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第一妖無支祁,後來演變為孫悟空?

無支祁是上古奇妖,大禹治水時曾與無支祁遭遇,神將庚辰享福了無支祁,大禹將其鎖在龜山之下,《國史補》引《山海經》說:“水獸好為害,禹鎖之,名巫支祁”,《輟耕錄》引《山海經》說:“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名巫支祁”。然而,今本的《山海經》並無這類記載。古本中或有,後來失傳,這使無支祁的身世更加神秘,它似乎在竭力隱藏自己的行跡,將唯一的敗績從紙頁中抹去,別書中出現的引文,是它留下的破綻,但它仍可拒絕承認。

上古第一妖無支祁,後來演變為孫悟空?

宋代無支祁鐵像

無支祁的字面意思頗難索解,有時又稱巫支祁、無支奇、巫枝只,發音相近,《山海經》中類似的例子並不鮮見,比如西海之神“不延胡餘”,風神“因因乎”,或是外來神,或是地方神,外來語彙和方言的音,記在紙面上難解其意。有研究認為,無支祁的發音與古苗語中的“母蛙”相近,其神變奮迅的矯健身手,或是得自蛙的狀貌。

《吳越春秋》中出現的淮津水神,似是無支祁的形跡,“水中有神,見馬即出,以害其馬”,《太平廣記》中有《李湯》一篇,原為唐人李公佐所作,其中提到了無支祁。說的是唐代宗永泰年間,李湯出任楚州刺史,當時有漁人在龜山之下夜釣,魚鉤忽被重物掛住,動彈不得。漁人善識水性,下潛五十餘丈,見有大鐵素纏繞山根,看不到盡頭。漁人就向刺史李湯說了此事,李湯派人打撈,用五十頭牛,將鐵索牽引出來,忽有波浪翻湧,鐵索的末端有一頭怪獸,“狀有如猿,白首長䰇,雪牙金爪”,這頭怪獸似乎正在昏睡狀態中,許久之後,“雙目忽開,光彩若電”,看到有人,便發了怒,人群驚走,五十頭牛也都被怪獸拽進了水中。

上古第一妖無支祁,後來演變為孫悟空?

無支祁

這相當於無支祁故事的“後傳”,上古時代的怪獸,一直活到了唐代,儼然是打通神話與當下的一條敘事策略。世上朝代更迭,時間已過去了幾千年,無支祁所處的空間,卻與紅塵相隔,直到漁夫偶然發現,才有了兩種不同時空的交匯。在此之後,往來的漁人雖知道鐵索的位置,但“其獸竟不復見”。

該故事借李公佐的朋友楊衡之口講出來,到此本應結束了,李又附了一段親歷記,說的是李公佐在洞庭之遊歷中,忽逢古洞,得到一部古本的《嶽瀆經》,內中記載天下山河的淵源,大禹治水遇無支祁的掌故也赫然在列。經李公佐與周焦君辨認,勉強讀出了一些文字,原來,無支祁是淮河水神,“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無支祁在此興風作浪,水不能洩,禹派出童律、烏木由,都無法戰勝無支祁,直到大神庚辰出戰,與無支祁一場激鬥,終於稍勝一籌,將無支祁擒獲。禹便把無支祁囚禁起來,“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從此淮河才得以暢流入海。

作為小說家言,古書《嶽瀆經》更像是頗具現代意味的文本方式,明代的宋濂看出了些端倪,他認為,“文雖奇而未醇,竊意即公佐、焦君所造以玩世者”,從此,龜山變得不那麼清淨了,這裡成了妖怪的囹圄,山川形勢似乎都為此而設。

上古第一妖無支祁,後來演變為孫悟空?

孫悟空,據清代彩繪本《昇平署臉譜》

英雄戰勝水怪,是個古老的神話母題,無支祁的神通不知從何而來,依附無支祁的木魅水靈、山妖石怪不計其數,隱然是為禍一方的妖王,該母題的魅力經久不息,出現諸多變體,無支祁也成為《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二者都是猴形,無支祁被鎖在龜山,孫悟空被鎮在五行山,庚辰與無支祁的一戰,也極像二郎神與孫悟空的打鬥。

此外,無支祁有時又以女性的形象出現,明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泗州塔下,相傳泗州大聖鎖水母處”,水母也是無支祁的另一變體,民間傳說,水母娘娘挑著兩桶水,走在泗州道上,桶內裝的是五湖四海之水,一旦傾瀉出來,東南半壁將成為汪洋澤國。當時有神僧僧伽,人稱泗州大聖,正駐錫於此,他來向水母討水喝,一張嘴便吸乾了一桶水,水母大驚,與之激戰,終不能敵,被僧伽鎖在泗州塔。元代高文秀有《泗州大聖鎖水母》的雜劇,亦是此類故事。無支祁是以女性形象出現的,僧與妖的大戰,妖被鎮在塔下,這種故事模型,後來又演變出白蛇與法海鬥法的“水漫金山”故事,可見變化之繁。

上古第一妖無支祁,後來演變為孫悟空?

僧伽,據明刊本《三教搜神源流大全》

上古第一妖無支祁,後來演變為孫悟空?

水母,據清代彩繪本《昇平署臉譜》

到了清代,湯用中在其《翼駉稗編》中提到,嘉慶年間有人扶乩,有淮河水神名曰曝光,降臨乩壇,他自稱是無支祁的看管人,並預言無支祁的赦免之日是三萬年之後,又說無支祁這幾千年來一直在“服氣潛修”,或許可以提前一萬年出頭。猴形水怪的記憶難以磨滅,日本民間故事中的河童也是猴形水怪,中國民間亦有“水猴子”的故事在流傳,無支祁的變體可謂多矣。

無支祁是難以消滅的,他呈現出的諸多變相,或許只是我們對他的誤解,他在歲月的河流中沉凝不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