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1704年的沙俄疆域

1682年4月,康熙帝前往盛京“謁陵”。事後,康熙率領護衛經撫順來到清軍造船之地(今吉林),實地查勘北疆邊防。9月,康熙又派副都統郎談打著捕鹿的幌子沿黑龍江上溯,仔細偵查了雅克薩的地理形勢和水陸交通。1683年1月,郎談來到北京給了康熙一份報告,並斷言:“雅克薩可下,羅剎可破”,“攻取羅剎甚易,發兵三千足矣”。不過郎談給康熙的建議只是單純從軍事角度考慮,沒有涉及到邊防等一系列綜合問題。對此,康熙回覆道:暫停進攻,在璦琿和呼瑪兩地建立永久性城堡,存糧、造船、屯田、修驛站。之所以如此佈置,康熙還是考慮到清軍此次遇到的不是古代遊牧部落防禦力極差的穹廬帳篷,而是有著堅固工事、精良火器沙俄堡壘,我國古代邊塞的用兵經驗不足以對付新的對手。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持久戰,康熙一定要解決前線將士的糧草供應問題。故而,康熙除了下令前線將士展開屯田之外,還開創了頗有特色的分段運輸。

  • (注:第一段:糧船一百艘,從盛京以西遼河巨流河渡口運輸到遼河上游等色屯(進吉林梨樹縣)。第二段:從等色屯到易屯門(今伊通縣)。全稱陸路,由“蒙古官兵車輛陸續運往”。第三段:糧船一百,從易屯門經易屯河(伊通河),松花江,至松花江和黑龍江匯流處。第四段:糧船八十,溯黑龍江而上,至璦琿)
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康熙讀書像

正在清朝緊鑼密鼓地組織反擊的時候,沙俄國內政局也間接促使沙俄最終在雅克薩戰敗。1682年5月,莫斯科發生兵變,沙俄貴族索菲亞利用混亂的局面奪取了政權,並宣佈兩個弟弟伊凡和彼得並立為沙皇。從此,沙俄貴族內部開始互相傾軋,影響了沙俄及時給予遠東支援。與此同時,尼布楚和雅克薩之間也發生了內訌。尼布楚督軍安插自己的兒子到雅克薩當頭目,引起了雅克薩士兵的不滿。最後,雅克薩士兵將前來調停的尼布楚督軍和他的兒子一起趕走。無疑,內訌極大地影響了他們與清軍的作戰。1683年7月,清朝前鋒部隊開到黑龍江。在出兵之前,清朝向沙俄當局再次發出談判的信號,結果信件如石沉大海。到此,除了武力解決,再無其他選擇。不到半年,清軍風捲殘雲般掃除了雅克薩以下的黑龍江中下游以及各條支流上的沙俄軍隊。1685年,清朝發佈出兵諭旨:

“兵非善事,不得已而用之。曏者羅剎無故犯邊,收我逋逃,後漸越界而來,擾害索倫、赫哲、飛牙喀、奇勒爾諸地,不遑寧處;剽劫人口,搶擄村莊,攘奪紹皮,肆惡多端。是以屢遣人宣諭,復移文來使,羅剎竟不

報命,反深入赫哲、飛牙喀一帶,擾害益甚。爰發兵黑龍江,扼其來往之路,羅剎又竊據如故,不送還逋逃,應即剪滅。今仰付天心,大兵逼臨雅克薩城,姑再以朕諭旨,遣人宣佈羅剎。諭之曰:前屢經遣人移文,命爾等撤回人眾,以逋逃歸我,數年不報,反深入內地,縱掠民間子女,構亂不休。乃發兵截爾等路,招撫恆滾諸地羅剎,赦而不誅。因爾等仍不去雅克薩,特遣勁旅徂徵,以此兵威,何難滅爾。但率土之民,朕無不惻然垂憫,欲其得所,故不忍遽加殲除,反覆告誡。爾等欲相安無事,可速回雅庫,於彼為界,捕貂收賦,毋復入內地構亂。歸我逋逃,我亦歸爾逃來之羅剎,果爾則界上得以貿易,彼此晏居,兵戈不興。倘執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攻破雅克薩城,殲除爾眾矣。如此宣諭後,羅剎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庫為界,我兵即駐紮於黑龍江,設斥堠於雅克薩,令疆域帖然。倘仍行抗拒,則大兵相機而行”。

