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的保養法

說到保養,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保養,我們人是如此;那麼古錢幣也是,錢幣有金的、銀的、銅的。但是不管是什麼錢幣,只要時間長了都會氧化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好好去保養它,那麼怎麼保養呢?

古錢幣的保養法

古錢的保養主要的兩大問題是存放與除鏽。古錢出土是大多數都是鏽跡斑斑,一般應該儘量保持原狀,因為大多都是無害秀。但是如果遇到古錢繡結成塊而無法辨認幣文時或者存在有害鏽跡時,就需要除去鏽跡。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清除股針的繡蝕之前,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所除的繡是否對古錢有害。不少朋友在除鏽的時候,喜歡來個“一鍋端”,不分青紅皂白,有鏽便除,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光潔如新,結果將錢幣弄得面目全非,全無生氣,這樣是十分不可取的。適當的銅鏽不僅可以增強古錢的觀賞價值,給人一種“青瑩霞翠”的美感,還是鑑別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在國外拍賣會上,對錢幣進行拍賣定價時,鏽色的好壞還是一項重要依據,不過對於那些影響錢幣本身質地或觀賞性的鏽蝕是一定除去的,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方法:

古錢幣的保養法

1.醋浸法

土鏽通常都是土和鈣鎂鹽的混合物或土和銅鏽的混合物。在處理之前要先用柔軟的毛刷蘸上水輕輕刷去古錢上的泥土,然後再將她傾入冰醋酸稀釋液中(冰醋酸是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化學溶劑,原本用於攝影暗房)。待一小時之後,用小木棍輕輕碰觸塊狀古錢,直至散開為止。然後戴上橡皮手套,一手持一枚古錢,一手用毛刷輕輕擦洗。無背文和記號的古錢可不必擦去背面的銅鏽,以便保持出土古錢的部分特徵,除鏽以後放在清水中沖洗掉冰醋酸濃液,用柔軟的毛巾或布片吸乾水分,最後平攤在乾淨的紙上晾乾便可。在缺乏條件的情況下也可用食醋浸泡除鏽,大約需要一晝夜才能勉強能溶開銅鏽,效率比較差,對於粉狀鏽浸泡法無能為力的,可用油泥圈圍住除鏽部位,用滴管滴入濃醋酸使鏽分解,然後再用針尖輕輕剔除,用水刷洗以後再用氫氧化銨進行中和。“胎髮鏽”就是從古錢內外腐蝕的鏽層,這種情況下錢身會變厚,大多是採用封閉保存,不再除鏽。

古錢幣的保養法

2.開水浸泡法

有時古錢身上會覆蓋一層總也洗不乾淨的浮土,其實這種所謂佛浮土實際上是一種土和銅臭的混合物,(屬鹼性的硬質黏浮物),即土鏽。對於這種秀,我們可以先把古錢放在一個容器中,將溫度在80℃到90℃的開水倒入容器中,直至幣身被浸沒(倒水速度不可過急)。待5分鐘以後,將錢取出,用小刷子刷洗錢文及幣身,陰乾後便可。遇到土鏽嚴重的古錢時,還可以把熱水加溫直至沸騰使土鏽脫落。通過可以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於清除土鏽十分有效的,而且又不損壞幣身包漿這個大優點。鉛質古錢比如前文模糊不清或是鏽結成塊的,也可以採用此方法分離。

古錢幣的保養法

3.幹刷法

遇到銅鏽或鐵鏽比較淺浮時,應該儘量避免像用醋泡等化學手段,可以改用幹刷的方法來達到清洗線文的效果,選一支大號油畫筆,將筆頭上的棕毛剪短(距根部5~7毫米處即可)根部整齊劃便可使用。先將古錢置於玻璃板上,然後用油畫筆根部均勻的刷,要注意用力均勻,否則效果不佳。待浮鏽被刷去以後,再用清水洗淨。

古錢幣的保養法

4.加熱法

此法主要適用於鏽蝕比較淺的鐵錢,鐵鏽的主要成分氧化鐵,它的分子結構比較疏鬆,以鐵錢錢體吸附的牢固程度遠不及銅錢,所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就能使部分鐵錢的鏽蝕脫離,但是採用這一方法時,不要將除鏽的鐵錢放在火上直接加熱,在加熱的時候必須加一個承接器皿,如鍋、杯等金屬容器,因為鐵錢取出用冷溼毛巾捂住,鐵鏽便會自然的脫落。選擇用加熱法除鏽的對象,應該是鐵質上好而且鏽蝕比較浮淺的鐵錢。絕對不能把鏽蝕嚴重而且錢體已經非常脆弱的鐵錢用加熱法來除鏽,否則本來已經十分脆弱的錢體會耐不住高溫而支離破碎。

古錢幣的保養法

有的古錢由於自身的銅質問題,或是長期處於潮溼與酸性的環境中等等原因會出現十分嚴重的氧化現象,錢幣學稱,這種現象為“脫胎”,由於氧化程度嚴重,“脫胎”錢會非常脆嫩。因此對“脫胎”錢一般不要做任何處理,必須要輕拿輕放,絕對不能隨意一丟,否則整個錢幣就會粉身碎骨。先秦的一些刀、布幣由於年代久遠“脫胎”現象很是常見,在保存時要十分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