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一世的秦穆公,为何临终强迫177位秦国人才全部殉葬?

莫宁_Morning


商周时期,王侯贵族们希望在死后依然和活着时一样,过着富贵荣耀,得人侍奉的生活。所以,活人殉葬一直在贵族王侯中很盛行。既然如此,为何秦国国君秦穆公去世后,让177人为他殉葬这件事,却遭后人普遍诟病呢?

(秦穆公剧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爱惜人才。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各诸侯国都在角逐霸主之位。

秦穆公继位时,秦国地处偏远,国力弱小,根本在诸侯国中排不上号。

胸怀大志的秦穆公,一心希望强盛秦国,让秦国能走上雄霸一方的强国。但现实问题是国力贫瘠,缺少人才辅佐,因此他特别渴望引进人才。

当时秦穆公为了能傍个大国做联盟,便向强国之一晋国的国君晋献公表示,想娶他的女儿为妻。

晋献公看秦穆公长得一表人才,是个帅小伙,于是把大女儿穆姬许配给了他。

在大婚时,晋献公把才获得的一批俘虏,作为奴隶当作穆姬的嫁妆,让她带到秦国。

结果在半路上,有个叫百里奚的俘虏逃走了。

本来一个奴隶也不值什么,但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治国之才,于是颇费周折,把逃到楚国的他,用5张羊皮赎了回来,并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将他封为大夫。从此,凡是国事都与他商议。

除了百里奚,得到秦穆公重用的还有公孙枝、蹇叔等人。

很快,秦穆公爱惜人才的名声,便传到了国际上。一时之间,贤能的人纷纷投到了秦国,希望能得到重用。

(蹇叔剧照)

二、心怀宽仁。

秦穆公好马,他在岐山下设立了马场,专门让人负责养那些名贵的好马。

有一天,牧马的官员发现少了3匹马,赶紧四处寻找。最后在山下的村子边上找到了马的骸骨。他疑心是村民吃掉了马,于是将300村民抓捕起来,并按秦律判以死刑,然后将册子呈给秦穆公,让他定夺。

秦穆公知道后,没有生气,反而释放了300村民,并赐给他们上好的酒水。又对他们说,吃了上好的马肉,如果不喝酒发散,对身体是不利的。

被免除死刑的300村民,因此感激万分,四处歌颂秦穆人的功德。

三、以德报怨。

秦穆公和晋国结为秦晋之好后,晋献公由于听信骊姬的谗言,使太子申生自尽,重耳和夷吾为避祸乱,只得流亡国外。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新继位的幼君奚齐和卓子先后被弑。夷吾为了登上国君之位,许诺只要秦穆公支持他成为国君后,便割地赠与秦穆公。

本来就是小舅子,秦穆公当然要伸出援手了。

然而,夷吾在登上国君之位后,却违背了当初的约定。

后来,秦国大旱,秦穆公找夷吾借粮。

夷吾不光不借,还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机会,于是集结兵力,攻打秦国。

秦穆公这才认清小舅子的嘴脸,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打得他满地找牙。最后,不光割地道歉,还把儿子公子圉打发到秦国做质子,才算了事。

后来,晋国也发生大旱,夷吾向秦国借粮。

秦国大臣都不赞成借粮,但秦穆公却积极向晋国输送粮食,并说他不能因为夷吾无道,而狠心让晋国的百姓饿死。

(夷吾剧照)

四、优待将士。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再也按捺不住称霸的野心,不顾百里奚的劝阻,命令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将,率秦军攻打晋国。

结果由于三将轻敌,秦军在晋国边境遭到伏击,损失极为惨重。西乞术、孟明视和白乙丙三人都被晋军俘虏。

打了胜仗的晋襄公,打算用他们三人祭祀祖先,以庆祝胜利。

他的母亲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知道后,便对晋襄公说,秦国历来和晋国很融洽,现在他们打了败仗,秦穆公一定非常生气。我们如果杀了他们,反而成了我们的不是。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秦穆公自己去处置他们。

