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究竟為了什麼脫歐?

金馬嘶鳴111714476


心有不甘,有當老大的心,卻沒有當老大的能力,只想佔便宜,不想付出,持二等船票最總想做頭等客艙(普京語)再就是歐盟是德法為主。英國很難在歐盟有所作為,也很難維護自身與美國的利益。而部分黨派出於自身利益。從中鼓動。將英國歐盟 負面無限度放大,全民公決,讓英國從歐盟徹底出局。但由於退歐協議無法達成,造成現在進退不能,弄得裡外不人,很有可能無協議脫歐,以至於一項嚴謹的德國副外長爆粗口,說英國是“狗屎”。而英國則是閉口不言大概也認為德國副外長罵的對。

在二戰前,英國就孤懸於歐洲之外,英國對歐洲的核心政策就是不許歐洲出現第二個大國,也就是和英國一樣的強大國家,所以兩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某一發方面是英德的核心矛盾,二戰以後,英國徹底殘廢,但英國採取了緊緊跟隨美國 的策略,進而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在歐洲英國實際上就是一個“攪屎棍”。英國的行為更多地應該是執行的美國的戰略,美國顯然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歐洲,在這一點上英美的利益是一樣的,所以當年在英國希望加入歐盟前身歐共同體的時候,法國戴高樂就表示了懷疑和反對,在戴高樂當法國總統時候,英國一直每沒有加入歐共體,直到1973年戴高樂去世多年以後,英國才加入歐共體,但始終是若即若離的態度。

但事隔43年以後,英國卻要和歐盟“離婚”。為此英國甚至願意付出400多億分手費,但原因在哪?其核心問題在哪?首先就是英國不想脫歐,意圖本來是“嚇唬”一下歐盟。但英國沒想到玩大了。玩脫了。但事已至此,也就只有硬著頭皮認了。但“離婚”如此繁瑣讓英國和歐盟深感疲敝,也讓歐盟恨透了英國佬。第二就是英國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得到的太少。加上原東歐的國家的家加入,更讓英國覺得吃了虧,而且歐盟屬於德法主導,德法主導的核心就是必須讓歐盟自己說的 算,反對美國過度干預歐洲事務,而英國則是希望美國留在歐洲,希望藉助美國力量達到自己的利益。但現實是英國在歐盟的地位還不如意大利,所有的一切,讓英國覺得自己話語權喪失,沒有主導力。只有出錢的份,讓自詡英明的英國人心有不甘。

第三就是德法始終認為,歐洲要想強大,必須聯合,充分地聯合。要有統一 軍隊,司法,立法,最終就是歐盟合眾國。只有這樣才能和中美一樣強大,才可以與俄羅斯抗衡,但這種聯合必須以喪失部分國家主權為代價,而英國人肯定不願意。德法需要一個聽話的,希望英國聽歐盟的就像聽美國一樣,但英國要的是平起平坐。也就是英國需要的是在歐盟內和法德平起平坐的地位。維護自身的獨立是英國必須要扼守的,孤立主義始終伴隨著部分英國精英階層。英國精英階層也始終希望英國留在歐盟,而英國內心深處需要是是一個分裂的歐洲,而不是以統一歐洲,但這次精明的英國人失算了。而普通英國民眾卻沒有感到好處,當退出歐盟的弊端顯露以後,普通民眾才發現留在歐盟的好處,但為時已晚。就目前的形式來看,英國無協議。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事實上英國同歐洲大陸諸國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歷史上的大英帝國曾擁有世界第一的經濟產值和遍及全球的殖民地,那時的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而對歐洲大陸諸國英國一直採取均勢外交政策:刻意在歐洲大陸諸國之間維持勢均力敵的狀態,一旦發現歐陸某國有做大做強的跡象就立刻聯合其他歐陸國家予以打擊。而英國自身則始終保持著不與任何歐陸國家締結長期盟約以維持自身的絕對自由——這種外交政策被英國人自己形容為“光榮孤立”。儘管在經歷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自身產業的衰落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擊之後英國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傲視全球的霸主,但仍試圖在歐洲扮演主宰者制衡者的角色。所以當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成立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時英國是以一種冷眼旁觀的姿態應對此事的。

