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4G,“孤岛”墨脱不再孤单

高速公路,4G,“孤岛”墨脱不再孤单

1月下旬的林芝,天朗气清,寒意仍未退去。而在100多公里外的“莲花圣地”墨脱,则微风和煦,温暖如同阳春三月。

虽然平面距离仅100多公里,但因蜿蜒曲折、路况较差,乘车仍需至少5个小时。而对于驻守于此的林芝军分区“墨脱戍边模范营”官兵来说,这已经是一条沟通内外的“高速路”了。

笔者有幸与官兵们一起,乘车进入墨脱,真切感受新时代戍边官兵身边的点滴变化,聆听发生在那里的新故事。

高速公路,4G,“孤岛”墨脱不再孤单

“雪域孤岛”成为历史

“现在条件好了,官兵们不再担心困在里面。”新婚燕尔的“墨脱戍边模范营”司务长张涛和妻子离别时一脸不舍,坐上开往墨脱的汽车后,愁云渐渐散去。

“以前进入墨脱只能靠两条腿。”张涛说,2013年墨脱公路通车之前,官兵只能经由“老路”进入墨脱,一趟下来需要3天时间。而现在,在不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的情况下,官兵从波密乘车几个小时便能到达。

官兵所说的“老路”是一条骡马小道,经米林县派镇翻越多雄拉雪山到达墨脱县背崩乡,再进入墨脱县城,很多地方只容一人通过,稍不注意就可能跌落数百米深的悬崖。

“那时候最怕下雪。”张涛说,一旦下雪,多雄拉山变得寸步难行,大风夹杂雪粒疯狂拍打着身体,让人眼睛睁不开,看不清前方道路,就连常年往返的骡马队也不得不停歇下来。如果发生雪崩,情况更是不堪设想。

“一日之内见四季”是官兵最深的体会。翻越高山时还是一派北国风光,缺氧难行,下了山之后海拔陡然降低,气温升高,蚊虫滋生。曾有官兵休假归队经过时,腿上吸附了90多条蚂蟥。

2010年,在墨脱公路正式通车之前,有官兵搭上试通车的快车,喜悦的心情难以言状。而在墨脱公路正式通车后,现代文明也向这片藏南秘境张开了怀抱,官兵们总算和内地接轨了。

“妈妈,我在墨脱很好,不用担心我。”新排长李麒训练之余给家人打了个视频电话,隔着屏幕分享在墨脱的收获。这个在南京长大的小伙子进藏前听说很多地方连3G信号都没有,到来之后才知道官兵们早就迈上了网络通信的 “高速路”。

三连军医郑宗钊说,以前信号差,官兵与家人通电话基本靠吼;而现在每个点位都通了4G网络,官兵随时可以和家人开视频聊天,不再担心“亲情掉线”。

这几年墨脱相继通网通电,官兵不用再为了找信号打一个电话走很远的路、爬一座又一座山,以前为了打电话找信号用的“信号树”成为老墨脱对新战士的谈资。

“对官兵而言,‘雪域孤岛’正在成为历史。”该营教导员杨进说,为了破解官兵休假及家属来队难的问题,上级机关积极排忧解难,征求官兵意见,探索实施“休假探亲直通车”,官兵家属再也不用担心进不来。

高速公路,4G,“孤岛”墨脱不再孤单

巡逻官兵吃上了火锅

“现在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蔬菜!”走进驻地海拔1800多米的四连营区,餐桌上每天都能见到新鲜的绿色蔬菜。该连指导员孙灿林说,这得益于他们积极探索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进行战建一体取得的成果。

现在,除了定期采购,连队温室大棚能种三季蔬菜,全年保障官兵新鲜蔬菜需求。用官兵的话来说,顿顿有瓜果,餐餐不重样,彻底告别了以前每顿吃罐头的历史。

不光如此,他们还群策群力,积极解决巡逻路上热食保障难的问题,探索机动途中热食保障机制。

说着,官兵还自豪地展示最近几次巡逻时吃各种美味佳肴的手机视频。

“现在巡逻路上也能吃到热腾腾的火锅了呢。”教导员杨进说,以前条件有限,官兵上山巡逻主要采取定点保障的方式供应热食。而巡逻官兵远离点位只能靠干粮充饥,随身带几块压缩干粮和一壶水就是一天。

一次巡逻途中,患有胃病的战士周强肚子痛得难受,什么也吃不进去,让杨进很是心疼。

“要是能吃口热的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让官兵以更好的状态参加巡逻任务,杨进想出了“野战火锅”的点子:采取用保鲜膜封装的方式,将便携易带的新鲜食材带上山,就近利用山上木柴生火做饭,让官兵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火锅。

此后,官兵们在巡逻路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出发前将卤肉和作料真空包装好,吃午饭时煮上一锅面条,再将卤汁浇上,第一次吃上了打卤面;将煮熟的肉剁烂封装起来,休息时取出馒头掰成两半,再将肉放进去,第一次吃上了肉夹馍……

“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三连班长李旭入伍以来先后参加过20多次巡逻任务,谈到巡逻路上的变化感慨不已。

“现在上山巡逻可是个香饽饽。”李旭说,现在每次巡逻前,除去各项准备工作,他们还要专门征求官兵意见,开会决定下次的“巡逻套餐”。如今,人人争当巡逻王。

全年都是训练黄金期

“战争不会选择天气,训练也要不分白天黑夜。”说话时,五连连长陈显刚正指挥连队进行夜间射击训练。五连驻防离江水近,全年大雾天气多,晚上和早晨可见度低。为此,官兵结合营区周边实际,积极锤炼夜间射击硬功。

老墨脱们介绍,现在真训实训的作风贯彻到了每个边防点位,部队也经历了从战建一体到以战为先的转变,军事训练涌现出了一群嗷嗷叫的“小老虎”。

“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固强补弱,狠练打赢本领。”去年,四连连长何明飞带领9名战士参加陆军部队组织的“精武—2018”比武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步检验了前期训练成果,但也看到了存在的不足。

“官兵的思维打开了。”该连结合“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讨论辨析活动,积极开展练兵备战研讨,班排之间相互挑应战,全连掀起了群众性练兵热潮。

为进一步提高军事训练效益,何明飞带着连队官兵积极探索新的训法战法,积极借鉴友邻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并给自己定下了2019 年的小目标:参加上级比武,勇争第一!

“现在全年都是训练黄金期。”从前,官兵都觉得每年的10月至次年4 月气候温和、降水稀少,是训练黄金期。而现在,官兵抓住全年不同时间备战打仗。

高速公路,4G,“孤岛”墨脱不再孤单

“每年的5月至9月是雨季,大雨可以连着下几十天不停,对室外军事训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越是挑战,就越是提升战斗力的机遇,越能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的动力。他们将官兵拉到野外练兵场,顶风冒雨训练,不仅激发了官兵血性虎气,还强化了战斗素养,锻炼了战术技能。

如今,全营不断兴起练兵比武的小高潮。一连驻地偏远,官兵进行潜伏与反潜伏、偷袭与反偷袭等重点课目训练;由于地形限制,射界受限,三连官兵群策群力攻克小口径火炮的俯仰角射击;四连驻地海拔高,视线良好,官兵依托完备的阵地系统组织班组对抗。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也是军队职能所系、使命所需、价值所在。”教导员杨进说,官兵们利用多样地形和复杂天候练兵备战,不断探索创新战法。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