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鄧稼先誰更偉大?

guihang520


年輕的時候在祖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需要科技人才的時候,他在外國替外國辦事情,老了退休了回到祖國養老,安度晚年!而當年同為科學家的鄧稼先,錢學森等一大批在海外的科學家放棄了海外的優越條件回到了祖國進行興國建設!他在國外享受富足的天堂生活,而鄧老,錢老他們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為國家的高科技事業奉獻著一切;他們之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楊1振寧自私自利的思想同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鄧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相比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楊振寧雖然再國際上獲得了一些獎像,但是身為中國人為外國服務了一輩子,沒有為自己的祖國有所奉獻是比較遺憾的,他告老還鄉回來以後,祖國已經變得繁榮富強了,祖國並沒有嫌棄他,給予了他很高的榮譽,並且還收穫了爺孫戀的愛情!


奔騰的斑馬L


在中國當然是鄧稼先更偉大,但如果放到全人類來說,那是楊振寧。前兩天霍金去世,文科生都在朋友圈裡把霍金當偉人懷念,但很多理工科高材生們卻都說“霍金落後楊振寧三個黑洞”。

在網上說楊振寧好會被網友的口水淹死的,但我既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尊重事實比取悅網友更重要”。

網友對楊振寧的誤會主要源於他們並沒有像鄧稼先和錢學森一樣回國。這確實是一個遺憾,但人家也是有苦衷的。

首先,錢學森和鄧稼先學得是工程技術,他們回國能夠立刻改變祖國“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但楊振寧搞得是基礎理論,他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但不能立刻見效。以當時的國力來看,他回國基本就廢了。

第二,1957年,楊振寧以中國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獎,1964年才選擇加入美籍。五十年代是美國排華的最嚴重的時期,華人的生存狀況是很危險的,他沒有選擇入籍,肯定在考慮回國的事情。

杜聿明的女婿這是他最顧慮的身份。五幾年發生了什麼,大家心理都明白。知識分子被打成那啥派,他又有一個這樣的身份,不能不讓他猶豫。

楊振寧的恩師叫葉企孫,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他的命運,好了這裡就不多說了。借用姚明的一句話結束這一段討論:讓人才下跪的國家留不住人才。

第三,我們來討論一下楊振寧的貢獻。他擁有13項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獲獎的那個只能算是他年輕時的一點小成就。所以學術界頂級期刊《nature》評選過去一千年影響世界的物理學家時,他是唯一一名在世的物理學家。

很多網友會說他在國外做貢獻,又沒給中國做貢獻,有什麼好值得炫耀的。其實這是大家不瞭解國際競爭的原因。

美國越是強大,美國的頂級實驗室中就越要有中國人,至於他是什麼國籍並不重要。韓國人創造“漢江奇蹟”時,恨不得全國一半的百姓都有海外關係,大量科研人員都入了美籍。

這樣人才看似外流了,但確帶來一個好處是加強了兩國的交流,美國踩過的坑韓國人就不會去踩。臺灣在經濟騰飛時也有類似情況,他們甚至允許科研人員有雙重國籍。

楊振寧自1971年後,每年都在中國呆好幾個月,他用自己的影響力,光為清華就拉來了二三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找來了數以億計美元的科研經費。

最後的結果是清華物理是中國所有學科與“世界頂級”四個字最近的。清華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說:“楊振寧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前校長王大中說:“清華物理系的今天,楊教授功不可沒。”

楊振寧在國內培養的子弟,幫助過的大學,對國家科研建設的建議多到數不清,然而網上的噴子是關注最多的卻是他的私生活,他回國騙養老金了。

說了這麼多肯定會惹得一批人罵得,但你們罵就罵吧,我還是要說,楊振寧沒有鄧稼先貢獻大,但也不是噴子們想象的那樣。

最後再說一句話,中國越來越偉大,作為大國百姓胸懷和氣度也要跟著大起來,什麼叫大國氣度,李斯千年前就告訴秦國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史料不輯


老漢是個正直,傳統的中國人!既不崇洋,也不媚外。楊振寧和鄧稼軒是同學,他們的學科,老漢的文化低理解不了,誰高誰低!