二戰後英國的外交路線總體上是強調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的,然而歐共體成立本身就是歐洲諸國試圖在美、蘇兩極之間強化自身實力,發出自身獨特聲音的一種嘗試。和美國關係特殊的英國自然而然被歐洲大陸諸國視為美國安插在歐洲的“內奸”。加之在歐共體成立之初英國的冷眼旁觀姿態使法、德等歐陸國家記憶猶新,於是當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時作為歐共體最初的創始成員之一的法國一度試圖拒絕英國成為會員國,這就使英國在一開始加入歐洲聯盟體系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不愉快的記憶。人類就是這樣一種生物——儘管本來是雙方出於各自利益的爭執,可總覺得是對方對不起自己。當時的法國視英國為美國安插的“內奸”;而英國則認為在自己加入歐洲聯盟體系的過程中受到了歐洲大陸諸國不公正的待遇。也許從這時就已埋下了日後英國同歐洲大陸諸國之間對立的種子。

事實上雙方之間這種裂痕一直存在:英國儘管加入了歐盟,可為了捍衛英鎊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英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始終拒絕加入歐元區。同時當歐洲大陸諸國通過《申根條約》實現自由出入國境之時英國始終拒絕加入這一體系,於是英國就成了歐盟成員國中的一個另類——即使在英國脫歐之前從歐洲大陸前往英國也是需要簽證、護照的。同時英國也始終不願意放棄自己和美國的特殊關係,儘管歐洲大陸諸國基本上也是美國的盟友,但始終沒法達到英、美之間那麼親密。正如稜鏡事件曝光後歐洲大陸諸國赫然發現:身為美國盟友的自己也是美國的監控對象之一,而由英國卻不在美國的監控範圍之內。而在安保、關稅等問題上美國對英國和對歐洲大陸諸國也是區別對待,這一切加重了歐洲大陸諸國和英國之間的不信任感。

英國和歐洲大陸諸國的這種不信任感隨著歐盟東擴之後的一體化進程而進一步加深:新加入歐盟的東歐諸國在經濟發展上相對滯後,這意味著老成員國需要向新成員提供援助。當然老成員對此多少是會有所不滿的,而本就同歐陸諸國面和心不合的英國一看要自己出手援助東歐那幫窮親戚哪還能忍得了?在歐盟內部英國作為發達經濟體需要為支援東歐新成員國支付大筆資金給歐盟的,而具體的支付金額還是呈上升趨勢的:2008年英國支付給歐盟的款項為27億英鎊,到了2013年就達到了113億英鎊,這使英國人認為脫歐之後可以節省下大筆資金用於國民福利待遇的提升。

事實上這筆支付給歐盟的“會員費”還只是英國脫歐經濟賬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其實英國更為在意的是歐盟在對外貿易問題上對英國進行的“整體式捆綁”。我們知道英國作為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在國際上具有極強的金融業實力,儘管目前掌握世界金融霸權的已是美國,可英國的倫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然而歐洲大陸上的德國卻以其嚴謹高效的製造業聞名於世。歐盟在外對貿易上將製造業放在頭等優先的地位,這就使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製造業領軍者的德國大獲其益而側重於金融與服務業的英國則處於相對不利的位置。因此英國迫切希望在和別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時能獲得更多的談判主導權,而不必被其他國家過多幹涉。

除了經濟問題之外,移民問題構成了英國與歐洲大陸諸國爭議的另一個焦點——歐盟條約規定凡是加盟國必須遵循三項自由原則:貿易自由、資本和服務自由以及人身行動自由。去過歐洲旅遊的朋友就知道:在歐盟成員國之間是可以自由通行的,而無需辦理護照、簽證,然而英國一直是一個另類——如果要從歐洲大陸前往英國是需要簽證、護照的。英國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阻止經濟上相對較為落後的東歐國家的人偷渡到英國境內。自2010年中東諸國連續發生動亂以來大量中東難民湧入歐洲,造成了歐洲難民危機。這就使英國對非法移民的問題更為擔心起來。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文|小河對岸

