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公共場合孩子“爭玩具”糾紛,你得懂“規則”

處理公共場合孩子“爭玩具”糾紛,你得懂“規則”

1


我在北京辦公室時,遇到個家長。有個四五歲的孩子跟著媽媽進辦公室時看起來很不高興的樣子,我看到了,想幫他調整情緒,就問媽媽孩子怎麼了。

媽媽說,來辦公室前,她帶孩子在一個商場遊樂場的積木區玩,孩子在用大塊的積木壘東西,壘完還高興的大叫“我的戰艦成功啦!”,然後開開心心的坐在戰艦上面。正威風呢,來了另外一個小孩,抱起“船頭”的一塊積木就走了。那個孩子立馬從船上跳下來,說這是我的,新來的小孩緊緊抱著積木也不鬆手,兩個小孩為此爭搶起來,如果不是雙方父母都及時干預,差點就該打起來了。

那個小孩跟他媽媽哭訴,那是我搭的船 ,那塊積木是我的。結果他媽媽說:這個積木是公共的,別的小朋友也可以玩,不能太自私。

孩子當時一臉委屈,直到後來還不高興,而她媽媽也很困擾,自己那麼處理,難道不對麼?

處理公共場合孩子“爭玩具”糾紛,你得懂“規則”


2


帶孩子去遊樂場,最常碰到的情況就是孩子們爭搶玩具,私人的玩具還好判斷歸屬,在一堆公共的玩具裡,這個孩子說“是我的”,那個孩子也說“是我的”,家長經常一個腦袋兩個大,很是頭疼。這就跟大家解讀一下孩子世界的小秘密,幫你瞭解孩子在判斷物品歸屬時的兩個原則:

原則一:“先到先得原則”。

2、3歲左右的孩子會認為,誰最先得到一個物品,這個物品就是誰的。甚至,即便他把一個物品送給別人,那他還是會認為這個東西屬於自己。

所以這是為什麼,小孩子經常說,這個送給你了,但是過一會,他又要要回來,因為在孩子心中,這個東西還是自己的。

原則二:“勞動原則”。


當孩子對於原材料付出了勞動,比如加工或者改造,他們就會認為新創作的物品是自己的。有學者做過實驗,假如給2-3歲的小朋友一堆橡皮泥,孩子們用橡皮泥捏出了玩偶,這時要是拿走他們捏的玩偶,他們一定會抗議,甚至會哭鬧,但是如果拿走橡皮泥,他們的反應卻不會很大。

  在某些情況下,勞動原則在孩子的心中,比先到先得的原則還要重要,假如一個孩子有積木,但是另一個孩子用積木搭出了城堡,那搭城堡的孩子會覺得城堡就是自己的。


處理公共場合孩子“爭玩具”糾紛,你得懂“規則”



通常,孩子到了學齡期,對於勞動原則的重要性才會逐步下降到與成年人一樣。

明白了孩子判斷物品歸屬的原則,我們再來看看文章開頭那個場景:

搭戰艦的小朋友認為積木是他的,因為他為此付出了勞動。

剛來的拿積木的小朋友,他並沒有看到搭戰艦小朋友勞動的場景,所以他來拿這塊積木是運用了先到先得的原則。

這兩個小朋友其實都沒有問題,他們並非“自私”或者“不懂禮貌”。

什麼情況下需要家長特別引導呢?

假設那個拿積木的小朋友全程都看到了搭戰艦的小朋友的勞動,還去拿積木的話。這種情況下,是拿積木的孩子雖然知道戰艦是另外小朋友的,但是他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他也想要去玩,所以去拿積木了。

  這樣的情形,才需要家長特別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為其實是孩子管不住自己,違背了孩子世界的規則。

3


發生了文章開頭的情況,家長不應該簡單粗暴的說孩子“自私”或者說這是“公共玩具,所有孩子都可以玩”,因為這樣並不能讓孩子服氣,家長需要尊重他們小孩世界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像文章開頭出現的那種情況,可以和搭戰艦的孩子聊天:

你搭戰艦付出了勞動,所以你覺得這些積木都是你的,對嗎?想想你來之前,這些積木也有可能是別的小朋友壘的城堡,但是你用來搭戰艦了對不對?如果你在搭戰艦的過程中,上一個小朋友跑過來對你說不能動這些積木,這是我搭的城堡,你會怎麼做呢?這個小朋友剛剛來,他並沒有看見你在搭戰艦,所以他拿走你的積木不是故意要破壞你的戰艦。


對拿積木的孩子也可以這麼聊天:

你拿這個積木是要搭房子嗎?你要是搭了一個房子,別的小朋友拿走一塊積木你會是什麼感受呢?你會怎麼做呢?這個哥哥在這裡用這個積木搭了戰艦,被你拿走了,他會是什麼感受?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遊樂場景,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機會讓孩子進行換位思考。

在孩子接受到別人的分享時,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很開心?在孩子被別人拒絕時,也問問他是什麼感覺,難過還是生氣。

同樣,在孩子選擇拒絕或者選擇分享的時候,也可以引導孩子回憶下曾經被拒絕或者被分享時的感受。

處理公共場合孩子“爭玩具”糾紛,你得懂“規則”


4


換位思考之外,就是教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合理的解決社交衝突。

  告訴孩子,如果想要一樣東西,最基本的原則是:用語言,而不是用手。

如果孩子年齡小,可以平時注意給孩子做示範。比如在遊樂場,有一個球,一個小朋友正在玩,那就可以說:是那個小朋友先玩的,所以他先玩,咱們可以先去玩其他的,一會兒再來。”

或者去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好呀,能不能和你一起玩?”

如果孩子年齡大,就可以問問他的想法,怎麼樣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說服小朋友一起玩,還是用別的玩具交換,還是先去玩別的等會再回來玩這個。

但是,要讓孩子明白,無論自己的要求被拒絕還是被接受,都是正常的事情,就像自己也會接受或者拒絕別人一樣。

瞭解孩子,尊重孩子,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處理公共玩具的糾紛,相信,他們會逐漸的找到解決自己社交衝突的合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