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连一父亲跟随儿子陪读,因学习问题争吵之后,两人先后从5楼坠下?

爱吃番茄酱


前些时候,在大连的一处公寓楼下,发生了一件父子俩意外坠楼的事故。事故的原因,令人更加吃惊。因为父亲是来陪读的,儿子读大学,两个人因为儿子的学习问题产生激烈的争吵,然后父亲先从楼上跳下,紧接着儿子也跳下来。幸好四楼有个挡雨板伸出来,把他们接住了,但是俩人也受到了重伤,送到医院进行检查,伤势如何尚且不知。

如何来看待这样的事件?作为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找有关资料,看了相关的报道,看完之后我的心情格外的沉重。本来按照我的习惯,一个问题我会很快的就回答出,但是这个问题确实让我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现在我的心情都不能平复,这个事件的确是太具有杀伤力了,几乎把我的心情搞到抑郁症的边缘。

第一,家长的陪读陪住的行为是绝对错误的。无论是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情况你像长病啊,家长是绝对不应该陪读陪住的。如果家长陪读陪住,这反映出家长不能够自尊自爱,家长的陪读陪住只能给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添乱,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倍增,使孩子不能够自我成熟起来。一旦遇到事情,他的心里就变得非常的脆弱,极端的事情在所难免。所以说,家长的陪读陪住是一个绝对不好的现象,应该否定。

第二,本问题中,作为一个成年人,孩子的父亲,遇到这种哪怕是应急的事情,当前只是个很小的争吵的事情,那么他就选择跳楼自杀。跳楼的举动本身就说明这个父亲是十分不称职的。他在心理素质上在教育孩子乃至对待自己的生命方面,都是极其不称职的。因为这一点,那么他怎么能够培养出他孩子的健康合格的素质呢?所以说,家长采取的这个极端行为,充分反映出他在人格在心理上存在着极度的不健康,而且还是十分有害的,首先作为家长作为成人,他就是不合格的角色。

第三,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如果看到父亲先跳楼,这时候他应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而不是自己也跟着跳下去。这充分反映出这个孩子,这个大学生在人格在心理上不独立,因为你跳下去也只能说明你心理素质极差,心理极度不健康,不但不能够取得事情的解决,还使事情雪上加霜。反映出当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还存在问题。大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在人格的独立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局限甚至是重大的局限,大学生选择跟着跳楼的行为显然是重大的心理和人格的局限。

第四,既然孩子已经成年,到大学里读书,无论他读的怎么样,家长可以给个参考,但是决不是应该去完全渗入进去,不能直接的参与进去,哪怕他读不读得不好,哪怕他不能毕业,那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体现出他的人格的一个独立和成长的问题。如果家长以负责任的态度去直接介入孩子的学习,把孩子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那么这就是身份不清,使孩子们也觉得他是在襁褓中,被保护中,他无法独立无法成长,无法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生,无法面对成功,更无法面对失败。

第五,这个事件的核心,实际上在家长身上。是家长的错误,导致孩子的错误,那么谁来教育我们的家长,谁来提高家长的素质,谁来让家长们远离成长的孩子,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空间。显然这牵扯到一个社会的教育问题,牵扯到了社会的安定问题,如果说在校学生有学校有家长,有社会的共同的教育体系,那么对家长来说,能对家长起到干涉教育作用的机构和设施又在哪里?反思这样的悲剧的根源和力度,家长要负绝对的责任。

总之,这个事件看上去是一个意外事件,看上去只是父子的跳楼举动,但是分析它的前因后果,我们不得不感觉到这个事件,实际上牵扯到许多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需要再教育再学习的,再锻炼的一个过程。那么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高中生等等他们究竟如何成长,如果家长过分的保护,过分的干预,那么他们根本得不到成长。作为家长,你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但是也给他们失败的机会,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他才能在心理上在人格方面有成长,才能够真正迈向独立。家长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给孩子做好后勤当好参谋就足够了。





跑步的木瓜


看了很伤心,这又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教育。我不知道这父子二人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这让我回忆起在我身上发生的故事:

我出生在云南中部一个很普通的农村里!我家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农民!

