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能和千古一帝康熙比吗?

ID笑似花解语


不好意思,不能比——清朝是11个大人+1个小孩,都不一定比得上老朱一个,更何况是加上朱老四呢!

所以啊,所谓千古一帝,除了一开始那位,还有穷兵黩武的那位,黑心干掉哥哥那位,有个败家儿子那位,也就是老朱能排的上号了,满清这几位哦,还是排一下队好了,朱老四都排在你们前面好多顺位的呢!


功绩上的对比,高下立判——所有的粉饰都是徒劳的

先不说老朱有多强,来看看清朝三位知名度极高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各自都有啥拿得出手的功绩吧!

先来看看康熙老爷子,少年除鳌拜,又是练武功又是招募小伙伴的,好不容易给人收拾了,还是耍的诈,实力可见一般。再说平定三藩,一个吴三桂就给清朝搅和的乱七八糟,一时间满清贵族都有撤离北京跑回关外的想法,典型的土财主思想,毫无水平。如若不是吴三桂年事已高,中期策略出现问题,已经席卷南方大部的三藩说不定就给满鞑子撵走了。至于收复台湾,就更扯淡了,给人郑经好一个抹黑,是为了凸显了明相的足智多谋还是烘托了康熙大帝的英明神武?反正是不怎么光彩的

三征准格尔,抵御沙俄,那哪能算的上武功呢?且不说劳民伤财,单纯从战略角度上来说,也只是自保而已,何谈开疆扩土,又哪能称得上丰功伟绩呢?

雍正嘛倒的确是个人才,老爹执政后期好一个折腾,要不是他加班加点搞建设,到了乾隆估计就好歇菜了。乾隆爷就不说了,他的水平就和他的诗一样,黄瓜蘸酱也能吟诗一首,可惜4万多首竟然没有一个能传世,可见其水平着实一般呐

屌丝终有逆袭日——虽然没有世家,但却始终学习向前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布衣皇帝,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根正苗红。八辈贫农的老朱和当时的刘秀啊、刘邦啊、刘备啊是不好比的,好歹人家要么当官要么名门之后,他老朱呢,想跟朱熹攀个亲戚都费劲的那种

可就是这样一个“淮右布衣”硬生生的靠着自己打下了整个天下,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丰功伟绩,建国之后更是多次出征,将蒙古帝国这一曾经威震全球的游牧民族打的满地找牙。虽说他对于功臣吏治的管理上,颇为严苛和血腥,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军事天赋和治国能力,都是相当厉害的

作为开国皇帝,其在位31年间,号称洪武之治,为永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朱老四,虽然得位不正,但他却承上启下,开辟了新的盛世。七下夕阳,远征蒙古,编纂大典,创立内阁,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是可圈可点。让明朝的经济社会军事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且不说老朱家个个优秀,仁宣之治、万历中兴比比皆是,哪怕是消极怠工的嘉靖、放荡不羁的武宗,都有自己特殊的才华和天赋,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甚至说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也都是末代皇帝中为数不多的努力派,铮铮铁骨时刻铭记祖训,哪怕是国破家亡也要有尊严的离开而不是委曲求全

千古一帝的帽子是很大的,随便乱扣容易招惹口舌之争

实话讲,无论是老朱还是朱老四,都有机会荣登千古一帝的评价,甚至说康熙、雍正也可以跃跃欲试,可问题在于——千古一帝的名额是多少?排位先后顺序是什么?

如果说真的要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那不好意思只有开局那位姓嬴的同学,那如果说要排个千古十帝呢?候选人就多了

比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啦,心狠手辣但是水平贼高的唐太宗啦,一身武功但欺负小孩的赵匡胤啦,辛苦打拼却有个败家子儿的隋文帝啦,总之无论是开国皇帝还是中兴之主,都有机会去竞争这些名誉头衔,可是对比也是有需要的,虽然不能直接排出个二五八,但档次还是要分的很清楚的

