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具體是怎樣「屠蜀」的?

章來源:楊津濤

|短史記(ID: tengxun_lishi)

問:張獻忠屠蜀的說法是真是假?他究竟殺了多少人?

文 | 楊津濤

張獻忠“屠蜀”之說由來已久。大致有兩種深具時代特色的說法:

(1)清代時,多謂其“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四川一省之人被屠戮殆盡,以至“千里如煙,空如大漠”。

(2)數十年前,史學界曾流行一種意見,稱屠蜀之說不可信,張獻忠所部殺的只是“地主、官僚以及從屬於他們的反動武裝”。①

鑑於清軍入關後有過很多殺戮百姓的劣跡,民間也有很多人認為,屠蜀的主要是清軍,張獻忠做了“背鍋俠”。

以上觀點,均與史實存在一定的偏差。

四川人口在明末清初之際曾大幅減少,引發“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是一件確鑿無疑的事情。這種結果,是由四川數十年戰亂所造成,張獻忠及其大西政權是這戰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崇禎年間,張獻忠數次入川;張獻忠敗亡後,大西軍殘部、南明軍、清軍及其他農民軍間,仍不斷相互征伐。至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才大致平定四川。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川又被吳三桂所據,再度成為戰場。

明軍(南明軍)也好,清軍也罷,包括吳三桂軍,張獻忠軍,都曾殘酷屠殺過蜀中百姓。

张献忠具体是怎样「屠蜀」的?

圖:連環畫《張獻忠》封面

比如,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軍趙榮貴部被張獻忠所敗,退往茂州。茂州百姓沒有開城,趙榮貴遂在攻入後屠城。南明總兵王命臣佔領順慶,要求每家交銀子,買“免死牌”、“牛票”,如果拒絕,就“掠其人,掘其糧,焚其室”。南明曹勳部在雅州,搜刮民間存糧,百姓只好吃草根、樹皮,致使“殭屍滿路”。②

再如,豪格等人統帥的清軍,在順治四年(1647年)被迫撤出成都時,驅趕數千百姓北上,到了綿州後又將其全部殺死。清軍在簡州乏糧,於是抓捕百姓,“有糧即放,無糧燒死”。豪格曾下令,對於不肯歸順的抗清者,一律誅戮,在潼川,清軍殺了“不計其數”的降而復叛的川兵。

再如,吳三桂的部將譚宏同清軍作戰失利,後撤時拆掉浮橋,劫掠保寧,致使“男女溺死無數”。譚宏在轄區內勒索百姓,當地人紛紛逃亡,十室九空。戰事平息後,四川已殘破不堪,安嶽、遂寧等縣“絕人跡,少煙火者二十餘年”。③

與戰亂相隨而至的,是旱災、水災與瘟疫。崇禎十年(1637年),劍州因洪災“兩岸軍民漂沒者千餘家”;順治二年(1645年),重慶因瘟疫“駢死連村”;順治三年(1646年),峨眉“大荒,餓死者日無記數”;順治五年(1648年),鹽亭“人多餓死”,內江爆發瘟疫,百姓逃亡各地,數百里沒有人煙。④

不過,上述“屠蜀”暴行,與張獻忠相比,實可謂小巫見大巫。

张献忠具体是怎样「屠蜀」的?

圖:四川彭山江口鎮出水的“西王賞功”金幣

張獻忠曾在四川建立政權。他對川人的屠殺,有一些不同尋常的特點。

其一,張獻忠經營四川,全賴嚴刑峻法造就的恐怖氣氛。

大西政權的律法極為嚴苛,實行連坐法,一家犯罪,株連九家。一旦犯罪,輕的被割耳割鼻、砍斷手足,重的斬首、凌遲,甚至效法朱元璋實行“剝皮填草”的酷刑。

其二,實施殘酷的特務統治。

大西政權嚴格限制百姓的行動自由與言論自由。在成都,各門嚴查百姓出入,出城人必須呈報姓名、事由以及歸期,逾期不歸,出城人的家眷及鄰居都要被處死。大西政權還派出密探,裝扮成商人或乞丐,在城內暗查,若發現有人私下詆譭張獻忠,就用炭在其家大門塗上記號,方便軍隊進行抓捕訊問。大西政權末期,因無法對郊野民眾實施有效的特務統治,張獻忠擔心他們會做“帶路黨”幫助敵軍,一度頒佈了“除城盡剿”(城中百姓可以控制,故可歸入良民)命令,針對郊外百姓,“不論男女老幼,逢人則殺”。

