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到底有没有称霸诸侯?又为何被评为“春秋五霸”?

历史人物故事会


霸,不管是早期的“三小霸”,还是后来的“春秋五霸”,“霸”的含义都一样。霸就是伯,“大哥”的意思。兄弟四人从大到小分别是伯、仲、叔、季。三小霸,就是三个小大哥;春秋五霸,就是春秋时期五位大哥。大哥和小兄弟上面还有“爸爸”,即周天子。称霸,就是在小兄弟里面当老大,而不是当周天子的老大。能称霸,要符合四个条件:尊王、攘夷、禁抑篡弑、裁制兼并。称霸的前提是尊王,目有尊长,在周天子领导的大家庭内搞内斗。如果有外族入侵骚扰,就有大哥带领小弟兄一致对外。到后来,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目无尊长都称王,关系都出五服了,就叫战国七雄了。不能再称之为霸,因为失去了“尊王”这个前提了。

楚庄王,周定王,两个王平起平坐,怎么是“霸”呢?以前朝贡,现在既称王又不朝贡,应该是乱臣贼子,不应该是“霸”。

看看秦穆公。尊王方面:周天子讲情是要给面子的。秦穆公15年,他俘虏了背信弃义的小舅子晋惠公,准备杀了他。周天子襄王听说这件事情后,对秦穆公说:晋我同姓,为请晋君。意思是看在我周天子的面子上,放了晋惠公吧。秦穆公怎么做?当即给晋惠公安排最豪华的酒店,供应最高规格的酒菜,吃饱喝足后签订和平条约就放他回晋国了。给足了周天子襄王的面子。秦穆公24年,周襄王的弟弟弟叫带的反叛,把周襄王赶跑,自己取而代之。周襄王让秦穆公帮忙,秦穆公和晋文公合伙干死周襄王的弟弟带,让周襄王归位。这不但是给面子的问题,还是实实在在的帮大忙了。

攘夷方面:秦穆公先后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20个。让西戎彻底安静。虽说是为秦国,但是,秦国也是西戎和周王朝之间的一道屏障,秦国要是顶不住被打呼啦了,周天子就要直接面对西戎了。所以,周天子很高兴,赐金鼓,鼓励秦穆公高歌猛进,再建新功。

国际事务方面:征郑国,灭滑国,战晋国。也是一个硬茬子,不好惹的主。

结论:秦穆公符合春秋时期“霸”的所有条件,是名副其实、如假包换的霸主。

春秋时期的霸不是后来的那种欺善凌弱、街头霸王的霸。


先道而后术


没有称霸诸侯,而是称霸西戎。

崤之战后,秦晋双方暂时停火,秦国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得到短暂休整,晋国则去占领秦国灭亡的滑国旧地。如此崤之战秦国的失利结果被放大,不但损失三百乘兵力,而且为晋国做了嫁衣。

公元前625年,崤之战后两年,百里视、蹇术、蹇丙三员大将向秦穆公提出攻打晋国的请求。

这两年秦穆公尽出家财,以恤阵亡的将士,三位大将则操演军士,厉兵秣马,准备报崤之战血仇。但这些还不够,三位大将这么急切向晋国复仇,源于对手晋国发生了一些变化。

晋国内部,那位很会打仗的中军将先轸已经去世,接任中军将的是先轸的儿子先且居。由于先轸太出色,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先且居不如其父。

晋国外部,这两年与楚国的斗争一刻都没有停过,晋楚主要争夺地在中原的陈、蔡、郑、徐等国,晋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中原的争夺上。再加上太行山上的戎人,也时不时下山来威胁晋人,晋国的外部麻烦真不少。

秦国出兵晋国的理由充分,秦穆公再次任命百里视、蹇术、蹇丙为大将,领兵车四百乘,勇士三万,出兵晋国。(崤之战是兵车三百乘,这次加码了)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晋人的反应速度无比迅速,就在秦军踏出雍都的时候,晋军几乎同时走出了绛都。

结果秦晋双方相遇的地点,在秦国的彭衙,晋军相当于是越过了黄河和洛水两座天险,深入秦国腹地。不论晋军的中军将先且居水平如何,反正速度是够快,胆子是够大。

秦晋双方在彭衙,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此战秦晋双方的大将都无重大表现,倒是晋军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大出风头。

