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上个星期,去参加一个幼小衔接的家长会议,在那里遇到了好友杨艳,她苦恼地告诉我儿子叮当现在这么大了,还老是吃手指,手指甲都被啃得光秃秃的,手指还长满了倒刺,刚开始以为是缺微量元素,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什么都不缺,后面就强制孩子改正,可老是改不掉,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问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看到他吃手,是不是经常阻止他,她说是的,不是说吃手是个坏习惯吗?而且手很脏,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的。我告诉她,孩子现在6岁了还吃手,和你以前老是阻止他有很大关系,她听完懵圈了。

对于宝宝吃手这件事,相信每个家长都会遇到。每次看着宝宝把小手塞进嘴巴里,满足的吸吮,好像吃到了天下最美味的东西。让他吃吧,害怕把细菌吃进肚子,或者吃坏手指,不让他吃吧,宝宝又闹得厉害,很多妈妈们为此很纠结,大多数人都搞不懂为什么宝宝这么喜欢吃手。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孩子为什么喜欢吃手?

1、本能反应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是新生儿出生时自带的条件反射,反射的存在保证他们能在出生后马上吃到母乳,满足觅食需求。

宝宝似乎刚生下来就会开始吃手,这可不是宝宝特别天赋异禀,而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一种被称为“吸吮反射”的现象出现,在孕期,爸爸妈妈通过B超就可以看到胎宝宝吃手的画面。这个小动作是胎宝宝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且还可以帮助他在出生后能顺利吸到母乳。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2、口欲期

3个月左右,宝宝会迎来他的口欲期。他喜欢用嘴巴去探索周围的世界,看见什么吃什么。手是离他最近的“东西”,当然吃得最频繁。当他有一定抓握能力时,脚丫、玩具、被子角、爸爸妈妈的手都是他啃咬的对象。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0-1岁是孩子的口欲期,嘴巴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

宝宝的吸吮动作既让他获得食物和营养,也使他产生快感。宝宝除了在吃奶的同时满足口唇快感,随着身体机能的发展,也常常把手指或其他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由于这一阶段的宝宝处于完全不自立的状态,对于负责喂养照顾他的人依赖性非常强,很容易与能满足他口腔刺激的照护者之间培养出安全感和信任感。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3、长牙

大多数的宝宝在6个月以后就会迎来出牙期了。出牙的时候宝宝会感觉不舒服,只有通过咬自己的手指、拳头或其它物品来安抚自己。

虽然牙胶也可以达到按摩牙龈的作用,但很多婴儿还是更喜欢咬自己的手指。

通常情况下,随着宝宝迅速学会坐、爬、站等各种动作,能单独玩玩具的时候,他们吮吸手指的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4、发泄或模仿

2岁以后的孩子还是持续吃手的动作,有些会衍生出咬手、咬指甲的行为,这时候孩子已经学会了自我安抚了,吃手很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要发泄情绪,或只是单纯模仿别人的动作。

孩子吃手的好处有哪些?

1、吃手可以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吃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小宝宝来说却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

最开始,1-2个月的时候,宝宝还不能自主张开手,所以会把整个拳头放在嘴边吮吸,到了3个月左右,宝宝能吸吮大拇指了,接着是食指或几根手指一起。这个过程,对宝宝来说是运动上的一个进步。吃手是用嘴巴去探索手。啃手指看似是非常简单的行为,但对于宝宝来说却很有力地锻炼了手部和眼部的灵活性。宝宝在吃手的过程中能刺激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调动神经,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感到自豪,因为宝宝成长了。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2、吃手可以缓解孩子焦虑,带给孩子安全感

在婴儿时期,宝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吃手是他们缓解焦虑,进行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当宝宝肚子饿了,感到疲惫、生气的时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会安定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在吃手时,多半都很愉悦、平静。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手,更多的把手当做自己的“玩具”。