秦襄公认为有道理,于是放走了西乞术、孟明视和白乙丙。

不过,他很快就后悔了。但等他派的人追到黄河边时,这三人已经坐船离开了。

结果,秦穆公得知这三人回国后,立刻穿着丧服去迎接他们,并向他们道歉,并希望他们能奋发图强,以报耻辱。

由于秦穆公没有怪罪他们,还勇敢地承担起了战败的责任,因此西乞术、孟明视和白乙丙三人感激流涕,最终训练出一支虎狼之师,很快打败了晋国。

从这四个方面看,秦穆公在位的时候,真称得上一位有仁心的英明国君。既然是这样一位仁君,为何会让那么多人为他殉葬呢?

而且,这一百多人中,还有当时秦国非常受人敬重的“三良”。

所谓“三良”,指的是:奄息、仲行和针虎。

这三个人都为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得到朝野敬重,被秦人尊为“三良”,也是秦穆公最为倚重的三位大臣。

按理,这样的人是要辅助新君的。可是在秦穆公晚年时,有一次秦穆公在宴会上和众臣饮酒。

酒至酣处,秦穆公对众臣说,我们君臣一场,生要同乐,死亦要同哀才好。

秦穆公这话很煽情,说得就像兄弟一场,不能求同生,但求同死一样。

奄息、仲行和针虎素来最得秦穆公宠信,于是赶紧站起来同声表示,愿与秦穆公同赴黄泉,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君臣之道。

本来,是酒话。

但秦穆公是国君,国君的话一言九鼎,所以站在他身边的太史官,一丝不苟地把他们的对话记录在册。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在完成霸业成为五霸之一后,心意圆满的他,终于与世长辞了。

为了昭显功绩,临死前,秦穆公打破了秦武公以66人殉葬的规格,改用177人超大阵容殉葬。

这时,负责殉葬事宜的官员,便拿着太史官的记录,找到了奄息、仲行和针虎,表示他们不能食言,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于是,奄息、仲行和针虎只得依言殉死。

秦穆公的葬礼办得隆重又风光,但是人们却议论纷纷。 一方面,是可惜秦国失去了“三良”这样的治国大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殉葬的人数多达177人,堪比天子殉葬的规格,因此口舌之议四起。

本来完人一般的秦穆公,因为殉葬一事,最终污了名声。

(参考史料:《史记》《左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诗经.秦风.黄鸟》中描述殉葬秦穆公(又称秦缪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子车氏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秦人对此非常悲痛做了这篇《黄鸟》,哀悼秦国殉葬的大量人才。秦穆公死的时候殉葬了177人,都是秦国的人才,在他死后的几代秦王大都碌碌无为,春秋时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秦穆公剧照)

秦穆公用了那些人才?

秦穆公在位39年,上位开始后他就注意延揽人才,采取著名的“客卿制度”,将其他国家的人才引进秦国,同时他也注重本土人才的选拔。著名的客卿有百里奚、蹇叔、由余、来丕豹、公孙支等人,本土也有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等众多人才。护送晋文公重耳回到晋国,晋文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百里奚剧照)

秦穆公曾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掉了梁国、芮国等小国。晋文公死后,秦军先后两次败于晋国军队,国家掉头向西发展,秦穆公时期拓展国土千里,灭掉的西戎小国有12个(有争议)。这时的秦国国土面积大大扩张了,军事实力也足够强大,秦国的发展一片光明。为何秦穆公死后停止发展了呢?

秦穆公为何殉葬177个秦国的大臣和将军?

根据《史记》记载,秦国用活人殉葬开始于秦武公,他死的时候陪葬了66人。自此开启秦国国君的殉葬制度。

这事有点搞笑,秦穆公让这些大臣和将军们殉葬,完全是因为一次他自己举办的宴席上的对话,当时大家喝的大概有点醉了,历史记载是这样的:

公(秦穆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秦穆公说活着的时候和你们共同创业,共同享乐,我死了的时候希望你们跟随我一起到那边(阴间)再叙君臣之情。子车奄息等大臣将领们都承诺,至死追随秦穆公。等到秦穆公死了之后,这177人都活着殉葬了。(殉葬遗址图)

其实这事也怪继任者秦康公,怎么也得挽留一下秦国的这些人才才是,但是他没有!如此做法导致秦国的人才断流,其他国家的客卿也都不敢来为秦国出谋划策了,最终会殉葬国君的!(秦康公图)

这种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导致秦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秦穆公和继位者秦康公担负着主要的责任,无疑是自毁长城!


