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为什么为多尔衮、多铎平反,而不为阿济格平反呢?

艾登堡1


和硕英亲王,清朝世袭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被封为亲王,封号英 ,后处死,子孙降为庶人,雍正元年(1723年)以阿济格有功,命阿济格曾孙普照由辅国公起复世袭,一共传了十二代十七位。乾隆没有给他恢复铁帽子王,是因为阿济格及其后代屡次犯错误,故还是按雍正的处理延续下来。

阿济格是太祖的嫡子,也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同母长兄,他的这两位同母兄弟都是大清开国的战神。阿济格的战功虽不如两位兄弟,但也是有开国之功,故被封为英亲王。阿济格的封号“英”以及之前的“武英”,满语都为“baturu”,意为“勇敢”、“英勇”。

原本拥有相当多的旗分,是一旗的旗主。但是后来屡屡犯错,旗分不断受到削弱,旗主之位也被同母弟多尔衮所取代。以后世的记录来看,阿济格行事常欠考虑,与两位同母弟弟的关系似乎也不是特别紧密,后来又遭到大罪,故而地位远远不如其他开国诸王。其第二子傅勒赫一支后裔也是屡屡犯错,在上谕中可以明显看出,其爵位本身早应被革爵,是估计到英亲王无人祭祀的问题才特恩延续的。

英亲王的家族成员:

●嫡妻西林觉罗氏,祜新之女

●继妻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炳图郡王孔果洛之女

●妾李氏,李士兴之女

●妾愉氏,愉春仁之女

儿子

●长子 和度

●次子 傅勒赫(1628—1660),爱新觉罗·阿济格第二子,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封镇国公,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因父罪被废黜宗室降为庶人,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卒,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复入宗室,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追封镇国公。天聪二年戊辰十二月十六日戌时生,母继妻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炳图郡王孔果洛之女。初封镇国公。坐夺爵,削宗籍。顺治十七年庚子四月初三日申时卒,年三十三岁。十八年,谕傅勒赫无罪,复宗籍。康熙元年,追封镇国公。嫡妻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和硕卓立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弼汉桑噶尔塞台吉之女。子三人:长子鲁克度,次子奉恩辅国公构孳,三子已革辅国公绰克都。

●第三子 劳亲

●第四子 伯尔逊

●第五子 门柱

●第六子 楼亲

●第七子 墨尔逊

●第八子 索尔科

●第九子 佟塞

●第十子 瑚礼

●第十一子 鄂拜

●第十二子 班进泰

世系

●第一代—爱新觉罗·阿济格

●第二代—爱新觉罗·和度

●第二代—爱新觉罗·傅勒赫

●第二代—爱新觉罗·楼亲

●第三代—爱新觉罗·构孳

●第三代—爱新觉罗·绰克都

●第四代—爱新觉罗·讷延

●第四代—爱新觉罗·素严

●第四代—爱新觉罗·兴绶

●第四代—爱新觉罗·普照

●第四代—爱新觉罗·经照

●第五代—爱新觉罗·素拜

●第五代—爱新觉罗·九成

●第五代—爱新觉罗·亨新

●第五代—爱新觉罗·璐达

●第六代—爱新觉罗·谦德

●第六代—爱新觉罗·顺德

●第六代—爱新觉罗·麟魁

●第七代—爱新觉罗·华英

●第七代—爱新觉罗·华德

●第八代—爱新觉罗·秀平

●第九代—爱新觉罗·良喆

●第十代—爱新觉罗·隆煦

●第十一代—爱新觉罗·存耀

英亲王府邸

阿济格的府邸在东城区东华门大街,为明代光禄寺旧址,东临东安门北河沿,西为东安门大街。阿济格获罪之后,此府被收回,仍做光禄寺使用。清末改为礼器库、新宗人府。民国年间改为孔德学校。解放后改为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东华门小学以及东华门幼儿园。

