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這是彩虹文藝的第三篇原創文章,期待日後與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遇一個有趣的靈魂,從這裡開始。

北宋皇帝宋徽宗是個畫迷,他在位期間大興繪畫入仕,發展宮廷畫學。他不僅親自頒佈詔令,要求各地大力發展藝術事業,更是親自擬定考題,選拔藝術人才,經過考核合格的考生,更是有機會能夠得到聖上的垂愛,比如18歲就繪製了《千里江山圖》的王希孟,就是徽宗皇帝的學生。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有一年,宋徽宗頒佈的考題是“深山藏古寺”。這五個字看似簡單,但是要想表現好就很難。有些人在大山上畫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寺院,有的人在山間小道畫了來往不絕的香客、僧侶。但是這些都被皇帝淘汰了。最終只有一人入圍。只見他在畫上描繪了一幅絕美幽靜的山水,高山下,仙風道骨的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他們挑著水,兩人在山腳下,一前一後,緩緩走進深山之處。

這幅畫之所以會得到徽宗皇帝的喜歡,其實就在於他著重表現了“藏”這個字。雖然他未曾畫出寺廟一角、未能表現一絲佛門香火,卻可以讓觀者產生無盡的聯想。我國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先生曾經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題,描繪了在一條大江之中,數十條蝌蚪順流而下,兩岸高山聳立,流水奔騰而又急促,氣勢完足。這幅畫不直接畫青蛙,而是以蝌蚪表現之,含蓄而又內斂,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上述成功的畫家之所以能創作出如此成功的作品,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藝術技法有多麼深奧,而是因為他們真正懂得在純粹的技法之外,注重使用一種“巧”勁兒 。這種藝術技巧不是一種純形式的東西,藝術技巧是傳達藝術作品內容的手段,又是完美創造藝術形式的能力。技術是指在勞動生產方面的經驗、知識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完美的藝術印象極其深刻的思想感情,必須要運用生動恰到好處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和藝術表現方法才能表現和傳達出來。

黑格爾說:

“這種熟練的技巧不是從靈感來的,他要完全靠思索勤勉和練習,一個藝術家必須具有這種熟練技巧才能凌駕外在的材料”。

具有熟練高超的藝術技巧,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來完成藝術創作。晉代王羲之,曾在江西臨川臨池學書,長年累月堅持不懈,以致池水盡黑,留下墨池古蹟。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在藝術創作中要把握好“匠心”與“匠氣”的關係:

“匠氣”即體現為離開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發現去單純追求藝術表現的技巧,為技巧而技巧,甚至“玩弄技巧”,也體現為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意識和藝術的獨創性,比如明代李夢陽等人發起的復古運動,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至出現“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問題。“匠心”則是對藝術技巧的不斷的勤學苦練、精雕細琢,比如杜甫吟詩“語不驚人死不休”,鄧椿作畫追求“畫家於人物,必九朽一罷”。“匠氣”和“匠心”的差別主要源於如何處理“藝術技巧與藝術表現”、“傳承與創新的關係”的關係。這兩者的差別也決定藝術創作者最終能成為藝術匠還是藝術家。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首先,藝術家應對待和處理好“藝術技巧與藝術表現”的關係。藝術技巧是指運用特定的工具進行精神生產、表現審美意識、使物質材料變成藝術形象的技巧性的藝術語言,主要體現在使用藝術語言的精妙性上。而藝術表現則是指藝術家藉助於一定的媒介、運用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將藝術構思活動中形成的藝術意象物態化,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可供鑑賞的藝術作品,其實質是一種審美表現活動。這兩者都是藝術創作的重要環節。

沒有技巧,豐富的精神創造就不能物化為作品,而藝術語言則是進行審美認識、藝術思維和意象物化的直接現實。只有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實踐,才能純屬地掌握創作方法,達到“自由把握”藝術技巧的境界。比如西晉文學家左思為寫作《三都賦》,構思十年,家中處處擺著紙張和筆墨,想到一句,便立即記了下來,寫成後一時“洛陽紙貴”。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但是,藝術技巧不是一種純形式的東西。它是將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一成為藝術整體的特殊本領和高超技能,和藝術家的心理結構、哲學觀、藝術觀有深刻的內在聯繫。而藝術意蘊是指深藏在藝術作品中,內在的含義或意味,具有多義性,朦朧性和模糊性,它是文藝作品,具有不朽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羅丹在雕塑巴爾扎克像時,寧願砍掉美到過分突出的雙手,也要維護藝術形象整體的意蘊。因此,藝術技巧和藝術表現是互為表裡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單純掌握或僅追求藝術技巧,只會導致“匠氣”;只有當藝術技巧融於藝術表現時,才能在從“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過程中,實現“匠氣”到“匠心”的飛躍。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其次,藝術家還應對待和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係。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創新意味著超越別人,也意味著超越自己。藝術家和藝術匠的區別,也往往在於技藝高超的藝術大師,總是為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獨特審美認識和審美感受,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和表達方式,並且常常不拘於常法,創造新技法。比如,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在90高齡時仍被譽為世界最年輕的畫家,就在於它是公認的創作個性最強,最豐富的藝術家,他的藝術生涯經過不同風格的轉變,每個風格的變化都體現了他的探索精神,相反,過分依賴傳統,在重複別人的同時,很快又會被別人重複,其作品提供的信息也幾乎全是欣賞者所熟悉的,缺乏足夠的信息量和吸引力,難以引起觀賞者的興趣。

再次,在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影響日益廣泛而深刻的背景下,“技與藝”的關係還表現為科學技術與藝術表現的關係。一方面,科技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手段,促使新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的產生,也對藝術觀念和美學觀念產生重大影響。比如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步入數字技術時代,每一步都沿著科技發展的蹤跡。另一方面,科技並不能取代作為藝術創作主體的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沒有浸潤審美情感和審美意識的作品,只套了一層浮華和空洞的外殼。這也是當今電影大片盲目追求特效、大場面,卻缺乏“以情感人”的審美功能的原因。

什麼是藝術家該有的“技巧”?

匠心與匠氣中雖然都有“匠”字,卻代表了不同層次的境界,匠氣易達而匠心難求,藝術家從單純地匠氣的模仿出發,進而進一步深華為“道”的追求,以致於藝術的最高境界,這需要藝術家長年累月的積累不斷優化藝術心理定勢從而創造出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藝術作品。

這是彩虹文藝的第三篇原創文章,期待日後與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遇一個有趣的靈魂,從這裡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