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俄文:Пётр Великий,舷号:099,苏联舰名: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译文:尤里·安德罗波夫,原舷号:183),是俄罗斯海军隶下的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苏联1144型巡洋舰(北约称:基洛夫级)的4号舰,也是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旗舰。于1986年4月25日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1989年4月29日下水,1998年4月19日服役苏联/俄罗斯。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性能数据

舰长:250.1-252米 舷宽:28.5米

吃水线长:230米 吃水线宽:24.4米

吃水深度:9.1(至声呐罩)-10.3米

舷高:59米

标准排水量:19000-23750吨

满载排水量:24300-25860吨

航速:32节

续航力:14000海里/30节

舰员编制:635-727人,另搭载航空人员18名和旗舰参谋人员15人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传动:四轴2个固定螺距螺旋桨

动力系统:

2座KN-3压水反应炉,功率为300兆瓦

2台KVG-2辅助燃油加热锅炉

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

4座GTZA-653发电机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动力系统独具特色,为混合式动力(CONAS),采用采用两座KN-3型压水反应堆,2台燃油锅炉和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主要设备布置在三个舱室,一室都装有两个核反应堆,另两个室分别为涡轮装置和蒸汽锅炉。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的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以平行方式工作,两台核装置的总功率达8万马力,可以使该舰以24节的速度航行;两台蒸汽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是4万马力,两装置如果并机使用,可以发出高达12万马力的总功率,使该舰以30节的全速前进。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理论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几乎无限续航力,可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执行远洋巡逻和作战任务。

彼得大帝号的蒸汽轮机可以在核反应堆无法工作的时候独立出来工作以保证战舰不至于在万一情况出现的时候失去动力而丧失机动性。蒸汽轮机是在高速行进时向涡轮追加饱和蒸气之用,增加轴马力使航速达到32节以上。当在使用锅炉辅助操作时,船速为14节。另外,反应堆出现故障时亦可以作为备份动力。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武器系统

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非航空母舰战斗舰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现役的非航空母舰核动力水面作战舰艇。主要用于实施远洋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在作战时,它主要充当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与其它舰只共同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执行攻击敌方战斗舰艇和破坏敌方交通线的任务。

三架Ka-27PL“螺旋”或Ka-25RT“激素”舰载直升飞机,机库在舰尾甲板下,备有一座升降机。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发展沿革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发生了两件影响苏联红海军建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和赫鲁晓夫的下台。前者使苏联高层认识到没有一支可以在重要海域遂行任务并保持威慑的水面舰艇与潜艇兼备的强大的舰队,苏联是无法自如的展示它的国家意志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的。后者则为红海军的建设重开绿灯,大型水面舰艇建造计划自此重获新生,开始朝远洋型海军迅速发展,装备建设转向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并重的发展战略。苏联海军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61年,时任海军总司令的戈尔什科夫当选中央委员,很快大力发展大海军的计划受到当时苏联军政要员的支持。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使命,苏联开始决定营建自己的航空母舰舰队,以及战斗力强大的编队中心舰艇。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建造沿革

1962年,苏联开始了新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该项目由当时阿尔玛兹舰艇设计局(后苏联北方设计局)首席设计师库宾斯基挂帅。

1968年,新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代号“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1144.1”。

1970年,苏联海军建设1144.1工程设计方案获得正式通过。

1973年6月份,位于波罗的海的苏联SY-189海军造船厂开始研制该舰的第一分段,1974年初拿出最终设计方案。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74年3月26日,1144.1工程首舰“基洛夫”号在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77年12月27日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舰队。

1980年12月30日服役,因此该级舰被北约称为基洛夫级巡洋舰,苏联绰号为Орлан,译文为“海鹰”或“海雕”。2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和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分别在1984年10月31日和1988年12月30日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舰队,后者加入太平洋舰队。

1986年4月25日(10月25日),4号舰“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建造序号803,1989年4月29日下水。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该级舰,由于经济低迷,俄罗斯政府无力负担,该级舰陆续除役,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在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后被中止建造。

1992年初,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视察北方舰队时拍板继续建造该舰,同时下令“基洛夫”级全数易名。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92年5月27日,俄罗斯海军对现役的四艘基洛夫级巡洋舰进行了改名,前3艘改用俄罗斯籍海军名将命名,4号舰则以俄海军的缔造者“彼得大帝”号之名命名。为确保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能够顺利建成入役,俄罗斯政府和海军在国防预算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勒紧裤带”继续为该舰拨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顾。

1995年,彼得大帝号舷号更改为183。1996年8月,彼得大帝号在俄罗斯海军300周年庆典前挂上安德烈旗,编入北方舰队,成为北方舰队旗舰,但其真正服役却是在1998年4月18/19日,同时在这一年将舷号更改为099。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2017年11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里索夫公布,彼得大帝号将进行大改,定于2019年第三季度或是当年岁末进行维修以及改造升级,预计在2022年年底前完工。进行现代化升级后,将重新装备“缟玛瑙”、“口径”导弹和“锆石”超高音速导弹,以代替“花岗岩”导弹,另外还将配备现代化的防空导弹系统、通信、导航和生命保障系统等。

“武库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