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真的吗?

古梁镛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常常一字之差,就会导致整个语句、段落谬之千里,就像《论语》中的孔子言行记载由于没有标点符号,可以有多种解释,直到今天还在辩论不休,同样的,对于“焚书坑儒”来说,争议自古就有。上面已经说过,必须分开对待,我们先来看看“焚书”吧,它的发生背景是什么呢?当时国家刚刚归于一统,秦始皇和秦朝廷正在以各种手段尽快归纳人心,其中就包括“郡县制”,务必使全天下从内到外都统一。

就在这时候,儒家博士(闲散官职,名重于实)淳于越出言反对郡县制,他认为应该实行“分封制”,就像周朝一样,分封年长的诸公子和宗室,引用了大量《诗》、《书》里的例子来举证赞美分封制的好处---诸如什么君主坐于中央,宗室守御四方之类的,让秦始皇很不高兴。加上在此期间,咸阳左近很多人妄议朝政,于是李斯乘机进言:凡是非秦朝史官记载的史书全部销毁;不是朝廷博士官而收藏《诗》、《书》者让当地郡守、尉集中烧毁,私藏者有罪;医药、卜噬、种树之类的书不用销毁;有学法制的当以秦朝吏官为师。

那么从上面可以看出当时销毁的主要是《诗》、《书》,为什么呢?因为秦朝以法家治国,法家推崇“法后王”,儒家博士等又推崇分封制,偏偏两部书籍又是大量记载、赞美诸侯王的典籍,从统治者角度上来说,更何况那是诸侯纷争后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当时秦始皇的决定并不能说太过分,如果秦始皇真是像传言所说欲断绝读书人知识之路,那还留其他诸子百家典籍干嘛?淳于越此人呢,当初进言分封制要么就是迂腐、要么就是别有用心,要知道汉朝一开始也是实行分封制,后期同样向郡县制转变,各地分封的王没几个有好下场。

再来看看“坑儒”:《史记》中《秦始皇本纪》和《儒林列传》中的记载均是“坑术士”,大体就是一群术士欺骗秦始皇有办法长生,最后却准备携款私逃,秦始皇愤怒之下在咸阳当众处死了四百多术士。其中并无儒士一说,术士是什么呢?就是鼓吹得高人指点,习得仙术,有长生不老秘诀的神棍,当时最出名的代表就是姓候和姓卢的,都宣称自己活了上百年,追随者甚众。而西汉距离秦朝才几十年而已,如果真有坑儒事件,作为对秦始皇并无好感且喜欢按自己喜好添油加醋的司马迁(读过史记就应当知道)当不至于遗漏这么重要的东西,而且观西汉一朝,独尊儒术后,哪怕是儒家执牛耳者董仲舒都只谈坑术士而从未提及过坑儒一事。

那么坑儒这一观点从何而来呢?最主要就是依据当初秦皇子扶苏的谏言:“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后人从其语句中把握到扶苏是以儒家孔子为术士求情,所以应当有坑儒士。西汉末孔安国和刘向首次在为古书作序时提及坑儒一事,一直到东汉班固还是说“坑术士”,但后面跟了句“六学从此缺矣”,影射坑儒生,导致最后全部都说是坑儒了!

综上所述,就本人看来其实大众化的所谓“焚书坑儒”太过夸张,最多就是当初秦始皇在焚书一事上太急切了,在执行过程中严苛的秦律导致官员手段过于暴烈,导致牵连太广,而坑儒一事,就算真有也不过是夹杂了一些非议朝政的边缘儒生而已,远远达不到所谓大量屠杀读书人的程度(更何况当初的儒家还只是天下上百学说的其中一个派别而已),真要说严重,历朝历代的文字狱恐怕要残忍、严重得多。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学习、思考,新一代的我们应尊重历史、尊重传承。

声明:本人非历史专业,爱好而已,顺便写写记记,可惜年少的最爱已被生活的柴米酱醋盐遮盖,只是不想彻底丢失,故而非专业、文笔Low等缺陷还敬请海涵,欢迎留言讨论,喷的时候只要不涉及亲属,本人都能忍一忍接受的。喜欢的朋友麻烦点赞、关注!谢谢!


