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多因“讚美誤區”,家長可培養其“成長型思維”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這句話很多家長都聽過,因此也如法炮製,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不忘讚美自己孩子,殊不知讚美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

孩子“輸不起”,多因“讚美誤區”,家長可培養其“成長型思維”

孩子輸了棋後漏洞百出,甚至大哭大鬧

7歲的豆豆是一個活潑外向的小男孩,爸爸媽媽為了拓展其思維,給他報名學習了國際象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豆豆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下棋方法還有一些技巧,因此開始和爸爸在閒暇之餘“切磋棋藝”。

但豆豆爸爸發現了一個問題,豆豆每次快要輸棋的時候便焦躁不安,章法大亂,不僅接下來的棋下得漏洞百出,有幾次輸掉之後還大哭大鬧起來。終於有一次,豆豆爸爸忍不住要出手教訓他一頓,嚇得豆豆媽趕忙出來阻止。

等豆豆爸冷靜下來以後,夫妻二人開始研究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緒極端的現象。於是就去問豆豆,為什麼突然大哭起來。豆豆委屈的說:“我不想輸,輸了丟人,我以後再也不下國際象棋了”,說完又是一場大哭。

此時的豆豆爸媽萬般無奈,初心本是想讓豆豆通過下國際象棋拓展思維,也能夠在棋局的你來我往之中懂得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想到最後事與願違。夫妻二人怎麼也想不通,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極端,得失心這樣重。

孩子“輸不起”,多因“讚美誤區”,家長應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孩子“輸不起”,多因“讚美誤區”,家長可培養其“成長型思維”

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輸不起”,現象背後的思維方式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獲獎者斯坦福大學教授德韋克,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 孩子的“固定型思維”

這一類孩子多數都屬於“固定型思維”,他們多數認為成敗決定一切。面對挑戰總是選擇逃避,在他們的世界中,挑戰意味著不安全,意味著冒險。而冒險的後果有可能是失敗,這就令他們惶惶不安,因此把自己包裹起來,停留在舒適區內

成年人都瞭解,如果不能夠不斷挑戰生活中的困難,那麼一生都註定要碌碌無為。但是孩子們看不到這一點,在他們的世界裡,安全和穩妥是最重要的。

那麼與“固定式思維”相反的思維方式是什麼呢——“成長型思維”,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更好。

  • 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多數喜歡接受挑戰,願意相信成功是需要不斷努力和不斷積累才能獲得的。在一次次的突破中歷練自己,不斷拓寬生命的邊界。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法束縛他們前進的腳步,不會因為一次成功或失敗就給自己的努力下定義,反而堅定的繼續前行。

如何能夠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通過豆豆的事件,家長應當反思一下生活中自己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比如,在孩子獲得成功或者失敗時,你的反應是怎樣的?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發展都是由父母畫出五彩斑斕的畫卷,孩子的所有性格特徵都能夠在父母日常的教育方式中找到影子。

孩子“輸不起”,多因“讚美誤區”,家長可培養其“成長型思維”

二、父母讚美孩子的方式要注意

1、 不要敷衍的誇獎

父母在誇獎孩子時,不要把“你真棒”、“你真聰明”這一類泛泛的詞掛在嘴邊上。而是要在孩子的確做出了值得誇獎的事以後,把這件事具體的描述給孩子聽,反饋給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得到了別人的稱讚。

家長可以這樣誇獎孩子:

“這次作業你完成的非常好,不僅沒有錯誤,還自己標註出重點知識,這樣考試就不會犯錯了”;

“這幅畫很棒,顏色非常搭配,結構也不錯”;

“這篇作文寫得太感人了,比喻句的運用恰到好處,正是老師這學期教授的重點”。

這些非常具體的誇獎,讓孩子清晰的瞭解到自己哪裡做得好,今後應該怎樣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進而還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更高的要求,我這裡做得很好,下次那裡需要繼續提高改進。

久而久之,孩子會對自己有一個更深的瞭解,也學會了如何發揮長處,彌補短處。

而完全沒有走心地誇獎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敷衍。比如孩子花了一個小時畫出一幅畫,你看過了只說了一句“真好看”就算了,效果一定是和具體的讚美有很大區別。就像我們小時候寫作文,長篇大論的作文寫好以後,老師只評價一個“閱”字。

如果老師很認真的對作文做出評價,寫上三五十個字,那麼對於我們的意義絕非一個“閱”字所能比擬的,對孩子的誇讚也是同樣的道理。

2、敷衍的誇不如不誇

如果家長真的沒有耐心認真的評價孩子的作品,請你也一定不要敷衍了事。不要認為我誇孩子了,就可以了,至於孩子做的怎麼樣不重要,先誇了再說。

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他們能清晰分辨出你的態度。如果你的讚美已經變得毫無價值,孩子稍微做點什麼,你的讚美就脫口而出,那麼這種不切實際的誇獎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在孩子眼裡,這種敷衍的態度會讓他們沒有存在感。

3、有目的的誇獎不可取

很多家長誇獎孩子並不是真的覺得孩子優秀,而是期盼通過自己的誇獎讓孩子“更上一層樓”。比如孩子出去參加比賽,得了三等獎回來。父母會誇讚說:真不錯,如果下次能得一等獎就更好了。這種目的性很強的誇獎對孩子來說不是讚美而是壓力。

家長很多時候只看到一個結果,就是孩子得了三等獎,但是孩子在得獎的過程中所付出的那些努力,是無法實實在在的呈現在你面前的。

身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孩子,適時地降低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這樣才能夠厚積薄發。

孩子“輸不起”,多因“讚美誤區”,家長可培養其“成長型思維”

4、適當的給孩子“挫折教育”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定是充滿坎坷和挫折,我們身為成年人深知這個道理。在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以前,家長要幫助孩子如何面對和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有這樣一件事: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做手工,不小心把剛剛串號的項鍊弄斷,珠子散落了一地。

小女孩眼圈紅著對媽媽說:“我真是笨手笨腳,項鍊都做不好。”

媽媽說:“我認為你不應該在這時候說這樣的話。”

小女孩問道;“那我應該說什麼呢?”

媽媽說:“你應該說:珠子散到地上了,我立刻把它們揀起來。”

短短的一則小故事,體現出的就是母親對女兒的挫折教育。在孩子面臨問題的時候,家長要給予正確的指引,讓孩子做出積極的對應。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自己,或者抱怨他人,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

5、不做消極的父母

在孩子做錯事或者失敗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脫口而出的指責孩子。比如說“你真笨,怎麼什麼都做不好”諸如此類的話。

大呼小叫的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甚至產生自我懷疑,真的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無心之言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父母的語言會很大程度的中傷敏感的孩子,從而影響孩子心理發展。因此,家長要在那些消極的話語脫口而出的時候,及時剎車,不要給孩子造成傷害。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陽光、有自信。但是孩子不會自己就長成那個樣子,而是要在父母精心栽培、細心呵護之下,才能夠蛻變成參天大樹。

在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疑慮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堅定的給孩子建立自信,這往往是孩子最需要讚美的時候。

請家長們用心地去讚美我們的孩子,適度的誇獎和讚美,將讚美落實到具體的細節上,而不是假大空的敷衍。相信孩子都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從而變得更加奮進、更加優秀。

我是木蓮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兼插畫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如果您在育兒路上,有關於孩子心理、飲食以及日常護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可以來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