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长久以来发生的各种家长孩子的问题,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原因,还是哪里都有的常态?

以前我唱过歌给祢听


最近连续出现了很多少年过激伤人伤己的事件:上海17岁少年跳桥事件、北大高材生弑母等,大家都不禁在思考:这是正常的现象,哪里都有的,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我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01

这一届的青少年基本上属于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孩子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保护和照顾,要什么有什么。过度的娇纵和保护,使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他们自己的。

当他们一步一步的离开父母,各种物质欲望越来越高,而父母又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小时候不加管束,不立界限。长大了,你却对她各种管束和要求,他当然不愿意接受。反而会去问你,为什么现在不能满足他了?

所以无论是独生子女也好,现在的二胎也罢,养育孩子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该立的界限要立起来。让孩子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不是一味的满足,是他们胡搅蛮缠。

02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现代社会人人都是低头族,无论是聚会、休假、还是工作的间隙?人人都捧着一个手机。手机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

有的父母说我在家陪呀,我陪孩子陪的很认真的。但其实他也就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玩手机,根本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反而给孩子树立了玩手机的不良榜样。

当有一天孩子也要玩手机,也沉迷于手机的时候,家长的教育就底气不足了。

还有的家长当了父母,还像自由人似的,一会儿打麻将,一会儿约朋友喝酒。就是不好好的陪陪孩子,把孩子都扔给老人。

当有一天发现孩子不和自己亲近,也不听自己管教的时候,后悔也已经晚了。

所以请认真而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请先做到。

03

现在的社会环境给孩子造成特别多的影响,非常夸大的明星效应,容易使孩子们形成不用吃太多的苦,也要享受优质的物质生活的念头。

各种娱乐设施过于普遍,人生的巅峰快感很容易得到,从而消减了他们努力的欲望,吃苦精神无从培养。

在快乐的享受面前无法罢手,对父母提出越来越多无理的要求,于是在授与施之间无法取得平衡,就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孩子向父母要钱买游戏币,但父母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失控的杀死了父母的情况。

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把孩子养得身体健壮,但是却把他们的思想养育的枯萎无神,我们一方面希望他们展翅飞翔,一方面却用自己的控制把他们捆在身边,中国的父母子女的爱恨纠葛,是新时代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

04

过重的学业压力,使孩子和父母的神经都非常紧张。

辅导作业吗?心肌梗塞的那种。

这笑中带泪的语言,折射出了中国当代家庭的一个隐痛,上了一天学回家,还要坐几个小时的作业?本该活蹦乱跳的年龄,却常常只有一个保持学习的姿势,实在也令人感叹。

更痛苦的是,这样自已求的努力,却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成绩,于是各种辅导班各种特长班应运而生。

不得不说中国的孩子真苦啊。

如果家长一味的以过高的期望值来要求孩子,很多孩子又达不到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有非常大的挫败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下,孩子很容易抑郁。

所以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受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生命的情况比比皆是,你要说他们脆弱吗?那也未必。你可能一直都没有教给她坚强。

所以中国的父母要及时的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给他们无尽的关爱,但不溺爱,让他们每天欢喜的努力,欢喜的得到收获。

05

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孩子也是。

接纳他,包容他,引导他,教养他,给予他们无所不在的爱,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教会他们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也有缺陷,但不妨碍我们成长。

既享受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承受得了失败的落寞。

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展翅高飞,也只有这样的家长能培育健康的孩子,让我们共勉!





果果的柔软时光


谈不上有什么经验来给到大家,就是自己在跟孩子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我是离婚了,自己带小孩,刚开始由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父母帮忙照看,自己上班,后来也是会看一些教育类的东西发现孩子在六岁之前是很重要的阶段,就开始反思,到底是挣钱重要,还是对孩子的教育重要,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你就要对他负责,因为他以后也要去面对这个社会,独立的生活。

在后来的生活中,我也有过大吼大叫,没有耐心等许多问题,现在慢慢在转变,在学习,现在真的发现,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也会从孩子身上学习到很多,孩子也在我的身上受到影响,其实是相互的,我现在没事喜欢回忆自己上小学的经历,感觉更能理解孩子了,毕竟我们都是已经经历过那个过程的,现在的家长都习惯性的用自己大人世界的思维来去管教孩子,那孩子肯定样样都达不到大人的满意,我们作为家长是帮助他们长大的过程,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他们去解决,去成为更好的他自己,还有很多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期望加在孩子的身上,其实孩子是很可怜的,他们有自己将来的使命和自己的生活,你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要走的那条路,这才是最好的。其实会不会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不用技巧和方法,大人的以身作则,才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方面,回头想想哪个人不受父母的影响,原生家庭才是最好的学校,当然也有可能是让孩子受害的学校,就看各位当家长在这条路上的影响了。