若弃00


 “焚书坑儒”是两件真事,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13年、212年。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组织群臣为其做寿。延宴上,群臣对一些事起了争议,丞相李斯最后建议把民间的一些扰乱人心、不利于朝廷统治的书籍统统烧掉。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乎,天下竹帛销烟弥漫,秦始皇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之一。其实,秦始皇选择性地烧了一些书籍,只不过是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强化国家治理,目的明确:“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即使如此,虽然一些文化典籍在民间流传较少了,但在国家的图书馆里还是大量存在的。可是西楚霸王项羽呢?因为要衣锦返乡不愿意留在关中,放纵士兵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放火点燃秦宫,足足烧了三个月才熄灭。不用说,那个国家图书馆成为了废墟,藏书自然也化为了灰烬。项羽火烧咸阳为后世研究和校阅古籍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是一次彻底的文化大浩劫,否则司马迁老先生也不会泡茶请一些老儒来讲故事。

关于对这事的描述,最早见之于西汉人贾谊(前200—前168)的《过秦论》,称为“焚百家之言”“焚文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在《史记》里全文附录了此文,并有“焚诗书”一说;孔子十世孙孔安国(前156年—前74年)在《〈尚书〉序》中称为“焚书”。奇怪的是,贾谊只字未提“坑儒”一事。

求神问仙、制药修道希望长生不老不是秦始皇的专利,之前的燕昭王等一些君王也特别好这一口,秦始皇只不过更舍得上心、更舍得投入,“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费以巨万计”,结果这些办事的方士不仅逃得不见踪迹,还四处诽谤秦始皇。这下好了,秦始皇“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这哪是什么儒生,简直就是江湖骗子,而且胆大得出奇,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门下,焉能不被诛?这就是“坑儒”事件,秦始皇千古骂名之二。

其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甚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建元六年,汉武帝将国家部门不懂、不治、不专儒术五经的官员一律罢免,罢黜推荐治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之士,把不是儒学五经的黄老、刑名等诸子百家之言统统排斥在官学之外,让儒生把持官办教育机构,并给予了丰厚待遇。其实,秦朝灭亡前朝廷还设置博士官,诸子百家含儒家在内有70多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两千多年来,仕而学则优、学而优则仕、当官先做儒的思想,成为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


知行合一乃王道


焚书坑儒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秦汉之际,天下大乱,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从商周时起的文化典籍也散失颇多。现在看到的先秦诸子的典籍要不是汉朝凭借回忆重新记载,要不就是后世发掘。比如论语就有汉朝时会议整理出的西汉版,还有两汉之交的从孔家老宅挖出的东汉版。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情况值得注意——1。。从秦朝统一到汉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破坏现象客观存在,破坏程度直达堪称是灭绝级别的。

2。。由于秦朝不允许民间记录历史,官方史料又在大东乱中遗失殆尽,其实没有切实的记载说文化毁灭的行为一定是由于“焚书坑儒”,至少“焚书坑儒”的规模存疑,理论上讲也存在秦末起义导致文化典籍大量被毁于战火的可能。

针对这个情况,我个人认为,考究历史还是要避免走到“怀疑一切”的道路上,疑古的价值是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剔除,不是要去用断案的方法分析证据。《史记》中从多个角度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民间文化管制上的全过程。

1、招募天下文人、儒生、方士,讨论国家政策

2、确立法家治国,但收纳其它学说的学者为博士(秦朝官名)

3、强化法家地位,禁止民间办学。

4、焚书,除医学、种植、方术,其余皆毁。

5、坑杀咸阳的儒生。

以上过程伴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整个统治生涯,坑杀儒生后他本人也命不久矣。可以认为司马迁的记载还是连续可信的,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全过程,也是可以有合理解释的。

笔者之前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有刚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本人头像,去本人的文章区去看看。