能够跻身一档皇帝的,数量不会超过十个,而且人选也基本很确定;而二档三档,则竞争就会激烈起来,甚至说被称为千古暴君的杨广都很有机会进入二档,但知名度极高的康熙、乾隆却未必能和杨广比肩,相对来说知名度略低一丢丢的雍正却可以力压老爹和儿子

所以,身在一档的朱元璋,妥妥二档的朱棣,俩人加一起搞不过爷孙仨都让人震惊不已,却有人问是否能比得过爷仨里面排老二的爷爷,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就像玉玺一样,每个皇帝都有,甚至有些皇帝还弄了一大堆,各种玉玺各种造型,想想就觉得很酷,是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但问题是,以和氏璧为原料,篆文入印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有几个呢?几千年下来也不就这么一枚,最后还整丢了么?

所以啊,不要天天说谁谁谁是千古一帝,尤其是那些顺位靠后的,你说他优秀没问题,你说他实力超群也没毛病,可你说他天下第一,或者说跟比他厉害多倍的人比,那就没意思了

就像篮球一样,乔丹只有一个,他在谁敢称球王?科比和詹姆斯,的确是可以向他看齐试图超越,可是你让小里弗斯(不是黑他)跟科詹较劲,那就是自取其辱了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这实在是一个找喷的问题,且不说朱元璋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英雄壮举,单就以政权的属性来说,明朝的汉人政权也比满清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千古一帝“本是明朝文学家李贽对于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扫六合、统八荒,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他的功绩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是康熙凭什么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这是康熙的帝王之最,除此之外康熙在其六十余年的统治中主要做了以下这些事。

1、铲除鳌拜大权独揽。2、平定三藩避免了国家的分裂。3、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统一。4、三征准噶尔维护领土完整。5、抵御沙俄。

虽然康熙晚年也有怠政,也存在严重的吏治腐败等情况,但是综合一生文治武功来看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圣主,但是要说千古一帝恐怕有些言过其实,尤其是和秦始皇相比。

既然比不了始皇帝,那么和朱元璋父子相比呢?

其实朱元璋单从”布衣皇帝“这一点来看就已经超越了康熙,更不用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壮举,我个人感觉康熙和朱元璋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如果拿康熙和朱棣相比,我觉得还是有得一比。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以武力入继大统的皇帝,这样看来朱元璋、朱棣、玄烨三人都有历史之最。

在文治武功方面,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削弱的蒙古的实力,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向南征讨安南,设交阯布政使司,将唐末丢失的安南(越南)并入明朝领土。

在文化方面编纂了《永乐大典》,在经济和外交方面有着郑和七下西洋,在朱棣的统治下明朝实现了”大明盛世“。

据此来看,将康熙称为”千古一帝“我并不反对,但是如果康熙能达到这个标准,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千古一帝。


一点点历史


康熙那么2b的君主。。。竟然说是千古大帝,真能几把胡说八道。。。1.军事能力,渣的一逼,撤藩那事就2b的不行不行,要不是吴三桂死了,估计康熙就把满族断送了。。。打不过吴三桂也不知道等到吴三桂死了再撤藩,结果白死那么多因为撤藩导致战争的无辜百姓。。。。2.眼界渣的一逼。。抑制科学,不准中国学习西方强大的地方,扼杀火药,结果他后代就被西方火药打惨了吧。 3 胸怀渣的一逼,搞文字狱,坑死多少无辜良民,搞的人心慌慌,文化建设毫无发展,整天猜疑自己儿子,皇太子被他逼的造反,整个一残渣。4.吏治方面渣的一比,在朝时几乎全是贪官,国库就穷的没子了。。6。借助孝庄搞死一个忠臣鳌拜也到处吹牛逼。7割让了一大片土地给毛子也吹牛逼是功劳,恶心的要死。。。8。倾全国之力,把国明累残,打3次才打赢一个葛尔丹,还把自己最爱的女儿送过去,真几把丢人

再看看朱元璋,1.一个乞丐出身打残虐了半个世界的蒙古军队,军事能力强到爆,2.吏治方面惩治贪官,基本上没太多腐败。3.经济方面开创洪武盛世.4.胸怀方面跟皇太子毫无间隙.

