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整頓後的尷尬——“白名單”機構價格普漲

今年2月份以來,全國各地分批次公示了當地的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半月談記者採訪瞭解到,由於培訓需求仍舊旺盛,有資質尤其是被列入“白名單”的機構招生價格出現了普漲。對此,經營者理直氣壯,教育部門束手無策,家長們欲哭無淚。

有關專家認為,“堵式減負”很難讓渴望孩子獲得升學優勢的家長情緒得到疏解,要儘快將治理重點轉移到需求端上,多措並舉、疏導提質,真正把補習熱降下來。

漲價、囤課、佔坑

楊女士的女兒去年開始在新東方補習,今年3月初才開學不久,培訓老師就通知她:“暑假班針對二年級升三年級的報名優惠下來了,語數原價3400元,現在報名499,英語999,10天的課程。”楊女士很困惑地問:“暑假班?這才幾月份?”培訓老師解釋:“提前報名相當於佔著名額,主要是先把優惠佔著,後面要漲價了。”


校外培訓機構整頓後的尷尬——“白名單”機構價格普漲


到了4月15日,楊女士再諮詢發現,語數“優惠”價格已經漲到了649元。一位老生家長告訴她,去年新東方的佔坑班大概到四五月份才啟動,同樣語數兩門的優惠價僅為99元。

“雖然對價格和時間都還不是很滿意,但考慮畢竟是大機構比較規範,進了“白名單”起碼不會突然關閉或者捲款跑路。”楊女士表示,打算先佔了坑再說。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以來,經營門檻一再提高、要求一再從嚴。從中央到地方,政策明確了“不得一次性收費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生均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從事學科培訓的教師須有教師資格證”等一系列細則。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趕在各地發通知要求“培訓班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節點前,大多數培訓機構已經完成了一輪漲價。而今年春季開學以來,又有很多家長像楊女士一樣,遇到了提前繳費情況。

在江蘇某地級市,當地晚報2月份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大部分“白名單”培訓機構已經漲價或正在醞釀漲價。市民王旭算了一筆賬:“1對1產品每個年級提價10元每課時,比如,原本初一年級1對1單課時費用為110元,提價後為120元。”除了漲價,還新增了一項綜合服務費,每人500元,“按照每週兩節課來算,加上綜合服務費,一年要增加1500多元”。

對於漲價,“白名單”培訓機構理直氣壯,經營者說,硬件、人力門檻升高帶來成本提高,價格不得不漲。教育部門有些束手無策,除了要求漲價必須公示外,對此市場行為並沒有其他干預手段。家長們則只能被動接受,感嘆“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背後的供需矛盾

多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行動開展一年半以來,全國共整頓27.3萬所違規機構,完成整改率已達98.9%。各地教育部門通過辦學許可證把監管的主動權掌握到了手中,扭轉了過去工商部門管不好、教育部門管不了的窘境。

與此同時,教育培訓整體需求仍很大,補課轉到線上、轉向攢課、轉回校內,凸顯了機構整治易、需求遏制難的教育深層次供需矛盾。

轉到線上。在嚴管線下的背景下,線上培訓日趨火熱。諮詢機構L.E.K.近日發佈《2019年中國教育市場投資展望》認為,中國消費者已形成“在線優先”心態。從增長空間來看,國內超過85%的用戶願意為在線產品增加額外20%至25%的教育支出。

轉向攢課。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在調研中發現,在職教師居家高收費補課現象仍然廣泛存在,且更具隱蔽性。北京海淀區的家長們追逐名師、牛師,只要是名師就有神通廣大的家長能請來,“攢”成一個十幾人小班。


校外培訓機構整頓後的尷尬——“白名單”機構價格普漲


轉回校內。推進彈性離校以來,多地依託學校開設多種興趣培訓班吸引了大批學生。南京市近期推出彈性離校升級版服務,赤壁路小學過去只有100多個學生報名彈性離校,增加到700多個。江寧實驗小學放學後,60多個校內社團舉著牌子領走2000名學生,場面壯觀。

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家庭對孩子個性特長培養上旺盛的需求。

同時,培訓機構在整治過程中也舉步維艱,漲價只是其洗牌過程中的表現形式之一。

“早上教育系統來查,中午消防系統來查,下午工商局的人來查,緊接著社保機構的來查,幾乎沒有安靜的時候。說得重一點,培訓機構被整得有點‘民不聊生’。”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界別聯組會議上表示,多部門聯合整治培訓機構應進一步明晰標準、把握好尺度,才能讓更多從業者欣然迎接政策監管、進行轉型調整。

告別“堵式減負”,轉向“疏導提質”

有關專家認為,部分培訓機構破壞教育秩序,加劇教育焦慮,助推了培訓熱,但從整頓效果來看,市場供給端趨於規範的同時,在需求端,家長渴望孩子獲得升學優勢的願望仍然強烈。如果不通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少家長的教育培訓需求,培訓熱會長期存在。而在培訓價格高企的背景下,無證無照或有照無證的機構必然會伺機反彈。

中小學課外輔導市場迅速壯大,背後推波助瀾的是培訓機構和名牌中小學形成的“密考”“點招”招生利益鏈。名校或明或暗地藉助培訓機構“掐尖”,明顯加重了課外輔導機構在家長心中的地位和火爆程度。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開設重點班、組織“秘考”選拔學生、以校外培訓機構“統測排名”作為升學依據等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避免課外輔導學習替代中小學日常教學。同時,要不斷改善學生評價體系,讓單一評價變成分期、分權的評價體系。

降需求的根本還在於增強供給、優化供給。多位人士提出,校外培訓市場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源於中小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多樣化學習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此外,當前中小學下午放學時間較早,部分城市職工家庭父母無法在放學後照顧孩子,不得已把孩子送進課外輔導班。


校外培訓機構整頓後的尷尬——“白名單”機構價格普漲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處負責人建議,一方面要優化校內供給,探索重構學校課堂體系,在標準化課程基礎上增加豐富多樣的課程,滿足家長對兒童全面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育部門的主導作用、學校的主渠道功能,引導家庭看清需求,推動全社會教育理性迴歸。(半月談記者 蔣芳)

有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整頓勿容置疑,封殺掉師資隊伍不健全的;各種收費不規範的;營業面積不合格的;安全標準不達標的;更不用說收了費卷錢跑路的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家長的合法權益和學生上學的環境安全。就拿北京來說,整頓後的機構在重新選址和裝修時,光消防一項過不了關後續別的想都不用想,可見此次整頓力度之大,效果非常明顯,對家長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藉機漲價就顯得有點不“厚道”了。

建議家長朋友們,在給孩子選擇校外機構時,多走幾家看看,從硬件設施到師資力量再到培訓費進行綜合考察後再決定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