其三,在經濟上,大西政權財政高度依賴暴力“打糧”。

大西政權禁止民間持有金銀,私藏超過一兩,誅殺全家,達到十兩,就要剝皮。雖然建立了政權,但張獻忠並沒有執行按土地或人口徵稅的制度,而高度依賴靠沒收財產和“打糧”,來籌集軍餉和滿足政府支出。地主與富戶被搶光後,“打糧”對象就成了普通百姓。⑤

其四,大西政權高度防範、仇視知識階層。

張獻忠對開科取士非常感興趣,每攻佔一地,即舉行科考,強迫當地讀書人參加,張甚至親自出題閱卷。不過,對被錄取的知識分子,張並不信任,他錄取他們,只是為了用虛職將他們控制起來,防止他們回到地方上聚眾“作亂”。正是因為出於這樣的目的,張獻忠的開科取士,錄取率非常高。大西政權末期,張獻忠曾假借科考名義,在大悲寺一次性屠殺了數千名士子。⑥

张献忠具体是怎样「屠蜀」的?

圖:“江口沉銀”出水的銀錠

上述暴政,激起蜀人的劇烈反抗。

內有反抗,外有清軍,大西政權最終無法在四川立足。自成都撤離時,張獻忠曾下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軍中傳教士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況。

先是成都人被騙至城外:

“無罪百姓齊遭慘殺,息靜無聲。真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逐處皆屍,河為之塞,不能行船。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

然後,張獻忠又下令將皇宮和成都城焚燬:

“(張)下令將皇宮焚燬。在城外見隆煙騰起,火光燭地,大為狂喜。復令全城四面縱火,一時各方火起,公所私地,樓臺亭閣,一片通紅,有似火海。大明曆代各王所居之宮殿,以及民間之房屋財產均遭焚如。轉瞬間,川中首城已成焦土,實屬可惜”。⑦

成都遂成一片廢墟。

曾有學者為了證明大西軍軍紀好、不擾民,引用劉進忠約束士卒的《大西驍騎營都督府劉禁約碑》為證。該碑規定:

“擾害地方者,許彼地士民,解鎖軍前正法”,“不許假借天兵名色擾害地方,該管地方官查實申報,以憑梟首。”

可惜的是,因勸諫“生靈不可妄殺”,劉進忠被張獻忠所疑,為保全性命只得降清。⑧

張獻忠“屠蜀”,究竟殺了多少人,已難以細考。一個可供參考的意見是:較早對張獻忠持肯定立場、反對“張獻忠屠蜀”之說的四川學者任乃強,1947年寫作《張獻忠屠蜀記》時,仍承認:

“當時蜀人絕滅之原因,蓋死於饑饉者什七八,殺於獻忠者什一二而已。

當時全川約300萬人。如此,直接死於張獻忠之手者,最低限度也有30-60萬人⑨——鑑於大西政權所實施的暴政,任乃強所謂的“死於饑饉者什七八”,仍有相當數量須記在張獻忠名下,他和他的大西政權,正是“饑饉”的重要製造者之一。

张献忠具体是怎样「屠蜀」的?

圖:任乃強著作《張獻忠屠蜀記》

張獻忠具體是怎樣「屠蜀」的?

①②胡昭曦:《張獻忠屠蜀考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頁,第55~59頁。

③④王綱:《論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量減少的原因》,見於《張獻忠在四川》,四川省新華書店1981年。

⑤李文治:《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年,第107~110頁。

⑥耿法:《張獻忠的一樁公案——從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說起》,《書屋》2006年第9期。

⑦(法)古洛東:《聖教入川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8、39~40頁。

⑧馮廣宏:《民心向背問張營——張獻忠帝蜀實情考之六》,《文史雜誌》2010年第5期。

⑨馮廣宏:《張獻忠屠蜀人數疑案》,《文史雜誌》2009年第6期。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