还有就是秦末战乱虽然破坏严重,如项羽焚烧阿房宫、劫掠咸阳城。但是坚强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还经历过多次大动乱,汉末东乱到三国创立是人口锐减百分八十;西晋灭亡北方也经历了大浩劫,使得汉人在北方一度成了少数民族。动乱程度是要超过秦末的,但是文化典籍毁灭的愿没有秦季那么严重。秦朝可是使得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只剩残章断简。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太史公的记载还是可信的,“焚书坑儒”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简章


焚书

《史记·李斯传 》 中记录李斯给秦始皇的提议:“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其中黥,又称墨刑,就用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类似现在的刺青。

意思就是臣民建议所有诗、书、百家学说一律废除,三十日内没有做到的人,处墨刑和发配去修长城。药、卜筮、种植农耕等等这些技能相关的书籍,如果有想学习的人,可以拜官吏为师。结局大家都知道,焚书运动开始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这种多思想流派的局面注定是对秦朝政局统一不利的。所以焚书很大概率是真事!

坑儒

坑儒有争议,争议的意思坑的方士,不是儒生。但是可以确认的是的确坑杀过。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 。”这里术士就是儒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侯生,卢生是谁了,侯生战国时韩国人,有名的方士;卢生燕人,秦朝著名方士。他俩也是当时,就是帮秦始皇找长身不老药的人。

大致意思就是:侯生和卢生这两个方士,帮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那肯定是找不到,找不到怕秦始皇怪罪他们,就携款逃了,逃离就算了,还是私下议论批评秦始皇。结果就是秦始皇抓捕和他们有牵连一干人等给杀了。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围绕秦始皇后期统治来看,基本就是苛政虐民。秦始皇的一系列的暴政肯定会招致诸子百家的知识分子议论和批评,以秦始皇残暴杀一批知识分子来以儆效尤,很可能真实存在。其实不管杀的是方士,是儒生,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中的故事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儒生反对

拿出书籍解释分封共治的法统

气得秦始皇下令把那些书籍烧了

秦始皇集权专制好不享受

就希望长生不老

一些术士贡献丹药讨好处

但大秦律相当严酷欺君要杀头

一些卖假药的术士和整天嚷嚷恢复封国制度

的人就被挖坑活埋了

据说有四百多人

这就是焚书坑儒的历史典故

中国的历史学虽然比较强

但皇帝更强

真假不能绝对的说。

在分封建国的周朝

天子、国君、卿大夫、士大夫都是贵族

都有非常好的权利并可以继承

他们说话、写文章发表观点很正常

所以才有诸子百家

就是说一部分自由的精英

创造了思想爆发的时代

秦始皇皇帝集权体制以后

言论自由首先没有了

丞相也不敢乱说话

其他人更是万马齐喑

谁相信话都不敢说的国家会很有创造力?

所以那些“之治”“盛世”不可能是真的

或者降低标准

就像生活非常艰苦却说“生活在蜜罐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建设和谐的等级社会

等级可以建到家里

包括穿衣服祭祀婚配等等无所不包

更不要说君君臣臣各行各业

这刚好符合秦制把军队管理

用于国家管理的军国主义体制

于是在汉武帝时期被重用

后来的所有皇帝都高度认可

儒家等级思想的理论价值

它比商鞅的法家思想要柔和斯文

《商君书》愚民、贫民、疲民、弱民、辱民

以及严刑峻法

显得太苛刻太无情

容易激起民变

君不见秦朝建国15年就被起义军推翻?

到隋朝又建立了科举制度

专门考试四书五经

极大地普及了儒家思想

到晚清朝廷废止科举制度时

已经考试1300年

现在人们脑子里还有一些残留

可见儒家思想推广力度之大!

儒家思想成为皇帝集权体制时代唯一意识形态

但皇帝枕边书《商君书》是必修功课

真实的统治方法叫儒表法里。


透视线


谢缴。对于好友提出问题,我无法做出回答。因为我把握的知识层面无法对好友提出的问题,进行可信的解释。我把握的只是后人依据他们对事件的理解、认识留下的间接材料,也就是第二手材料。而好友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存在于笫一手材料中。我不把握这方面的实证性材料,因而无法用精确的事实,对好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并拿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谢好友关爱,祝好友在线快乐!


曹长国378


焚的好坑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