穿越再现彼岸


活人殉葬是商周落后野蛮制度在秦国的保留

活人殉葬是商朝周朝中前期,奴隶制国家比较盛行的一种丧葬制度,特别是在恪守商周传统礼制的国家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殷商政权有以活人祭祀的习俗,而秦国的祖先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再加上秦国长期与游牧民族杂居,制度习俗仍比较落后野蛮,保留了活人殉葬这种陋习,这种陋习要到了“商鞅变法”时,秦孝公才宣布彻底废除人殉制度。

活人殉葬体现了秦穆公性格上的缺陷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素以宽厚贤明著称,在他任内,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并向西发展,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秦穆公生前宽宏待人,当孟明视等“三帅”屡战屡败之时,秦穆公自始至终相对他们信任有加,没有撤换孟明视等人的职务。

还有一则《秦穆公亡马》的轶事,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秦穆公曾经在歧山出猎,走丢了一匹骏马,他亲自去寻,结果在山下发现有三百多个农夫正把那匹马杀了在吃肉。地方官吏把那三百个农夫全部抓起来,准备要处以死刑。但秦穆公却说:“算了,现在马已经死了,如果我再杀了吃我马肉的农夫,别人一定会认为我爱惜牲畜而贱视人命,马的性命怎么能抵得上人的性命呢?”不但不追究这些田夫们的杀马之罪,反而赐给他们美酒说:“骏马的肉都是精肉,如果吃了精肉不喝酒的话,弄不好会生病的。”农夫们感念秦穆公的恩德。等到三年以后,秦晋两国发生韩原之战,秦穆公出兵讨伐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晋惠公,结果被晋兵所围。眼看秦穆公就要成为晋国的俘虏,突然山脚下三百多人手持利刃冲进阵地,奋勇救出了秦穆公。秦穆公一问,正是他三年前赦免的那些杀马农夫。秦穆公施仁义于百姓,危难之时得百姓死力相救,其宽容仁爱,可见一斑。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在临死前他体现出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大事上宽厚清醒,小事上急躁糊涂,到了秦穆公晚期,秦国已经开始衰落,出现人才断档现象。而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著名的贤人,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秦穆公更应该施恩德于百姓,为下一任国君执政打好基础,而不是落下强迫人才殉葬的恶名。事实上,这也不是秦穆公第一次因小事方面急躁糊涂犯下错误,早在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大夫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保留郑国对秦国有利,秦穆公听从了建议,后来却因个别人的意见突发奇想决定派孟明视等人率军突袭郑国,打算灭掉郑国,结果突袭失败,还在崤之战中遭到晋军伏击。

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被迫殉葬,使得秦国百姓十分悲愤,特意做了一首《黄鸟》诗,为他们哀悼。诗中有四句,重复出现在全诗每一阕的末尾,表达了对殉葬这种落后风俗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也表达了对勇士死非其所的哀痛和怜惜:

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沧海拾遗录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史记》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在东进失利的情况下,秦穆公开始向北向西征伐。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一说20个)和政权,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公一号大墓里的人殉

秦人在是商代的贵族,在很多习俗上都收到商人的影响,比如说殉葬制度。在考古发掘的诸多战国以前的秦国贵族墓葬中,都发现了和商代墓葬相同的殉狗、殉人和人牲。古人事死如事生,他们认为人死去了是去另一个世界,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就要带上生前喜欢的东西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享受。作为秦国的一代雄主秦穆公更要把自己的葬礼看的很重要,穆公死后有177人殉葬。