最后感觉现在社会家风的问题好像已经变得淡了,其实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风才是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他们在以后孩子教育问题上最好的影响,一个好的家风,就能有一个代代相传好的家族,也会汇聚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当然以上的种种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坚持,无论孩子优秀与否,作为家长永远不要对他们失望,不放弃,希望家长们一起努力加油吧


哒啦啦小魔仙


窃以为真正的根源是:“砖家”误人,你可能觉得我太激进,太过于偏激,请继续看。

一、其他行业的专家,学术上是无法忽悠的,结果可以尽快论证。

任何行业都不缺专家,不缺真才实学的专家。比如医学,若你不是医学专业,你能评价医学治疗吗?再如历史学家,若你没研究,你可以胡扯吗?……等等!由此可知,每个领域敢于评论,敢于称专家的,没几个是沽名钓誉的。

而其他行业面对的对象,差别并不大,基本可以说都一样,只是方法改进。比如医学,病例都差不多,专家研究出更好的治疗方法。所以,专家的理论推广,具备真实的指导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可以尽快论证。

二、教育的专家,学术结果无法论证,可以有滥竽充数。

而教育却不同于任何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果是看不见的,只有在一代人走入社会之后,才慢慢呈现,二三十年前教育的结果。

正是由此特殊性,所以任何行业只要有文学功底的人,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发表一番教育理论,反正你没法论证。

由此“砖家”产生了,这些“砖家”可以不是老师,可以从来没从事过教育行业。以网络个例,以国外看到的一些优秀个例现象,发表一番教育言论,以各种目的,成为“砖家”。

而恰恰这些人,深知道媒体运营等技巧,其影响力远胜于埋头奉献的一线教师,于是,教育被“砖家”误导,反正没个几十年,谁也不知道结果。当知道结果时,木已成舟,一切都太晚了。

三、教育特殊性,注定了专家理论的局域性,不具备推广。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教育同样有真正的专家,但教育面对对象的特殊性,也使得专家的理论具备局部性,区域性。再正确的专家理论推广都可能是南桔北枳,不具备推广性。

比如,时下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家长和城市的家长;南方教育和北方教育;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高等教育和普及教育。社会群体认知,家庭教育都是差别距大的。也就决定了任何教育专家的理论局限性,不具备全面推广。

因此出现误导教育,出现了各种怪现象!同样也造成了,热议教育问题时,每个人认知都不在一条线。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区域,而我们也是这个区域的家长认知。

所谓南桔北枳,就是这个理。

越是具备影响力的专家,其理论影响就越大,若是推广,以偏概全,误导越大。更别说,总是拿国外教育、国外教育学家说事的了,国情不同,差别更是距大,更不是可以随意用来误导教育的了。


江南樱花雨


北大高材生吴某弑母事件,再次给中国教育生态和社会生态敲响了警钟。此人是变态社会价值观、功利主义社会、金钱化教育病态体制下的畸形怪胎。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国民教育的整个教育生态和社会生态,都是很病态的,主要表现就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甚至更高层面,至少客观上都在宣导与强化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吴某只是亿万病态青少年中病得比较严重的其中一个而已。教育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受社会生态主导,不要单纯指望教育系统里哪一个链条发力,而是应该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整个社会宣导与尊崇的价值观,必须是统一的、健康的、阳光的、表里如一的,而不是割裂的甚至是悖论的。比如,我们一边在倡导青少年要勤俭节约淡泊名利,而我们的电视荧屏却天天都在播放渲染一些戏子小鲜肉过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享乐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你如何要求家庭与学校去教育好孩子淡泊名利远离享乐主义?这不是扯蛋吗?

须知,只有优质的大教育生态,才可能培育出栋梁之才而不是歪瓜裂枣。这类事情出来,只强调家庭、社会、学校、国家哪一个环节的责任是错误的。单纯的从心理因素解读此类事件,或者只是把它当做单纯的个体事件,是在避重就轻,是不敢触及我们整个教育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病根。只有正视我们的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病态,正视我们的社会生态系统被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奢靡之风所主宰的病态与现实,由此来改造和净化整个教育生态和社会生态,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本质问题。

整个森林都坏了,你却单方面指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出好的孩子与学生,纯属搞笑。

教育生意化金钱化,其本质就是教育功利化。你如果不改变这个病态,如何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功利面前独善其身?如何教育学生或孩子不功利不享乐?

