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統治者為何頒佈“剃髮令”,一束頭髮真的這麼重要麼?

眾所周知,大清帝國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入關後,迅速地掃平了全國各地的政權組織,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那麼我們對於大清帝國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大多數人肯定會說大清男人都是在頭上留下了長長的辨子,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在於清朝統治者在1645年頒佈的一項政令,歷史上稱為“剃髮令”,這一項政令頒佈以後,立即就激起了全國各地民眾的反對,其中嘉定的反抗猶為激烈,當時,嘉定的一位名叫侯峒曾鄉紳帶領群眾高舉反抗的旗幟,於是清朝統治者派李成棟帶兵攻打反抗軍,不出幾日,嘉定便被攻破,城破後,李成棟便下令屠城,大屠殺持續了一天多,婦女被姦淫,投井者、投河自殺的更是數不勝數,據史料記載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屠殺過後李成棟便率軍離開了嘉定城。但嘉定的劫難卻剛剛開始,李成棟大屠殺後的三四天,僥倖逃脫的嘉定的倖存者溜回了城裡。他們回城後在一個叫做朱瑛的義士領導下,重新集結了兩千多人。朱瑛領導著倖存者們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

大清統治者為何頒佈“剃髮令”,一束頭髮真的這麼重要麼?

李成棟又領著軍士殺回城裡,開始了等二輪屠殺,積屍成山,然後放火焚屍,嘉定又慘遭“二屠”。

大清統治者為何頒佈“剃髮令”,一束頭髮真的這麼重要麼?

二十多天後,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餘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不久,李成棟又整軍反撲,把吳之番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這便是著名的“嘉定三屠”。

大清統治者為何頒佈“剃髮令”,一束頭髮真的這麼重要麼?

據史料記載,“嘉定三屠”共屠殺了十萬多民眾,至此中國人民在恐慌中被迫接受了“剃髮令”人人頭上梳辨子。

那麼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頒佈“剃髮令”?中國民眾又為何會對剃髮如此排斥呢?

首先,清朝是滿人打下的天下,剃髮留辯是滿人的傳統,所以滿人入關後,要漢人從滿制,為了更好的控制漢人,鞏固統治,從文化上控制漢人,所以頒佈“剃髮令”就變的合理了。

那麼中國漢人又為何如此排斥剃髮呢?盡不昔犧牲十萬人的性命去抗爭?

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到了清朝這樣的思想己經流傳了兩千多年,早己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剃髮等於不孝,不合禮法不合道義,如何能剃?

早在中國古代的夏、商、週一直到東漢,就存在一在刑罰,名叫“髡刑”這是一種極其恥辱的刑法,是一種受刑者的頭髮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世俗社會認為剃掉頭髮是大不孝行為,所以當時的人蔑稱他們為“髡人”這是一種人格侮辱,受刑之人走在街上無異於掛塊失潔的牌子,承受看客投來的鄙夷的目光,惡毒的咒罵,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所以清朝民眾會不惜以命相搏。

大清統治者為何頒佈“剃髮令”,一束頭髮真的這麼重要麼?

到了現在,早己沒把頭髮看的那樣重了,可在封建時代,頭髮代表是尊嚴,清統治者的做法無疑於抹殺了人們的最後的尊嚴,又怎樣不反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