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八路到紅歌手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從小八路到紅歌手

2011年7月10日下午,我正在病床上休息,忽然電話鈴聲響了,拿起話筒一聽,是北京劉際華打來的,我非常高興。

劉際華,樂亭縣芍榆坨人,她讀小學時是我的學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今已到了耄耋之年,現住在北京,是離休幹部,我們雖然遠隔千里,但經常通過電波保持聯繫。際華說,最近特別忙,為了紀念建黨90週年,她們合唱團連續演出,把最美的歌獻給偉大的黨,大家的情緒非常高漲。

我對她們合唱團的事很感興趣,讓際華詳細講給我聽聽,據她說2004年離退休幹部開會,會後有時嘮嘮嗑,唱唱歌,有一次大家唱起了《夕陽紅》,這首歌使她們受到了啟發,有人說,我們人老心不老,應該為人民做點有益的事,又有人說,我們就成立個老年合唱團吧,不僅能給群眾帶來歡樂,而且我們自己也有了精神寄託,大家一致同意,就這樣合唱團成立了。當時不到20人,後來發展到30餘人,開始會唱的歌曲不多,如今已學會了一百多首,有經典老歌,民族歌曲,通俗歌曲,主要是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英雄等紅歌,每週三集合一次,學唱、排練,逢年過節或紀念日,就到社區和廣場給群眾演出,有大合唱、小合唱、獨唱,演員們穿著整齊的服裝,自然大方,更顯得年輕,唱起歌來精神飽滿,洪亮的歌聲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劉際華是合唱團的負責人之一,她原來參加合唱,因近兩年腿有病,站立不便,只好彈電子琴伴奏。說起練琴,際華盡了很大努力,幾年如一日,每天利用一個小時練習彈琴,現在已經學會了40多首曲子,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馬杏雨回老家,路過北京去看際華,她用電子琴彈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漁光曲》等幾首歌曲,杏雨聽著悠揚的琴聲,讚不絕口。

際華她們這種對音樂的執著,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對人民奉獻的精神,我很欽佩。最後通過電波又傳來了際華的歌聲,“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這支動人的歌,把我帶回到60多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我們搞抗日宣傳的情景。

1942年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來到我的家鄉樂亭縣,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當時我在張石埝小學教書,一天晚上,忽然聽到輕輕的敲門聲,我把門打開,走進三個陌生人,他們態度和藹,自我介紹說,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同時報了姓名,翟海亭……請他們坐下後,翟海亭同志簡單的詢問了學校和老師的情況,接著就談起了日寇侵略中國的罪行,“三光政策”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奴化教育噬蝕著純潔的心靈,講抗日救亡的道理,最後情緒激昂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些話像火種點燃了我這顆愛國的心,使我在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1943年,建立民主政權後,區長李賀光和教育助理等同志,經常深入學校,動員教師積極參加抗日,有志青年要站在鬥爭前列。

在黨的領導下,我和幾個教師劉際華、馬杏雨、馬永明等10餘名學生,成立了抗日宣傳隊,張貼標語、大會講演、動員青年參軍、婦女支援前線、教唱革命歌曲、表演小型話劇,當時劉際華13歲,個頭比較高,在學校是優秀學生,愛好文藝,也善於演講,是宣傳隊的骨幹。有一天晚上,李素蘭老師和劉際華在新莊子召開婦女大會,李老師講抗日救國的道理,劉際華講潘家峪慘案,日寇實行“三光”政策,把潘家峪全村殺光、燒光、搶光,講到滅絕人性的慘狀,聲淚俱下,激起群眾的憤怒,高呼:“堅決打到日本強盜,為死難同胞報仇!”

1944年,面對日寇瘋狂掃蕩,抗日烈火越燒越旺,7月1日成立了縣知救會,主任是李曉光同志,我是常委之一,負責宣傳工作,二區中小學教師紛紛入會,一部分教師還參加了我們的抗日宣傳隊(有高化明、韓亞雲、馬仁、黨書理、張瑞之、付彩琴等20來人),我們的隊伍擴大了,宣傳的範圍也廣泛了,大家經常在一起排練節目,利用話劇、歌劇、演唱、活報劇等多種文藝形式,宣傳抗日救國。

劉際華經過一年多的鍛鍊,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不少的話劇中,擔任主要角色,例如“鎖著的箱子”,劇情是一位農村婦女,機智勇敢的掩護八路軍脫險,劉際華演得很好。還有“放下你的鞭子”,劇情是“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一位老人帶著孩子流亡到關裡,老人控訴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高化明飾演老者,劉際華飾演一位女同志)。我們還編寫了一部和封建家庭作鬥爭的故事,形容一個地主家庭,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性情懦弱,對包辦婚姻不敢反抗,自殺未遂,二女兒性情剛烈,敢於和封建勢力作鬥爭,離家出走參加革命,二年後穿著軍裝,英姿颯爽的回到家中,給家裡人講黨的政策,隨後把弟弟帶走當了小八路(劉際華在劇中飾演二小姐,演的很出色)。

有馬杏雨、劉際華、嚴士良、嚴俊英等10多名學生組成的小合唱隊,他們穿著整齊的服裝,腰扎皮帶,打著腿繃,精神抖擻的站在舞臺上,唱的歌曲有《團結就是力量》、《反動派一團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等,由高化明老師拉胡琴伴奏,馬永明指揮。

從1943年到日本投降,兩年多的時間,我們的抗日宣傳隊走遍了許多村莊,還到新寨、閆各莊、馬頭營、樂亭縣城等地演出,這支朝氣蓬勃的戰鬥隊伍,走到哪裡都受到群眾的歡迎。

我們是冒著槍林彈雨,在艱苦的鬥爭中進行宣傳的,聽到敵人的槍聲,趕緊卸妝,躲藏起來,緊要關頭假扮老鄉的親人,敵人走後,我們重新化妝,繼續演出。

我們不畏艱險,在遊擊環境中,表演的節目不計其數,我們的宣傳隊,對於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抗日救國的政治熱情,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1945年春,軍區文工團的領導李劫夫、劉大為、管樺幾位同志來樂亭,看過我們的演出後,給了很大的鼓舞,並提了一些建議,他們和縣委提出調我去軍區文工團,因為有些客觀原因我去不成,劫夫同志說:“乃禾寧當牛頭,不當馬尾。”我有點不好意思了,劫夫笑著說,這是和你開玩笑,然後又提出,劉際華表演的水平不錯,很有前途,那就動員她去吧,劉際華一聽非常高興,也沒和家裡人商量,就準備和他們一起出發,她姐姐知道後,便來和領導談,說際華年齡小,母親還有病,讓她以後再去吧,文工團的領導無奈只好把她留下了,為此際華還哭了一場,直到現在提到這件事,她還感到遺憾哪。

60多年前,劉際華還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演員、小八路,60年後的今天,雖然她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但人老心不老,卻成了深受群眾歡迎的紅歌手。

(作者付朋秀系原吉林省職工療養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