秦献公

在远古时代,能够为先王殉葬是一个臣子最大的荣耀,特别是在商代。秦人继承了商人的丧葬制度人殉制度一直延续下来。上行下效,各个贵族当然也纷纷效仿。这样的落后制度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自秦穆公后,很少有人才的流入。也因为如此东方六国一直把秦国作为蛮夷看待。直到秦献公继位废除了秦国长达几百年以来的人殉制度,为秦国保住了人口,也为秦孝公的招贤扫清了障碍,为秦的东出奠定了基础。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叶子写实


很明显,答案的范围只有一个,无非就是秦穆公担心自己的儿子秦康公不能够驾驭住这一百多位人才,而且当时秦国的内部并不缺少人才,也没有外部的祸患,向东,当时秦国同晋国的关系还是相当友好的,有名的秦晋之好就出自秦穆公的手笔,而向南,楚国同秦国差了一个巴蜀,再到向西,秦穆公屡次击败西戎,解除了西边的祸患,北边的燕国根本没有越过晋国,拉长补给线进攻秦国的可能,外部几乎完全安定的前提下,秦穆公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年幼的儿子坐稳秦国之主的位置。

当时的春秋各国也出现了大臣谋害国主的案例,更是让秦穆公觉得不能放任手下的大臣,尤其是他觉得在自己死后,这群大臣有可能会瞧不起幼主而发动叛乱,因此还是决定带着大臣们一起乘鹤西去。


明镜大道


强迫一词用得欠严谨。目前没有任何史料说是强迫。秦穆公一世英名,有情有义,求了一辈子的贤,若了一辈子的渴,子车三子,一个百夫之特,一个百夫之防,一个百夫之御,作为秦国的良人,秦穆公怎么会在临死糊涂了呢?

左传是这样记载的:“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从《黄鸟》这首诗来看,作者的情绪是愤怒的,表达了对三位良人的痛惜。诗中每段都提到了秦穆公,但未必是对秦穆公的憎恨,而是对人殉制度的控诉。毕竟人殉亦非从秦穆公始。

史书记载除了三位良人,一起殉葬的还有174人。那有没有调查这174人殉葬的身份是什么呢?奴仆或是其他仁义志士?殉葬人数如此之多,怕是秦国国君们历来之最吧,如果说秦穆公希望死后继续有人服侍他,有如此想的,又何止他家族里一人?那也没见史书记载其他历代国君人殉之多啊。故能有谁保证不是作为秦穆公的后继,感念其德,或者做给外人看的孝行而大力人殉呢?能有谁保证不是谦谦君子们感念其义而自愿跟随呢?

秦穆公曾有一匹好马,被一些饿民偷去杀着吃了,其知道后,不但没有处死他们,还赠美酒与他们,言谈甚欢。这是多么大的恩,在先秦君子风范中,知恩是必报的。果然在秦晋一次交战中,秦穆公即将陷入绝境之时,有一队人马冲杀过来,救他而去。这队人马正是秦穆公曾经救他们性命的那三百饿民。

在秦晋争霸中,大将孟明视他们失败多次,秦穆公都没有怪他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了他们,就要相信他们,虽然有自己的过失在里面,他也主动承担了责任,标明了一个大国之君应有的风范。后来孟明视感恩戴德,自己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最终在公元前624年的攻晋战争中,一举夺回失地,打到晋城之下,如入无人之境,灭了晋威。回兵途中经过崤山,在上次败亡的将士坟前,将士痛哭。有这样一些热血男儿,秦穆公能有多残暴?

秦穆公求贤若渴,四处搜求人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这些虽都是为了秦国发展之社稷,但对于他们来说,秦穆公对他们确实有知遇之恩,故他们也一心辅佐穆公,使秦国兵强马壮。秦穆公没有人格上的魅力,这些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从周朝文王武王建国以来,都一直重视德的,在德治礼法建设中,涌出了一大批具有谦谦君子风范的仁义志士,大义灭亲的卫国大夫石碏,杀子成仁的邵公,舍生取义的公子杵桕,程婴等等。他们不是不看重生命,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生命的价值。故此来看待这殉葬的177位人士,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一个叫大略的喷家


这是秦国的人殉制度,秦穆公最爱的就是子车三良,他在死亡的时候都害怕自己死亡之后会失去他们,他就想让他们陪着自己一起到地下!