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同年夏,三千餘清軍溯江而上直抵雅克薩城。本著先禮後兵的原則,清軍給雅克薩的沙俄軍送去了滿、漢、拉丁三種文字的書信,令其撤離雅克薩,並提出以勒拿河為界的議和方案。但沙俄自持工事堅固,不僅拒不撤軍,還出言不遜。6月24日,清軍水陸列陣,包圍雅克薩。25日,戰鬥開始。清軍先城南佯攻,吸引敵軍火力,暗地裡卻將紅衣大炮安置在城北以及東西兩側。26日,清軍炮火齊發,開始向城內射擊。雅克薩城沒有防火準備,炮彈所及,火光沖天。與此同時,清軍又在城牆下堆積乾柴,準備火燒雅克薩。沙俄士兵驚慌失措,遂打白旗投降。接受沙俄士兵投降後,清朝將領們表現地很寬大。不僅釋放沙俄全部俘虜,還允許他們帶走武器、財產,前提是沙俄保證不再侵犯中國領土,投降的沙俄首領托爾布津痛快點的立下誓言。隨後,清軍將其全部送往額爾古納河口。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結束。

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前文已述,康熙在出兵諭旨中說過,“如此宣諭後,羅剎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庫為界,我兵即駐紮於黑龍江,設斥堠於雅克薩,令疆域帖然。”但戰爭結束後,清軍卻未遵守康熙的諭旨。在一把火燒掉了雅克薩之後,清軍隨即回到了璦琿,並未留下一兵一卒把守,這就為沙俄捲土重來提供了條件。當托爾布津逃出雅克薩,剛剛駛離額爾古納河口,便迎面碰到了託博爾斯克和尼布楚派來的兩路援軍,共計700人。於是,得知清軍撤離後的托爾布津重返雅克薩,並收割了雅克薩周圍已經成熟的莊稼。此後,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一直都在構築城防。可笑的是,駐防在璦琿城的清軍直到1686年才知道俄軍再次佔領雅克薩。同年6月,清軍再次發兵雅克薩。吸取上次清軍火攻的教訓,托爾布津不僅命人將牆體塗滿泥巴,還採取主動出擊的戰略,阻止清軍大炮接近城牆。在俄軍頑強的阻擊下,清軍一時難以奈何。於是,清軍改變戰術,在城外立土壘,挖長塹,作長期圍困之計。為了阻止上游俄軍支援,清軍將水師停泊地設置於雅克薩上游6裡之外,俄軍已成甕中之鱉。

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1686年底,雅克薩內壞血病流行,俄軍只剩150人。眼看尼布楚無力救援,雅克薩的俄軍絕望了。正在這時,清朝國內外的局勢又為之一變。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和扎薩克汗發生爭執,準噶爾部的噶爾丹趁機從中挑撥。為了穩定西北,清朝迫切希望結束戰爭。為此,康熙還特意委託荷蘭使者帶信給俄國沙皇,建議兩國停戰,舉行談判。康熙帝的建議正中沙皇下懷。因為沙俄此時即將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事關俄羅斯出海口的“百年大計”。因此,沙皇很痛快地接受了清朝的建議,並派出了談判使團。1686年12月,清朝大臣奉旨來到雅克薩,宣讀了停戰諭旨。此時,雅克薩的俄軍已經剩下了66人。1687年,清軍撤離雅克薩。

一場遺禍百年的勝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薩戰役始末

第二次雅克薩戰役結束後,中俄不久就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條約》。本來,康熙態度很強硬:要求清軍收復全部失地,俄軍撤離雅克薩、尼布楚。不過噶爾丹叛亂的蔓延,使康熙改變了態度。為了安定北方,防止俄國與噶爾丹進一步勾結,康熙同意索額圖做出讓步:放棄尼布楚,把尼布楚以及以西原屬中國的領土割讓給俄國。作為談判桌上的老手,沙俄談判使者戈洛文百般愚弄欺騙沒有外交經驗的清朝欽差。在條約即將簽訂時,沙俄又故意混淆了外興安嶺的走向問題,使外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本屬於中國的地區變成了待議區。這就為後來1858年《璦琿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的簽訂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