康熙跟洪武大帝根本没得比,洪武大帝智商130的话,康熙那脑残顶多100,就一正常智商,命好有个好奶奶,靠着身体帮他赚了个江山(睡皇太极和多尔衮)


好好的下雪


如果康熙能算千古一帝的话,那中华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就太多了,我们不能否认康熙皇帝的功勋,但是也不能贬低朱元璋在历史中的贡献。



康熙充其量只是一个有为的守成之君,并不是开国之君,相比于他的祖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以弱胜强,开创基业,他也是远远不及的。

他算是个努力好学的君主,满清的江山由他的祖辈们开创,年少时有孝庄皇后这个玩政治的高手为其掌舵。

而朱元璋呢?由乞丐到和尚,由和尚到参加起义军,由起义军到统兵一方,这可是实打实的自主创业,还不带任何背景的,这难处可想而知。



从这一点论,朱元璋就胜过康熙了,康熙守业很成功,而朱元璋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理江山,并且也治理的不错。

康熙擒鳌拜,将天下大权掌握在手里,可是鳌拜并没有谋反的意思,其中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只是康熙急不可耐的想要掌控权利。

相比于朱元璋的设离间计,诱导陈友谅杀了赵普胜,后来又用康茂才诈降骗的陈友谅在龙湾大败亏输,这种心机,恐怕康熙也要自叹不如。

不是陈友谅不争气,他也是个阴谋战高手,可是碰到朱元璋,他那点阴谋就变成小儿科了,康熙在玩阴谋上就要差点了。

康熙玩阴谋削藩,却逼得吴三桂、耿精忠等人无奈造反,搅得天下大乱,衰弱的八旗兵完全丧失战斗力,不堪一击,完全靠的绿营汉兵才稳住局面,熬死了吴三桂。

而朱元璋的震慑力很强,对统兵一方的大将,他是完全压得住的,骄兵悍将,谁狂就能灭掉谁,毫不手软。



所以朱元璋作为创业之君,玩手段和震慑力,无人能敌。

康熙三征葛尔丹,以全国之力对抗,也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不是靠火炮的压制,单靠骑兵作战,完全没有赢的希望。

而朱元璋进攻蒙古,将蒙古赶到草原,完全凭借的就是骑兵,以农业文明的骑兵完全压制游牧民族骑兵,而且玩枪玩炮,也是从朱元璋开始的,他十分重视火炮的运用。

朱元璋以打烂一个旧江山,创立一个百废待兴的新江山,一烂摊子事情困扰,他依旧能够对草原民族压制,捕鱼儿海彻底灭绝北元。

要论千古一帝,我们不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单单朱元璋一人就能完全碾压康熙。

论勤劳,谁能比朱元璋更勤劳?

他完全是个工作狂。

当然康熙也很勤劳,可是还是稍逊朱元璋一筹。

就算相比朱棣,康熙也没有赢的可能。

康熙大典比不上永乐大典。

康熙的统兵能力比不上朱棣,朱棣也是一位马上皇帝,夺皇位是打出来的,五征蒙古是打出来的。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是从朱棣这儿来的。

康熙收复台湾费了多大的力,还等到郑成功死后,施琅降清才办到了。



反观朱棣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那海船之大,技术之好,放眼整个世界,也是独领风骚的。

康熙皇帝促进民族融合方面是有大功,稳定社会局面是有大功的,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他是一位非常有为的皇帝,比朱元璋稍差,比朱棣并不逊色多少,在广施仁政,与民休养上面,也是可圈可点的!