恕我直言,從民族大義和民族感情上,鄧稼軒當之無愧,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鞠躬盡瘁,披肝瀝膽,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在美國,諾貝爾獎,他當值不愧!

老漢實話實說!楊振寧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但要說偉大,老漢認為他擔當不起!

首先,他眼中,祖國!是個什麼概念!他沒有!當年的新中國,一窮二白,沒有負擔的一張白紙!

錢學森看見了,回來了!鄧稼軒回來了!有志的海外赤子,紛紛回國,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他,楊振寧,在做什麼?為了自己的名利,棄貧窮的祖國於不顧,民族大義何在?

祖國富強了,他回來了!

偉大二字,他無愧於心麼?


心如海369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震驚了世界。 這是全世界都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蘇聯專家曾經斷言,沒有他們蘇聯的幫助,中國科學家花費二十年也不可能研究出核武器,但是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卻遠超他們的想象。僅用了2年零8個月的努力就成功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這是一次讓中國人挺直腰桿的爆炸,在國外的華人切實的感受到了原子彈爆炸前後的不同。在南非,由於種族歧視嚴重,公共汽車上,只有白色人種可以做前排,華人和黑人只能坐在後排。當一位華人仍像平時那樣坐在後排時,司機大聲招呼:“你們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坐到前排來!”



楊振寧當時也認為這是不可想象的,訪華的時候問鄧稼先是不是由美國科學家幫助中國研究原子彈,楊振寧的告別晚宴上,收到了一封鄧稼先的親筆信,——“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當即離開席位躲到一旁,流下了熱淚。

楊振寧為中國流淚,也是為鄧稼先流淚。楊振寧獲諾貝爾獎,從而改變了中國人認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鄧稼先研製原子彈,證明了中國人同樣行的,大大激發了民族自豪感。



楊振寧是世界級的科學家,被鄧稼先認為是可以和牛頓媲美的人物;鄧稼先是中國的“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楊振寧認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楊振寧和鄧稼先本來不適合在一起比較,可是在大眾眼裡,鄧稼先成了楊振寧的一面鏡子,對鄧稼先大家是一致認可,崇敬有加,心嚮往之,對楊振寧是不屑一顧,謾罵厭惡嘲諷滾滾而來。

楊振寧比鄧稼先缺什麼呢?楊振寧與鄧稼先區別在哪裡,為什麼那麼多人厭惡楊振寧?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初中同學,西南聯大畢業,都是美國留學。楊振寧是芝加哥大學博士,鄧稼先是普渡大學博士,後來兩人有著完全不通的價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

楊振寧說過這麼一句話:很幸運地在每一個選擇的關頭作了對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選擇。也就是說當要面臨選擇時,鄧稼先選擇了為祖國做貢獻,楊振寧選擇了對他自己人生最有利的方式。 去美國之前,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送給兒子兩句話: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楊武之是位強烈愛國的知識分子,第一位獲得美國數學博士的中國人,始終希望兒子能夠報效祖國。



1957年到1962年夏天,楊武之三度在日內瓦和楊振寧團聚,其中也多次提到希望楊振寧能夠報效祖國的想法。 1964年,楊振寧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楊振寧在《父親和我》的文章裡,細緻描寫了在回國問題上發生的家庭衝突:和父親、母親在日內瓦三次見面,對我影響極大。……父親三次來日內瓦,尤其後兩次,都帶有使命感,覺得他應當勸我回國是父親自己靈魂深處的願望。我應該留在美國,力求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裡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祖國建設需要人才,我學成後一定回來”,鄧稼先說到做到,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放棄優越的物質條件,毅然選擇回國。從1964年到1986年,22年間鄧稼先一共參與了32次核試驗,鄧稼先親自去羅布泊指揮工作隊參與實驗就有15次。因工作需要,鄧稼先主動身臨一線,但強烈的射線嚴重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