我们明明知道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成长不利,但是我们的一些官府却在大力发展网络游戏产业不加限制,然后责怪家长和学校对网游成瘾的孩子管教无方,这是多么扯蛋。这些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所以,莫扯其它犊子,要敢于从根子上找问题。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学生、家长、老师的问题,本质问题是教育金钱化功利化的问题。


麻辣无盐


就家庭教育问题,是永恒的社会话题,从古至今,家庭教育都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我感觉现在的亲子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究其原因,我个人觉的以下几点存在比较普遍:

第一,家长还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那对于孩子来说未免太残酷了。那可想而知孩子从小到大得背负着多大的压力,失去了多少快乐。我本人现在也在慢慢改进,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他有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想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过上美好快乐的生活,尽量先不要剥夺孩子们的童真,年少时期的快乐!

第二,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众所周知,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只有少数的孩子能上名校,但是好多家长没有看到孩子自身的差异,盲目攀比,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家长期望,就去上各种补习班,但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家长自身不去找原因,反而归咎于孩子的不努力,不用功。结果亲子关心也是越来越紧张!

第三,慈父严母的家庭教育容易出问题

说实话,我本人也是一位严母,做妈妈的一般都非常感性,不太理性,有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说话的方式其实已经伤害到了孩子。不过我现在也在有意识的改进,多让孩子的爸爸和孩子沟通学习上的事情。确实效果不错,亲子关心改进了不少,孩子也愿意跟我分享他的想法,亲子关系更加亲密了。总之,妈妈尽量要做一个知性温柔平和的妈妈,爸爸要做一个严格理性的爸爸。

第四,言传身教很重要

这一点,也是老生常谈,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们做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我们不要在玩手机的时候命令孩子去做作业,不要在看电视的时候让孩子去读书,你想他会静下心来去学习去读书吗?我们确实都应该反思,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看法,请各位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静等一季花开


孩子的问题来源于环境。有人说环境是个大染缸,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其中这个环境包括很多,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甚至朋友圈子都是一个小环境。很多时候人往往先是环境中的社会人、家庭人、圈内人,最后才说自己是独立的人。

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处在一个新旧教育观念更替时期,很多优秀的传统教育经验在新时代被视为糟粕,而新兴的教育观念变化无常又禁不住时间考验,但是却独立影响着很多人,有些人今天受这个思想理念影响,明天又感觉那个教育理念有好处,朝秦暮楚,最终孩子都不知道那个是正确的的,那个是错误的,给孩子成长造成理念冲突。

圈个重点:很多人都没有做好教育孩子的准备却开始大谈道理,既不听从家中老人的建议又感觉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套,殊不知事态万变,一件事儿给孩子总结个教育观点,经历的事情多了,孩子就容易矛盾,就容易出现问题。


妙语盒子


首先感觉问题的范围很大,所以答案可能就某一方面来说。中国现在存在着阶层固化和经济发展差距大等许多问题,同样这些问题是共性的。人类改变阶层结构,实现阶层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精英阶层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据数据统计我国985、211高校的学生70%以上来源于收入中等水平以上的家庭,这个和20年前相比,差距在逐渐拉大。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通过对不同阶层的人的数十年的跟踪观察,验证了这一观点。

而中国式家长或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普遍重视教育,但家长包办或“穷人富养”,其实这既剥夺了孩子探寻和实践的机会,也干涉了孩子的成长和自由,孩子缺乏更多独立和创新的机会。

家长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其结果反而是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而我们的孩子没有学会感恩,而是在那种不顾一切忘我的爱中感到沉重的压力和束缚的窒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孩子应该是积极的,阳光的,有追求的,经得起敲打和挫折的。


爱暖曦言1


坑爹、巨婴、自杀、弑母……

怎么可能是常态?明显是变态;什么时代都有,今天特别多;文明的国家也会有,但文明如中国,道德会如此滑坡?我们却还在此装聋作哑,在枝末上讨论论证,纠缠不清,不负责任啊,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的教育!