英國脫歐,從表面上是看,是英國政治右傾,而再度重拾其傳統上的“光榮孤立”政策。但是,現今世界已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依賴。在這互相依賴、日益全球化的進程中,每個國家都需要自己的朋友圈。而歐盟無疑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朋友圈(國家聯盟),不但是歐洲國家想登上這輛豪華巨輪,就連部分亞洲國家也渴望加入。可是,英國卻從歐盟這輛巨輪上,下了船,出乎了很多國家的意料。

英國退出歐盟,看似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卻並不然。英國退出歐盟,是有政治家引領的,沒有一位政治家,哪怕是政客,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遭。再則,英國退出歐盟乃是公投的結果,作為世界上最早實行民主政治(君主立憲)的國家,民主政治相當成熟,而英國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一直位於世界前列。所以,英國退出歐盟,並不能說是簡單的民粹排外,而是多數英國人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共識。

從表面上看,英國退出歐盟有兩方面原因。一則,歐盟是政治、經濟共同體,英國加入歐盟,必然讓渡一部分國家主權。而歐盟是以法、德兩國為雙核動力,英國雖實力並不弱於法國,但作為島國,英國對歐陸的事務,在歷史上就一直若即若離。在歐盟內部,英國也相對被邊緣化,而有一種“大國”的失落感(曾經的世界霸主,如今的歐盟小三),英國在歐盟的政治話語權相對較弱。

而歐盟卻又幹涉了成員國(英國)的政治自主,如東歐、南歐等國家的勞工,大量湧入英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有成員國被迫接受海外“難民”等問題。從普世價值上說,英國也的確應該“敞開”大門,但實際上卻又會增加國家負擔。即便,在法國、德國,也因諸多如“勞工”、“難民”問題,而頭痛不已,更助長了右翼排外勢力。

再則,歐盟內部的發展不平衡。歐盟內部,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西、北歐經濟發達,而東歐、南歐卻比較滯後。對英國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來說,會覺得不公平,雖然歐盟也為英國提供了諸多便利與優惠政策,但代價也比較大。經濟越發達的國家,承擔的責任也越大(歐盟會費等)。英國總覺得小國、弱國在搭便車(佔便宜),而自己在拿自己的辛勤勞作去救濟貧困國家。隨著歐盟的漸漸東擴,這輛巨輪越來越沉,而英國覺得自己的負擔越來越重。

最終,英國人覺得加入歐盟實在是得不償失,而選擇了退出。但為何退出歐盟的是英國,而不是法國或德國呢?實際上,是英國覺得自己有更好的歸屬,而法國、德國卻離不開歐盟。

歐盟的前身,是1952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西德)、法國、意大利等六國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的初衷,就是小國之間抱團取暖,以增強各自的經濟話語權。歐盟的成立,最早就是為了抗衡美國與蘇聯。隨著聯合帶來的種種收益,合作的領域也越來越寬,並且從經濟上的聯合,走上了政治上的聯合,甚至還要加強軍事上的聯合。

而任何圈子都有排他性,就經濟總量而言,歐盟僅位於美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二。而在經濟、政治上,歐盟與美國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競爭。但就國家之間的親密關係而言,英國即便在歐盟,其與美國的親密關係,也超過了與歐盟任何一個國家。

雖然,在國際事務上,英國對美國亦步亦趨,是美國最忠實的跟隨。但就血脈根源上來說,美國是英國的長子,雖然最終分了家,還打得頭破血流(美國獨立戰爭),但畢竟“血濃於水”。就實力而言,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歐盟都無法與美國抗衡(經濟差距,相對還最小)。

而在情報領域,有一聯盟,被稱為“五眼聯盟”,其成員國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五個國家在血脈上同源,且經濟都高度發達,美、加、澳、新四國,可以說都是英國的親生子,這個圈遠比歐盟親切,稱得上是英國的“家庭圈”。雖然,這一聯盟是“長子“(美國)當家,但“老爹“(英國)的分量顯然是不容忽視的。

五眼聯盟,雖目前來說,僅是情報領域的合作。但情報領域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種最為親密的合作,其涉及到國家的戰略安全與核心機密。但隨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關係越來越激烈。“五眼聯盟”的合作範圍也會越來越寬泛、深入,其將來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等方面也會形成合作共同體。