父母生我们哥姐5人,我是最小一个,我上面有大姐、二哥、三姐、四哥。父母亲虽然是农民,但我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读到高小毕业,也算是当时的读书人了。为此在我们几哥姐的读书问题上比当时一般的农村父母要开明很多。

我家五哥姐中最听话的要数我二哥,他认真读书学习又好、还绝对听从我父母的每一句话,因此父亲比较喜欢他。举个例子,如果一桌吃饭,我父亲不夹好吃的给他,他是不会主动去夹的,就是这么一个而非常讨人喜欢的乖孩子。

而我,母亲又相对惯着我一些,在今天看来属于典型的“熊孩子”的类型,小时候没少挨父亲收拾,唯一比大姐、三姐、四哥好的,是在读书上学习不是很差,但也不像二哥一样顶尖。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二哥高中毕业考取了昆明的一所本科大学,这给我父亲脸上增添了无限光彩,为什么?因为我二哥是建国以来我们当时整个大队(9个生产队)考取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这件事在村头村尾成了当时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同时也给父母增添了天大的困难,毕竟父母作为农村人,同时供几个孩子读书非常不容易,如今要供一个大学生,难度是不可想像的大。

开学前,我父亲一边四处筹资,一边亲自去为我哥办理了所有转团、转粮、转户口等手续。开学了,我父亲又亲自背上行李、还带着我把我二哥送到学校,在陪我哥的两天中带着他办好一切、是所有细节的一切事情后要准备回家,我哥却一把拉住我父亲,说着“我不敢一个人在”大哭了起来。我父亲当时也是搞得老泪横纵,我父亲只能让我哥同班同宿舍的来招呼他。说真话,当时我是很瞧不起我二哥这样子的。

回来后,我看到我父亲这样偏心的对我二哥,我受到很大震动,大脑就像清醒了、开窍了一样拼命读书,也随时想着要我二哥那样的待遇。

后来,我也考取了师范,拿着通知书盼着我父亲去帮我办手续。可是,等来的却是父亲一句话:“你的事你自己去办”。开学了,我父亲没送我,连我母亲、大姐(已不再读书了)要送都被父亲制止了。哪怕送到县城车站都没有,是我同学帮我把行李送到车站,我流着泪一个人报到去了,父亲的偏心让我伤心了很久。

多年以后,我和我二哥都工作多年。我也从乡下学校回到城里机关工作。2002年,父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我们5哥姐拼命想捞回父亲,但始终 斗不过天。在父亲弥留之际,单独对我说:“老幺,你二哥从小就本分老实、不喜欢与人交往。大脑好使、灵活处事、生活周全处都不如你,你们在外面,以后可要多帮帮你二哥!”

瞬间,我全明白了父亲偏心的良苦用心......,

我直到今天始终劳记着父亲的话!

时至今日,我大哥工作三十年,始终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关键时候始终是我帮他拿主意。我虽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用农村话来说在我们当地也算是风光过!

我相信我父亲一定不懂什么是“因材施教”,但他却做到了!

我非常怀念我的父亲!!!

(欢迎互粉互评,互了必回)


闲心拾遗


个人观点不同,我外甥初中毕业现在26岁已经赚了4.5百万。读书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的小孩小学4年级就开始独立。从小就告诉他爸妈只能陪你到大不能陪你到老,你要像狗吃屎还是老虎吃肉是你自己的选择。家里的房子车子是爸妈跟你没关系。没考上大学现在去上职业学校,不过还是很勤奋,一有时间就去房地产跑业务,有时候舍不得叫他不要去了(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吃穿还是不愁)他说自己要先赚点钱投资,用我们的钱压力会很大。一个月给他800伙食费他都没用完,建议他要跟同学在一起不能太小气,他说有分寸的。我不喜欢命令式的,孩子跟我们很好沟通。我觉得陪孩子开开心心长大就是最好。不一定要孩子大富大贵,金榜题名。不幸福的勿喷。


铁观音059


我猜想,这个父亲应该已经陪读很多年了。

也许是从初中就开始陪读了。

别人看到这个话题,关注点可能在读大学是否需要陪读上,但是我的关注点,却是在陪读父母的心理健康上。

作为陪读父母,他们为孩子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娱乐,他们的全部生活,都已经被孩子的学业填满。

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是很危险的。


因为一旦孩子学业有问题了,陪读父母的心理是很容易崩溃的。

著名的钢琴天才朗朗,也有一个陪读父亲。

朗国任,在发现了儿子的钢琴天赋之后,辞去特警公职,随朗朗到北京求学。

然而北京的那个钢琴教授,对朗朗非常不满意,每天都骂朗朗是土豆脑袋,弹得太差,一点没有天分。

就这样骂了半年,教授终于把朗朗扫地出门了。

被扫地出门的朗朗以及朗朗父亲,一筹莫展地站在雨地里,在北京这个繁华而庞大的城市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那段对朗朗而言最凄惨的日子里,唯一的生活亮点就是学校里的合唱团。朗朗担任了合唱团的钢琴伴奏,合唱团的孩子们都夸朗朗弹得好。