后来新的大宗绰克都一门,府邸位于西城区石老娘胡同东部路北,府邸坐北朝南,形制散乱,有小门一座,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三间,左右配房各三间,后院则是后罩房九间,格局十分小。这座府邸大概在乾隆年间九成后裔降为不入八分之后交还与宫廷。清中后期大宗顺德的后裔,则住在西铁匠胡同。

墓地

北京八王坟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一处清代王爷坟。位于今日东四环四惠桥西南侧的通惠河北岸。

康熙帝在位时,开始重新重视阿济格的开国功勋。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八王坟,有了宫门、享殿、宝顶、墙圈、驮龙碑,正坟、土坟主次分明,更有“东衙门”、“西衙门”之别,占地一顷数十亩,规模宏大,墓主人的地位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地宫大门。据见过它的老人回忆,门后有两道弯槽,内有两个石球;关门时,石球顺着弯槽滚至门后,大门就无法推开了。但是,辛亥革命后,王爷坟的宫门、享殿被拆除,卖作砖瓦木料,受到严重破坏。日伪时期,王爷坟多次被盗,“东衙门”因为埋有殉葬品,更是首当其冲。到了解放初期,八王坟已经破败不堪。

1950年,“东衙门”地皮被财经印刷厂征用,5年后转给葡萄酒厂。正坟和“西衙门”则被度量衡厂(后迁走,原址建设为北京仪器厂)占用。与厂区配套,八王坟一带很快形成了居民区。随着长安街向东西两侧延长,开通了八王坟到公主坟的1路汽车,八王坟被牢牢地定在了北京交通网的主干线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地名。1965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八王坟一度被改名为“建光东里”;1977年才恢复原名。而今的八王坟,位于长安街东沿长线上,以大望桥(立交桥)为核心,西接建国路,东启京通快速路,南北纵贯西大望路;地铁1号线横穿于此,设站点“大望路”;几十条公交线路在此设站,去往河北三河地区的930路及其支线以八王坟东为首发站;八王坟长途汽车站也是赫赫有名。这一切,都使八王坟成为京东近郊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进入21世纪后,SOHO现代城、蓝堡国际中心等一系列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八王坟地区更成为令房地产界垂青的黄金地段,而原来历史上曾经真正存在过的“八王坟”,却因为早已不存在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英亲王后裔与曹雪芹是铁哥们

敦敏、敦诚作为曹雪芹的好朋友,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他们家族也是被处理的,跟曹雪芹有点同病相怜,加上双方家族祖上就想好,属于世交。他家的支派和墓地,知道的人就较少了。敦敏、敦诚作为清宗室,是清初原封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二人流传下的诗作,很多是与曹雪芹交往时所作,成为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重要资料。

爱新觉罗·敦敏(1729年-1796年),字子明,号懋斋,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爱新觉罗·瑚玐长子。敦敏与弟爱新觉罗·敦诚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交好。敦敏十六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七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二十八、九岁时曾协助父亲在山海关管理税务,在锦州做税务官,不久即回北京长期闲居。三十七岁时才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六岁升总管。五十四岁因病辞官。卒年不详,约在嘉庆元年之后,近七十岁。敦敏家族虽在乾隆朝恢复了皇室宗籍,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著有《懋斋诗钞》。

爱新觉罗·敦诚(1734--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爱新觉罗·敦敏之弟。清朝宗室、诗人。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曹雪芹小传》记载,曹雪芹除了与前妻生的那个儿子早夭外,还与丫环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的后人在民国时住在北京六部口平南王尚可喜后人的家中,他的名字叫曹久恭。

希望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对民族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我满族文化网。


满族文化网


这就是帝王心术。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人实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所生。而多尔衮是排行老二,阿济格是老大。多铎是最小的。



当年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努尔哈赤的时候,阿济格已然成年,时年22岁。多尔衮是15岁,多铎才13岁。

对于阿济格来讲,母亲的被逼殉葬与多尔衮大汗位置的失去是连在一起的。毕竟当年努尔哈赤是准备把大汗位置传给多尔衮的。继而在皇太极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竞争汗位,也是差一点点就胜利的。