1985年7月,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但鄧稼先並不後悔。早在接到任務之初,他就對夫人許鹿希說:“做好了這件事情(核試驗),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價值,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鄧稼先身患重病住院治療後,1986年五六月間,楊振寧曾先後兩次回國,去醫院探望鄧稼先。鄧稼先對楊振寧說:“我雖然受核輻射而得了癌症,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成功地實現了核爆炸,使國家更加強大了!” 更令人感動的是,鄧稼先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這就是鄧稼先的境界,這就是鄧稼先的信仰,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28年,嘔心瀝血支撐起中國核彈國防,為國家為民族奉獻最好一滴血,鄧稼先不愧是國士風範民族脊樑。

楊振寧也感嘆,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廣大群眾最佩服的就是鄧稼先這種有骨氣有血性的愛國科學家,楊振寧比起鄧稼先欠缺就是這種境界這種風範。



楊振寧考慮的首先是在哪裡個人有很好的發展,這就是鄧稼先和楊振寧的區別。 當然楊振寧也是愛國的,只是愛國的方式不同,楊振寧在功成名就之後也做了不少有益國家的事情。70年代的時候,楊振寧是第一批訪問中國的華人物理學家,積極參加保釣運動。

楊振寧作為現在最有爭議的科學家,一直被輿論所矚目。楊振寧與李政道的矛盾,是非曲直暫且不論,他們氣度狹隘爭名搶功當仁不讓。 楊振寧的人格魅力差一點,楊振寧說:“在我以前的一些中國留學生,絕大部分都回來了的,所以我到美國去的時候,當時就想是去那兒學成歸國。可是我在做博士後的時候,杜魯門總統就下了一道命令,說是中國血統的人在美國得了理工的博士學位,不可以回中國。所以我留在美國了”。



楊振寧主觀上不願意回來,卻在客觀上找理由,他父親勸了三次都沒有用,可見其有點虛偽。 科學家于敏高度評價鄧稼先的行為,並給諸多留學生提出期望:“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開花結果的時候回來,給國家做點事情。”

楊振寧回國以後一直在非議之中,在原妻杜志遠逝世只有半年的時刻,迎娶了翁帆,2004年12月24日,時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老少配的婚姻轟動一時。私人生活本無可指責,只是楊老先生牽著翁帆的手出入各種電視演講論壇,如此高調在很多人眼裡變成了一種炫耀。



2017年2月21日,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很多人說他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離開祖國,到老了祖國強大了又回來安享晚年,用中國納稅人的錢給他養老。

鄧稼先對國家來說是雪中送炭,楊振寧對國家就是錦上添花。

以楊振寧的地位和影響力在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安享晚年,楊振寧重做中國人這說明國家的強大和昌盛,不可阻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楊振寧對人類貢獻彪炳史冊,鄧稼先為國家民族永垂不朽。我們應該用更加包容的心,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匯聚中國,放過這個耄耋之齡的老人吧,泱泱華夏難道容不下一個楊振寧嗎?


非常道畢延河


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于敏等這些兩彈元勳這些老一輩科學家在世的時候,人家可從來沒想到排名什麼的,無一例外都是任勞任怨為國拼命。

楊振寧的貢獻呢,那就不是一個諾貝爾獎能簡單概括的,在理論物理學界,楊的偉大,與牛頓、愛恩斯坦比,雖有距離,亦不遠矣。

但我想說的,不是楊振寧在科學上的貢獻,而是楊振寧1970年代初第一次回大陸,他救了鄧稼先,倘若不是楊回國,然後點名要見鄧稼先,然後周總理下令解放鄧稼先,那那那,我們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會怎樣,不曉得。

這段歷史,網上一查就有,不是秘聞。

因此,我一萬個願意把這個最獻給楊振寧先生。

他們都是好樣的。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熱衷於比較,熱衷於排名,熱衷於講最最最什麼。。。

老一輩的科學家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各有千秋,都過去幾十年了,為什麼非得要有高下之分呢?