故事又要追溯到两年前的崤之战,当时晋军俘虏了秦军一个叫褒蛮子的勇士,此人被带到晋襄公面前时,竟然用蛮力撑断捆绑自己的麻索,并迅速抢了大刀来砍晋襄公。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晋军一个叫狼曋的小兵,第一时间拔刀与褒蛮子对砍,结果褒蛮子被狼曋砍成了几段。

晋襄公大难不死,破格提拔狼曋为自己的车右。国君的车右是一个很高的职位,晋国六卿中很多人都担任过此职,后来的中军将士会也担任过此职。

此后狼曋凭借自己国君车右的身份,与晋国那些卿大夫们平起平坐。但狼曋的出身,只是一个士,而晋国那些卿大夫,哪个不是家底夯实,土地大片的世袭卿大夫,他们当然瞧不起狼曋。

后来中军将先轸以狼曋有勇无谋为由,废掉他国君车右的身份。这两年狼曋无日不想着建功立业,让人刮目相看。虽然先轸去世了,狼曋还是想证明给所有晋人看,自己配的上国君车右的职位。

终于机会来了,秦晋之间的彭衙之战,就是狼曋证明自己的时机。狼曋与好友鲜伯,从家丁中挑选出百余人,组成敢死队,打起晋军的先锋。

狼曋、鲜伯率领他们的敢死队,好比象棋中过河的兵卒一样,只向前和左右冲杀,没有后退的概念。晋军的实力本就不输秦军,有了这支不要命的敢死队,秦晋之间的彭衙之战,秦国战败就在情理之中了。

战争过程中,狼曋全身扎满箭矢,身中数枪,血盈袍铠而阵亡,晋人为之感动,又一个励志英雄人物诞生。后来晋襄公以上大夫之礼厚葬狼曋,包括先且居在内,晋国六卿都来送葬,狼曋虽然出身一般,死的却无比荣耀。

秦军这边,三位大将垂头丧气地领着残兵败将,回到了雍都,自认必死。谁知秦穆公一意引咎,全无嗔怪之意,依旧使人郊迎慰劳,任以国政如初。

当秦人对百里视不满之时,三位大将还在自责之时,秦穆公安抚将士之时,晋军居然又在这一年攻入秦国。

彭衙之战,晋军作为防御一方,准备不算充分,这一次晋军纠集宋国、陈国、郑国等国的军队,号称八国联军,浩浩荡荡杀了过来。

晋军这次攻入关中,一直打到关中中部的泾水流域,百里视虽然官复原职,但他自知不是晋军的对手,遂节节退兵,秦人都以为他胆怯不敢战。

这一次百里视的做法却是对的,秦军与晋军有实力差距,何况这次是八国联军。作为统兵将军,将损失降到最低点,才是明智之举。

晋军攻打秦国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灭秦,主要还是以进为退,以攻为守,将秦国压制在关中,让秦军威胁不到晋国本土安全,晋军才能放心地去中原与楚国争霸。

通过这次深入关中,晋人对关中的地形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当晋军到达关中中部的泾水流域,便成了强弩之末。这是由关中的地缘条件决定的,关中东西两侧狭长,导致晋军的后勤补给跟不上,到了关中中部便再无力推进。

正是有了这一次试探,后来无论是晋国,还是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对秦国都是采取压制的策略,而不是要灭亡秦国。

秦国方面,在迁都关中中部的咸阳之前,也无力向中原拓展领土,这也是地缘因素决定的。

晋军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后,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南线,与楚国的霸主之争上。对秦国来说,这是好事,秦国可以心无旁骛地准备复仇。

第二年初夏,五月份,秦穆公再次起兵车五百乘,兵力三万七千五百,仍然以百里视为统帅,兵发晋国。

从崤之战的兵车三百乘,到彭衙之战的兵车四百乘,再到这次的兵车五百乘,秦穆公调动的军力越来越多,决心越来越大。

秦国都城雍都郊外,校场之内。

百里视跪着向秦穆公立下军令状:“主公,若今次不能雪耻,吾誓不生还!”