英國與其在歐盟被邊緣化,讓渡部分國家主權與利益。還不如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建立更為親密的合作關係,而這目標的達成也比歐盟更為現實。五眼聯盟的實力,是歐盟不能比擬的。而英國在這一聯盟中,不但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反而不需要承擔不必要的負擔(如歐盟提倡建立聯合軍,顯然英國依靠美國的保護,就要比躲在歐盟的羽翼下更會有安全感)。


有知社


個人認為,英國當初就不願意加入歐盟的。只是因為歐盟成立之初,希望能夠在世界上有更好的影響力,而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緊次於美國,拉英國入歐為歐盟的發展起來重要的作用。

當然,英國入歐也是經過了多輪談判,並且開出了許多的優惠條件,(如英國繼續保持自己的貨幣獨立性,而繼續使用英鎊,而不是歐元等等),而最終在歐盟的讓出較大利益的情況下,才加入到歐盟的。

英國加入歐盟之後,總是對歐盟的相關事務進行阻撓,這大量的阻礙了歐盟正經的發展。特別是在重大事項上面,英國總是百般刁難,而似乎有意在與歐盟國家過不去。因而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反感。

因為英國以為自己加入歐盟之後,可以隨利的成為歐盟的領頭羊(老大),能夠管轄歐盟。然而,當英國加入歐盟之後,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英國無法帶領(管轄)歐盟,無論是從英國加入歐盟的時間,以及在歐盟的影響力,都不能夠成為歐盟的老大。所以,讓英國感到非常的失落,而處處刁難各種事務。而英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歐盟國家覺得英國就是歐盟裡面的攪屎棍,而更受到歐盟國家的排擠。

當然,英國還有可能是美國間諜的嫌疑,多次將歐盟的重大問題秘密透露給美國,並且一直都在為美國服務。從而導致歐盟在重大問題上被美國所掌握,致使歐盟顯得非常被動。

因此,歐盟在重大事項上面,對於英國的所作所為感到了憤怒,而在進行辯論的時候開始共同攻擊,讓英國難以繼續呆在歐盟。英國還認為自己是當初的日不落帝國時代,而不願意繼續在歐盟裡面遭到排斥。所以,才會選擇脫離歐盟。

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英國覺得自己在歐盟已經呆不下去了,或者是無法繼續呆下去了。所以,才不得不選擇脫離歐盟。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英國究竟為了什麼脫歐?

英國人要脫歐已經鬧了好幾年了,英國政府也在積極努力的與歐盟談判脫歐事宜,但一直在英國脫歐的分手費上存在巨大爭議。歐盟要求600億美元分手費,英國人嫌歐盟要價太狠,稱歐盟要的太多,在英國議會中是不可能通過的,歐盟也獲得不了這麼多錢,討價還價。不過據最新情況來看,英國很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逐步脫歐,具體好要看英國和歐盟的談判動向。



英國脫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英國本來也沒有打算真正融入歐盟(歐洲大陸)。

1、英國的歷史傳統。

英國是一個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在19世紀成為世界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國)時,英國一直實行的都是光榮鼓勵政策,基本上不過問歐洲大陸事務。但卻不能忍歐洲大陸出現一個霸主國家,從而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如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克里米亞戰爭時期的俄國、以及一戰、二戰時期的德國,都是英國的固有政策的釋然。

英國與歐洲大陸關係若即若離,一旦發現歐洲大陸國家(歐盟)過於插手英國人的事務,損害英國人的利益,英國第一選項就是脫離歐盟,不跟你們玩了。



2、英國不願意承擔更多責任。

英國之所以加入歐盟,那是看到歐盟的建立,對統一歐洲市場大有裨益,如果英國不加入,就無法享受這波紅利。但獲利和責任是相關的,隨著歐盟成員國的增加和經濟一體化,英國人要為此付出更多責任,因為英國也是歐盟大國,這是英國人不願意的。和現在美國人一樣,英國人只想佔便宜不願意吃虧,一點都不行。

所以英國人沒有加入歐元區,英鎊作為一個獨立貨幣依然存在,就是不願意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位置讓位給布魯塞爾。後加入相對落後的歐盟成員國也需要英國的經濟援助,英國人更不願意了,對於歐盟出臺金融、經濟管理政策也非常抵制,這樣下去英國人註定要和歐盟分家,因為本來就八字不合。