你排出來誰最高手,你給他發個什麼獎?

無聊至極 😥😢👉

頭條/悟空上太多熱衷於比較/排名的,什麼領域都來排,都要比,看了鬱悶。😢😰😂

大師遠去,每一個大師都值得紀念、懷念。

今天,我們應該慶幸,楊振寧先生還在,大師風範,值得後輩景仰。

在頭條上,要真有心的,就請好好捋一捋他們(兩彈元勳,老一輩的科學家)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講講他們的故事,好好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敬重他們、仰慕他們、學習他們。

但願有。💪🙏

^O^6





觀滄海GCH



鄧稼先是國和國的偉大功臣婦孺皆知。 我想說的是:楊振寧不是一位單純的科學家,是一個政治科學工作者。年輕時留學美國,毫無任何政治、經濟背景,像他這樣的窮學生在美國成千上萬,隨地用掃帚掃可掃出一籮筐。

想出人頭地,人聰明長的也算漂亮的楊振寧,盯上了也在美國留學,國民上將蔣介石愛徒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 杜聿明被俘後宋美齡看到杜家道中破,把杜致禮收為義女,經常出現在總統官邸以及宋府,後用臺灣的政府資源把杜致禮送往美國留學,在美期間杜致禮受到衣食無憂很好的禮遇。經過千辛萬苦的追求,終於在1950年與杜致禮結婚。


當時人民解放軍已經把國民黨打入了太平洋,退據臺灣的國民極力叫囂“反攻大陸”,充當美帝國主義的前沿走狗,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臺灣的政治作用更加重要,充當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不能讓狗自己掏錢買狗糧。於是美國對臺灣進了經濟、軍事、政治、外交、體育文化等方面的扶殖,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西方大量的資金、企業、關鍵技術進入臺灣,同時對在西方留學的臺灣軍政屆高層的子女予以特殊照顧和幫助,使他們能快速進入美國上層建築。所以現在美國“ 百人團”等知名華人都有臺灣高層的背景,杜致禮婚後相夫教子,而楊振寧成了臺灣高層的乘龍快婿,當然受到美國當局的格外垂青,給他指派最好的導師、給予充足的研究經費,幫他剽竊其他科學家的成果,使他一舉成名,並榮獲有政治色彩的諾貝爾獎。 七十年代國際風雲驟變,中美關係改善,臺灣成了棄子,於是楊振寧利用其大陸人士的身份,成為美國民間的信使,頻繁來往於美中之間,遊說各界人士,同時對中國的各種科技機構進行探訪,沽名釣譽,對國家的科技並沒有有任何實質性的貢獻。

在人格方面我想說幾個時間點:楊振寧與翁帆是在1999年遭遇,原配杜致禮2003年得了一個不知名病去世(傳說是被楊用物理方法所害,我同意這一觀點),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翁帆結婚。覬覦一個比自己孫女還小的女孩,如同衣冠禽獸,一個亳無倫理道德底線的做出什麼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人民做出什麼都是有可能的……。談何偉大?


閔行鄰里大叔


楊振寧和鄧稼先都很偉大,他們的貢獻體現在不同的領域,其實本來不需要進行比較。但問友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實際上想比的,其實不是他們兩人的科學成就本身,而是發展科學和國家和社會進步的作用,而這後面,又涉及到我們如何認識科學及其社會價值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在這裡做一個說明。

首先來看兩個人的背景,他們是西南聯大的同學,也是老鄉,都在美國名校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背景很接近。但這之後,兩個人的人生道路就有了極大的分野。楊振寧留在美國,在學術聖地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擔任研究員,並因為與與李政道合作在1956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獎(需要指出的是,楊振寧獲得諾獎時並不是美國國籍)。此後,楊振寧一直在美國從事學術研究,直到近年來回國定居,並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鄧稼先則是在美國普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迅速決定回國,並在回國後不久進入並逐漸領導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發項目。在原子彈研究過程中,他利用嚴謹紮實的學術訓練,為原子彈研發做出了大量模擬計算,其對“兩彈”的成功研發功不可沒,被稱為兩彈元勳。但與此同時,由於長期從事保密科研和應用性研究,他並沒有發表出很多在理論上有重要貢獻的論文。