秦穆公亦道:“寡人三次败于晋矣,此次寡人与将军同往,若再无功,寡人亦无面目返国也。”

接着秦穆公下令:“此番出征将士,皆厚赠其家。”

于是秦国三军踊跃,皆愿效死。

几日之后,秦军隆隆开动,向东进发,从蒲津关渡过黄河。百里视所部最先登岸,他破釜沉舟,统领先锋军杀入晋国,长驱直入,势不可挡。

当时晋国主要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楚国,晋国六卿中最有威望的赵衰认为:“秦军来势凶猛,此番起倾国之兵,意为与我军决战。且其国君亲征,不可当也。不如避之,使稍逞其志,可以息两国之争。”

晋国中军将先且居也有同感:“困兽犹能斗,况大国乎?兵连祸结,秦君几次败与我国,但秦人俱好勇,不如坚守不出,其志气消沉后必然退兵。”

晋襄公会意,传谕四境坚守,毋与秦战。

晋国按兵不动,坚守不出,秦军无法杀伤对手军力,秦穆公令大军穿越中条山,前往“1崤函通道”,收崤之战时的秦军死士之骨,用草为衬,埋藏于山谷僻坳之处。

秦军宰牛杀马,大陈祭享。秦穆公素服,亲自沥酒,放声大哭。百里视等诸将伏地不起,哀动三军,无不堕泪。

这场战争总算为秦国挽回一点颜面,秦军终于在晋国的领土上耀武扬威,虽然不能算大胜,也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秦穆公晚年,秦晋之间的战争,秦国屡次不敌晋国。晋国就像一个巨人,阻挡了秦国东进的步伐。

秦国的战略,曾经是向东再向东,当秦国拥有整个关中,深入河西之时,继续东进的势头被晋国遏制。秦国若想进军中原,那么通过“1崤函通道”是势在必行,而崤之战的惨痛教训告诉秦人,盲目东进,只会灰头土脸,损兵折将。

迫于地缘形势,秦穆公不得已,将秦国的战略目标,转移到西部。秦国本身是从西部高原上下来的,秦国以西的地界,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游牧为主,部落联盟”,这八个字或许可以概括陇山之西,秦国西部的各方力量,这与秦国发迹之前的情况差不多。

这些部落联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为生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的绵诸戎。当时的狄道,文化渊远流长,其石器制作精美,陶器更是领先于当时代。

绵诸戎擅骑射,同时也播种农作物,在与其他戎人的商业交易中获利甚丰,因此部落实力强劲,统治西部十二个部落,势力范围达上千里。

狄道地处黄河的支流洮河流域,由于地处高原,并无参天大树,不过植被倒也繁盛,无论牛羊骏马还是人类,都乐于在此定居。

狄道与甘肃兰州,其实只隔了一座山脉,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势力并未渗入到兰州,中原文明进入兰州,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情了。

绵诸戎民风彪悍好战,以强大的武力统治西部十二部落,与犬戎联盟,匈奴联盟类似。

大概三百多年后,赵国的相国李兑去世,李氏家族就搬到这里,很快就孕育出李信、李广这样的猛将,后来唐朝开国时期的李渊、李世民,祖籍都是这里。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山清水秀养美女,狄道山高水恶出猛将。

秦国若要取得西部这十二个部落的领土,首当其中就是要征服绵诸戎,而绵诸戎对秦国这个有着戎人血统和习性的中原诸侯,戒心颇重。

绵诸戎王为了解这个拥有战车强弩的对手,派了一个懂汉语的使臣由余,到秦国打探军情,企图对秦国国力一窥究竟。

由余,祖上是晋国人,由于躲避战火迁居到绵诸戎的领地。由余本人虽然不是晋国土生土长,但是也对中原文化有一定了解,这是绵诸戎王派他出使秦国的原因。

由余到了秦国,得秦穆公厚待。秦穆公对列国人才一直非常敬重,由余是戎人,却懂中原文字,因此深得秦穆公喜欢,他在秦国的日子过得非常舒坦,香车美女铜币,任由索取。

一晃两年过去,离绵诸戎王约定的归期越来越近。由余在秦国呆得久了,忽然要回去,难掩错愕失望之情,这两年多他远道来到秦国,身居秦穆公要客,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大红人,都待他恭敬有余,难道真的说走就走,一片云彩都不带走?