旧史风


这个历史问题问出来,是将康熙置于火上烤,是捧杀康熙了。也许出题者本意是赞扬康熙的,是事实上是适得其反。

看清朝12帝,康熙算是出类拔萃的,放在中国历代所有皇帝也是出色的,但说他是“千古一帝”,未免太过了。千古一帝是有标准的,而且这个标准由个人主观意识决定的,不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千古一帝的标志,而是一千个人也只有一个千古一帝的标志。

学识有限,我无法说清楚什么是千古一帝,但康熙算不上千古一帝。

另外,本问用明代两位帝王加在一起和康熙相比,我想这个问题当面问康熙,康熙自己也都承认不起,也不怕“折煞”康熙了。

对于朱元璋,康熙曾这样评价过“治隆唐宋”。这虽然有康熙笼络汉人知识分子的因素,但是这个评价朱元璋受得起。

一、驱除鞑虏,复我中华

这个不用说,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出中原,恢复了汉人江山,重新捡起了汉人的尊严和民族凝聚力,这份功劳是无法抹杀的。朱棣在位时期多次亲征蒙古,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蒙古的边患,但是自五代以来,中原政权备受少数民族欺压的历史算是翻过去了。

有人说,满清征服了蒙古而明朝没有,由此看出康熙比朱元璋朱棣厉害,却不知此一时彼一时也,明初,黄金家族在蒙古还有这强大的影响力,蒙古虽然分裂却不似明末清初那样四分五裂

二、治国方面

朱元璋时期国家初创,军事上,他北伐残元,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统一中国;经济上移民屯田,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对于朱元璋,历代称赞者极多,若康熙自己也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他的老爸顺治帝也说“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宣慰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更是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清朝人在写《明史》的时候对朱棣给予了高度评价,“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至于明成祖亲征蒙古,则是中外史学家一致称赞的,日本学者就曾说:“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三、瑕不掩瑜

当然朱元璋和朱棣也都不不足的一面,如比较残暴,大杀功臣,文化上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等等,不过这些是瑕不掩瑜,没有一个帝王是完美无缺的。即便康熙自己也有大兴文字狱等残忍的一面。

康熙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帝王,但是说他是千古一帝未免捧过头了,而且把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加在一起和他相比,更是有些荒唐了。


微史春秋


恰恰相反,康熙与明太祖、明成祖相比,他的功绩远远小于这两位,而且明朝不是历史最黑得朝代,相比明朝清朝更黑。而且康熙根本配不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这个称号只有一个人才配拥有,那就是秦始皇嬴政。康熙可以说将满清推到一个巅峰,如果非要分得非常细的话,康熙的确是女真(满)一族的千古一帝。


至于什么有人说明朝是历史最黑暗的朝代这就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现在甚至在网上引发了骂战,特别是旗帜鲜明的分为“明粉”和“清粉”,都在互相引经据典、翻书证明自己的成功与对方的失败。不过今天我并不为谁说话。因为我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只是就事论事。

至于被黑背锅啥的也没办法,我大秦被黑了两千多年、背了两千多年的锅又说了什么吗?所以这些问题自己知道就差不多了,不过历史本身就站在风口浪尖,惹得后人评价也没什么,有争论也是好事,毕竟在学习中成长,但是看问题要全面,特别是历史,能在历史问题上用全面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带着傲慢和偏见就可以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问: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能和千古一帝康熙比吗?

答:说朱元璋是千古一帝,他还能配得上,当然朱棣也确实也是狠角色。但若说康熙是千古一帝那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朱棣、康熙简直无法与朱元璋相提并论,但朱棣和康熙两个人却可以比较下。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剖析,我们可以从文治武功、民族发展、历史贡献等角度给此三人详加考察。

要搞懂“千古一帝”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千古一帝”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千古一帝”四字出自明代大学问家李贽的名著《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原文是:“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是明代圣贤先哲李贽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性读物,在书中,他系统地批判了伪儒家存天理灭人欲邪魔外道的观点,并主张民贵君轻,重视功利实用主义的治国理念。可以说,他的“异端”学说在明朝中后期为佛、道、儒三家所不容,更令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无比惊恐。

由于他的思想已经打破了封建时代固有的阶级理念,明王朝的统治者为了防止他的异端学说病毒式的蔓延,于是便将李贽打入了死牢,而性情孤傲的李贽始终不肯向封建势力低头,并最终以身殉道惨死于狱中。

也就是这么一位向来以“异端学说”自居的时代“前卫者”,他对秦始皇的评价也祭出了“千古一帝”四字的满分圈评,不得不说这四字可谓字字千钧,获得“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的有秦始皇、唐太宗、周文王和朱元璋。由此可见,“千古一帝”并不是随便拉出一个皇帝就能给他戴上“高帽”的字眼的。

