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人應不重視錯誤而失敗?

帥氣的Hanael


1948年3月,東野發起的冬季攻勢結束後,東北國民黨已經被切割成若干塊互不相連的據點,瀋陽及長春兩大據點的補給全部依靠空運。此時的美國軍事顧問團曾建議蔣介石撤出東北,以保存實力。鑑於國民黨在東北和華東及西北戰場的節節失利,蔣介石也曾一度考慮過撤兵。但是,國民黨總統大選在即,失去東北這塊重要的戰略要地,不僅等於失去了美國的支持,而且無異於在政治上置自己於死地。因此,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利益,蔣介石已經顧不上軍事情勢的安危,置東北幾十萬精銳部隊的生命於不顧,決定全力支援東北。

可實際上,蔣介石在下決心誓守東北後又開始動搖了,原因一是天子門生胡宗南佔領空城延安後被彭德懷打得找不著北;二是山東的兗州正在被許世友圍攻,王耀武的濟南已經岌岌可危;三是楊成武兵團、徐向前兵團等部也在不斷擾亂傅作義集團。因此,蔣介石要求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把主力都撤至錦州,因為當時的錦州就是東北和華北之間的扁擔,只要保住了錦州,東北至少還有留有一分三畝之地,不至於徹底淪陷,這樣在政治上蔣委員長還有迴旋之地,不至於陷入處處被動的境地。

但是,東北目前的情勢不是你想撤軍就可以撤軍的了,主動權不在你手上,東野位於遼北和遼西的主力一直在密切監視衛立煌的動向,一旦大部隊挪窩就很有可能被分割包圍給一一吃掉,衛立煌看得很明白,也很清楚我軍的戰術。因此,衛立煌建議蔣介石撤退主力前,應該從華北的傅作義抽調大部隊至錦州,然後以東西對進的方式打通沈錦線,再把長春的鄭洞國集團接出來,大家共同進退,這是最穩妥的方案。這一方案得到了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的支持,兩人打算以此方案徵求得到蔣介石的同意。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更骨感,蔣介石對衛立煌的信任已經降至了冰點,一口氣否決了衛立煌提出的撤退方案,並且打算架空衛立煌東北剿總司令的權力。蔣介石自己出招了,除了留給衛立煌第53軍外,其餘的主力部隊全部組建機動兵團,由其學生廖耀湘統一指揮,並聲明沒有校長的命令不準擅自行動,同時計劃任命範漢傑為東北剿總副司令坐鎮錦州,瀋陽主力撤至錦州時統一由範漢傑指揮(範只聽令於蔣),蔣介石的方案,東北國民黨將領大都不認同,但也不敢出聲。正是固執己見的蔣介石這一錯誤的決定,為東北的慘敗和葬送幾十萬大軍埋下了伏筆。


賽門軍略


1947年四平攻堅戰,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會集了第1縱隊、鄧華縱隊、共六個師對四平進行攻堅作戰。


七縱司令員鄧華提出,我軍只以兩個縱隊攻四平,與守軍相比優勢不大,;如果再增加一個縱隊,用3個縱隊同時攻擊,勝利就更有把握。

林彪對鄧華的建議很重視,但考慮再三,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號稱“攻堅老虎”的6縱17師,共七個師對四平進行攻堅作戰。攻堅兵力達到7萬人。


因為根據情報,判斷四平守軍力不足2萬人,而且守軍主力第71軍的精銳部隊不久前幾乎被全殲,現在四平守軍主要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保安部隊。

但真實情況是,國民黨71軍被殲滅的87、88師在短時間內得以重建,外還有第13軍54師,以及五個保安團,總軍力為3.5萬人。

這些人在野戰中是烏合之眾,但躲在堡壘中向外放槍,其戰鬥力就不容小覷。而且守軍隨時能夠得到空投補給,根本不用擔心兵力和彈藥不足。

攻堅作戰一般攻擊部隊要達到守軍的三倍以上才能確保勝利,東北民主聯軍用七萬人來攻擊四平,兵力和守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根據林彪的作戰計劃,必須在3-5天內拿下四平,總攻的第一天,民主聯軍便迅速突破四平城牆進入市區。

到處是槍炮聲,屍體鋪滿了街巷,鮮血在烈日下凝固,像鋪了一層紅地毯,戰爭之慘烈前所未有。


五天很快過去,激戰仍在繼續。李天佑的第一縱隊傷亡太大,不得不退出戰鬥。

次日,林彪抽調6縱16師以及18師投入作戰。至此,原先擔任阻援的6縱三個師全部轉到了攻城方向,並由6縱司令員洪學智接替李天佑統一指揮攻城部隊。逐步增兵也是戰鬥中最忌諱的添油戰術。