白驹过隙,此番回故国,不要说云彩,就连一个美女都带不走,其中的得失起落,确实一言难尽。恰在此时,说客到了,秦穆公派来内史廖做说客,目的是招降由余,作为秦国破绵诸戎的内应。

绵诸戎王虽然威名远扬,胸怀大志,但说到底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打算,或被自身的环境所支配,由余更非什么圣贤,岂能不动凡心。

狄道,绵诸戎王大帐。

由余向端坐的绵诸戎王道:“大王,小人此番入秦,被秦人囚禁三年,小人每日思念大王,今终于返回得见大王,小人死而无憾。”说罢由余还不忘擦拭眼泪,他在秦国的待遇绵诸戎王并不了解。

绵诸戎王一脸横肉,疑惑道:“回来就好,只是不知秦人为何把你放了?”

由余赶紧道:“大王有所不知,大王狩猎于秦边境,秦人恐慌,秦伯惧怕大王神威,遂释放小人,还送来一份大礼。”

绵诸戎王似是满意这个回答,道:“秦国的大礼是何物?”

由余诡异地一笑,向帐外喊道:“请把大王的礼物带过来。”

随即几个赏心悦目的美女乐师,怀抱各种乐器入账,散立于大帐两侧。

三十六个美女,随着乐师的音乐节拍,穿花蝴蝶般踏着轻盈和充满节奏感的步子迈入大帐,在色彩缤纷的轻纱裹体里,玲珑浮凸的曲线若隐若现,加上柔媚表情和甜美的歌声,极尽诱人之能事。

绵诸戎王虽然阅女无数,他们部落的舞蹈也很煽情,可是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美女,步伐还如此整齐划一,绵诸戎王自叹他们部落的美女做不到。

众美女在账中时分时合,站成一个大圆圈,美妙的歌声不断自她们的樱唇传来。

绵诸戎王正看呆了,三十六位美女忽然像蝴蝶般飞散四方,一位绝色美女赫然出现在众女正中央。

只见她手舞双剑,衣玦飘飞,动作柔软,难度极高,宛若天上下凡的女战神,演尽了女性的娇媚和雌姿赳赳的威风。

绵诸戎王未敢相信,秦国真送来这等仙女,当夜便与这仙子共宿一帐。

次日日上三竿,由余来见绵诸戎王,岂料绵诸戎王一夜风流,气血消耗过大,竟然还没睡醒。

由余支走陪宿佳丽,对绵诸戎王道:“大王,此番秦伯送与大王的女子,有十六个,她们个个才艺俱佳,各有姿色,昨夜只是其中一个。”

绵诸戎王闻知此事,精神大振,脸色像出征前一刻,叫道:“还不给我送进账来!”

此后绵诸戎王与他的十六个佳人,朝歌夜弦,宴赏不息。众佳丽在掏空绵诸戎王身体的时候,也让这个部落不修兵事,懈怠下来。

图-秦穆公霸西戎

除了绵诸戎所处的狄道,还有一块地方,叫西和(今陕西西和县和礼县)。秦人对这里并不陌生,早期秦人在西犬丘放牧的时候,曾涉足过此处。

西和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因为从这里南下,可以威胁到汉中甚至四川盆地。

三国时期,蜀汉的姜维统领蜀军多次北伐,主要路线就是途经西和,控制陇西,进而进驻关中,可见这个地方承上启下作为枢纽的重要性。

对秦国而言,控制这里,就多了一条攻入汉中的途经,让汉中的诸侯防不胜防。战国初期秦国下汉中,其中一条道路就是“1故道”,秦穆公等一批老秦人种树,后来的秦人乘凉,历史本该如此,多是水到渠成,偶发因素只能改变当局,改变不了全局。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亲自领大军,西征绵诸戎。

这次的战争,秦人沿着渭水而上,先到达祖地秦邑,祭拜祖先之后,再挥师西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绵诸戎,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

十二个戎狄部落先后归服,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和,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称霸西戎。

秦穆公霸西戎,威震天下,周天子派人送来一面金鼓,表示祝贺。东周与秦国的关系一直不错,主因是西周为犬戎所灭,而秦国又一步步地灭亡犬戎联盟的各个部落。


地图帝


春秋时期,天下纷争。周天子失势,诸侯并立,先后诞生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位霸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五位霸主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为各自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讲讲,秦穆公称霸之路的坎坎坷坷。

