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耒陽:祖孫三代接力守護無名抗戰英烈墓

在耒陽市公平鎮公平圩,當地曾氏家族的這一感人義舉已經持續75載

湖南耒陽:祖孫三代接力守護無名抗戰英烈墓

曾冬髮指著古道邊的荒草堆說,這裡埋葬著抗戰犧牲的無名戰士。

抗戰中,藥鋪富商冒著被日軍殺頭的危險,偷偷掩埋暴屍荒野的國民革命軍戰士,此後75載,一家三代接力守護無名抗戰英烈墓……近日,筆者在耒陽市公平鎮公平圩採訪時,瞭解到當地曾氏家族代代傳承的這一感人義舉。

位於衡陽、郴州交界處的公平圩,古驛道蜿蜒過境,自古便是商貿物流集散中心,開市的歷史至今已有800多年,被稱之為“湘南第一圩場”。

據耒陽文史研究專家和當地村民介紹,1944年薛嶽率領的國民黨軍隊在公平圩與日軍發生激戰,力戰不敵,留下一個班在圩場後的山地阻擊日軍,以掩護大部隊撤退。戰鬥結束後,犧牲的中國戰士暴屍荒野。

公平圩上一位名叫曾憲珊的富商,在圩場上經營藥鋪,素以懸壺濟世、熱心公益而聞名。戰事結束當晚,藉著夜色的掩護,他帶著兩名親人在圩場後的山坡下、田壟邊找到十具國民黨戰士的屍體,分三處偷偷就地掩埋。

“單獨掩埋了1位副營長,有一處是2人合葬,一處是7人合葬。”曾憲珊的三兒子曾冬發說,副營長衣服上有徽章,所以知道了他的軍銜,但所有戰士的名字都無從知曉。

遺憾的是,曾憲珊在1950年離世,留下3個年幼的兒子,最大的4歲,最小的曾冬發出生才1個月。好在曾憲珊撫養的侄兒曾慶志,當時已經有十多歲,是湘南遊擊隊的隊員,也參與了掩埋犧牲戰士的行動。他生前向曾憲珊的子孫們詳細講述過那次秘密行動,並反覆叮囑:“他們都是為國家犧牲的英雄,每年清明都要記得燒紙錢,祭奠他們的在天之靈。”

75年來,曾憲珊的兒孫們謹遵家訓,除了特殊時期曾有中斷,每年清明都會集體祭掃無名抗戰英烈墓,並且作為不成文的規定傳承下來。

近年來,曾氏孫輩大多外出工作。每逢清明,他們每家都會派代表趕回公平圩祭掃無名英烈墓。無名英烈墓至今沒有墓碑,外人幾乎無法識別,保護堪憂。曾氏子弟和當地文史研究者,都希望儘快修整無名英烈墓。

曾冬發說,希望世世代代守護好無名英烈墓,讓愛國精神代代傳承。(文/羅文鵬 謝小青 圖/黃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