为此,秦国人民就非常的怨恨秦穆公,编了黄鸟这首秦风,也就是秦国民歌来埋怨秦穆公的作为,他们受不了,秦穆公为了一己之私把百姓都爱戴的子车氏的几位将军都跟随自己走了!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英雄子车奄息、仲行、针虎,他们都是以一当百的英雄,但是可恶的君王秦穆公把他们埋在了自己的墓穴里,苍天啊,这不是杀害我们的英雄吗(良人)!如果可以赎代他们死,我们上百人都甘愿赴泉台替他们而死!

满含着老秦人对秦穆公的埋怨,不满!

在秦献公的时候(秦孝公的父亲),废除了人殉制度。得到了老秦人的热烈的拥护和爱戴,而且战国时期,魏国和齐国等地都先后进行了一些改革,而且齐国还建了稷下学宫,但是就是没有人愿意到秦国来,就是因为秦国的人殉制度太残酷了,来到秦国的人才,如果国君喜欢的话,是要陪着国君下葬的,来了就是送死的,这个情况下,有谁愿意来到秦国这个不毛之地,而且又这个靠近西方的一个国家,来送死呢?即使实现了个人价值,最后还要陪着君王一起死去,有哪个人才愿意到来呢?

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之后,在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这个时候,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秦国,为秦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人中以商鞅为首!商鞅的变法使得秦国真正的实现了蜕变!从落后的秦国蜕变成了山东六国眼中的虎狼之国,秦军也成了虎狼之师!


鹏程日志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人殉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盛行,古人认为人死了就会进入地下的世界。因此不希望自己在另一个世界孤零零的,就会将生前喜欢的物品以及喜欢的人带入地下。对于殉葬什么样的人都有规定,比如一生未生育的妾,地位不高的妾室,在者被殉葬的就是一些奴隶、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残忍,可是在那个时代能为君王殉葬也是一种荣誉。问题中提到的177秦国人才殉葬,在我看来很矛盾!为什么呢?我们分析一下,秦穆公做为一个君王他的格局、胸怀、眼光肯定不同于常人。在那个战争动荡的年代,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就好比一座宫殿,如果宫殿的支柱被抽掉,那么也就离倒塌不远了。一个国家想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吸引人才最为最重,秦穆公不会愚蠢到拿国家未来的命运满足一己私欲。假设当时秦穆公强迫秦国的人才殉葬,那么必然会引发秦国社会的动荡,引起天下士子的愤怒!从此天下贤德之人不在入秦将会是一种必然!



强迫殉葬并不绝对

我们在之前有关于秦人墓葬的考古,从中发现秦国早期的墓葬,墓室外都会有少量的陪棺,也就是陪葬人员。而这些人的尸体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伤痕,尸体中有男有女,男性年龄上较大些。推测可能是一些秦国老兵,这些老兵年轻时追随君王,自愿想为君王殉葬,尸骨中女性的年龄都不超过二十,考古人员在对女性尸骨做检测时发现,大部分尸体都有中毒的现象,随后考古人员又在棺材中找到了已经碳化了的植物种子,这些迹象表明这些人是被毒死之后进行陪葬的!可能是这些人在生前被告之,伺候的君王死了。可以放你们回家了,在回家前特意为你们准备了盛宴践行,这些宫女奴仆并不知道践行的酒中已经下了毒,她们在吃一些瓜后饮酒中毒而亡。可怜的他们到死也不知道家离她们有多遥远。人殉在秦孝公时期被废除,从那时起秦国权贵的墓葬中多数以陶俑代替人殉!


历史世间


这辆2011年上牌的车还能卖多少钱?





幸福搬家服务部


在穆公时代人殉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能给自己忠于的国君殉葬。更是一件莫大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