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狂草會出現在唐朝?

單身收容所會長


有書友問我,唐朝為什麼會產生狂草藝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這個問題更為確切、精當的描述應該是“出現在唐朝的狂草藝術是如何誕生的?”

無論是前一個問題還是後一個問題,它們都旗幟鮮明地將兩個概念捆綁在一起,即“狂草”和“唐朝”。這兩個問題看似是差不多的,卻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

一種事物、現象乃至於思想、觀念、慾望,其產生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就好像孫悟空從石頭裡突然蹦出來似的(實際上,按照《西遊記》的神話邏輯,這塊石頭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石頭”,而是經歷了上千年“天地滋養”,是石頭中的“石卵”,可見來頭也不小),而是有一定源頭的。

但是長久以來,我們常常會陷入這樣的誤區: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人、或者說一群人,他們憑藉著一己之力,完成了某某偉大的事業,創造了某某偉大奇蹟。或者說,某某事物是經由一個或者一小撮人所創造的。這種思想模式典型的代表就是歐洲人帶有深厚哲學理念和神學色彩的觀點——上帝創造一切。

英國著名作家馬特·裡德利在他的一本名叫《自下而上》的書裡將這個問題說的很清楚。

他認為看待世界萬物的角度有兩個,一個是“自下而上”的,一個是“自上而下”的。

前面我們說到的“上帝創造一切”就是“自上而下”創造論的典型代表,與之相反的,則是“自下而上”的思維模式,即我們所說的,慢慢漸進、逐漸演變。

用這兩種理論來解釋世界,哪一個更貼近世界的真相呢?我認為應該是後一種,是一種“自下而上”,慢慢形成的過程,它不是“突變”,也不會為人所立刻“創作”。人類歷史上當然不缺乏天才。但正如牛頓所說的那樣,天才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

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一個理論,那麼我們就能很輕鬆的看到“狂草藝術的出現”和“唐朝”這一個時期之間的關係了。照我們前面說的,如果這個世界是依靠一種自發的、自然的、來自底層的力量而形成的,那麼很顯然,狂草藝術就絕對不會僅僅出現在唐朝,我們如果要想全面認識它,就應該往前回顧。正如我們見到一條河流一樣,它絕對不會沒有源頭,憑空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因此,很多人在論述這個問題上的時候,如果僅僅著眼於“唐朝這一時期開放繁榮的歷史文化氛圍”與“狂草藝術的誕生”之間的關係,而忽略在唐朝之前,那些前輩書法家所作的鋪墊,是有失偏頗的。

歐洲繪畫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藝術並不是單單由“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個人創造這麼簡單,似乎在我們印象中,歐洲繪畫因為有這三位大神的存在,“馬上”就從中世紀時期簡單、刻板的神學藝術轉變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藝術了,並不是這樣,他們之間有一個過渡和鋪墊在。

假如沒有吉貝爾蒂、布魯內萊斯基、多納泰羅在雕塑、建築等藝術方面的開拓,沒有馬薩喬、阿爾伯蒂、喬凡尼·貝利尼、梅西納在繪畫等藝術中注入人文、科學和理性的因素、開拓透視法的話,文藝復興三傑再厲害,恐怕也無法在他們短暫的一生中開拓出前人所積累上百年的藝術成就。

因此,回到開篇我們提出的那個問題,其認知的關鍵就在於,如果我們單純的將“唐朝”和“狂草”聯繫起來加以論證,並沒有很好的看到狂草藝術形成的一個歷史演變過程,我們應該從這個問題中學到一種歷史的、漸進式的思維方式,即“自下而上”的邏輯思維方式。

就狂草藝術而論,它的確是出現在唐朝。唐朝時期書寫狂草藝術的書法家主要是張旭、懷素。

我們從張旭身上入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樣一個事實:

張旭的書法,是嚴格的師承前人書法而來的。結合歷史上的史料記載以及書法家的理論著作,我們大致上可以勾勒出張旭書法與漢末魏晉時期與張芝、二王之間的聯繫。

作為王羲之那一個人時代特有的書法群人物之一,漢末張芝的書法自然可以看做是魏晉書法的先導,從章草這一發展脈絡來看,張芝是中國書法史上草書發展的關鍵人物,而草書的基本脈絡也是遵循著一個漸進式的、“自下而上”式的演變過程,從脫胎於隸書的章草、到漢末魏晉時期的小行草,也稱今草,到後來唐代全面繁盛時期的狂草,亦稱之為大草,他們之間的師承關係、演變順序是明確的,這跟我們前面說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發展一樣,是漫長演變的結果。