强晋——秦穆公东出争霸的障碍

相比较于其他四位霸主,秦穆公的霸主之位往往得不到认可。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秦穆公这一生之中,并没有真正称霸中原,仅仅只是称霸西戎而已。这也不能怪秦穆公没有努力,只能说当时的晋国实力实在太强的,就算是一代霸主的秦穆公也只能“望洋兴叹”。其实上天也曾给过秦穆公一个击败晋国东出称霸的机会。

在晋献公晚年因为宠爱骊姬而错杀了太子申生,讨伐两个儿子重耳、夷吾,导致了晋国国君之位数次易主。晋国在这数次的易主内乱中国力大损,甚至于包括夷吾(晋惠公)、重耳(晋文公)都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继位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晋惠公在位的时候,因为晋惠公恩将仇报秦晋两国在韩原爆发了一场大战,晋国战败惠公被俘,为此晋国还割地质子。等到晋惠公去世后,继位的晋怀公姬圉比他老爸夷吾还忘恩负义(不念秦国恩情),彻底惹火了秦穆公。大怒之下的秦穆公做了一个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位,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断送了秦穆公东出的希望。

晋文公重耳回国之后,整顿吏治举贤任能,晋国成为了齐国之后的又一个霸主。如果说不帮助重耳回国,晋国在晋惠公和晋怀公的治理之下,秦穆公尚有机会跟晋国扳一扳手腕。但是晋文公的出现,让秦国东出之路遥遥无期。好不容易耗死了晋文公,本以为有机会东出争霸的秦穆公再次派兵东出攻晋。结果新继位的晋襄公在崤山用一把大火烧死了数万秦兵,也烧灭了秦穆公东出称霸中原的希望。此战之后,秦穆公不再刻意追求东出称霸,而是将战车转向了西方。

东方不亮西方亮,称霸西戎

东出称霸的希望破灭后,秦穆公并没有因此而颓废。相反在得到由余的帮助下秦穆公逐渐消灭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20个,开辟国土千余里(史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因为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还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秦穆公“称霸西戎”。正是这称霸西戎的功绩,秦穆公才被司马迁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胜利仍然给不了秦国东出称霸的机会

顺便一提,在崤山大败后,秦国组织了两次对晋复仇战。虽然第一次复仇仍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第二次复仇战,秦军来势凶猛,晋国无人敢应战。数万秦军在晋国的土地上随心所欲的驰骋,秦国终于收复了崤山战败后失去的土地,挫灭了晋国的威风,回到当年战败的崤山祭奠当年战死的秦军。这场战斗秦国虽然获胜了,但是并没有动摇晋国的国力,晋国依然是秦国东出称霸的障碍。等到秦穆公去世后,因为秦国殉葬的传统,那些辅助秦穆公的能臣贤士也跟着秦穆公而去,秦国自此衰弱更没有东出称霸的力量了。


苏子侃历史


秦穆公称霸诸侯了,尽管是称霸西戎,但确实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恒公姜小白之所以能成为霸主,是因为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驱逐了四夷,故成为了霸主。

一、霸主与天子的区别

霸主是代天子行使征伐权,征伐的对象只有两个:一是四夷蛮族,二是不听话的诸侯国。大家知道周王室东迁后,实力衰弱,无力抵御四方蛮族,无力约束各诸侯国。在这种情况下某个大的诸侯国强大后,通过征服四夷,打服不听话的诸侯,代天子管理天下,但不能是天子的名号,故称之为霸主!

二、齐恒公与秦穆公的霸业

在齐恒公之前,中原地区的外围之地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从四面八方进入中原,活脱脱的一个五胡乱华前传。当时四夷强大无比,很多周天子封的诸侯小国都被灭掉了,而中原文明被压缩到了淮河与黄河之间,周文明是岌岌可危!