这一切都给阿济格带来了深深的刺激——原来最高权力离自己这么近。

因此,在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死去之后。阿济格试图再次扰动已经初步稳定的满清,让自己更进一步,成为新汗,或者是皇帝。他在顺治七年的年末,自己兄弟多尔衮死去后,决定派亲信入京靠武力争夺皇位。然而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他失败了。最终落得一个圈禁处死的下场。



而带兵争夺皇权,这也是乾隆皇帝不给他平反的原因。要知道多尔衮虽然也曾争权夺利,但是总体上是以势压人,在大家坐在一起的情况下,尊重议政会议的决定。因此,即使多尔衮都被平反了,阿济格也没有被平反。因为他超出了斗争的底线。


王斌兔斯基


多尔衮、多铎死后横加诸多罪名,固然他们生前有跋扈骄横之行为,但是他们被完全打倒则是顺治帝为了实现亲征、掌握大权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阿济格则是真正的谋反行为,有违根本。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承袭摄政,即派三百骑兵,赶往京城,欲使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归附自己,并出兵跟随多尔衮灵车,有所异心。后来王大臣会议阿济格之罪,将阿济格幽禁。但是阿济格被幽禁之后仍不死心,联合儿子、心腹等策划越狱。后来甚至把房子都给拆了,试图逃越。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不可再留,最后由世祖令阿济格自尽,年四十五。总之,阿济格于多尔衮死后的种种行动,确是很狂妄,和朝廷对抗,藐视皇威,这触犯了皇家大忌。

对于阿济格,乾隆评价道:“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


老照片


这很简单啊。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对顺治这一系皇帝来说是不同性质的矛盾。

即便多尔衮被顺治挫骨扬灰,但那也只是顺治本人对多尔衮擅权、淫母(最多只是私情而并非下嫁)、杀兄夺嫂的私人仇恨,多尔衮本人没儿子,没有必要篡权,而且当时的满清贵族势力分布又让其没有篡权的可能。而到了乾隆时期,多尔衮死了这么多年,正白旗早就成为皇帝直属上三旗,給当年立功的多尔衮平反并无任何损失。

多铎更是如此,作为满清侵略的两大主力统帅之一,多铎功勋很大,而且死得早,后被顺治剥夺铁帽子王主要是因多尔衮所牵连。

因此,乾隆給多尔衮、多铎平反是正常的,不仅没有任何实质危害,反而能够得到宗室团结的效果。

阿济格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试图接任摄政王并企图造反,这样的罪行当然不能平反。否则岂不是乾隆鼓励宗室谋反谋逆?


四川達州


向敬之

擅权独专不为过,但谋逆篡位是大事。这是清高宗于乾隆四十三年为多尔衮多铎兄弟平反,而对他们的胞兄阿济格维持原判的基本原则。

多尔衮摄政期间,不但功高震主,而且势重逼主。然其始终没有对少不更事的顺治帝欲取而代之。乾隆帝后来为他蒙冤抱不平,给予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清史稿·多尔衮传》)

对于早逝而受多尔衮被顺治清算牵连,降为郡王的多铎,乾隆帝称其“开国诸王,战功之最”,诏令配享太庙。

而对于阿济格,清高宗在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十四日说:“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低其罪,黜爵实由自取。”(《清高宗实录》卷一〇四八)

乾隆所说阿济格谎报李自成死亡、胁迫地方官攫马等事,并非清廷皇帝一以贯之严惩阿济格世系的真实原因。

阿济格的问题,主要出在多尔衮死后,欲行阴谋篡位之事。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阿济格立即派出三百骑兵,奔赴京城,很有抢班夺权之嫌,最起码有再造一个摄政王的可能。却被多尔衮心腹、大学士刚林窥知其意,提前赶至京城,关闭九门,做了布防,将后来的阿济格三百骑兵尽数诛杀。阿济格随多尔衮柩车至京途中,便已被济尔哈朗派出的人员监控以来。顺治帝出迎柩车,而阿济格不解佩刀,便被擒获。最后给他议罪多款,削爵,幽禁,抄家,全家开除宗籍,不久将阿济格处死。