被教授扫地出门的第二天,朗朗学校的合唱团,把排练时间延长了一个半小时。

等朗朗排练结束回到家,他看到了一个歇斯底里的父亲。


这个父亲声嘶力竭地朝他大喊大叫,逼着朗朗吞下一整瓶的药,逼着朗朗从十一层楼跳下去。

好在后来他清醒了,没有酿成悲剧。

但未必每一个陪读父母,都能在关键时刻清醒。

比如2012年,一位在新西兰的中国陪读妈妈,同时和女儿服安眠药自杀。

2017年,一位吉林伊通的陪读妈妈,开煤气自杀。


陪读父母,基本都为了孩子放弃了所有,包括工作、包括娱乐、甚至包括家庭和私人空间。

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学业前程上。

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他们就会情绪崩溃,觉得自己的付出一文不值,对生活瞬间绝望。

就像新闻中的陪读爸爸,我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和儿子起了争执。可是很明显,这个爸爸对儿子很失望,所以他选择了从楼上跳下。

儿子是后来跳的,也许是被吓到了,也许是本能反应,但儿子并非是主动选择跳楼的。

所以,我是不主张做陪读父母的。

毕竟像朗朗这样的天才万中无一。

何况即使像朗朗这般成功,他小时候的心理阴影,也花了很多年才能逐渐消除。

更遑论朗朗父母分居长达二十年的艰辛痛苦!


心理咨询师沁心


对于这个问题,看到题目后我不由自由的就点了回答,先抛开题目里的父亲和儿子,我想先说说我一朋友的故事,我且称我朋友为J。

J毕业于一所名校,成绩自然不在话下,认识J之后有一次去他家做客,我看到了凌乱发霉的厨房,书本堆满地的房间,以及发黄的马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觉得,这可能是男孩子的通病,我可能不会和这样的人走太近了,甚至有可能从此远离他,但是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最重要的是善良,所以,我并没有如我所想的远离他,在第二次去J家做客时我忍不住撸起袖子就干起活来,J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样子至今还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当然,怒气冲冲的收拾完后,自然免不了抱怨J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J也只是尴尬地笑笑,这事儿也就这样过去了,只有一次机缘巧合,我见到了J的父母,老父亲老母亲都很朴实的农村人,从乡下来到城里,进了家门二话不说便开始干活,收拾J住的地方,我以为J会帮忙,然而我看到的景象却让我大跌眼镜,只要J一问用不用帮忙,可以做些什么的时候,总会换来他父母的责骂,说这些都不用他操心,我心里似乎有些明白J为什么什么都好,唯独在生活方面,除了吃喝拉撒穿外,什么也不会,甚至煮玉米不放水,直接玉米扔锅里烧了。

再回到这个题目,儿子已经大学,父亲陪读,还会因为成绩的事双双坠楼。孩子不是家长的物品,他们可以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而非一定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事。我想,到大学还会因为学习问题争吵的家庭肯定不多,哪怕你作为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有多急切,在大学这个年龄里,也该放手让他自己去面对社会,父母总有百年烟消云散的一天,你不可能永远陪着孩子,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在该放手的年龄去放手。


再者,坠楼,是父亲自己跳下去威胁孩子呢,还是不小心因为情绪激动坠的呢,不管哪样,我都觉得很可悲,儿子随后也坠楼是不是也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呢,如果真有这种想法,我想,能把孩子逼迫到这地步,不可悲,还能是什么。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那谁来可怜天下孩子心呢?

J的父母也好,问题中的父亲也好,人的一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但适当给空间,适当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换来和谐有爱的生活,不是吗?


Fun享创藝


今年过年回家,看到大部分年迈的父母还在搞卫生,准备年货,上班赚钱。而年轻的人每天除了上班下班,不用带娃,不用做家务,自己的衣服也不用洗,我就在想,生孩子干嘛?本该在自己退休的年龄安享晚年,却还在子女家里做着免费保姆,贴钱,贴力,年轻人回家就往麻将桌上一坐。

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教育,穷人的孩子都在当富二代养,养完二代,养三代,一代还一代。

为什么中国父母不在本该教会孩子独立的时候,教他们如何自理,教他们独立能力?为什么不告诉他们父母有父母的生活,你们将来也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上了大学还不肯放手,还要去陪读?为什么孩子的婚姻要插上一脚,生了三代,孩子自己做了父母还不舍得放手?

