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克為何率軍南下

兩千多年前,在歐洲大陸爆發了一場波瀾壯的起義,這場起義是由奴隸斯巴達克領導的,這場起義以反對羅馬奴求主統治為目的,席捲整個意大利半島,是歐洲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

斯巴達克為何率軍南下

1.英勇的起義者

起義爆發後,羅馬元老院派行政長官克勞狄烏斯帶領一支3000人的軍隊前去鎮壓,他們將起義軍逼入一座山谷中,在外面靜靜地等著,企圖把起義軍逼入糧草耗盡的絕境,再一舉消火起義軍。

斯巴達克叫戰士們用十分結實的野藤編成繩梯,越著黑夜悄悄地從懸峭壁上降到山下,直撲羅馬軍營,將正在美夢中的羅馬軍一陣砍殺,沒有遇到任何反抗。羅馬軍大敗而逃。

這次事件之後,斯巴達克起義的消息像野火春風一樣迅速傳開,許多受壓迫的奴隸、自由農民甚至士兵都來投靠起義軍,斯巴達克領導的起義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展到了7萬人,讓羅馬人恐不已。

羅馬元老院害怕起義軍的力量繼續壯大,威脅自己的統治,又派出執政官瓦倫涅率領1.2萬人的軍團去消滅起義軍。羅馬軍團將起義軍圍在一個山場裡,自認為勝在握。誰知斯已達克又安排下妙計,逃出了包圍圈。

瓦倫涅匆忙帶領軍團前去追擊,因為貪功冒進,中了起義軍的埋伏,全軍覆沒。這一仗使斯巴達克的名字傳遍了整個羅馬,下層人民歡欣鼓舞,當然,羅馬元老院更加寢室難安。公元前72年,起義軍已發展到12萬人。羅馬元老院擔心起義軍會傾盡全力前來攻打羅馬城,在恐慌中宣佈國家處於緊急狀態,任命克拉蘇為軍事統帥並授予他“狄克推多”(即獨者)的權力,帶領8個最強大的羅馬軍團前往鎮壓起義,克拉蘇在軍隊中實行“十一抽殺律”:凡戰敗或臨陣脫逃者,10人當中抽籤選出1人處死,部隊因此土氣大振。

斯巴達克為何率軍南下

2.北上的分歧

在起義軍面臨羅馬軍團前來鎮壓的關鍵時刻,義軍內部卻發生了分歧。斯巴達克擬定了一個北上計劃:“全軍向阿爾卑斯山前進,越過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讓大家返回家鄉,過自由的生活,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參加起義的原羅馬破產農民的反對,們不願意離開意大利,希望就近進攻羅馬城,攻下羅馬城之後,就可以在意大利自由自在生活,尤其是副將克里克蘇堅持進攻羅馬。就這樣,起義軍內部因為意見不統一,出現了重大分裂,克里克蘇率領自己手下的兩萬人,離開部隊單獨行動,進攻羅馬,不久被克拉蘇領導的羅馬軍團擊潰,克里克蘇英勇犧牲。

斯巴達克堅持自己的意見,率軍繼續北上,將前來追擊的楞圖魯斯和蓋利烏斯率領的羅馬軍團擊敗,此後,起義軍一直攻打到阿爾中斯山腳下的穆提那城。但是就在起義軍要越過阿爾卑斯山,徹底擺脫羅馬人追擊的時刻,斯巴達克突然放棄北上計劃,率領全軍掉頭南下。

此後,起義軍與羅馬軍團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損失慘重。公元前71年春天,起義軍和羅馬軍團在阿普里亞境內展激戰,最終,斯巴達克和6萬名部下英勇戰死,官軍把被捕的6000名起義軍殘忍地全部釘死在從卡普亞到羅馬大道兩邊的十字架上。

斯巴達克為何率軍南下

3.為何轉頭南下

兩千多年來,人們也對這次起義提出了不少疑問:斯巴達克為什麼會突然放棄北上計劃,轉頭南下呢?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斯巴達克做出了這個定?無疑起義軍內部始終存在著是否離開歲馬的分歧。很大程度上,這個問題是由於起義軍的組成造成的。斯巴達克等在羅馬鬥獸場裡闖出來的起義軍,都是來自色雷斯,他們最強烈的希望,就是有朝一日能迴歸故土。

但是大部分參加起義的義軍,在參加起義之前是羅馬的破產農民,他們十分不願意離開羅。

研究者認為,斯巴達克被迫改變計劃,很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客觀形勢的變化。在起義軍北上,將羅馬執政官克勞狄烏斯、名將楞圖魯斯和蓋利烏斯的圍剿軍團接連挫敗之後,起義軍聲威大振,士氣高漲,戰場上的形勢變得對起義軍有利。所以,起義軍應該南下對付羅馬,推翻羅馬統治。

斯巴達克為何率軍南下

第二種意見認為,在北上的途中,他們遇到了阿爾卑斯山脈的阻擋,要北上就要翻越阿爾卑斯,但是,阿爾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是歐洲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不化,氣候極為寒冷,要翻越它談何容易!與此同時,起義將士給養不足,沒有棉衣。很有可能,在當時還有一部分士兵譁變,拒北上,所以,斯巴達克不得不改變計劃,掉頭南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