倘阿济格篡位成功,那么也就没有乾隆的继承皇位了。虽然乾隆在四十三年恢复了阿济格后裔宗籍身份,并命其后以奉恩将军世袭,但对阿济格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平反。


以礼观书


乾隆帝给多尔衮平反的具体情形和原因见于《清史稿 诸王传》:

谈古论金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乾隆帝想表达的几点原因就是:

1、清朝入关成一统之业最大的功臣就是多尔衮;

2、以多尔衮当时兵权在握的权势,如果有野心,无事不可为,最终没有谋反足证其本心无他;

3、其谋逆罪名是苏克萨哈诬告,顺治帝当时没有亲政,给多尔衮定罪不是自己祖爷爷的本意。

这几个原因特别的第2、第3有点简单化了,未必完全成立——比如顺治八年二月宣布多尔衮十大罪状的时候顺治帝早已经在前一个月亲政。不过,我们考察乾隆帝的内心,无非是因为即使顺治朝康熙朝满洲贵族内部存在的政治斗争和利益冲突,在乾隆朝这已经是历史上的恩怨,已不牵扯现实政治,通过给多尔衮平反昭雪,可以体现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愿望,也表现乾隆帝本人英明公正,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担当和交待。

而对于阿济格,乾隆帝也有自己的评判:

在乾隆帝构建的评价体系内,多尔衮虽然有独揽朝政、擅作威福的地方,但总体上是忠诚于清王朝的,大部分举动出于公心,而阿济格则秉心不纯,吃相难看,所以一个可以平反一个却不可以,乾隆帝也想通过这个对比告诉当时的诸王和臣僚,要做一个忠诚于自己和王朝的人。


谈古论金


从乾隆对这三人的处置结果就可以看出,乾隆心中的准则是:擅权独专没啥事儿,但你若想篡夺皇位那就只能永不翻身。

多尔衮,我们都了解,虽说多尔衮这人独断专权,不怎么将福临放在眼里,但这就是他的性格,而且虽说他这样,可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要推翻福临,自己当家做主。以至于《清史稿多尔衮传》里如此描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但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锤,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由此可见,多尔衮对大清入住中原,付出了不可抹灭的作用。



多铎亦是如此,乾隆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多铎在乾隆心目中占有很高的位置。

而对于阿济格,《清高宗实录》里则是这么说的: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低其罪,黜爵实由自取。官方说的是阿济格谎报李自成已死,可实际这是官话,私底下真正的原因则是因为阿济格对皇位产生窥窃。

顺治七年时,多尔衮病逝,但当时阿济格却率领三百骑兵奔赴京城,如此大动作有很大的篡夺之嫌疑,还好这一切都被当时的大学士刚林给发现了,于是提前关闭九门,做了防御措施,将阿济格的三百骑兵一网打尽。再加上阿济格再护送多尔衮灵柩进京时,面对顺治帝迎接时,没有解兵相见,惹怒了顺治帝,于是便下旨对阿济格进行削爵,幽禁,抄家,全家开除宗籍,没多久,阿济格也就被处死了。




由此可见,相比较于多尔衮的独自专权,阿济格做的就非常出格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突破了乾隆平反的底线,这也是乾隆为啥不给阿济格平反的原因。毕竟,阿济格犯的乃是历代皇帝心中的大忌。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很简单,乾隆为多尔衮平凡是为了什么?为了维护满洲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说实话,多尔衮不管怎样,人家是真有功劳的。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后来的清军入关,也就没有他们这些后世子孙的花花江山。而多泽同样如此,不管怎么说,人家是打下了南京城,消灭南明小朝廷的万军统帅。


但是,这种维护团结是有限度的,底线就是不能损害了自身的利益。如果把当年他的曾祖父钦定的案子完全推翻了,反而会引发反噬:


完全推翻的话,会不会被说成背弃祖宗?


完全推翻的话,既然当年你祖宗错了,那现在你是否还有资格坐在那张椅子上?