朱元璋被授予千古一帝高帽的也正是出自李贽,李贽此人无论是在当时封建礼制环境下,还是在明朝统治者眼中,都是妖言惑众的异端学说发起人。但对于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李贽的评价却充满了极其敬畏和崇拜的感情。

他在《续藏书》中这样写道:

“臣李贽曰: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古唯汤武庶几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则无以安殷之忠臣。汤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则决不能免于太甲之颠覆。唯我圣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后几五十年,无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无一时而不思得贤之辅。盖自其托身皇觉寺之日,已愤然于贪官污吏之虐民,欲得而甘心之矣。故时时用兵,时时禁谕诸将,无一字而非恻怛,亦无一字而不出于忠诚。故天下士咸愿归而附之,而乐为之死也。”

以李贽看来,朱元璋称得上千古一帝,原因就在于他出身草莽,依靠着自己的本事逐鹿群雄、驱逐元室、最终定鼎天下,而在这方面周武王、商汤显然远远不及明太祖朱元璋。

那么,这就是千古一帝评判的标准吗?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皇帝,究竟有着怎样难以企及的高度呢?

文治武功

大凡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必将泽被当世、功耀千秋,康熙皇帝有一句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精准评价:“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甚至康熙皇帝亲口承认:“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足见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卓尔不凡。

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有哪些杰出的文治武功呢?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出身卑贱、起身草莽,以柔弱之力荡平四方群雄、驱逐元室,定鼎天下后制定详细典章制度,以满血复活的干劲儿愣是将元王朝留下残破不堪的中原全面拉升到了堪比唐宋的强盛帝国。

而我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贡献则在于他扫除了元朝势力后,制定了严格的衣冠礼仪制度,将元朝废止的汉文明重新拾回,这是朱元璋无可比拟的巨大文治功略。

倘若拿朱棣和康熙与朱元璋相比,前面两者与朱元璋根本没有可比性。

从出身来看,朱元璋起兵造反前,以他“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的凄惨身世来说,朱棣、康熙都是生来嘴衔金钥匙的皇室子弟,他们两人从未尝试过人间最为悲惨的绝望,更未对元末年间的百姓疾苦有过任何的感同身受。就凭出身而言,三人根本无法放在同个平台相比较。

从军事指挥才能来讲, 朱元璋、朱棣和康熙三人皆具备较为优异的军事素养,朱元璋军事谋划视野高屋建瓴,善于大胆使用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由于他的眼光独到,明朝初年朱元璋手下涌现出了冯胜、付友德、李文忠、蓝玉等一批不世出的赫赫名将,蒙古人在这些名将惨烈的碾压下被死死地按在地上摩擦起了火花,而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构想也为他奠定明帝国的雏形,毛主席曾对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有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的高度赞扬,而朱棣从小就藩于毗邻塞外的燕京,由于长年与蒙古人作战且兼得名将冯胜等人指点,朱棣的战争指挥艺术也是炉火纯青,甚至一度达到了但凡蒙古人遇见朱棣就望风而逃的地步,康熙于前面两位相比较,虽亲身参与战争的机会不多,但其三征噶尔丹的战绩,也足以让当时的老对手准噶尔汗国望风披靡。但综合来看,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毫无疑问排在首位。

从治国方略方面来说,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火,史载:“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城邑空虚,人骨山积”,元顺帝北遁时,遗留给朱元璋的简直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穷敝帝国,为了迅速恢复民生国力,朱元璋发了疯似的拼命在全国修建水利工程,大力屯田减免赋税,并将农业生产GDP纳入官员考核绩效,大明帝国在朱元璋铁腕手段的催化下,经济形势迅速满血复活。

而对于吏治整肃方面,朱元璋更是采取了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手段,他规定大明境内凡是有官员贪污60两白银,一律全部剥皮实草。所谓“剥皮实草”就是把犯罪的官员人皮剥下来晒干后,将干草塞进人皮中,并悬挂于各个衙门里以警示下任官员。这种看似惨绝人寰的肃贪模式,为明朝洪武年间的朗朗清风打下了极为清廉的政治生态,明帝国也正是在这种高压模式下全面开挂。