當時歷史趨勢的演變積累到一定的“量”以後,量變就會引起質變。從趨勢上判斷,“章草——今草——狂草”這一演變邏輯是確定的,是我們可以把握的,但是具體他們會發生在哪一個時期,哪一個階段,由哪些人將其總結並且發揚光大,這是不確定的,這也是歷史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

總之,我希望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幫助大家形成一種可以歷史的看待問題的視角和邏輯——一種“自下而上”的思維方式,至於這裡面有多少知識、涉及到了哪些理念,實際上並不是特別重要,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唯一可以贏得過電腦的,就是我們迷人的、令人讚歎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松風閣書法日講


唐代是書法鼎盛期之一,其原因有二,一是唐代諸帝都喜好書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二是唐代歷時289年,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


提到唐代書法,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楷書,達到了空間的繁榮。

其實,唐代的行書、草書也是非常厲害的,不過被楷書的盛名所掩蓋。

試想,唐太宗是如此推崇王羲之,而彼時離東晉並不久遠,二王書風籠罩書壇,而李白浪漫主義思想影響整個社會,在這種情形下,更能表現作者性情的草書怎能不發展呢?


正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孫過庭、賀知章丶顛張狂素丶顏真卿等名家輩出。就草書風格而言,如楷書一樣,也重法度,求精熟,同時,也出現了像孫過庭的《書譜》、張懷瓘的《書斷》等書論經典。

張旭、懷素、孫過庭等狂草的出現,表明唐代藝術家敢於衝破時尚的束縛,宣洩個性。

說到這,有個很關鍵的問題,草書尤其是狂草需要遵守法度嗎?回答是肯定的。草書不是潦草、草率的書體,而是要嚴格按照草法來書寫。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謝謝你的提問。 我們今天說的草書,不是古隸書的草書,也不是章草。而是今草即,是從王羲之時代成熟的草書。

王羲之把東漢張芝的草書加工改造之後,就產生了成熟的草書。

這種草書比行書書寫速度更快,同時誇張、變形、簡化。 從文字記錄思想來說,草書的成熟意義非常重大,這就是草書可以大體保持與思維語言的同步。



東漢張芝的草書《冠軍貼》。

如果用隸書、楷書記錄思維語言,那就非常不同步的! 從藝術來說,草書具有流暢的美。

那麼,草書在王羲之時代是最高峰嗎?當然不是!

這是因為王羲之時代,既不是全國楷書的時代,也不是行書的時代,當然更不是草書的時代。

我們不能因為東漢有張芝,就說東漢是草書盛世。



孫過庭草書理論手稿《書譜》。

而且,王羲之時代還是國家分裂的時代。國家分裂書法就分裂嗎?當然也不是。

最關鍵的是,王羲之時代還是隸書的時代。

像王羲之這樣寫楷書、行書和草書的書法家,並不是很普遍。

那麼,隸書時代有沒有草書?當然有。估計也就是“章草”一類。 因為,草書始終伴隨書法發展,這是一個規律性現象。只是,草書有特定的含義。

所以,我們說王羲之時代肯定不是草書盛世,也不可能是一個盛世。

唐代以後,國家統一,文化統一。經過南北朝的幾百年發展,漢字書法始終朝著趨於統一的方向發展。

所以,唐代實用領域,基本沒有隸書了。書法基本以楷書、行書、和草書為實用書法主流。

其中,書法最普及應用的,不是楷書,也不是草書,而是行書。

但是,楷書、行書和草書三大書法為一體的地位被確定下來了。



張旭草書《四古詩帖》局部。

既然是一種書法,儘管沒有楷書、行書使用率高,但是也屬於基本書法,所以,我認為,唐代是草書的盛世。

理由是,除了繼承王羲之、王獻之二王的草書傳統,唐代還發展了草書,產生了一些影響深遠的書法大師,例如孫過庭的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就是後世的經典,例如張旭、懷素的狂草,都是不世之作,百代極則。



懷素的草書《苦筍帖》。

後世學習草書,沒有不以唐代草書為經典的。也沒有不以唐代為高峰的。

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都用他們奇瑰是詩歌,讚美過草書,請問,那個時代,有如此美好的盛典?

