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這樣的小國,當年可以侵華?

金庸的小迷弟丶


蒙古帝國當年只有百萬人口,就可以打遍亞歐大陸無敵手。雅利安人只有印度土著人口的1/10,卻能夠統治他們幾千年。

所以,不要被國家的大小所侷限,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不是數人頭,而是人口、軍事、經濟、科技等一系列的比拼。

當初,以上這些方面,只有人口數量我們有一定的優勢,可惜在人口素質方面我們還不如對方,其他方面更是完全落後,所以日本帝國主義才敢侵略我們。

人口數量相差幾倍,但人口素質卻遠遠不如日本帝國主義。

那個時候,我國人口有4.5億,日本帝國主義有7000萬人,再加上殖民地的人口,也有1億了。雙方的人口數量差距在4.5:1,雖說我們有4倍多的優勢,可惜在人口素質方面我們是遠不如對方的。

日本帝國主義早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普及小學教育。當時日本一共設立了5.3萬所小學。所以在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軍人就已經普遍具有小學以上文化了,而清軍中大部分人大字不識一個。

這是因為大清的洋務運動,雖然在工業方面向西方學習了不少東西,也派出了很多的精英留洋,但是教育的普及上卻遠遠做的不夠。

到了20世紀初期,日本的受教育率已經超過90%,而同時期我們的識字率最多也就3成吧。

所以在當時,人口數量上我們是大國,但在國民的受教育方面我們卻是小國,和日本正好相反。

軍事上的差距更是天差地別。

就拿武器裝備的生產來說,日本帝國主義在戰前已經可以生產小到步槍,大到航母戰列艦等諸多裝備,並且產量極大。例如,1937年日本的飛機產量超過了1500架,坦克超過300輛。

(日本生產的九四式坦克)

而且,著名的大和號戰列艦就建造於1937年年底,這艘戰列艦排水量高達7.2萬噸,是目前為止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裝備了口徑達460毫米的巨炮,可以發生重達1噸的炮彈,堪稱當時戰鬥力最強大的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

與此同時,我國在當時步槍還不能夠完成自給自足,飛機、坦克、軍艦等現代兵器就更不用提了,幾乎全靠進口來維持。

雙方工業產量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

別看我們當時人口多、國家大,但是工業規模卻遠不如當時的小日本。

以鋼鐵產量為例,1937年,日本的鋼鐵產量是380萬噸,而我國當時只有4萬噸,而在當年動工的大和號戰列艦的總裝甲量就已經達到了2.1萬噸,也就是說,我們半年的鋼鐵產量還不及大和號裝甲重量。

所以,我們還是一個農業國,日本帝國主義已經是個半工業化的國家了,雖然和歐洲列強還是不能相比,比我們卻領先了幾乎一個時代。


通過以上的簡單對比你會發現,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們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那時候他們是強國我們是弱國,他們是軍事大國我們是軍事小國。況且,作為軍事小國的我們又是一個資源和國土大國,而對面的日本帝國主義雖然是軍事大國卻是一個國土和資源小國。

一個軍事大國在軍國主義思想的武裝下去侵略一個軍事小國不意外,這樣的一個資源貧瘠的軍事大國去侵略一個資源豐富的軍事小國就更不意外了。

如果這種國家不對外侵略才讓人意外。


歷史風暴


兵不在多而於精,將不在勇而在謀。日本地處東亞,與中國一衣帶水,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64,相比中國的雲南省略小一些,比歐洲的英國、德國都大。


相比於中國,日本的面積僅僅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但一個國家的強弱並不能以國土面積的大小來評定。而要從當時兩國的政治制度、經濟、軍事等來比較,進而分析日本當年為什麼發動侵華戰爭。

一、首先是政治制度方面 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葉前後都是對外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兩國都對外打開了國門。但是兩國面對危機的處置方式不同,導致了兩個國家此後幾十年的命運。中國採用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開展了學習西方器物的洋務運動來達到自強御辱的目的。結果甲午一戰,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了1937年,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府僅僅是名義上統一中國,實際上當時的中國仍然軍閥割據,政治上四分五裂。反觀日本,面對列強的侵略,有識之士首先開展尊王攘夷運動,最後發展成倒幕運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通過對外侵略戰爭的不斷勝利,日本逐漸躋身與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