相较于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年间,朱棣和康熙所处的年代,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远发展,他们只不过是在前辈皇帝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经济发展和吏治整饬的工作而已,完全与朱元璋当年所面临的险恶环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无论是从出身、环境和军事才能等诸多方面来审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可以说是彻底碾压朱棣和康熙。

民族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是怎样对待蒙古人等少数民族的呢?其实,在北伐前夕的1367年,朱元璋在一份名为《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就说的很清楚,在这份檄文中清楚的写明:“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用现在的话来说,只要是真心归附的蒙古、色目等少数民族,我朱元璋都视为汉族人同等对待,可见朱元璋实施的是民族平等政策,而事实证明,终明一朝,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在明廷为官,甚至明朝武装力量里就有一支极富战斗力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足见朱元璋在用人方面从来没有搞民族歧视,更没有因为蒙古人曾欺压过汉族而采取血腥的报复手段。

而朱元璋更狠的一招在于,这些蒙古、色目人归附后,朱元璋为了消除民族隔阂,他在《大明律集解附例》规定,蒙古、色目人内部不得嫁娶,必须要与汉族通婚,在经过几代人的通婚后,少数民族的特性也逐渐融入到了中华的血液中。

也正是由于朱元璋的这种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明朝在各个民族的共通努力之下开创了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新气象。

相比之下,清朝自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669年康熙皇帝登基掌权,期间仅仅过去了33年,但就是这33年的时间里,满汉民族矛盾始终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满清入主中原后,以多尔为首的满清上层统治阶级采取了血腥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本已归顺的广大汉地再度爆发了激烈的抵抗,随着清军冷血铁腕手段的实施,清朝初年爆发了惨烈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等一批批喋血惨案,大量汉民在这些惨绝人寰的悲剧中尽数丧命,汉族大批精英分子和儒家文化遭到了肆意的毁坏。

及至到康熙主政时期,这种民族矛盾依然处于尖锐状态,康熙皇帝为了缓和这种尖锐的民族矛盾,此后逐渐放弃了“剃发令”的强制推行,因此,在康熙年间,民间仍然能见到拖着“金钱鼠尾辫”的满人和盛着峨冠博带的汉服并行不悖的奇特景观。

但此时的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由于前期错误的民族政策,彼此之间依旧持有较大的隔阂。这从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可见端倪。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时,汉贼吴三桂在发起叛乱伊始打起了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中国冠裳”的口号在云南举起了反旗后不久,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的汉族官员纷纷云集响应,吴三桂起初也一路势如破竹大有直捣黄龙推翻满清的态势,后来由于军事方针的失误,康熙皇帝耗费八年才将叛乱镇压了下去。

以此来看,对比明朝朱元璋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满清入关初期的民族政策,两者相较高低立现。

历史贡献

对比276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创立的朱明,不仅恢复了汉唐文化,甚至在此基础上,汉文明得到了延续和光大。在明朝276年的时间里,明代文学小说艺术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横空出世,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创作出了久负盛名的《牡丹亭》,而明朝的诗词绘画也堪称史上一绝,科技方面的天文、农学、医学、数学、军工也创下了硕果累累的成绩,外交方面更是取得了万国来朝的朝贡体系,强大海洋科技,更是让中国整整早于欧洲大航海半个多世纪,即便在明朝末年,大明行将倾巢覆卵之际,大明水师依旧吊打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西方列强,这一系列光耀千秋万世瞩目成绩的取得不得不说离不开朱元璋创立的伟大的大明王朝。

而相比之下,在清朝276年的黑暗统治之下,除了134年的康乾盛世,清朝的专制压迫极其残酷,动辄大量的文化士人因为文字狱招致杀身之祸,据统计,清朝文字狱贯穿于整个清朝历史整整长达250年,而自顺治到乾隆的140年里,文字狱达到了巅峰,见于史料的文字狱记载就高达180宗,上万人死于飞来横祸,绝大多数皆来源于清朝统治者的捕风捉影,其目的就是为了禁锢汉人思想,防止反清复明余毒的发作。

