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采茶时节 ,记者来到光山县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胡楼村,所到之处洋溢着醉人的茶香,茶农们正在茶园里娴熟地采摘鲜叶,好一派繁忙的景象。然而,在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当地虽有种茶的历史,可全村茶园面积还不足300亩。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地处光山县城西南大苏山内的胡楼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过去,因水利设施落后,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一遇到灾荒年,吃饱肚子都成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杨家智上任后,看到邻近的净居寺茶场种茶效益显著,便带领群众走上了茶产业发展之路。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组看组、户看户、村民看干部”,为了大力发展茶产业,杨家智一方面从自身做起,带头挖山种茶;一方面注重发挥村两委成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仅几年功夫,荒山逐渐便披上了绿装。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县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胡楼村党支部书记杨家智介绍说:“我们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拳头产业来抓,实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我自己先流转土地100亩开荒种茶,其他村干部都在50亩以上。全村茶园面积由过去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4700亩,人均一亩半茶。”

2014年,杨家智在去南方选购茶苗回乡栽种时,看到那里茶树良种繁育可观的效益和来自大量光山及信阳的购苗者时,大胆将这一种植引进光山,很快建成了信阳首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仅这一项,每年可为光山及外地茶农提供茶苗1000多万株,全村农民每年增收130万元。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过去没有一亩茶园的种茶大户李富先,不仅将自家的90亩荒山变成了茶园;还成立了合作社,办起了茶叶小型加工厂,并发展茶树良种繁育园20亩。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李富先说:“在村两委的号召下,我从十年前就开始种茶,发展茶园面积90亩,后来还成立了光山县智能茶叶机械专业合作社,发展拥有各类茶叶机械20多台,为茶农进行机采、修剪、耕作服务,并发展茶树良种繁育园20亩,现在合作社年收入一百多万元,常年为村民及贫困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20多个,现在不仅我自己富裕了,还带动合作社社员及务工村民每年每人增收一万多元。”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村民梁才说:“过去我家庭特别穷,是全村出名的困难户,通过几年外出打工也没能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回乡种茶,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茶园50亩,还办了茶叶加工厂,每年收入2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还照顾到了家庭。”

挖山种茶难,种出优质的好茶更难。为加强茶园管理,胡楼村还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生态管理办法。杨家智介绍说,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我们严格要求、科学管理茶园,按照无公害茶园管理标准进行施肥除草,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所以说我们茶叶的品质很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现在的胡楼村己成为光山县少有的既有4700余亩茶园,又有20多个小型茶叶加工厂或加工作坊、500亩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全产业链发展茶产业的行政村。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我们壮大茶产业发展规模,从单一的种茶发展到拥有21家茶叶加工厂和加工作坊的手工炒茶及机械化制茶生产线;从过去的跨省购苗到建成全市首家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并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3家,2019年截至目前,春茶干茶产量约1.5万公斤,产值一千余万元。”杨家智说。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光山:大苏山里茶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