其次,唐代是一個書法普及全國的時代。

唐代以前,書法比較多樣,有隸書、有楷書、有魏碑,也有行書、草書。 但是,沒有像唐代這樣普及。

唐代普及了楷書,普及了行書,也普及了草書。

只有書法大普及,才會產生大提高和大盛世。 所以,唐代達到這些客觀指標了,因此唐代當然是楷書盛世,行書盛世,也是草書盛世。

唐代之所以產生了張旭、懷素這樣的狂草,第一,是繼承了而我的草書傳統,有所發展,第二,一個新時代,也需要新的時代精神。

如果完全照搬二王,也不符合時代精神的張揚。


顏真卿的行書《祭侄稿》

唐代的草書都是在盛唐時代的武后、唐玄宗時期,這一時期,長達將近一百年,天下太平,萬國來朝,給時代注入了偉大的自信和精神自由。

無論文學繪畫還是書法,都是歷史上的高峰。

而且,武則天、唐玄宗也是書法高手。

包括楷書、行書都取得了很高的歷史成就,當然草書也就會產生新的樣式。


千千千里馬


在我國的書法發展歷程中,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這裡說的尚法指的是唐代書法總體傾向都是重視法度,唐代書法家在書法結體和用筆方面實行了規範化和精微化。那麼,有趣的是奔放的狂草怎麼會出現在唐朝呢?

首先,唐朝書法家有良好紮實的正體書寫基礎。雖然狂草有別於正體書寫,但不是按照臆想胡亂塗寫,其根基仍是正體。歷代草書書法家均由深厚的正書功底,唐代書法家更是正書基本功紮實。張旭出身書法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書法薰陶及嚴謹的書法教育;懷素早年也是先學正書之法,然後轉工草書。二者皆善工正書,只是草書成就尤為突出罷了。

再者,唐朝社會風氣自由,寬和的社會文化催生狂草。唐朝政通人和,繁榮昌盛,社會文化水平也達到空前。當時,政府直接將書學列入國子監六學,並設有書學博士,書法還是科舉考試的重要科目,因此備受社會大眾特別是文人墨客的重視。此外,唐朝眾多帝王均對書法頗為偏愛,重視。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加之社會氛圍寬和、自由,更有助於狂草的出現。

最後,書法家的後天的勤學苦練尤為重要。前述的“草聖”張旭出身書法世家,家教嚴謹,除此他還常與顏真卿討教書法之道,勤奮異常,深鑽精通書法之道。懷素出身貧寒,出家和尚,喜愛書法,曾種樹葉來練習。“筆冢”,“筆冢墨池”的典故就是因他勤學書法,使筆頭堆積如丘而來。

狂草講求筆意,要求有強的創作靈感,純熟的創作筆法和技巧。狂草在尚法的唐朝出現並達到巔峰,是一種書法歷史的必然。





木木讀史






為龍書法


狂草為什麼出現在唐朝?津城以歷史的角度來回答:



第一,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繁榮,有書法作品的土壤。

唐朝經濟發達,唐初先後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開明的制度,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各民族之間交流頻繁,優秀的詩人書法家等不斷湧出,培育了文化發展的土壤。




第二,唐朝更加奔放豪爽,狂草狂草,有狂才會草。

唐朝的盛世和開放包容的制度和政策,促進了人性格上的奔放豪爽,原有的書法寫作方式已經不能表達書法家內心的激情湧動,狂草應運而生。



第三,歷史發展到唐朝,封建社會達到頂峰。

經過秦漢的開創階段,魏晉南北朝的融合發展,封建社會在唐朝時期達到了頂峰,文化上、經濟上、軍事上,都更加繁榮,唐朝的盛世為狂草的出現打下了政治經濟基礎。

這是狂草產生的歷史方面原因。

津城沐雨專注歷史領域,喜歡的關注哦!


