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的技巧在於尋找臨界點,是有道理的

一個有實證基礎的觀點,股價永遠在盤整與突破之間循環,突破之後有一個趨勢的延續,隨後趨勢不能維持就再盤整,盤整最終會被突破,可能是反轉,也可能是持續原來的趨勢,這樣不斷循環下去。所有的突破點可以叫臨界點。所有趨勢的拐點都是臨界點,如同100℃和0℃是水的臨界點。但這也是一個區,比如99.5℃是否也可近似看作100℃?股價也相似,臨界點是一個區,是公眾對股價重新評價的區。困難的是如何把漸變的量界定為質變的點,因為事後看來明確的拐點(臨界點)在當時是模糊的。所以有人說做股票的技巧在於尋找臨界點是有道理的。

做股票的技巧在於尋找臨界點,是有道理的

漸變的臨界點需要界定

重要形態的頸線位與重要均線的交會點可以認為是臨界點。以前形態分析中講到的箭頭處是臨界點,在實際操作中,因為買和賣都是以分做單位的。所以有一個把臨界點這個“區”的概念落實到操作中“點”的問題,這要靠平時的實踐總結。

筆者提出了一種臨界點量化操作的參考方法(思路),具體數值可自行修訂,見圖2.42。

做股票的技巧在於尋找臨界點,是有道理的

圖2.42

O:臨界線 AOB:臨界點區

A:邏輯站穩線 OAH:邏輯追漲區

B:邏輯失守線 OBL:邏輯低吸區

L以下:邏輯殺跌區

說明:(1)將有成交量配合出現的短、中、長期均線交會點(均線值自定比如5,10,30,60,150)為臨界線,O線上下2%的AOB為臨界區,O線之上3%的A點位認為是邏輯站穩線,O線之下3%的B點位認為是邏輯失守線。O線以上OAH區認為是邏輯追漲區,O線以下OBL區認為是邏輯低吸區,A線之上為加碼區,L線之下為必殺區。

做股票的技巧在於尋找臨界點,是有道理的

(2)當股價自下向上,且放量(定義一個值,比如日換手率5%左右)站在A線上一定時間(比如兩天),認為臨界點被有效向上突破,如縮量回抽至B線附近並有走穩跡象時,可在OB區低吸進場,止損位可設在L線之下兩(或三)天,這樣止損幅度可控制在5%~6%。當臨界線被有效向上突破持續幾日再次升至A線之上時,可在OAH區追漲進場,止損位可設在B線之下,幅度可控制在5%~7%。

做股票的技巧在於尋找臨界點,是有道理的

(3)當股價自上向下進入AOB區並收在BL區之內或以下三天時,認為臨界點被有效向下突破,可減磅或殺跌出場。

(4)當自前期高位下跌已有很大幅度(超過30%)認為大盤已處於中或長期底部區時,OBL區也可作為低吸區做補倉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