戰鬥進行到11天,半個四平還在陳明仁手中,而敵人的兩路援軍已經和打援部隊接火。攻擊四平的部隊不得不撤出戰鬥。

戰後林彪把攻擊失利的責任都自己承擔下來,而且一再強調是自己戰鬥決心下得太快,如果事先能聽從鄧華的建議,這次失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花近高樓1


豔齊說正史:韓信就因知錯任錯而最終喪命於呂后之手。

秦末,韓信平定齊國後,想自立於世。但他這個時候又不肯公開和漢王劉邦分裂。他派人跟劉邦說:齊人狡詐多變,其疆土的南面又與楚國鄰近,如果不設一個代理的齊王來鎮守,這個地區很難安定。因此,我請求代理齊王的所有職權。

他這麼做,實質上是弄巧成拙,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他已經不滿足於劉邦給他的職務待遇了,他的野心已經開始膨脹。因而,劉邦一聽到這兒,當即大怒:我正被楚兵圍困,日夜盼著你來救援,你可好!倒想著這茬兒!

這也就為後來,劉邦決意要除掉他埋下了種子。因為他這一要,恰好提醒了劉邦,讓劉邦知道了他已是一個隱患。

其實,在當時的大背景下,他完全有實力自己獨立出來,沒必要向劉邦討封要官要名。他這個時候所佔地盤,已經與劉邦與項羽統轄區域不相上下;他的兵力的精銳程度,更已是劉邦、項羽的部屬無法相比。

但他這個人,在攻城掠地上是個高手,但在把握個人命運上,卻又拘泥於婦人之見。

本來,這個時候時局對於他萬分有利,他要不再理睬劉邦,我行我素,接下的歷史恐怕真得改寫了,接下來,即使不是他完成統一大業,起碼,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已是信手可得。可他在這種大事上,有野心,卻又沒有狠心。說起來,他還是屬於善良之輩,屬於講誠信重忠義的,不是政治家。歷史上有哪個人不是靠翻雲覆雨,成就的大業呢?

項羽在這個時候,也曾派人勸過他。項羽的使者是這樣對他說的:漢王劉邦這個人從不講信用,他幾次身家性命掌握在項王手中,但他是一脫離險境就立即背棄盟約,又來攻擊項王。這種人,你還跟著他,能會得到什麼好呢?早晚有一天他會衝你下手的。你的性命之所以還能留到今日,全因項王還在;項王如果哪一天不在了,你也就活到頭了。

這些話,給他點得相當到位,他也不是不明白他當時正處於什麼位置上。但他還就是掰不開面子。他還忘不了劉邦築高臺拜他為大將軍的情景,忘不了劉邦脫下自己的衣裳給他穿,而不忍心翻臉。可政治這玩藝兒不是靠講什麼忠義舊情來運行的。兔死狗烹,之所以成為名言,道理就在這兒。

韓信的謀士蒯通更是曾明確地向韓信指出,現在鼎足稱王的大勢已經出現,你千萬不要錯過這天賜良機。

但韓信還是猶豫不決,自以為自己功勞大,將來,劉邦也不會來剝奪自己的地位。他自認為我這自己拿下來的地盤,也就在事實上成為我個人所有了。殊不知,劉邦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琢磨將來怎麼剷除他了。

等到劉邦騰出手來,來治他時,他真是後悔也沒用了。他甚至在那之前還天真地想,我只要把劉邦恨的人殺了,劉邦就不會對我下手。結果是,他向劉邦上交了劉邦想要的鐘離昧的人頭,他照樣被劉邦抓了起來。

