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真如網上所說覆蓋範圍只有三四百米嗎?如果這樣野外和農村怎麼辦?

HE000


感謝您的閱讀!

我想到前段時間,任正非在採訪的時候,這樣說:西方實際上就是大農村,因為都是大規模的別墅群,如果每家每戶鋪光纖進去,成本很高。華為就將小基站一裝,就能解決大規模佈網問題。這裡我們提到一個詞彙:5G LampSite。在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發佈了5G室內小基站產品5G LampSite。這個基站,似乎對於未來野外或者鄉村的5G網絡覆蓋提供瞭解決方案。

那麼,5G網絡到底是不是隻能覆蓋3-4百米呢?我們知道5G網絡要在更高的C-Band和毫米波頻段上部署,(C-Band指“c波段”,是頻率是在從3.7-4.2GHz這個區間),所以5G對於頻譜的要求會更大,而C-Band頻段的穿牆能力一般,甚至在穿一面牆,多帶來的損耗是8-13dB鏈路損耗。

為什麼用高頻呢?實際上,在通訊技術領域,低頻基本上飽和狀態,因此載波頻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畢竟在信號的傳輸過程中,低頻已經不能滿足信號的負載,但是使用高頻,意味著電磁波的衰減越大。

這就是說:當頻率變高;波長越短;饒射越弱;不過,高頻的穿透力強,折損卻大,所以它的距離不長,在這種情況下,5G覆蓋的範圍自然沒有低頻的網絡要大了。比如,我們知道的2G的覆蓋半徑在5-10公里;而到了3G時代這個距離縮短為2-5公里;而在我們現在的4G網絡,半徑只有1-3公里;未來的5G可能只在三四百,可能會更短。

那麼,怎麼辦呢?一方面,華為提供的小基站提供了助力;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建造更多的5G基站了。不過,農村和野外本身的自然環境可能沒有城市的樓層那麼大,對於基站的要求,相對小一些。


LeoGo科技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其實5G基站的覆蓋距離也不只是有300-400米,這個距離更多的是指城市區域的規劃設計密度。未來在農村區域建設5G建設,密度不會有這麼大。

基站的建設的密度,和周邊的地理環境有關,當然也和基站的容量有關。

目前的4G基站,建設密度在城市裡,基本已經做到了500米一個,而部分城市中心區域,已經達到了200-300米一個,甚至有些區域,基站密度甚至可以到100米的級別。


這是一張城市裡的4G基站分佈圖,可以明顯看到城市中心區域的基站密度要遠遠的大於郊區農村的基站分佈。

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就是:一來城市裡高樓建築太多,阻擋嚴重,所以不得不多建設基站;二來城市裡的人口密度要遠遠的大於農村郊區,考慮到用戶感知,也必須多多的建設基站。

城市裡之所以建設這麼多的基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城市的基站選址問題造成的。

現在的城市高樓比較多,而城市裡的鐵塔選址則是一個問題,很多比較適合建設基站的區域,運營商卻談不下來站址。而現在城市裡的新建的燈杆站一般是在25米高,還需要沿著公路建設。

一些能談下來站址的國企事業單位,建築物往往也就是4-5層的小樓,在樓頂上立增高架也可能就是15-25米,基站天線掛高不夠,也是一個城市裡建站比較多的原因。

再有就是由於"防止居民發現基站而對基站進行偽裝",這些偽裝基站的天線覆蓋效果,也要相對的差一些。

5G和4G相比,使用的頻譜相對的要高一些,即使5G引入了Massive MIMO技術,就室外覆蓋而言,也要比現在的4G覆蓋要近。

現在三大運營商分配的5G頻譜,移動分配的是2.6G和4.9G,聯通和電信分配的是3.5G附近的無線頻譜。移動還好一些,而電信和聯通的頻譜要高於各自的4G的基礎頻譜1800M,雖然5G引入了Massive MIMO技術,增強了下行的覆蓋,就覆蓋距離而言,也是要比現在的4G覆蓋要弱一些的。

5G覆蓋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在上行,以及室內覆蓋的問題,由於5G的頻譜高,相對於現在的4G覆蓋,室內的覆蓋效果就會差一些,這也是為什麼韓國和美國上了5G之後,用戶體驗速度沒有那麼快的原因。

5G之所以要在城市建設更多的基站,其實也不是說城市的宏基站,現在城市裡的4G宏基站的密度已經足夠大了,可能更多的是建設一些覆蓋室內的5G基站。

按照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之中,可以看到絕大部分的5G應用是在室內的,而依靠宏基站覆蓋室內,在如此高的無線頻譜之下,要做到支持5G的高性能很顯然是非常困難的,所以,5G網絡建設需要建設更多的小型化基站去覆蓋室內部分,這塊未來將是城市裡5G網絡基站最多的部分。