所以,出于维护团结的目的,一定要翻案,但是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不能全翻案。


于是,多尔衮和多则是幸运的,而阿济格是不幸的。


星城搞机娃


这就是帝王心术!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人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所生,当年皇太极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努尔哈赤时,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才13岁。

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时,清太宗皇太极突然崩猝于沈阳故宫,死前并没有留下遗嘱,代善、范文程、皇后等人为了避免大清帝国刚刚建国就陷入内乱和分裂,决定从豪格集团和多尔衮集团两派之外的皇子中另选一人继承者。最终经过通盘考虑当时各方权利格局、背后势力等因素,决定由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继承大位。这种结果刺激了阿济格。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多尔衮乘机联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击破李自成,清军入关从而问鼎中原,多铎打下南京城,消灭南明小朝廷的万军统帅。没有多尔衮和多铎也就没有后来大清王朝。

《清史稿多尔衮传》称: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但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锤,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乾隆称多铎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诏令配享太庙。由此可见,乾隆对多尔衮和多铎的高度认可。

清高宗乾隆对于阿济格评价:“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低其罪,黜爵实由自。”(《清高宗实录》卷一〇四八)

乾隆所说的是阿济格谎报李自成已死等,可实际这是官话,私底下真正的原因则是因为阿济格对皇位产生窥窃。

1650年冬,多尔衮因狩猎坠马而死,阿济格就开始调兵遣将,并且自己亲自扶棺进京,准备武力夺位。顺治提前得到密报做了布防,将阿济格兵将尽数诛杀。顺治帝出迎柩车,而阿济格不解佩刀,便被擒获。最后被削爵,幽禁,抄家,全家开除宗籍,不久将阿济格处死。

乾隆后恢复了阿济格后裔宗籍身份,并命其后以奉恩将军世袭,但对阿济格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平反。


美丽青春您真痘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1651),为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与多尔衮,多铎同为大妃阿巴亥所生。

1626年,努尔哈赤死,皇太极为了争夺汗位,逼迫阿巴亥殉葬,这使得皇太极与掌握两白旗的三兄弟结下了一定的仇恨,但是更重要的是,三兄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他们三人其中之一,皇太极只是靠诈力取得,这为以后的很多事都埋下了伏笔。


1643年,皇太极病逝,死前并没有留下遗嘱,在八旗互相制衡的情况下,拥有很大实力的两白旗多尔衮和两黄旗豪格都未能夺得帝位,而是最终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获得,这种事实再次刺激了阿济格。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多尔衮抓住机会,联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击破李自成,从而问鼎中原。在扫荡群雄的过程中,多尔衮居功至伟,阿济格和多铎也出了很大力。

1650年冬,多尔衮因狩猎坠马病重,死前曾招阿济格面授机宜,两个人谈了什么很难知道了,但是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就开始调兵遣将,并且自己亲自扶棺进京,准备武力夺位。

然而勇气可嘉,但缺乏头脑的阿济格很快被早有准备的清廷拿下,幽禁在监牢。到了监狱的阿济格并不反省,还一味叫嚣,最终惹怒了福临皇帝和众王公,大家一致意见将其处死。

面对这段过往,乾隆帝是看的最明白的,多尔衮这个人虽然也很跋扈 ,但接受八旗制约,而且清朝能入主中原,主要是多尔衮的功劳,所以力主为多尔衮平反,多铎跟随清军入关,参加了很多战役,也有功劳,而且没有谋逆之心,多尔衮死前,多铎已经故去,故而也给多铎平反。



但是阿济格这个人做人就太糟糕了,应该说他是那种特别任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人,为人一点也不成熟,早年在皇太极时期,就没少被皇太极抓住小辫子狠整,这次多尔衮去世,他不知道收敛锋芒,还明摆着要谋逆,不仅语言叫嚣,而且还武力篡夺,虽说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大家也由不得他这么胡闹,所以他的下场应该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只是乾隆看在他还算有些战功的面上,也没算完全不给他平反,只是力度不如他那两个弟弟,仅仅设立了一个将军位,让他的后代世袭罔替的继承下去,算是一个交待了。从以上事情看,乾隆做的算是公允了。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