津城沐雨


歷代王朝的分合與強弱鑄就的民族性格決定了其文化風格,也會形成不同的書法風貌。

魏晉之際,書法進入了欣賞時代。

北方地域與草原文明接合的那種強悍、粗曠書風從漢隸中脫穎而出,造就了“魏碑體”;中原文明與南方山水式的溫婉平和造就了風流倜儻的“東晉風度”。形成了“北碑南帖”的強烈反差。




文化又是“軟實力”的體現。唐帝國的建立,真正統一併融合了各民族,鑄就了寬博端嚴兼容、雍華豪邁並蓄的大唐氣象與民族性格。這種無形的“價值觀”不僅輸出到周邊各國,也得到全世界的認同與追慕。與此對應的大唐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狂草的文化現象,正是這時代狂放、豪強文化自信的體現。。。


唐代承上啟下,是書法史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一個出現巨人與全新風格的時代,一個應物象形能力極大提高且與豐富藝術想象結合的時代。。。這一時代新風格的形式,在初唐尚處於漸變中,至盛、中唐之際,便率先從草書領域出現新風,別開生面。變今草為狂草,用筆極盡變化,氣脈飛動,剛柔相濟,以豪放縱逸的新面目彰顯了盛唐氣象。顏真卿的老師張旭以及繼張旭而起的懷素,代表了盛唐草書的最高超成就。


狂草的出現是以盛唐的文化自信為背景的,既是個人成功的偶然,也是時代鑄就的必然!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狂草出現在唐朝不是偶然的,是歷史的發展必然。

自從東漢出現草聖張芝後,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隋唐出現了狂草張旭與懷素,還有小草孫過庭,從而將草書形成了理論,其《書譜》詳實的記錄了草書的形成過程及發展歷程,孫過庭繼承和發揚了魏晉草書風神,但是僅僅是一種繼承發揚而已,還沒有達到張旭與懷素的狂草境界,由此分析為何狂草由唐朝而粲然出現,這與唐朝社會經濟文化藝術思想繁榮昌盛有關聯。

都知道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高度文明,中外文化藝術宗教交流十分頻繁,開放程度高,國內思想活躍,盛唐王朝,熱衷書法藝術,崇尚魏晉,繼承和發揚了魏晉風度,幾乎是全國上下,世族士人,無不蒐集魏晉書墨遺蹟,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尚二王書墨,獲得《蘭亭序》,又有集字聖教序,刻於西安碑林。可見其熱愛程度,盛唐時期,楷字字法達到一個最完備。



初唐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孫過庭;盛唐有李邕、張旭、徐浩、顏真卿、懷素,晚唐柳公權。都是書法藝術大成者。

此外還有詩人李白、張籍、杜牧、白居易、李商隱、也都善於書法,並有珍貴書籍流傳後世。

唐代有創造性得書法家,李邕、張旭、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在此不言楷書。論說唐狂草張旭與懷素。張旭,字伯英,世稱張長史,書法得於“二王”而又能獨創,他的楷書繼承多於獨創,而草書則是他的革新和創造,其狂草有音樂的旋律,詩激情,繪畫的筆情墨趣,藝術境界非常高。對他有“草聖”之稱,杜甫曾經詩云“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宮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懷素字藏真,俗姓錢,長沙人,家貧,幼年當和尚,幼年買不起紙,就在寺院附近種植萬株芭蕉,以此習練書法,又用漆盤練字,把盤子磨穿,寺院牆上傢俱,都題滿了字跡,甚至連袈裟的布也用來練字,其草書氣勢磅礴,獨具一格,有奔蛇走虺,驟雨狂風之勢,放逸流暢而不狂怪,《自敘帖》是他的狂草傑作,可以說既是一幅潑墨大寫意,又是一首感情強烈的抒情曲。



由此可以說,唐代社會高度發達之背景下,文化思想藝術的繁榮,應運而生了文人墨客,對書法藝術起了推動作用。那麼狂草出現在唐朝也應該順乎自然了。

時代造就書法奇蹟,從此宋元明清,再也沒有如此狂放之草書。


狂喜淡墨a


狂草是書法藝術中都最高境界,晉唐是中國書法的黃金時代,書法成為兩朝的國家潮流。那個時代人才輩出,行書後自然會演變成各種書體,特別是狂草。


吹雪無痕1224


一個時代文化由一個時代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高度繁榮和開放的朝代。當時的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領域出現了大量知名詩人和書法家,在那種開明開放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於自我的豐富和發展也更加註重。因此,書法發展到唐朝就出現了草書,這種書法形式的出現,正是當時時代開明開放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