3、洶湧的民意使然。

英國民眾對於英國脫歐普遍持有認可的態度,認為英國留在歐盟裡沒有任何意義,在英國《金融時報》的一次調查採中,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贊成脫歐,還有的一小部分英國民眾認為,英國留在歐盟也可以,但歐盟要保證英國的利益,不能限制英國人的自由。典型的佔便宜的想法。

而英國各大政黨也根據英國洶湧的民意熱炒脫歐話題,以便於獲得更多選票,所以搞了一個“脫歐公投”,最後公投通過,英國政府本民意綁架,也不得不與歐盟談判脫歐事宜。英國脫歐以鬧劇開始,最後引起了英國人的民粹主義,鬧劇變事實,英國政府也只能“喜當爹”,捏著鼻子認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通過前首相卡梅倫主持的全民公投,偏多數英國人認為英國加入歐盟吃虧了。

①英國作為島國曆史上就對歐洲大陸有離心傾向,加入歐盟受到歐盟法規的束敷,感到不自在。

②對歐盟給其分攤中東北非難民不滿。

③認為歐盟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甚至發生經濟危機拖了英國後腿,經濟沒有撈到好處。

④在歐盟中法丶德2國聯手成為歐盟核心國家,英國被邊緣化,缺乏話語權,不被重視。

⑤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英鎊依然保持獨立貨幣地位,脫離歐盟不受金融控制。

⑥對歐盟發展前景不看好,對歐盟前途沒有信心。

⑦受到美國的鼓惑。美國自歐盟建立一直明裡暗裡打壓歐盟+歐元,防止歐盟政經勢力+影響力超過美國。


趙凡丁201


妻子在倫敦留過學,自然就會對英國的事情多一些關心。

作為歐洲老牌國家,英國是最有影響的歐洲國家之一,即使早就不是日不落帝國了,但英國還是有老牌強國的餘韻。你看英國議會的質詢辯論,你就能看到議會傳統的優雅文明。

英國最近脫歐公投沒能通過,妻子看到結果表示了惋惜,英國在歐盟處於弊大於利的境地,英國要多交錢養歐盟裡相對窮的國家,而自己並未得到多少好處,這對於私有財產至上的英國來說,當然是不能長期容忍的事情。



妻子說再這麼支援歐盟其他“窮兄弟”,出力還不討好,英國早晚會脫離歐盟。

你覺得英國會脫離歐盟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知道英國未脫歐之前是何地位和處境,脫歐之後英國又會有什麼好處,還有當下國際環境。任何政治行為的依據不過就是利益而已!


我們都知道,英國是19世紀的日不落帝國,而二戰後美國成為第一強國,英國的國際地位日漸衰落。面對美國的西方獨大自己對歐洲的日益控制,英國為了自己的發展不得不暫時與其他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反抗美國的控制。雖然加入歐盟,但是英國一直沉浸在過去的光輝裡,所以它不可能願意一直受控於歐盟之下。

英國進入歐盟之後,英國依然處於歐元之外,沒有得到與其付出相對應的好處;德法位於歐洲大陸,主導著歐盟,英國遊離於歐洲大陸,對歐盟沒有主導權。


歐盟的失敗是一個客觀原因:歐盟違背建盟宗旨,一味擴盟,將經濟差異擴大,民族、宗教背景不一樣的國家也一起拉入;大搞福利社會,導致經濟不振。像希臘這種無賴一直在吸歐盟的血。歐盟的大佬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攤子不散,不惜任其吮血;在一些問題上大佬們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個成員國。


胡說閒道


英國加入歐盟,但是沒歐盟主導權,經常被德國和法國黑英國,要英國增加在歐盟義務和費用,分派難民任務,另外還要另設歐洲股市交易中心,大大損害英國人利益。英國沒有加歐盟算富有,加入歐盟後反而變窮,英國人就不幹。


油膩大叔8069


英國加入歐盟本來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英國害怕歐洲大陸政經統一自己被邊緣化,加入歐盟後一直充當攪屎棍角色。近年發現歐盟成不了大器,迫於美國壓力才發起脫歐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