農村區域的高層建築比較少,相對的阻擋也要少一些,也就不需要建設和城市一樣密度的基站。

農村野外這些區域,鐵塔的選址相對的比城市裡要容易些,而且很多的野外和農村的鐵塔也可以建設的更高大一些,站的高,覆蓋的就要遠一些。

現在的4G基站,農村相對的站址距離也要大的很多,相對的可能要3公里左右才有一個4G基站,這也是由於農村無線環境相對比較好,阻擋沒有城市嚴重,而且農村的人口密度也小的原因。


現在的工信部要求的是4G基站的農村行政村級覆蓋達到98%,而未來的5G估計也就是這樣的級別了,在農村的行政村建設5G基站,而村村之間也不可能建設到300-500米一個5G基站,這樣的密度也沒有必要。

總而言之,城市裡5G基站覆蓋區域比較小,是城市的高大建築過多,基站選址困難,人口密度過大決定的,野外和農村區域相對的阻擋比較小,人口密度也沒有那麼大,就不會建設這麼密集的基站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首先5G由於頻率高(中國移動2.6G/4.9G,聯通電信3.5G)導致穿透性差,基站的覆蓋距離短,目前中移動實驗網(2.6G 宏站64TR AAU)測得較理想的有效覆蓋距離為380米左右;由於目前5G產業鏈不成熟,各元器件價格貴,宏站的造價很高,因此各運營商初始建設階段只會在一二線城市中心區域建設5G宏站,根據業務需求來建設,後期再通過宏微皮站互補形式達到連續覆蓋(預計移動要5-8年,4G只用了3年),而農村由於面積廣、用戶稀、業務低,因此運營商會選擇32TR、16TR的設備進行覆蓋,這些設備價格相對便宜,且由於通道降低集成的天線少,同功率下覆蓋距會遠很多,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當然,今年三大運營商只會在一二線城市建部分5G基站,明年產業相對成熟點才會在城區規模建設,而農村地區建設5G基站還需要等多幾年!

目前5G基站設備、網絡、終端仍不成熟,下圖是昨天使用5G手機室內實測的5G速度,遠達不到5G標稱速度,也達不到實驗網測到的速度(1.5Gbps),因此別被運營商忽悠上船了,建議明年下半年才考慮換5G手機,界時將有更好的體驗!





上下行覆蓋增強


實際上而言說5G覆蓋距離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5G採用高頻段的原因。

一般而言頻率越高,其在空氣傳播中的損耗就越大,而且其繞射能力也會越差。

那麼對於農村區域解決辦法就有兩種,一種是多建設基站,另外一種就是採用低頻段,5G是最低可以支持700m的低頻。

那麼第一種方案雖然提供了更高的容量,但是成本上考慮顯然是不可能的,投資成本太高了,運營商燒不起那個錢,而且單位基站下的用戶也少,電費租金都不一定收的回來。

那麼顯然第二種方案就是一個比較合情合理的選擇了,到時候運營商可以把現有的900m頻段整理出來給這種地廣人稀的地方使用,因為人少,不需要那麼多的容量,一個基站覆蓋那麼一大片也可以滿足容量需求了。


大哥大雜談


高頻波的傳輸距離都很短,而且抗干擾能力差,穿透力差。是不是隻有幾百米不清楚,肯定比現在2,3,4G網絡的傳輸距離短多了,所以基站的密度肯定大增,農村5G要普及肯定要比城市晚很久。也有一種可能,就是估計會推出一種5G信號中繼器的個人產品,用來彌補基站密度不足的缺點,直到5G完全覆蓋


笨小虎


本質上審視5G網絡,其實就是個雞肋。

無論媒體怎樣熱炒,無論廠家怎樣吹噓,都無法迴避5G本身存在的致命弱點,因此,它必然是短命的,過渡一下,很快就會被效率更高,更新的網絡所取代。


修道之謂教


大農村就是大自然環憬!


富前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它必須一個同步的支撐訊道,例如,2G。以便確保最低通訊要求。否則,就是個美麗的傳說。在文明發達地區,這東西基本是光纖的無線終端,可以海量部署。


風吹6700


農村只能等8G了


手足之親


你這個問題問的不錯,不只是5G,其實4G的距離也很短,相比2G來說。為了解決距離短這個問題,初步方案的就是建立微站及頻段重耕。反正基站數量會成比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