中国人以孩子为重,没有自己的生活,也不懂得教育孩子什么才是孝,一味的付出,又干涉子女的生活。

我觉得做父母的真的要好好反思反思!!!!


迷你的身子悍马的心


陪读这事我一直认为对不起我儿子。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在上海打工)每次我老公(儿子爸爸)打电话都会提到要注意休息,注意饮食,(也就是要吃好一点,我儿平时不乱花钱,可能是我们农村人没钱)从不提学习。而他的回答都是很好。现在我儿己毕业在南京工作今年正月初六刚结婚(儿媳也是研究生,也分在南京)!所以我要说的是孩子也可能他不需要你陪他,陪他也就防爱他的自由。不自由了那心情也不好。家长们:都大学了不要再跟着,放手吧


朱六云


孩子都读到大学了,父亲还陪读,这样的现象奇怪吗?奇怪,又不奇怪!奇怪的是孩子都成年了,读大学正是让他出去独立的时候,为什么还要陪读,不奇怪是此事还真的有,不是个例。

上周末,有同学自远方来,南京的同学作东,邀一小聚。同学久未谋面,席间盛情难却,小酌了一杯,结果结束的时候,他们为我叫了一个代驾。那位代驾态度很好,却不认识路。跟他聊起来,他说刚到南京来一个月多,淮安人,因为儿子在南京上大学不适应,所以他来陪读来着。陪读也得挣钱,不能无所事事,所以就干起了代驾的活。白天陪孩子,晚上上班。

我实在有点无法想象白天陪孩子是怎么个陪法。难道是孩子在教室里上课他就去教室里坐着陪?还是在校园里晃荡这样也算陪?我说你是要出来挣钱,不然在南京租房吃住也挺贵的。他说他住在他南京的姐姐家,不需要租房子。他虽然是淮安人,但是他老婆是宜兴人,他们在宜兴某个镇上开了饭馆,一年也能挣二十来万。家里大儿子已经结婚,儿媳妇帮着他老婆张罗饭店,他不放心也舍不得小儿子,就来陪了。

想想我女儿读高中,我就把她扔去住校了,这读大学还要陪的儿子,将来是不是就将是人们口中那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妈宝男?

父亲陪读,父子争吵,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时冲动,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而这种太多太高的期望往往是引发矛盾和悲剧的根源。爱之深,责之切。当觉得孩子没有达成自己期望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失望将会导致人走向极端的境地。实乃可怜又可悲!


苏小妮


在我看来这位父亲是强把自己的思想加在孩子之上的,我们是农村的,在我们农村就没有这种情况,我的女儿十一周岁就去镇上的初中住校读小学六年级,那时老师没有来村里小学教六年级的,只好去住校了!那是零九年,刚开始一周给十五块钱生活费,周五下午回来,回家我们在外面做生意还不在家,奶奶不给洗衣服,她都自己洗衣服,还连我她弟弟的衣服都给洗了!秋天衣服厚的等我们回来给她们洗,从幼儿园老师就教育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是自己能干的自己干,不能把孩子当废物和客人一样养着,我认为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的教育孩子方式就是孩子可以不成才,但是必须要成人,人都做不好,怎么会成才呢?……🙏🙏🙏


一诺774


也真服了这样的父母了,还陪读,陪读说明你孩子自理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孩子大了他有自己的圈子了,其实他根本就不喜欢你天天跟着他,你陪读反而让他更难适应这个社会,走上社会就是一个正常的弱智。说句不好听的话,啥样的父母就有啥样的孩子。

我儿子从小就爱玩,不爱学习,四岁自己在家扶着墙学会的滑轮,没有人教他,一到周末我们家就是个幼儿园,跟他同龄的,比他大的小的都来找他玩,满满一屋子。篮球跆拳道等玩的溜,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中没有接送一次,从小自己洗内衣鞋子,我们只是告诉他鞋子内衣重点把哪个地方洗好。旅游或者吃饭让他去ATM机取钱付款,锻炼他的能力。

儿子学习不好,但没上过一天的补习班,人家不去啊,那成绩每次都是中下游溜达,还好上高中了知道努力了,高考他居然考上了他喜欢的警察学院。送他去上学时遇到了两个云南大山里来的小姑娘,跟他俩聊起来,我更是佩服,俩小姑娘居然是步行汽车火车倒才到的学校,为了省钱跟本不敢坐动车,到学校用了16天时间,并且人家都是自己来的,让我这个送孩子来的自愧不如啊。

孩子还是散养的好,孩子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态比什么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