在这种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很多知识分子不再谈论国是,也不再关心国家命运的走向,而这种变态的转变愈演愈烈,从明朝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彻底沦落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直到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满清统治下的百姓居然纷纷向洋人提供后勤,似乎清朝的灭亡不管他们事,而当时的有识之士一语道破“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悲惨境地,可见清朝留给后世的思想禁锢遗祸百年。当然,客观来说,明朝也曾搞过文字狱,但清朝的文字狱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虽然在文化上采取极为专制的黑暗措施,但留给了后世广袤的国土,这一点也确实是清朝不容抹杀的历史功绩。

因此,综合来看,朱元璋被称为千古一帝是丝毫不过分的,而说对康熙皇帝也作出这样的评价,显然不符合历史发展观,即便用外国人的眼光来审视,康熙皇帝也远没有达到千古一帝的标准,特别是朝鲜史料《承政院日记》中记载:“康熙,千古英杰也”,而套用清末朝鲜国王李熙的话来说:“康熙,英杰之主也”,以此来看,康熙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雄主,但绝非千古一帝。


历史侦查处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康熙虽然算得上一位有道明君,但离千古一帝这个名号还是差一点的。其次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明太宗(成祖)文皇帝朱棣。即便是一对一与康熙比较,这两位都胜算颇大,更何况父子齐上更是远胜康熙。

公平的说,康熙一生的政绩还是十分突出的:擒鳌拜、平三藩、复台湾,亲征准格尔、又打败沙俄。


康熙擒鳌拜这件事确实做的漂亮,以微弱的代价抓住鳌拜并控制住了局势,年纪轻轻就展现了明君的姿态。

而平三藩与其说是康熙的功劳不如说是叛军自己的功劳,吴三桂等三个王爷因为当过叛徒,这次又打出“反清复明”的大旗,大部分汉人实际上是不相信他们的。而且吴三桂曾邀台湾的郑氏家族北上攻打清朝,郑家人却直接度过海峡攻打福建的耿精忠,使得耿精忠不得不抽调兵力回防,不久更直接投降了清朝。外援们纷纷投降,吴三桂独木难支,他一死更是加剧了吴氏集团的败亡。

收复台湾没什么吹的,集中华之物力打一个台湾有什么打不赢的。至于亲征准格尔这确实是有功于社稷,这次亲征将新疆重新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新中国能有今天的版图,康熙是有功的。

而大败沙俄就有点牵强了,当时沙俄入侵的人数连一千人都不到,清朝却好不容易才打败了他们,更让人遗憾的是,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沙俄并没有占领,尼布楚条约却以条约的形式明确指出这些土地是属于沙俄的,沙俄人打了败仗却得到了想要的。

说完康熙,再看看朱家父子。朱元璋自不必说,他有重开两宋天、再造汉室的大功劳。并且复兴汉文化,削弱了蒙古等草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冲击。就这一点,全天下的汉人都承了他的情,而清朝对汉人的文化阉割至今都没有消除。

朱元璋还注重休养生息,惩治贪官,创办了独特的上访制度,使得元末动荡的社会重新恢复生机。更重要的是,他以一介布衣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等伟业就是望穿万古也找不出几个人来,而康熙不过是受到祖上的福荫罢了。

而朱棣时期曾修编永乐大典,而这一旷世巨著却在清朝被毁的七七八八。他派郑和出海更加强了中外的交流,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中原的文化。

对外战争上,朱元璋曾经八次北伐,他的儿子朱棣五次北伐,朱家父子一前一后对北元的打压,有力的巩固了明朝的统治。朱棣还直接占领了安南,虽然后来被他孙子放弃了,但也是了不得的大功劳。

更让人惋惜的是,康熙所在的年代正是世界快速发展的时候,西方的科技文明有一些传到了东方,康熙对此十分喜爱,但他却禁止民间发展科技,这些西方的文化、科技只能在紫禁城中存活。