二,其次是軍事方面 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自上而下的開展了明治維新運動,主張全面學習西方,尤其在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到了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小到步槍、大炮、坦克,大到飛機、軍艦、航母,一應俱全,基本上都可以生產出來。雖然當時的日本基礎工業與西方列強還有不小得差距,


但對那時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是無法想象的。而那時的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國內兵工廠只能生產少量輕迫擊炮、步機槍和子彈,多數武器要從德、意、美等國進口,加上中國當時財政能力有限,所購武器裝備數量也是很有限的。例如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中裝備了清一色的德式裝備,頭戴M35頭盔的德械師在三個月的會戰中就消耗殆盡了。可見由於當時國民政府由於財力和技術所限,連號稱最現代化的中國德械師其實與現代化軍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三、最後是經濟方面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高層就提出並貫徹了殖產興業的政策,極大的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19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現了產業革命的高潮。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經濟發展更是進入“黃金時期”。


侵華戰爭前,日本的經濟已經發展的相當完善,經濟總量是那時中國的三倍有餘,在當時的亞洲來說,是第一經濟工業強國。而此時的中國,雖然從1927年到1937年是一個短暫的經濟黃金髮展時期,國家的輕工業有了極大的發展,但和日本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綜合上述,日本國土面積相比中國雖小,但從各個方面來講,日本遠超中國。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為了擺脫1929年那場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日本決定通過武力強奪稀缺的原材料,進而實現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以此來實現自己大陸政策,而積貧積弱的中國便首當其衝。中日之間的對決實質上就是農業國與工業國的對決。


帝國的餘暉


在很多電視劇裡都會聽到“小日本”這個說法,而日本這個人口、土地都沒有當年中國大的國家,為什麼可以發動侵華戰爭?

1、日本的土地有377,800平方公里,在國土面積上比英國和德國都要大,而人數有1.3億,相當於英國和法國的總人口,所以日本不能說是一個“小國家”。

2、日本的侵華是有預謀的,他們的士兵每個都身強體壯,而當時中國的國軍戰士因為社會環境、政治等問題都面黃肌瘦。在武器上,日本有大和戰列艦,而中國在當時炮艇都造的很艱難,所以4箇中國士兵對一個日本兵是有理據的。

3、當時中國已經被列強侵略,國力不好,而且工業上也比日本落後很多,因此有這些內外部因素,日本才能發動戰爭。





權大樹


因為當年人民直接不團結,再加上晚清閉國鎖門,不瞭解國外軍事盲目邀戰,導致軍事完全落後,袁世凱後我國明面雖然很穩但是實際已經四分五裂,之後日本覺得時機成熟了,就開始侵華


軍事小靈通


那時的中國人你爭我搶不團結,都是為了個人的小利益各霸一方,給了日本事人有機可乘。現在可能還會有這種情況,就是某些人為了一己之私出賣國家利益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國家要大力宣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傳統美德,忠於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還有毛澤東思想就是我們的傳家寶


滄海一兔1


類似問題說了好多了,日本愛學習先進的文明,像遣唐使。近代學習了西方的工業文明,開始了工業化道路。而中國以天朝自居,不接受工業文明。直接導致工業日本對農業中國。那還有的打嗎,那叫做屠


師軍43521958


工業對農業,穩定對混亂,先進對落後,小強對大弱,富裕對貧窮,信心對恐懼,兇殘對善良。


天涯山鷹


因為當時沒有毛主席,有毛主席何懼小日本


外國人代報案掛號


清朝腐敗無能甲午戰爭 給了日本信心和勇氣

北洋時代 民國後軍閥混戰 民不聊生 給了日本 機會和理由

張學良不抵抗 讓日本輕鬆得到東三省 給了日本 力量和目標


yy153718520何曉寶


日本不是小國,當初侵華的時候不是,亞洲唯一獨立的,工業化的國家。現在的日本更不是小國,GDP世界第三,僅次於美中,入口過億,唯一欠缺一點的就是國土面積相對較小。但是無論怎麼看,日本都不是一個小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