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中國有句古話,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不過歷史總是喜歡開玩笑,即使是缺乏這三要素,但若是有名將在手,依然可以取得勝利,抑或是打得相當精彩。在此,筆者就來與大家分享這幾場因名將出場,而轉敗為勝,逆轉乾坤的戰役。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一場、項羽——鉅鹿之戰。秦朝末年,群雄並起,東方六國後裔紛紛起兵反抗秦王朝,天下由此大亂。不過,秦軍的強大不是吹出來的,緩過勁之後,直接吊打趙、魏、齊、韓等國。在李由、王離、章邯等打擊下,六國將帥龜縮不出,絲毫不敢作戰,若是任由事態發展,義軍很可能就此被消滅。此時,項羽破釜沉舟,帶兵渡河,孤注一擲,九戰九捷,在鉅鹿一戰中徹底擊敗王離,河北再無可戰之秦軍。此戰,成為秦末戰爭的轉折點。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二場、項羽——彭城之戰。秦朝滅亡後,劉邦不甘心受制於人,於是採納韓信暗度陳倉之策,從漢中北上掃平關中。此時,項羽正在齊國作戰,後方基地彭城守備空虛,劉邦趁此機會舉兵56萬東征,直搗黃龍,贏得勝利。不過,項羽聞訊後,直接率精銳鐵騎3萬餘人星夜兼程,於佛曉時分趕回彭城,發動突然襲擊。此戰,劉邦幾乎全軍覆沒,連同父親劉太公、老婆呂雉、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一同被項羽活捉。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三場、劉秀——昆陽之戰。西漢後期,政治腐敗,外戚專權,作秀鼻祖王莽篡奪劉家天下,建立新朝。此後,王莽推行“託古改制”,逆潮流而動,天下再次陷入混戰之局面。公元23年,王莽派遣大將王邑、王鳳、嚴尤統帥60萬大軍攻擊綠林軍大本營昆陽城。此時,城內將帥因屢次出擊失敗而畏敵不戰,甚至有了投降的念頭。關鍵時刻,劉秀主動請纓,親率3000精騎出城,從背後對王莽大軍發動突襲,大獲全勝,一舉扭轉乾坤。此戰,成為王莽新朝滅亡的關鍵。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四場、周瑜——赤壁之戰。自從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以來,華夏大地可謂是爭鬥不休,烽火連天,群雄並立。一代梟雄曹操在北方平定袁紹、呂布、張繡、陶謙之後,興兵八十萬南下攻擊荊州,而後直趨江南,兵臨赤壁。此時,孫權、劉備等惶恐不安,岌岌不可終日。不過,名將周瑜戰術得當,一把火將曹操大軍燒得丟盔棄甲,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五場、徐達——漠北之戰。在明朝初年,徐達絕對能算是一等一的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要知道,只要徐達督師,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馮勝等人只能打下手,連表現的機會都很難。公元1372年,徐達統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藍玉等名將三路出征北元,其中徐達中路是主力。此戰,在斬獲頗豐的基礎上,徐達輕敵冒進,在野馬川受到蒙古名將王保保伏擊,損失慘重。不過,徐達不慌不忙,及時整頓大軍,主力毫髮無損地撤回雁門,王保保哭暈了!第二年,徐達再次從雁門出征,橫掃蒙古,勝利班師。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六場、左宗棠——寶慶會戰。1859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親自統帥三十多萬大軍從江西殺往湖南,大軍雲集寶慶城下。此時,城內綠營軍加上新招募的團練武裝,總兵力約為兩萬。若是不出意外,石達開肯定能夠攻破寶慶,活捉駱秉章,大渡河畔之辱也就不會發生了!可惜,他面對的是堪稱晚晴超一流名將的左宗棠,不但戰敗,還被對方反追擊,被迫逃入廣西。此戰,是左宗棠的成名之戰,也是翼王石達開的落幕之戰。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第七場、馮子材——鎮南關大捷。自從鴉片戰爭以來,晚晴政府在與西方列強的作戰中無一不是以慘敗收場,被迫簽訂各種屈辱性的不平等條約。因此,列強對中國可謂是相當蔑視,打心眼裡瞧不起。1885年4月,法國遠東侵略軍從河內北上進犯廣西,前鋒突入鎮南關前隘,清軍防線面臨崩潰之危險。此時,老將馮子材從戰壕一躍而起,帶頭衝鋒陷陣,清軍士氣大振,擊敗敵軍,取得震驚世界的鎮南關大捷。此戰,是抗擊西方列強以來的第一次勝利,揚我國威。

名將對戰局的影響有多大?幾場轉敗為勝的戰役道出答案

總而言之,名將是塊寶,很多時候可以影響到戰局的最終結果。各位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因名將存在,而轉敗為勝的戰役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