一、教育分为知识的教育和德性的教育,我们国家知识的教育没教好,德性的教育更是没有教好。这两种教育因其特性迥异,教育理念也应不同甚至有些地方相反。

二、知识的教育成就科学,西方在这方面比我们进步,100年前我们开始接触西方并迅速全盘西化。但恰恰我们做了相反的事情,科学教育没有西化成功,倒是把中国优秀的德性教育消灭了。而我们的德性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我们的文明是最智慧的,如我们的儒、道及我们融合发展的佛教。

三、我们把德性的教育和知识的教育混为一谈,用知识教育明了、验证的方法去考核德性文化的教育,去这样学语文,真是滑稽。德性、智慧、美感岂是用科学方法能量化的?那是吸引、熏陶、领悟、滋养、扩充出来的,就像孩子学说话,他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你就要大量重复地教孩子听你叫“妈妈”,我们3岁就写好了大部分语言,不都是不懂的情况下就学好了的?你用1+1=2的方法去教孩子说“妈妈”、读语言吗?你看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是不是这样教的,这样考核的?教得孩子没智慧、没内涵、没深度了!所以德性的教育或者人文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大量教他我们中华文明最智慧的经典,让他只要记住,让他一辈子一年年成长、一点点去懂,这样才有可能继承中华文明,重建道德。没有记住一辈子连懂的机会都没有,大了学不了了,没时间、脑袋也乱了、没记性了、有难易分别了、畏难了,这要佩服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学习的,就是这样建立和传承文明道德、传承智慧的。

四、德性教育好了,再去学其它的比如科学知识、技艺才是对的,就像我们古人和犹太人。德性教育是本,其它都是末,固“本”能更好的开发末。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西方国学的宗教是从幼儿甚至胎教就开始的。

五、科学知识的教育我们也没学好,我们没有像西方国学一样把握好“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学”,我们在孩子还没有理解能力的时候过早地让孩子学数理,把孩子学笨了学怕了,丧失了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德性教育薄弱,又让我们没有了科学的奉献精神,人文的底没有了,没有了精神,“人”都不是,更出不了人才,就算出科学家也不一定是对国学对民族有用的。

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要变,唯有教育变。道总是简单的,教育也没那么复杂,复杂的都是人为的。

教育就要这样做:幼儿园、小学只学文化,中学以后学科学或其它特长。

中国最智慧的文化加上国家的思想教育,幼儿园、小学9年也基本够了,能奠定孩子一生的智慧、性情、美感、品德的基础了;教育内容为文言文经典、艺术、外文经典,以记忆、熏陶为主。第一不能要求理解,孩子能记住,但是不能理解,十二三岁是孩子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转换的分界线。不理解不要紧,这是活的智慧人文的教育,人也是活的,一辈子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理解,如果不记住,一辈子连理解的机会都没有,先存钱一辈子慢慢花,不用担心孩子不懂花钱。第二不能学白话文,中国的智慧又不记在白话文里,白话文的说话有什么好说的,3岁就会了大部分,如果孩子背了9年中国和外国经典,最后连《资治通鉴》都容易且喜欢看了,孩子还不会说话和写作文吗?

七、道德问题永远不法根除,但总有最好的教育方法。我们才建国70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祖国,相信中国人的智慧。教育的问题多少都存在你我身边,不能再高高挂起了,都来呼吁转推一把吧!





吴祖昌小军


现在中国式家庭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其实并不欠缺方法,我个人认为是状态。之前我有发布过文章,妈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妈妈是家庭的核心力量。

有了一个女人就有了一个家,所以,一个家庭的是否和谐、温馨就取决于女性,女性成为家庭是否有力量、是否稳定以及是否有爱的重要转换和调节系统。

但是现在妈妈们的理性让我觉得有些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感情的支撑,而看爸爸这个角色,在中国很多家庭中是缺失的。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和谐,对待孩子温和慈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不是单纯的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这样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心思放在考虑自己上。父母情绪平和,对孩子就是最大的帮助。

而现在,大部分的妈妈是焦虑的,大部分的爸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人格不健全,很多父母自身情绪问题很大,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造成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想要进行调整,就要从父母自身入手。


沉默心理工作室


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发生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家长与老师之间的问题、孩子与老师之间的问题、一线教育者与教育专家之间的问题、学校教育与课外辅导班之间的问题、课外辅导与教育体制之间的问题,请问您到底是问的哪个问题呢?

其实在我看来,归根究源,还是中高考的问题。比方说,一方面,中高考的考试范围逐年扩大,课内内容占总分30%之下,另一方面,取缔各种课外辅导。我想说的是,如果中高考只考课本内容,作为家长,又怎么会花大价钱带孩子去课外辅导?在“语文高考最后让10%的孩子答不完题”的思路带领下,作为家长能不逼着孩子多学?孩子的负担是从家长来的,家长的负担是从哪里来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