生活环境的变化,比如分离焦虑、换了新的幼儿园、大人的训斥等,孩子感受到孤独、失落、伤心等情绪,也会通过吃手来慰藉自己。

有的宝宝在缺乏安全感,害怕紧张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吃手、咬手指来获得安慰。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面对孩子吃手的问题,强行制止不是最佳办法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阻止孩子吃手,曾经绞尽脑汁,十八般武艺用尽,什么黄连水、辣椒、芥末都往手上涂。还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吃手,就责骂、斥责宝宝,这种粗暴的方式,会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收效也甚微。这种干预,还会让孩子从无意识地吃手,慢慢地变为有意识地、频繁地吃手,也更难戒除。

就像我的朋友杨艳一样,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总是阻止叮当吃手,有时候还会在叮当的手上涂辣椒或苦瓜水,但这样的结果却换来叮当的变本加厉,吃手吃得更厉害了,后来杨艳每天总是提醒叮当不能吃手,只要叮当一吃手她就会马上把叮当的手从嘴里拿出来,接着还会狠狠地批评叮当一顿,造成现在叮当一紧张或焦虑,就会不由自主地咬手指。

我们常看到,有些上幼儿园的宝宝还在吃手,有些十几岁的孩子还在咬指甲,甚至还有成年人一紧张就啃指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他在小时候用嘴探索的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一个是他非常缺乏安全感,又没有其他方式处理紧张情绪,于是就只能通过吃手、咬手指甲来释放紧张感,稳定自我情绪。

如果强行阻止宝宝吃手,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和照顾,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心理焦虑、对人缺乏信任感等现象。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说“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大而不再出现,但口腔敏感期总会出现。

既然孩子吃手是正常的,又不能采用强制手段阻止他,是不是以后就放任让他吃呢?

当然不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宝宝吃手的问题,要区别对待。

1、2岁以内的宝宝,尽量不要干预

“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度过就自然会“毕业”。一般到2岁之后,宝宝就不太会“吃手”了,有的宝宝一岁半左右就不大吃了。

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避免别人频繁触碰宝宝的手口,给宝宝随身准备专用的手口巾,及时帮助宝宝保持小手干净,以减少手口传播疾病的风险,并保持口唇周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

如果宝宝因为无聊吃手,可以用牙胶、安抚奶嘴、磨牙棒进行代替,也可以牵着宝宝的小手做做手指操、伸展运动。

2、2-4岁,温和引导

一般到了宝宝2岁后,吃手的习惯就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到了4岁还有频繁吃手的习惯,那么可能是身体或心里上的问题了,比如压抑、焦虑、强迫等。

因此,在2-4岁就开始纠正孩子吃手了!

《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中建议,2-4岁之后,如果宝宝吃手依旧很频繁的话,家长需要帮助改正。因为除了卫生隐患,手指破损等原因之外,近年有研究发现宝宝在乳牙期吃手过度容易引起牙齿畸形、手指畸形。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吃手依旧很频繁,爸爸妈妈可以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给孩子读一些关于“习惯养成”方面的绘本、故事等,慢慢影响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主动放弃“吃手”。

宝宝吃手很大程度上是释放情绪,当宝宝对环境感到焦虑、不安时,就会吃手。

而要从根本上缓解宝宝的负面情绪,就需要宝爸宝妈给予宝宝更多高质量的陪伴,让他从心里感到安心。

给他安排满满的亲子互动时间,让孩子的手有事可做,心情愉悦。

如果宝宝要吃手,宝爸宝妈就陪他玩,递给他他喜欢的玩具,和他玩游戏,唱拍手歌,让他帮忙拿东西......这些都可以无形中阻止宝宝吃手。

孩子吃手上瘾,强行制止还是放任?做好这3点,帮助孩子戒掉手瘾

3、4岁以上,正面鼓励孩子

如果宝宝4岁以上还吃手的话,家长肯定特别着急,但也不能暴力对待。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大人最好找个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吃手的原因,然后,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正面鼓励孩子,加强他的自我认同感、降低焦虑,当孩子内心的压力消除了,与之伴随的“吃手”现象也会随之缓解。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使用指套之类的辅助工具。

孩子吃手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家长不要太过焦虑,也不要在早期的时候强行制止,与其这样,不如遵循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