所以從這個經歷上講,楊振寧為世界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而鄧稼先則為中國的國防科技乃至中國的國家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如果以促進人類知識進步的角度來衡量,無疑楊振寧要大一些。但如果以科學促進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衡量,鄧稼先的偉大則是包括很多諾獎獲得者在內的科學家無法比擬的。

與此同時,這個問題實際上還包含著學術貢獻之外的另外一層意思。長期以來,我們宣傳的是科學家的無私忘我工作。鄧稼先無疑是最符合這個標準的。常年的保密科研,兢兢業業,文革時期家人被迫害也沒有影響他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而按照這個標準,楊振寧就完全無法與鄧稼先相比了。他赴美后,一直擔任知名大學的教授,獲得諾獎後學術地位更是如日中天,相信薪酬也一定不菲。晚年退休回到中國後,又繼續享受國師級的待遇。甚至民間對他晚年迎娶年輕妻子也多有非議。

當然,楊振寧長期以來也從另外的角度為中國的科研事業進步貢獻了力量,尤其是文革之後,這包括幫助建立各種獎學金資助中國科學家訪美,從事聯合科研甚至攻讀學位等。這樣的貢獻為中國科學如今的快速進步奠定了相當的基礎。

更加重要的是,忘我無私的科研精神固然重要,但在今天科研常規化和社會高度發展的情況下,仍然將之作為衡量科學家偉大的最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這已經不合時宜了。


科學時評


偉大,什麼是偉大?在我來看,偉大的人物太多,我等小輩沒有什麼資格去指指點點。不過,既然已經有了提問了,我還是忍不住(勉為其難)的說說我的真實想法。想給偉人排坐次,首先你得搞清楚他們做了什麼。如果你連他們是幹什麼的都搞不清楚,自然就沒有資格說三道四。

我先說鄧稼先。鄧稼先最大的事蹟是他研製了原子彈。而最早報道鄧稼先的事蹟的人,就是楊振寧,是楊振寧第一次公開讚揚了鄧稼先的英雄壯舉。如果沒有楊振寧,鄧稼先的事蹟可能要推遲10年才會被我們所知。

下面,我解答幾個問題。

第一,鄧稼先為什麼要研製原子彈?

答:因為1950年代的南宮世家是斯巴達克斯一派剛剛掌握權利,而萬鷹堡等西方門派是反斯巴達克斯的。鄧稼先在國外就信仰斯巴達克斯主義,秘密與海外斯巴達克斯接觸。他回國,是作為一個斯巴達克斯戰士履行他的信仰。而原子彈,可以保證斯巴達克斯的南宮世家對抗西方萬鷹堡聯盟的利器。

第二,鄧稼先研製原子彈,有什麼意義?

答:意義就是保護南宮世家的斯巴達克斯政權,不至於被萬鷹堡、日月神教等強大的武林勢力壓垮。所以,說鄧稼先是紅色南宮世家的"國寶",是完全有道理的。

第三,鄧稼先研製原子彈,管用多少年?

答:至少管用1~2個世紀。現在武林之中還不太平,原子彈是一個威懾重器。

第四,如何公正的評價鄧稼先這個人?

鄧稼先是一個可愛的人。他是一個為南宮世家斯巴達克斯服務的嫡系親傳大弟子,在自然和生活條件艱苦的環境下,為南宮世家研製了原子彈,保衛了紅色斯巴達克斯的穩固。

說完了鄧稼先,可以再說說楊振寧。

同理,一樣把楊振寧的事蹟代入以上四點。

第一,楊振寧為什麼在海外從事基礎科研工作?

第二,楊振寧做的基礎科研工作,有什麼意義?又有什麼人受益?

第三,楊振寧的基礎科研成果,管用多少年?或者人類受益多少年?

