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王義桅:撬動全球資本,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15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受訪專家王義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4月26日央廣網。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在昨天(25日)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資金融通”分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要深化投融資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易綱說,過去兩年來,我國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統計,中國金融機構已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超過4400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自主開展的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中國資本市場為相關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沿線國家和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行熊貓債超過650億元人民幣。

此外,截至2018年底,11家中資銀行在28個沿線國家建立了76家一級機構,來自22個沿線國家的近50家銀行在華展業。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金融服務涵蓋信貸、擔保、債券承銷、併購重組、風險管理、支付清算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與21個沿線國家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國際金融公司、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開展的第三方合作不斷深化。

易綱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構建開放、市場導向的投融資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要順應“一帶一路”建設市場化運作的需求,私人部門投資是主力,政府投資主要發揮槓桿作用,撬動並引導私人部門投資。同時,加強債務和風險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易綱強調,本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開放能有效動員長期資金參與,並緩解貨幣錯配風險。本期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對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

梓量: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資金融通是重要的一環。據央行行長易綱介紹,中國金融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超過4400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自主開展的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

如何看待這樣一個資金融通的規模?這對“一帶一路”建設有怎樣重要的意義?

王義桅: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搞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必須有大量的資金投入。然而,由於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因此更多的是採取一種開放性金融的模式。比如進出口銀行、國開行參與了大量的“一帶一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還有一些政策銀行的資助。

未來可持續性發展還需要更多的商業銀行大量參與,還有國際私人資本、金融機構,包括國內私人企業、私人資本的參與。通過不斷增加對絲路基金的注資,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實實在在支持“一帶一路”的資金融通,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梓量:央行行長易綱表示,未來將構建開放、市場導向的投融資體系。怎麼理解這一體系?建立這一體系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王義桅:中國正進入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大量的金融服務業也要向世界開放。高水平的開放也帶動了“一帶一路”高水平的建設。發達國家不斷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這些國家特別強調私人資本的參與和可持續的概念。因此,為了爭取更多的發達國家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必須要加強這方面的機制化建設,要從原來的BOT、EPC的模式到PPP模式,促進更多的國內外私人資本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讓“一帶一路”更多造福於廣大民眾,落地生根。

梓量:金融業不斷開放的同時,本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開放會有效動員長期資金參與,並且緩解貨幣錯配風險,這一點如何解讀?

王義桅:“一帶一路”聚焦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週期長,見效慢,成本高。因此,既要著眼於長遠的風險,短期的風險也要加以有效的評估和防範。尤其是開發第三方市場,發達國家的參與,把各方面的標準提升了,包括融資的標準、債務的風險以及各個方面的標準。“一帶一路”建設真正要形成世界性的“大合唱”,資金上的“大合唱”尤為關鍵。

長按關注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