有着一定差别。所以,家庭教育应该积极地对幼儿园教育给予补充。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互补,创建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做好入园前的准备教育

在幼儿入园前,家庭教育应注意入园准备教育,缩短幼儿入园适应时间,使之更好地融入幼儿园大集体中。此时,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锻炼。在家里,家长通过有趣、简单的互动手段,短时间内强化孩子注意力集中能力。

同时,由于家庭和幼儿园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突然离开父母,要在陌生环境里接触陌生的人,心理上会存在很大的不适感。因此进入幼儿园前,家长可以给幼儿一个心理预设,通过讲故事、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等方式,让孩子有预前认知,消除其盲目感。

二、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进入幼儿园后,由于每个幼儿对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课程和学习内容理解不一样,幼儿的生活也会出现一些变化。这时,家长应该积极与老师对接,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在家庭环境布置上,尽可能地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向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进行靠近。这样,能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幼儿园教育给予巩固和有效延伸。

并且,家长应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作息安排进行调整。行为习惯上,也应与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早睡早起、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举止文明,待人懂礼貌……在家时,家长也应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巩固延伸幼儿园教育的成效。

三、加强家园沟通互动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怕幼儿受到伤害,就限定幼儿的活动范围。但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独立的活动。这样,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要求上出现差别,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差异性不是容易接受的。因此,要加强家园沟通互动,要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进行综合。

一是要增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情况要积极的反馈给老师,让老师更为全面地了解孩子。同时,教师也应将孩子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更为全面地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二是加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幼儿园应定期举办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计划有一个直观了解,构建融洽的家、园关系。三是积极进行教育互助。幼儿园可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教学方法和计划的制定,让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幼儿园对于家长所提出的合理性、较为可行的意见,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中,促进教学方法的完善,实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教育互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