第四,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楊振寧這個人?

以上四點,其實答案都很明顯。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會立即說成答案。

於是,鄧稼先和楊振寧誰更偉大,這樣的提問,就已經有了鮮明的答案。就不用我說了吧?

最後,我還有一句話可以做一次總結:

愛國之路千萬條,

不是華山一條道。


懷疑探索者


這兩位都是安徽人,都很偉大——筆者作為安徽人,作為中國人,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鄧稼先對我國的貢獻,更直觀,更具體,主要是在應用科學研究領域。而楊振寧先生的貢獻,主要是理論科學研究領域,其對人類社會,對我國的科學領域的貢獻,可以說,在中國,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和楊振寧先生相提並論!


若論誰的影響更深遠,筆者認為還是楊振寧先生!

且不說其發現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使其成為中國唯一能夠和愛因斯坦、牛頓並肩的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三大科學家之一,單是其對我國的科學佈局——我國曆史上一直重視實踐科學研究,而忽視理論科學研究。所以,1971年,楊振寧先生回到中國,受到周總理接見時,就向周總理提出重視基礎科學研究——這也直接促使中國科學院調整科學研究佈局,開始重視基礎科學研究。正是這一調整,使得中國科學院成為今天世界上基礎科學研究實力最為強大的機構!在中國科學院的佈局調整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夠成為世界上基礎科學研究實力最強大的頂尖大學之一,並在中國國內科研實力僅次於中國科學院。


如果沒有楊振寧先生當初向周總理的提議,這一切都是無法想象的!所以說,楊振寧先生對中國科學研究的佈局,對中國科研實力的整體提高,有著國內其他任何科學家難以比及的影響!

但是,由於理論科學的抽象性,不是普通中國人所能理解的——事實上,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楊振寧先生對祖國的貢獻有多大,有多深遠!更不知道楊振寧先生對中國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麼!

可以這麼說,楊振寧先生對祖國科學的貢獻,無論是丁肇中、李政道,還是“三錢”等,根本就是難望項背的!狹隘而無知一些中國人卻抓住楊振寧先生的婚姻,惡意貶低楊振寧先生——這不僅是狹隘無知,更是對楊振寧先生的不公平!



楊振寧先生對祖國科學的貢獻是方向性的,戰略層面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戰略錯了,戰術層面再先進也無法挽回最終註定會失敗的結局!我國綜合國力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就是因為戰略方向正確,加上戰術層面周密佈局和協調的結果。科學,也是一樣的!戰略層面出問題——忽視基礎科學研究,戰術層面再先進——應用科學再發達,也無法改變我國整體科學落後的命運!


筆者關注國內對楊振寧先生的評價,很痛心地發現,基本上都是盲人摸象,缺乏正確客觀權威能夠令人信服的評價!至於普通人對楊振寧先生的評價,多充斥著民族主義色彩,且極度膚淺無知。如果說其他科學家影響的是一代人,那麼,楊振寧先生對我國科學,乃至國家命運的影響,必將貫穿今後的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明史!

安徽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有兩個人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影響可謂深遠,一位是張治中將軍,另一位是就是楊振寧先生——中國今後的歷史,必將會記住這兩個人的名字:張治中和楊振寧!


鄭瑞文2015


兩位科學家都是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是理論物理,當年不回國據說就是因為他從事的是理論物理,回來既幫不上國家的忙,也會失去美國先進的研究設備和環境,他的“宇稱不守恆定律”為人類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在謾罵楊老的時候,別忘了,你罵人用的現代通信設備正是由於有了他們的貢獻才有了今天你罵人的機會。而且,楊老回國後,帶來了不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才,謾罵他只能顯示了你們自己的無知!

鄧稼先對於中國的功績那是國人怎麼誇都不為過的,沒有鄧稼先、錢學森、于敏等一批歸國學科學家在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感召下用生命的代價研製成功原子彈、氫彈,我們哪有和平的六十幾年?

所以,比較兩位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