等他真想行動,與劉邦一爭高下時,他已無兵無權,只能任從呂后的宰割了。

他的一生,真是個悲劇,悲就悲在錯誤地估計了自己,又錯誤地評判了別人,且明知是錯,卻又放任自己深陷於所謂的忠義舊情之內。



夢野豔齊


二戰時期,希特勒攻佔英國時,他的得力干將德國空軍副司令戈林的兩個不重視的錯誤導致希特勒攻佔英國的失敗。戈林本意是發動大規模空襲消滅英國空軍和摧毀英國機場和飛機制造廠,但就因為不重視摧毀英國的“海岸低空搜索雷達網”而導致本來只有不到700架飛機的英國空軍能頑強抵抗約有飛機和轟炸機2600架的德國空軍,這是第一個致命錯誤。戈林的第二個致命錯誤是不重視持續襲擊英國機場和飛機制造廠的重要作用,英國空軍少,在抵抗德國空軍時,有的英國飛行員一天要飛7架次,許多臨時飛行員僅僅接受了10小時的飛行訓練就被派去戰鬥了,英國空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戈林不去理會因為陰差陽錯轟炸了倫敦而遭到英國空軍報復轟炸柏林的事件,而是繼續堅持襲擊英國的機場和飛機制造廠的話,那麼英國的飛機就再也飛不上天了。但是戈林卻把矛頭轉向了報復英國轟炸倫敦,這給了本來不堪一擊的英國空軍重要的喘息的機會和聯合其他被佔領國的飛行員加入的機會,這是第二個致命錯誤。



段迎v


小不忍則亂大謀,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前秦皇帝符堅就是沒有聽良相王猛的勸阻,一意孤行的去要攻打東晉,結果七十萬大軍卻被東晉十幾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此一蹶不振。當然,那個時候前秦經過符堅和王猛的勵精圖治,確實是空前的強大,國富兵強。但其時民眾是不願意去征戰的,更何況東晉還有謝安這樣的厲害人物,王猛深知不可強去征戰,而符堅卻不聽勸阻,最終兵敗而亡。

還有一位即是後唐莊宗李存瑜,即位之初亦是身負國仇家恨,立志於為父報仇的血海深仇,奮發圖強,一時間橫掃敵手,令敵人聞風喪膽,很快就報了殺父之仇,並且又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疆土。只可惜後來,李存瑜聲色犬馬,喜好伶人作樂,多數群臣勸阻,都是置若罔聞,最後終因聽信伶人而亡國。

都曾經是英雄豪傑,卻因錯誤而誤己,即而丟了自己身家性命。


清峰徐來89


歷史上這樣的名人不少,此處只說人們最熟悉的兩個人:項羽和關羽。

項羽,原來楚國貴族,在反秦大潮中,可以說是有號召力的,加上他戰力超群,勇冠天下,在山東六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鉅鹿一戰,奠定滅秦偉業;彭城之戰,以三萬騎兵追殲劉邦五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劉邦。但項羽犯了個致命錯誤,導致他功敗垂成。

一是不會用人。最主要是沒有很好地發揮范增的作用,名義稱其為亞父,實際上,在很多重大方針的決策和執行中總是自以為是,孤高狂傲,范增最後的離去,說明項羽已經眾叛親離。二是鴻門宴放了劉邦。不僅放走了主要競爭對手,而且把鴻門宴協定當真了,而對劉邦來講只是緩兵之計。三是沒有遠見。放棄西安而定都徐州,說明他沒有管理天下的戰略格局和心胸。

關羽,在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個風雲人物,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威震華夏。這樣一個英雄,也因孤傲的性格導致結局悲慘,而且幾乎壞了劉備的大事。

一是不聽諸葛亮的話,破壞了吳蜀聯盟。關羽自恃武功高強根本就瞧不起東吳的人,當孫權為搞好和蜀漢的關係,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女兒為妻時,關羽卻傲慢無禮,當場就拒絕了孫權使者的求親,並且還拋出一句“犬子安能配虎女“!的話,激怒了孫權。結果荊州被孫權奪走。二是誤於義氣,在華容道放走了勁敵曹操。三是用人失誤。關羽帶兵攻打樊城時,命令麋芳和士仁分別江陵和公安兩處重鎮,而這兩人本來就對關羽不滿,關羽還揚言打下樊城後要處置他們,使他們更加怨恨並恐懼,所以在得知關羽兵敗的消息時,麋芳和士仁很快就投降了東吳,致使走麥城的關羽沒有了退路,最終被東吳人擒獲,身死名損。

都說政策決定前進方向,細節決定事情成敗。這兩人即有政策的失誤,也有細節中的敗筆,所以,最後都受到失敗的懲罰,令人扼腕嘆息。


梅園布衣


為什麼有些名人容易犯錯誤,說白了就是素質不高,德不配位,德不配財。得意而忘行,這個詞是專門說給小人的,只有小人才得意而忘行。聖人是不會得意而忘行的。當你的德性配不上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財富時,就要出事了,因為這是必然的。這符合易經的規律。


大名劉洪濤


文理不通,似應苦讀三年。


用戶7904395497115


《水許傳》的宋江,他選擇了”招安“,結果至多少英雄好漢被奸臣害死戰場!為就是由於選擇錯誤造成失敗的典故!


Diana丶Dia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