诚然,康熙的一生作为担得起一个明君的称号,但在那个年代,中国不需要一个传统的明君,我们需要的是一次变革。


历史就在那里


首先这个命题就是一个伪命题,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千古一帝的只有一个半人。第一个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首创郡县制,首称皇帝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皇帝这个职业里可谓是祖师爷。另外半个个人认为是杨广,这位被黑的最惨的皇帝。他首创科举,打破了中国近千年的门阀制度。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可以入仕。开大运河。利通南北。堪比秦皇之万里长城。只可惜三征高句丽,动摇了国本,最后身死国灭。和他的很多同行们比起来,可谓是千古奇冤。古往今来有玩乐丢天下者。而杨广独以圣明亡国。在来说康熙大帝把他称为千古一帝纯粹是文人的马屁之举。在国外他比不上和他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华盛顿,路易十四。这些君主为国家的未来可谓是高瞻远瞩 ,而康熙大帝只会固步自封。在国内大兴文字狱。控制思想。文人动辄白刃加身。智擒鳌拜,只是统治阶级的重新洗牌。平三藩,征葛尔丹。只是为了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收台也是无奈之举。台湾郑氏沿海袭扰,动了清王朝的命根子。大清的财赋重地别人想抢就抢 不收台就无法保证长治久安。康熙的政绩只能说比别的帝王做的更出色。如果把眼光放到世界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的不合格将由他的子孙来买单。在说朱元璋朱棣父子。朱元璋恢复民力和驱逐暴元。改善民生。这些举措证明了他是个优秀的皇帝,朱棣命郑和下西洋和康熙的固步自封不可同日而语。由此高下立判。





粉黛薄妆晚


说实话,感觉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首先,个人并不同意其他朋友观点,说康熙比不上朱棣;再一个,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与朱棣,康熙的经历完全不同,并不好做比较。

个人认为,既然是做比较,就用事实说话,如果一开始就选边站,只是戴着有色眼镜来说这个问题,那么和耍无赖有何区别呢?


那么,这里就来简单的说一说朱棣与康熙!

其实这两位皇帝,在很多方面和经历上,还挺像的,下面就来说道说道:

其一:

朱棣虽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但中间的建文帝仅仅在位四年(1398—1942),因此朱棣与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在继承帝位的时间和顺序上有相同之处。

其二:

朱棣继位后曾五次北征蒙古,自己也曾御驾亲征;同样的,康熙皇帝也曾三次亲征漠北噶尔丹,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其三:

朱棣时期南征安南,将越南纳入中国领土;而康熙皇帝也曾收复台湾,对二人来说,都是开疆拓土的功绩!


其三:

朱棣时期,明军取得了望海埚大捷,全歼入侵之倭寇,捍卫了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而康熙也曾在雅克萨之战中击败沙俄,并签订了平等的《尼布楚条约》,捍卫了领土完整!

其四:

朱棣继位后,大力削藩,周、齐、代、岷诸王遭到削夺;而康熙皇帝也曾平定三藩,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其五:

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及亦失哈前后10次巡视奴儿干司,宣扬国威;康熙皇帝虽没有与之类似的事情,但其少年时期智禽鳌拜也算得上是大作为一件!


其他的还有很多,如治国理念上等,二人都有许多相同之处,也都十分有作为!

更难得的是,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既智禽鳌拜,其胆识非常人能及。

因此,康熙皇帝与朱棣,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十分有作为的帝王,二者难分高下,旗鼓相当!

但如果考虑到年龄的因素,朱棣登基已经四十多岁,康熙八岁,再结合后来的作为,不得不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康熙皇帝显得更加年少有为一些。


因此,说康熙比不上朱棣的人,这不都在睁眼说瞎话嘛!哦,一开始你就选边站了,还有什么意思呢?这不叫看历史,这不耍无赖嘛!

而问题中的朱元璋加朱棣,那康熙肯定没法比啊,这是二打一啊,不公平,也没可比性!

总之,康熙与朱棣,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十分有个人能力,有作为的君主,二者的诸多作为都十分相似,旗鼓相当,难分高低!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十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