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渠首,工程浩大,受益人口達4.38億人


中線渠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在丹江口水庫東岸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境內的工程渠首開挖乾渠,經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華北平原中西部邊緣開挖渠道,在滎陽通過隧道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頤和園團城湖的輸水工程。

大壩壩頂。輸水乾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直轄市。受水區域為沿線的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重點解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為沿線十幾座大中城市提供生產生活和工農業用水。

大壩壩頂。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時32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

水閘及發電廠房。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累計調水近400億立方米,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大壩外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極大地緩解中國中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的生活、工業增加供水64億立方米,供給農業用水30億立方米。工程將極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受水區域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中國中、北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受水區年均缺水量在60億立方米以上,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維持,從而造成地下水大範圍、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區的含水層已呈疏幹狀態。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初期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後期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調水規模,可使受水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將有顯著改善。

大壩出水口。中線工程建成後,沿線城市居民優質飲用水能夠得到保證,乾旱年份一些城市將不再出現“水荒”現象。對於數百萬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質的深層地下水的當地農民來說,中線工程將從根本上改善其飲水質量。

向下遊輸水的總乾渠。中線工程的總乾渠不僅是一條“清水長廊”,也是一條“綠色長廊”。總乾渠不經過崇山峻嶺,施工條件優越,對環境的影響小。

沿線河流均與總乾渠立體交叉,可保證水質。同時,在丹江口水庫水量充沛的時候,可以方便地將水放入當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環境。此外,中線工程還將帶動綠化、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發展,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總乾渠上游進水口。丹江口水庫具有巨大的調節能力,主汛期除保證防洪外,調節庫容達98億立方米,汛後達190億立方米。總乾渠兩側已建成大量的水庫,可以承擔“充蓄”調節和“補償”調節的任務,另有瀑河水庫作為“在線”調節水庫。通過總乾渠並採用已有成熟經驗的現代化控制技術和先進的調度管理手段,可確保供水調度安全可靠。


跨渠大橋。總乾渠位於平原的西部,居高臨下,控制範圍廣。與受水區已建成的水利工程連接簡單,供水調度靈活機動。具有豐富的水源後備。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視遠景需要可以從長江三峽引水。

夜色中的大壩。丹江口水利樞紐由攔河大壩、升船機、水電廠等建築物組成。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功能。可保證多年均衡向北方調水,實現向京、津、豫、冀等北方地區提供可靠、穩定和清潔的水源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