当此之时,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治理齐国,齐国实力强大。然后齐恒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纠结诸夏,合力对抗四夷。当时的齐鲁两国驱逐东夷,楚国、越国、吴国三国驱逐南蛮,晋燕两国驱逐北狄,秦国则驱逐西戎!齐桓公通过九合诸侯,终于把四夷赶出了中原,或者同化了部分四夷。所以齐桓公成了春秋第一位霸主。后来的孔子说,没有齐恒公与管仲,他也就成了野人。

秦国强大后,虽然向东发展被晋国挡住了,但秦国向西驱逐西戎,灭国十二,益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成为了第三位春秋霸主。秦穆公的霸主地位是周天子亲封的,秦国为西土诸侯之伯,享有代天子征伐的权力。

因此真正的霸主并不是在华夏文明内部称霸,关键还是要看能否驱逐四夷,保卫华夏文明。所以楚庄王仅管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对周天子不敬,但是楚国向南驱逐南蛮是有目共睹的,南中国诸蛮族都奉楚国为宗主国,就是因为楚国的霸主地位是以征服它们为基础的。


本头条号“大秦铁鹰剑士” 专注先秦两汉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欢迎大家关注我,以便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学习进步,共同弘扬国学文化。


大秦铁鹰剑士


周朝分封制,中华大地上存在大大小小无数个国家。290多年的时间里,前后有五十多个国家灭亡。周天子不仅无法号令诸侯,还得依靠实力强大的诸侯自保。据说春秋初期有一百四五十个国家,到春秋末期就剩那么几个。

春秋诸国征伐,先后称霸的是“春秋五霸”。秦穆公时期秦国强大,企图称霸中原,却面对晋国无可奈何,只能向西发展。秦国本来就非常落后,西边的小国更差,一下子被秦穆公吞并十几个。秦穆公所谓称霸,也只是在关中(函谷关以西),史称“称霸西戎”。晋国解体为赵、魏、韩,仍是战国时期秦国劲敌。因此秦穆公只能成为区域性霸主。

秦穆公当然称得上霸主,否则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更算不上了,吴王的成就是打败楚国,越王勾践也只是灭了吴国而已,他们也仅仅称霸于“江东”。

要论真正的称霸,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才是霸主,他们第一是国家大、第二是称霸时间长,国君的能力、成就都首屈一指,对诸侯国的号令能力也很强。

称霸的标志是“会盟”,也就是决定“礼乐”。周朝权力旁落,天子无法号令诸侯,王权的标志“礼乐”也难以施行。从前的周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侯强大以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整个国家“礼崩乐坏”。

所以,所谓“春秋五霸”跟实力关系不是太大,只是完成了“会盟”仪式。前后完成这一仪式的君主有七个(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三位是晋国国君,事实上晋国实力最强,称霸时间也最长。


九州历史


不能算,原因如下:

成为霸主的两个条件:一要天子正式册封,赏赐一块文王武王在天之灵享用过的牛肉干,所谓“赐胙”;二要召开一个诸侯大会,让有身份的大诸侯们都聚在一起盟个誓,表个态,都公认他为天下的盟主。而周天子既没有册封秦穆公为所有诸侯的霸主;秦穆公也没有像“葵丘会盟”、“践土之盟”那样大会诸侯。

《史记》上说,秦穆公在征服了西戎以后,周天子也知道了这个喜讯捷报,就马上派人过来向他祝贺,为秦穆公颁发奖品,奖了他一面“金鼓”。(《史记*秦本纪》)
如果秦穆公是中原霸主的话,那么,周天子的奖品就应该是代表天子可以征伐任何诸侯的“大辂”、“彤弓矢”这些东西了。而不会只是指挥器物“鼓”。发鼓给他,就是鼓励他继续向西方外族征讨。

秦穆公只是向西称霸西戎,并没有称霸中原,因此不能算五霸之一!有些版本之所以把他归入五霸是因为吴,越两国离中原太远,不是主流国家,再加上《史记》的影响!


诗词会友


春秋战国时期,秦,与其他各国相比,唯秦是积贫积弱最多,被欺负最多。秦穆公的功绩,在秦的历代君主里,经常被历代史家拿他能跟秦始皇相比。秦穆公在位期间直接把秦从贫民拉升至富豪水准,收复西戎,朝堂之上也是人才济济,例如耳熟能详的百里奚,。他知道治国不能靠自己,要靠人才,有了人才之后还需全国上下合力,,,有了这样的君主,秦国称霸就是理所当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